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与远视眼戴镜的原则课件_第1页
近视与远视眼戴镜的原则课件_第2页
近视与远视眼戴镜的原则课件_第3页
近视与远视眼戴镜的原则课件_第4页
近视与远视眼戴镜的原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屈光不正及老视病人的护理 复习 1 正常屈光 当正常眼不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 正好能落在视网膜上聚焦成清晰 缩小 倒立的物象 眼的屈光系统 角膜 前房 房水 晶体 玻璃体 眼的感光系统 视网膜 裂隙灯显微镜 图示 眼球水平切面图 外层色素上皮层内层感光细胞层 接受光线刺激 视神经盘黄斑中央凹 视网膜组织学结构 2 眼的调解 正常眼为了看清各种距离的物体而改变晶体的弯曲度 增加眼的调节能力 这种改变眼的屈光能力的功能叫调节 例如 1 眼睛在视远物时 睫状肌松弛 晶体悬韧带处于紧张状态 晶体变扁 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 视近物时 睫状肌紧张 晶体悬韧带处于松弛状态 晶体变凸 可看清近物 3 非正常屈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 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 将不能产生清晰像 称为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远视 近视 散光 概念 正视眼 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聚焦在视网膜上 屈光不正 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包括远视 近视和散光 1 掌握远视 近视的概念掌握近视眼的预防2 熟悉近视 远视的矫治原则与治疗3 了解近视 远视的病因 学习目标 近视myopia 定义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 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 病因与分类 遗传因素发育因素外因 病因与分类 1 轴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 眼轴长 屈光力正常 是近视眼中最常见的一种 眼轴每延长1mm 可以增加 3D屈光度 2 屈光性近视 眼轴正常 屈光力增强 如 圆锥角膜 球形晶体 老年性白内障的早期 睫状肌痉挛导致晶体变凸 近视眼的屈光状态及矫正原理示意图 A近视眼B近视眼的远点C近视眼用凹镜片矫正 病因病机 1眼轴过长 可能与遗传因素 发育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中低度近视以环境因素为主 2屈光力过强 圆锥角膜 球形晶状体 3 假性近视 实质上指调节性近视 是一种远视力减退的现象 好发于儿童 小学生或中学生近距离作业时间长 发病率高 主要导致睫状肌痉挛 造成 学校性近视 经过充分散瞳后 缓解睫状肌 眼外肌的痉挛 4 遗传因素 6 0D以上常与遗传有关 1 视力疲劳 因为集合力 调节力 表现为眼胀 窜行 头痛 恶心 2 视力变化 远视力下降 近视力正常 常有眯眼 视物模糊 3 眼球变化 眼球外凸 前房深 瞳孔大 睑裂大 4 外斜视 因集合 调节 高度近视常有屈光参差的现象 长久下去会造成下降 两眼的视力相差在2 0D以上 出现外隐斜视 眼底改变 豹纹状眼底近视弧形斑黄斑部出血视网膜变性灶后巩膜葡萄肿 临床表现 豹纹状眼底近视弧形斑黄斑部出血视网膜变性灶后巩膜葡萄肿 并发症 玻璃体液化 浑浊 后脱离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 近视程度分类 3 0D 3 0 6 0D 6 0D 轻度近视 中度近视 高度近视 轻度近视 治疗原则 戴镜矫正原则选用凹透镜 用最低的度数达到最好的矫正效果 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验光可以取得较为准确的矫正度数 1 验光配戴合适的凹透镜 可选用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 可以戴框架眼镜或者戴隐形眼镜 角膜接触镜可增加视野 减少两眼的相差 并有美容作用 2 审慎选择屈光手术 护理诊断 知识缺乏 缺乏正确的配镜知识及近视的防治知识 2 潜在并发症视网膜脱离 青光眼 白内障等 护理措施 1 假性近视 睫状肌麻痹剂 针灸 按摩 雾视疗法等 2 验光配镜 凹透镜 原则是获得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 软镜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OK镜 3手术 如PRK LASIK 晶体手术 巩膜手术等 审慎进行 LASIK手术适应证 年龄大于20岁的轻 中度近视且矫正视力正常 近视度数已稳定2年 自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圆锥角膜 自身免疫疾病等为禁忌证 LASIK手术并发症 与 相比 同样有过矫 欠矫 夜间眩光 不规则散光 单眼复视 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 另有因角膜瓣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如角膜层间上皮植入 角膜瓣游离 皱褶等 中央角膜厚度较薄者 可行LASeK手术 解决近视的问题是预防与治疗问题 预防是保护视力的核心 加强屈光不正的宣传教育工作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坐姿 写字姿势 灯光的强弱程度 坚持坐眼保健操 增进健康 建立眼保健制度 定期检查视力 眼前节检查 注意均衡饮食 1 注意用眼卫生 减少视力负荷 正确读写姿势 避免不良视觉刺激 休息 远眺等 2 改善视觉环境 照明应无眩光或闪烁 升降式课桌椅 3 做好眼保健工作 定期查视力 注意营养 加强锻炼 常做眼保健操 近视预防 远视hyperopia 定义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 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后 按远视度数分度 低度 3 00D以下中度 3 00D 5 00D高度 5 00D 病因与分类 1 轴性远视 眼轴短 屈光力正常 是最常见的一种 多见于婴儿 眼轴发育差或有遗传因素 2 屈光性远视 眼轴正常 屈光力弱 见于扁平角膜 3 无晶体眼 白内障术后未植入晶体眼的人 外伤后未植入晶体眼的人 临床表现 1 视疲劳 表现为眼胀 眼睑沉重 视物模糊 头痛 甚至恶心 呕吐等 因远视眼看远看近均需调节 2 视力年轻 低度者调节可代偿 否则 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3 内斜视 远视程度较高的幼儿 常因过度调节伴过度集合而引发 3 老年人 中年人视力下降的程度不同 近视力下降明显 远视力下降不明显 因为老人或高度近视眼的人眼睛的调节能力差 尤以近视力下降明显 高度远视眼的人常出现老视眼 又叫 早花眼 远 近视力均下降 4 伴有内斜视 学龄前儿童多见 因远视眼经常使用调节 集合也相对加强 易诱发内斜视 4 眼底 视乳头较小 色红 边界不清 散光astigmatism 定义 眼球屈光系统各方向径线的屈光力不同 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进入眼内后不能形成焦点 处理原则 矫正原则 选用凸透镜的镜片 以最高的度数达到最好的矫正视力 最好在散瞳后验光 1 坚持戴镜 并定期复查 及时更换镜片 2 手术治疗 轻度远视或明显视疲劳时 可不必戴镜 若引起斜视时必须戴镜校正 七岁以下的儿童轻度远视属生理现象 一般可不用配镜 1 配戴合适近用凸透镜 一般45岁为 1 50D 以后每5年递增 0 50D即可 60岁为 3 00D 2 原有屈光不正者 看远仍用原镜 看近相应加减 故须配备两副眼镜 亦可配一副双光镜或渐变多焦镜供视远和视近共用 散光 概念 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不能在网膜上形成一个焦点 病因 1 规则散光 角膜和 或晶状体各径线的曲率半径不一致 2 不规则散光 角膜溃疡 瘢痕或圆锥角膜等导致角膜表面凹凸不平 临床表现 1 视力减退看远或看近都不清楚 幼年时期的高度散光易引起弱视 2 视疲劳3 眯眼以针孔或裂隙减少散光4 代偿头位用头位倾斜或斜颈调整以达到较轻的视力 处理原则 1 规则散光 验光 配圆柱镜 轻度而无明显症状者可不予矫正 2 不规则散光 角膜接触镜 常见屈光不正比较 散光 规则散光 单纯近视散光 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单纯远视散光 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复性近视散光 两主子午线均聚焦在视网膜前 单聚焦位置前后不同 复性远视散光 两主子午线均聚焦在视网膜后 单聚焦位置前后不同 混合散光 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临床表现 1 视力减退 看远或看近都不清楚 幼年时期的高度散光易引起弱视 2 视疲劳 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 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 表现眼位不正 为斜视 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以功能性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 9而不能矫正者为弱视 补充资料 最常见原因为眼的屈光力正常 眼球前后径较正常人短 1 7岁以下儿童轻度远视是生理现象 一般无需配镜 若伴内斜 远视程度高 视力障碍时 则需配镜矫正 2 7 16岁的患儿 如有视力减退 视力疲劳和内斜视 包括隐斜视 即使轻度远视也应配镜矫正 成年人 轻度远视无症状者 可不必配镜 有视疲劳 视力障碍症状者 则应配戴适度的眼镜 有关的法规 国家的眼镜管理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89年 1992年分别两次颁布了国家级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眼镜镜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装配眼镜 虽然没有国家级法文 但在地方上均有省 市 的地方性法规 眼镜卫生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应的管理部门 希望消费者在使用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手术治疗 放射性角膜切开术 PK 准分子激光手术 PRK 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 ALK 视力检查 应严格地按标准要求熟练 正确检查于记录结果 散瞳 儿童验光应一定要在验光前散瞳 否则会因睫状肌的收缩舒张形成的调节力而造成眼光戴镜 屈光力的误差 阿托品是抗胆碱药 可以阻断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上的胆碱受体 因而抗乙酰胆碱 使睫状肌痉挛的得意以缓解 1 如何预防近视 怎样能够早期发现近视 2 近视与远视眼戴镜的原则 3 预习 眼球的结构与主要功能 作业 老视 概念 因年龄所致的调节力减退 临床表现 1 远视力正常 近视力下降 2 视疲劳 护理措施 1 配戴合适近用凸透镜 一般45岁为 1 50D 以后每5年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