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人:林金惜 爱 莲 说周敦颐一、教学目标(一)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二)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三)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四)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倨追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难点: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倨追求。三、教学方法以读、讲为主,讨论、探究为辅。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前准备:小黑板、录音机、朗读磁带、布置学生预习。六、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三)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蕴含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四)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听朗读录音,注意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出示小黑板,给加点的字注意,指名学生朗读。蕃(fn) 淤泥(y) 濯(zhu) 清涟(lin) 妖(yo) 亵玩(xi) 噫(y) 4、翻译下列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5、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完整的说一遍。(五)品析课文第一自然段1、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体态;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指莲花的香气;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3、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4、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应的君子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污浊的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一样,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中,却能够不与世俗怎么样?(同流合污)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结合作者的描写来讨论一下,这花中的君子究竟有那些高尚的品德?出淤泥而不染 纯真自然濯清涟而不妖 不媚于世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5、大家总结的很好,而从这板书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想一下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6、现在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了。让我们将这一段大声朗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第二自然段1、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分析:(1)菊花有什么特点?(不畏严寒)它不与百花争春,开在什么时候?(深秋时节)谁爱菊花?(陶渊明)陶渊明是什么人?(隐居者) 深秋时节气候寒冷,菊花能不畏严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赞扬。这恰恰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所以作者把菊比成什么?(隐逸者) 从这一点上,我们将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与世俗作斗争相比较,菊和莲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比菊更加可贵。 所以,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什么作用?(衬托,从正面衬托。) (2)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叹惋菊花,鄙薄牡丹,赞美莲花。3、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它们分别是什么句式?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句,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要读出赞美之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4、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六)总结1、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而且,他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3、同学们再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体会作者的感情。(七)、布置作业: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招聘教师2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贵州都匀市直部门(含所属事业单位)考调工作人员3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中核集团中核西仪社会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福永街道企业安全培训课件
- 2025跨国技术服务合同协议书
- 定向安全生产大培训收获课件
- 商业合作协议书范本
- 协议书有陷阱
- 糖尿病肾病治疗指南
-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5篇)
- 生涯拍卖会课件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
- 中医形神兼养
- GB/T 44241-2024虚拟电厂管理规范
- SYT 6680-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钻机和修井机出厂验收规范-PDF解密
- 实用美术基础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 债权债务法律知识讲座
- 个人停车位租赁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