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对今 对子.docx_第1页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对今 对子.docx_第2页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对今 对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子对子,是一种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同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对子映射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特征。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子,或称对联,雅称楹联,是一种对偶句。它言简意深,词语对仗,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对子,是一种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同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对子映射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特征。由于汉语吐词由单音节构成,发音有平仄四声,这造就了对子的这种文字词语形式。这是那些缺乏四声、词语发音难以单立、书写必须拼音的语言文字所不能办到的。对子的句式工整,音韵自然,意义对比鲜明,内容联接对称。历史上,中国小学生学习对对子,对掌握文字读音、字义、辨别词性、扩展联想、锻炼思维,起到了很有效的作用。发音规律字数相等:上下对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节奏一致:上、下对的语音节奏要一致,如“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上、下对均为“二一二”节奏。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即虚对虚,实对实;要避免同字相对。结构相同: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日照花如锦,风吹柳似长”。平仄合律: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上句尾仄,下句尾平(仄起平落)关联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对的词,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只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意对为先,事对为次;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如:山重水复(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著名的对仗。“半斤”对“八两”,其文字形式上可以,在意思上不好。而“四两”对“千钧”,形式上成对,在意义上又形成强烈反差,就是好对。有关古籍声律启蒙为清朝康熙年间湖南进士车万育所作,从单字对到双字对再到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和十一字对,即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如,第一韵“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钩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笠翁对韵为清著名戏曲家李渔所作。第一韵为“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