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锦盛达学校九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题(1).doc_第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锦盛达学校九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题(1).doc_第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锦盛达学校九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题(1).doc_第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锦盛达学校九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题(1).doc_第4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锦盛达学校九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锦盛达学校2014届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妖娆(ro) 襁(qing)褓潮汛(xn) 闰(rn)月 b汲取(x) 愕()然 瑟(s)索 惘(wng)然 c锲而不舍(q) 拮(ji)据扶掖(y) 恪尽职守(k) d抽噎(y) 旋(xun)风 戳(chu)破 撅(ju)断2.下面语段中,使用不当的是哪一项( )2分)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四十年来,您培养的a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b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中,总是c首当其冲。是您厚实的土壤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把我们这些d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3请补出下面语段中老人和青年对话的省略部分,注意切合语境和人物性格。(3分)有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平时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天,他在园林中遇到一位老人,两个人偶然间边走边聊起来。青年见到一丛鲜艳的花,就说:“青春,就像这花一样。”又指着落叶说,“人的暮年,就像这落叶一样,干瘪、枯黄,在耗尽体内的养分之后,被大自然无情地抛弃。”老人听罢,在经过小卖部时,买了两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手上说:“你的比喻有的对,有的不对。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老人笑了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是鲜花,然而。” 4.古诗文填空。(8分) ,背灼炎天光。浊酒一杯家万里,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过尽千帆皆不是, 。 ,只有香如故。马作的卢飞快, 。学校的文化长廊里要装饰一些中外文化名人的肖像,例如孔子、司马迁、范仲淹、苏轼、屈原、高尔基、安徒生、列夫 托尔斯泰政教处向全校学生为这些文化名人征集介绍语,请你选择其中一位进行介绍。要求能点明人物感人的故事,突出其魅力,语言准确凝练,不少于40字。_(4分)3、 文言文阅读 (12分)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 仓鹰击于殿上( ) (2)长跪而谢之( )(3)秦王色挠( ) (4)天下缟素( )2、翻译下面句子。(3分)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4、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 题。(10分) (一)布鞋,渐行渐远的温情之舟把与自己相关的整个乡村从记忆中搬迁至眼前重新温习和试图回溯时,总会再一次看到那些大路小路上,黄土漫漫如细腻稀软的汁液,每每留住百千脚步踏过时的印痕,却转瞬又在风中雨里漾漾地翻覆,掩埋了路上一切踪迹。但记忆中土路印满脚印的画面却不曾被风蚀雨淋所破坏,那种诸多脚印交错重叠的景象怕是要做了土壤和人踪的化石。乡村中的人影早已湮没在沟沟岔岔中去了,最后经过的那个人留在路上的两行脚印却还清晰可辨,光滑,平整、单薄,甚至算得上是有些水润,这两行人的脚印旁,夹杂着牛、驴、羊们的蹄印,深浅不一,像是陪伴在那人弦乐般顺畅的脚印边的小鼓点。亦或像行舟时船舷边缘激起溅开的微小水花。在这样的路上,它们和谐共鸣。这两行脚印便使人想到布鞋了那浩瀚如海的高原之上,承载了一个又一个年轻力壮或年迈佝偻身躯的叶叶小舟。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白天漂浮在黄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时,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边。男子们的布鞋多是黑色。早些年,乡村的人们尚且生活在虽然清贫但不乏典雅的年代,这些黑色的布鞋上都曾被装饰了花纹。妇女们在丈夫能穿出去展示的布鞋上用针脚争奇斗妍,雍容优美的云勾子图案从容地舒展在鞋头鞋帮,再用规整严谨的城墙垛子图案饰了边儿,对一个男人倾注的感情在匀称的白色小针脚中被种植繁衍。如今男式布鞋只留下一面面肃静的黑,样式也变得简洁。女人们对美的敏感更为显著一些。当男子们的布鞋尚且飘着云朵时,她们的布鞋一律盛开着繁花。男为天,女为地,天地之象,阴阳之分,在更接近生活本质的陕北乡村中如此优雅地展现出端倪。成亲时,女子们的那双婚鞋娇艳欲滴,朱红的底儿上,女儿家的心思被小心收拢成莲花、牡丹、梅花、桃花,有的还欲语还休地在水绿的枝蔓上点缀了小小的果实,几乎要让人嗅到新媳妇心中清幽淑惠的香气。但如昙花一现,随着男子们的布鞋成为净面,女人们鞋子上那些花蔓也终于凋谢,她们的鞋面演变成了新式的红条绒或条呢布,有的则同男子们一样把自己的布鞋面也做成黑色。究其原因,大抵是女人们开始愈来愈多地参与生产劳动,旧时那些典雅的颜色已无法经受土埂田畔的磨砺。只有布鞋中的鞋垫作为附属物竟一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鞋垫上依然花红柳绿、鸳梦鹊飞、蜂蝶奔忙。布鞋成了围墙,女人们把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内的两畦花圃中。母亲和姨娘、姑姑们的眼睛已开始昏花,年轻的女子们早已遗弃女红技能。多少年来,再也没有了与黄土地中的乡村隔着层层棉布相亲相近的时刻。城乡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工业时代的便捷正彻底取代手工时代的劳累和繁缛,在这期间丧失的美感已无法追寻。布鞋们已载 着那些旧人飘向了黄土之洋的远处或深处,唯有留守在乡村的一些老人们依旧守着布鞋,把他们光滑单薄的脚印再一次覆盖在已夹杂了诸多时尚花纹和形状的其他脚印之中去。我能体会外祖父那种穿着烂旧布鞋依然乐呵呵的心情,那是对过去岁月的怀恋,对给他做布鞋的女人们的怀恋,对乡村土地气息的怀恋,也是同自己命运属性之间的一种和协共鸣。有一次在老家,我和弟弟妹妹们去看我们出生时所住的土窑。土窑门窗全无,即将坍塌般黄土粼粼。冬日的阳光斜照在灶台上,那儿有一小堆颜色各异的孩童布鞋。我和弟弟妹妹欢呼着进去把它们提起来,争论着哪双布鞋是我们几个谁谁谁穿过的,不知不觉中,眼睛就潮了。 朦胧中看到儿时的自己,穿了其中的一双红底黑点儿的布鞋,烂漫地奔跑在绵软的黄土路上。 (选自散文2012年第6期,有删改)5、文章开头写脚印、蹄印有何作用?(2分)6、布鞋承载着乡村人们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7、请结合文意,赏析下列句子。(4分)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白天漂浮在黄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时,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边。布鞋成了围墙,女人们把流沿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的两畦花圃中。 (二)阅读“毒胶囊”有多毒,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毒胶囊”有多毒 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都开始谈药色变。国家食用明胶行业标准明确规定,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加工成工业明胶当作食品药品原料。 一些企业低价收购皮革剪裁下来的下脚料,先用生石灰进行处理,再用工业强酸强碱中扣脱色,清洗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这种工业明胶在用来加工药用胶囊前首先要进行溶胶,并添加各种食用色素进行调色。由于这种明胶不卫生,在溶胶调色的过程中还要加一种名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化学原料杀菌去污。经过色素调色及化工原料清洁,进行充分溶解后,就成了加工药用胶囊的胶液。胶液再经过半自动胶囊生产设备成型,最后通过切割整理,便加工成了五颜六色的药用“胶囊”。 这种用工业明胶制成的“毒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铬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中的铁球蛋白、白蛋白、r-球蛋白结合,铬还可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结合。进入人体的铬主要积存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非常缓慢,它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如果长期服用铬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极易对人体肝、肾,内分泌腺带来伤害,若侵害上呼吸道,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和药用明胶做的胶囊,究竟有何区别呢?第一,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比较差,相对比较脆,因为工业产品杂质多。有的胶囊一捏就碎了,或者是打开之后一碰就碎。第二,胶囊颜色越鲜艳的越要小心。因为食用明胶是透明的、白色的,很干净;而工业明胶因杂质多,往往要添加色素、染色剂来掩饰杂质,因而看起来颜色特别鲜艳。第三,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因为材料不符合标准,制作环境差,加工过程化学污染严重,所以,其接口是松的,很容易拧开。 为确保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医疗机构暂停使用铬超标的胶囊药品。8.请分别概括文章段说明的主要内容。(4分)9、阅读选文,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3分)10、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3分) (三)(10分) 听 泉 韩静霆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别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11请说出文章标题“听泉”的意思。(2分) 答: 。1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分) 答: 。13 最后一自然段中的“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作者认为小泽征尔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按要求填空回答。(2分)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净化人们心灵的音乐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的和。14这篇散文多处出现“泉水”,根据语境,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按要求填空。(4分) 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 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 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第 句和第 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 第 句和第 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 五、作文(30分)人在初三,酸甜苦辣都尝,得失悲喜皆有。感慨也好,牢骚也罢,都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风景。人在初三,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请以 “人在初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称。锦盛达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初三语文试题答题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 )(2分)2、( )(2分)3、 (3分) 4.古诗文填空。(8分) ,背灼炎天光。 浊酒一杯家万里,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尽千帆皆不是, 。 ,只有香如故。 马作的卢飞快, 。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和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一句 “ , 。”于是愁竟有了重量。5、名著阅读(5分)_,_,_.(3分) 和 。(2分)二、综合性学习(8分) (2分) (2分) (4分)3、 文言文阅读(12分)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 )( ) ( )2 (3分)_3、(3分)_4、 (2分)-四、现代文阅读(一)5. (2分)_6. (4分)_7、(4分)(1)_(2) _ (二)8(4分)_9.(3分)_10.(3分)_(三)11. (2分)_ _12. (2分)_ _13. (2分)_14. (4分)_ _ _2013学年第一学期 9月份月考初三年级语文试卷1 d2 c3、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