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黔东南苗族刺绣工艺研究及其运用.pdf_第1页
硕士论文-黔东南苗族刺绣工艺研究及其运用.pdf_第2页
硕士论文-黔东南苗族刺绣工艺研究及其运用.pdf_第3页
硕士论文-黔东南苗族刺绣工艺研究及其运用.pdf_第4页
硕士论文-黔东南苗族刺绣工艺研究及其运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黔东南苗族刺绣工艺研究及其运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黔东南苗族刺绣工艺研究及其运用 姓名 杨涛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设计艺术学 指导教师 李英 20080501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 页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保持地域民族特色 民间传统文化显得尤为 重要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刺绣作为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之一 以其特殊 的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独树一帜 本文从苗族刺绣的起源发展 地域特色等 方面入手 把握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功能 然后从它的制作工艺 图案风格 色彩特点等三方面 来领悟黔东南苗族刺绣的文化神韵和内在审美精神 黔 东南苗族刺绣艺术术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伴随着中国的 千年文化延续至今 在中国广博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随 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装饰的需要也在不断的变化 苗族刺绣艺术也必须适 应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 融入到现代建筑空间的装饰中去 课题分析和研究 了苗族刺绣工艺作品可以提取而作为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元素 主要对黔东 南地区苗族刺绣的工艺技法的研究 运用刺绣的工艺技法 运用现代色彩和 图案构成的表现手法 结合现代纤维艺术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 以现代环 境空间特性为创作背景 进行现在纤维作品创作 将黔东南苗族传统的刺绣 针法结合毛线纤维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肌理的创作 以及通过雕塑的方法让刺 绣毛纤维在结合其他材料的运用达到三维立体效果创作 最后 以现代人居 环境空间为载体 以装饰和美化的功能展示形态融入现代环境中 对黔东南 苗族刺绣的悉心研究丰富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知 理解 开阔了自己的审 美视野 而且在与现代设计语言 理念的交汇中 在实践不断的寻找民间传 统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 关键词 苗族刺绣刺绣工艺纤维艺术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I 页 A b s t r a c t I ti se s p e c i a l l yi m p o r t a n tt op r o t e c tr e g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o fm i n o r i t i e sw i t ht h e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A so n eo ft h en o n m a t e r i a l 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 M i a oM i n o r i t y SE m b r o i d e r i e si nS o u t h E a s t e r nG u i z h o us t a n do u t i nt h el o n gh i s t o r y 1 1 1 et h e s i sb e g i n sw i t ht h eo r i g i n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r e g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M i a oM i n o r i t y SE m b r o i d e r i e sa n di t sc r a f t s d e s i g ns t y l ea n d c o l o rf e a t u r e st ol e tr e a d e r sh a v ea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l i n g e r i n gc u l t u r a l c h a r mo fM i a oM i n o r i t y SE m b r o i d e r i e s B e c a u s eo ft h es t r o n gn a t i o n a lf e a t u r e s a n de x q u i s i t ec r a f t M i a oM i n o r i t y SE m b r o i d e r i e st h a th a sap l a c ei nt h eC h i n a S l o n gh i s t o r yc h a r ma m o n gt h ev a r i e t yo f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a lf o l k c u l t u r e s T h e d e m a n d sp e o p l eh o l d t o w a r d sd e c o r a t i o nc h a n g e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i m e s M i a oM i n o r i t y SE m b r o i d e r i e sa l s oh a v et oa d a p tt ot h ec h a n g e i nh a r m o n yw i t h m o d e r nb u i l d i n gd e c o r a t i o n 1 1 1 et h e s i sa n a l y s e st h a tt h ec r a f t so fM i a oM i n o r i t y S E m b r o i d e r i e sC a nb eu s e da se l e m e n t sf o rm o d e mf i b e ra r t s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 t h et e c h n i c a ls k i l l so fM i a oM i n o r i t y SE m b r o i d e r i e si ns o u t h e a s t e r nG u i z h o u U s i n gt h et e c h n i c a ls k i l l so fe m b r o i d e r i e sa n d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m e t h o do fm o d e r n c o l o ra n dd e s i g nf o r m c o m b i n i n gt h ed e s i g nt h e o r yo fm o d e r nf i b e ra r t s a n d b a s e do nm o d e m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x t e n s i t yt oc r e a t em o d e mf i b e ra r t sc r a R w o r k B yc o m b i n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M i a om i n o r i t y e m b r o i d e r i e sw i t hc a d d i c ef i b e ro nt h e b a s i so fp l a n a rp l a n e b yu s i n gt h em e t h o do fs c u l p t u r ea n dc o m b i n i n g e m b r o i d e r i e sc a d d i c ef i b e rw i t h u s i n g o t h e rm a t e r i a lt oo b t a i na n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e f f e c t F i n a l l y b a s e do nm o d e m h o u s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p a c e w i mt h eg o a lo fd e c o r a t i o na n db e a t i f i c a t i o nt ob ei nh a r m o n yw i t hm o d e m e n v i r o n m e n t 1 1 坞r e s e a r c ho fM i a oe m b r o i d e r yi ns o u t h e a s t e r nG u i z h o ue n r i c h 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n a t i o n a lr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b r o a d e nt h ew r i t e r Sv i e w sa n d e n c o u r a g et h ew r i t e rt os e e k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f o l kt r a d i t i o na n dm o d e md e s i g n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K e yW o r d s E m b r o i d e r i e s T e c h n i c a lS k i l l s M i a oM i n o r i t y SE m b r o i d e r i e s F i b e rA r t s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对 使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杨涛 日期 缈罗绎莎月 参日 指导 日期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该课题的研究首先从黔东南苗族刺绣工艺入手 分析和研究了苗族刺绣 工艺作品可以提取而作为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元素 包括它的图案纹样 色 彩特征和基本工艺等 再从现代纤维艺术的设计角度出发 将黔东南苗族刺 绣针法与毛线纤维结合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肌理的创作 以及通过软雕塑的方 法让毛线纤维运用刺绣的工艺手法的基础上再结合其他材料的运用 使毛线 刺绣作品达到三维立体的效果创作 最后 以现代环境空间为载体 把黔东 南苗族刺绣工艺中图案 纹样 色彩和刺绣技法通过不同的展示表现形态融 入现代人们的居住空间中 在室内软装饰品的设计中 以毛线刺绣织物的装 饰品还比较稀少 比如装饰桌布 储存筐等 都是一种对刺绣工艺的创新使 用 本文作者在课题研究中所设计的作品是前所未有的 也是一种创新 本论文作者 杨涛 2 0 0 8 年6 月1 1 日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1 1 问题的提出 第1 章绪论 中国刺绣工艺有着三四千年的历史 著名品种有苏绣 湘绣 蜀绣 粤 绣 京绣 哑绣 顾绣 苗绣等 苗绣在我国刺绣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苗 族刺绣是我国质朴的刺绣品种 一般多应用在服饰袖口 衣襟 后肩 裤脚 裙腰 头巾 脚套 鞋面 帐帘等处 其纹样古朴 造型稚拙 色彩斑斓 对比强烈 分布紧密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是我国苗族 最大的居住区 亦称为苗疆复地 因此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是整个苗族刺 绣最具有传统性 代表性的 对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的研究在世界文化的 大融合中 找到我们民族自己的民族特色立足点和发扬本民族的特色手工艺 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的研究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民间特色的 手工艺 贵州省黔东南是苗族集聚地区 她们的刺绣艺术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和特点 干百年来 苗族人民生活就很注重刺绣艺术 而且应用很广 如男 女老少的各种服饰 都是精湛的艺术品 这些刺绣艺术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 活的向往和幸福的追求 记录了苗族人民光辉的历程 它是苗族历史文化宝 库的一朵鲜花 苗族刺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成熟精湛的多种技法 和材质的巧妙搭配 以取得更悦目的观赏效果 有些技法非常独特 如扁带 绣 梗绣 锡片绣 在其他民族中罕见 各个服装类型都有一种至二 三钟 主要的绣法 它与材质 纹样的变化构成各自服饰类型的刺绣风格 有些类 型的刺绣 往往由几种技法配合 具有起伏的 变化的丰满表现力 绣法的 大致归类 有平绣 锁丝绣 扁带绣 梗边绣 打籽绣 布贴绣 堆绣 锡 片绣 挑绣 苗族刺绣作为苗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依附于本土文化 宗 教信仰 伦理道德 民俗活动而存在 并受到历史观念 文化背景 地理环 境影响和制约 研究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对我们探索原始艺术 繁荣民俗 文化也起着积极作用 对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研究有利于将苗族刺绣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到 现在现在纤维艺术的创作中来 对我们的构思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苗绣技法 十分丰富 综合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的绣法 大致可分为针脚排列均匀 纹路 平整的平绣 依据绣布经纬线入针 画面平衡 极具对称性的挑花 图纹清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晰牢固 纹样呈流线形 古朴典雅的锁绣 线孔清晰 丝线交错 风韵独特 粗犷 朴实 厚重的辫绣 图案画面在外 犹如浮雕 装饰效果奇佳的绉绣 绣面平整光滑 细腻圆润 画面具有层次感 富有装饰性的破线绣 以丝线 饶针2 至3 圈 然后插入绣布 形成打结 使画面呈颗粒状的打籽绣 以色布 剪成花样 用线钉于绣布或服饰上形成装饰花纹的贴布绣 将色布剪成方块或 三角形 再将一层叠一层贴在衬布上运用色差显花 使图案具有由远到近的立 体视觉效果的堆绣 用特制的锡箔剪成1 5 厘米左右的条状 并将边卷合 用线 钉在绣布上形成黑地银花图案的锡绣 苗族刺绣在刺绣的过程中不用绣夹绷 撑等辅助工具 直接手持绣布进行刺绣 使用不同的绣法 针法 形成不同的 构图风格 技法繁多 图纹丰富 是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刺绣独有的特色 将这些刺绣的工艺运用到我们现代的设计中来 不仅丰富作品的平面肌理效 果 也增加了作品的民族特色内涵 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刺绣作为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之一 以其特殊的魅 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独树一帜 刺绣工艺技法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学习的 如何 将这些刺绣工艺技法继承和将它们发展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领域 在当今社 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是中国少数民族特有的手工艺 在世界上是独一 无二的 但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经济的发展 苗族服饰风格处在急 剧变化之中 传统苗装实用功能减弱 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苗族刺绣工 艺也处在加速衰退之中 方便快捷的绣花机器的使用也对传统的刺绣工艺造 成巨大的冲击 传统的手工刺绣费时耗力 一件平绣袖片的完成需花费三个月 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而采用机绣只需一 二天的时间就可完成 在这种 情况下 许多苗族女孩干脆穿着购买的机绣盛装出席各种活动 种种的因素 导致苗绣这一有着数千年积淀的传统工艺技术逐渐退出苗族群众日常生活 使这一人类文明瑰宝面临衰微和消亡的危险 由于苗族刺绣独特的魅力 国内许多的学者专家对苗族刺绣做了一些列 的研究 以往的关于苗族刺绣工艺的研究 大多只是停留在对刺绣的历史 习俗 图案 色彩的文化分析与理解的层面上 而没有深入到刺绣工艺的传 承以及在现在生活中的在运用关系 关于苗族刺绣工艺在现代生活空间内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再创作 如壁挂纤维艺术 室内软装饰艺术品的范围内相关研究相对比较非 常稀疏 1 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标与方法 本课题是以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及如何把黔东 南苗族刺绣工艺中的刺绣针法在结合其它的材料在室内环境中的设计与运用 的研究进行探讨和研究 在内容上主要分三个方面 即 1 通过实例分析 从理论的角度出发 配合实地考察的结果 分析和研究 黔东南苗族的刺绣的历史发展 区域特色刺绣 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的审 美特点等 以及对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制作流程进行梳理和苗族传统刺绣 工艺的现状作出了一定的分析 2 研究现代纤维艺术的特点及如何把现代纤维艺术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方 式运用到黔东南苗族的刺绣 使苗族刺绣向现代纤维艺术发展 并进行实验 分析 研究在现代纤维艺术的设计制作中如何将黔东南苗族的刺绣工艺技法 做为制作技术在现在纤维艺术品上进行运用 3 对现代环境空间做一些基本分析 如公共性 个性分析 并以这些特 定的环境空间为载体进行作品创作 通过最终的作品来体现黔东南苗族的刺 绣工艺中可以提取的设计元素在现代室内环境装饰中的运用 其中 第四章即对现代环境空间的分析在本课题中只是起到载体的作用 因此不会做过深的研究 而只是在与本课题的研究有交汇的一些方面作出论 述 通过大量实例对黔东南苗族的刺绣作品的分析和研究 对传统黔东南苗 族刺绣在制作工艺 色彩和图案构成及表现形式上进行归纳与提炼 结合现 代纤维艺术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 以现代环境空间特性为创作背景 把黔 东南苗族刺绣工艺运用到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创作中 进行一些实践性的试验 性创作 如将刺绣的针法和毛线纤维结合的方式进行壁挂的制作 室内纺织 品的装饰制作以及在装饰品中的制作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的开 展来体现传统的刺绣工艺在运用现在的纤维材料相结合使用的情况下 来展 现传统黔东南苗族刺绣的魅力以及带给我们在设计创作中的源泉 以及把黔 东南苗族刺绣针法结合毛纤维的方法使刺绣从二维平面效果内达到三维空间 形态来展现刺绣艺术品的生命力 说明传统黔东南苗族刺绣所传达的质朴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情感 在这个充满了坚硬的 冷峻的 理性的世界里以它特有的原始情感对 人类投射着一种心灵的慰藉 传统黔东南苗族刺绣对促进中国现代纤维艺术 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现代室内环境中所具有的独特装饰性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的阅读研究 理论研究 归纳整理 方案设计 文 化研究 学习考察等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第2 章对黔东南苗族的刺绣研究 2 1 对黔东南苗族的刺绣认识研究 苗族刺绣艺术是苗族渊源久远的工艺美术形式 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记录了苗族人民光辉的历程 苗族刺绣有自己 的审美标准 创造了独特针法 具有独特的风味 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 注 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珍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 苗族刺绣还具有丰富的社会 学内涵 可以说表现了苗族的史文化各个方面 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贵州省黔东南是苗族集聚地区 她们的刺绣艺术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 点 干百年来 苗族人民生活都很注重刺绣艺术 而且应用很广 如男女老 少的各种服饰 床上用品等 都有精湛的艺术品 这些刺绣艺术反映了苗族 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幸福的追求 记录了苗族人民光辉的历程 它是苗族历 史文化宝库的一朵鲜花 一 2 1 1 黔东南苗族刺绣发展历史 我们要研究苗族刺绣的历史 首先必需对苗族整个的发展史有所了解 在了解苗族的发展变迁的基础上 有利于我们对苗族刺绣的中所包涵的有更 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苗族原始时代的刺绣 对于苗族族源 苗史学家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 现作出了定论 传说远古时期的苗族远祖首领蚩尤 其活动年代距今大约五 六千年 与华夏的首领炎 黄二帝处于同一时代 据史书记载 在苗族始祖 蚩尤成为九黎部落联盟首领的时期 居住在活动在黄河下游与长江中上游一 带 这个时期的苗族在居住的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种植了稻 麦 棉等 后来 蚩尤与传说中活动在甘陕黄土高原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发生争战 于 琢鹿之野 炎黄二帝联合打败了蚩尤 蚩尤在兵败以后 逐渐向南迁徙 后 来在今天的湖北 湖南的长江与洞庭湖流域的地域形成新的部落群体即三苗 国 在新的区域生活的同时 在融合原来的本土文化的基础上 形成了新的 三苗文化即被后来考古中称为屈家岭文化 从发掘的大量屈家岭文化遗址中 出土了较多的彩陶纺轮 这说明距今4 8 0 0 年前的苗族先民 已经能纺纱织布 步入文明社会 蚩尤时期的苗族服饰只是麻布粗衣的简单模样 当时的苗族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刺绣可能就只是服饰的缝合的针脚线迹而已 到了春秋战国时的楚国主体居民为苗族人时代 苗族的刺绣工艺才 有了 较大的发展 从目前人们所见到的我国最早刺绣实物 1 9 5 8 年出土的公元前 五世纪春秋时代的长沙楚墓中的绣品残片 可以推断苗绣历史至少已有2 5 0 0 年以上的历史 苗族先祖在向南迁徙的过程中 与原居 土著 人民杂居生活 史称 南蛮 周初建国 称楚国 当时列国诸侯间也常以高贵的锦绣作为相 互馈赠的礼物 像这样的绣织品只是贵族士大夫的专用奢侈品 平民百姓是 受用不起的 由于当时贵族中间厚葬之风盛行 使得今天的我们现在能够从 古人的墓中看到大量的有关于当时的刺绣品 了解当时的艺术风格 1 9 5 8 年 在长沙3 3 号战国楚墓中发现墓棺内壁四面各裱贴一幅刺绣 1 9 7 2 年 长沙马 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4 0 件绣衣 湖北江陵马山砖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了大 量的丝绸刺绣都足以证实厚葬之风 同时也证明了以苗族为主体的楚国织绣 水平高超 织绣产量也有很大的提高 刺绣产品不再加画填彩 标志着刺绣 工艺己发展到成熟阶段 图2 1 为1 9 8 2 年从湖北江陵县马山一号楚墓出土 的刺绣精品之一 龙凤虎纹绣 为罗地禅衣局部 底料为灰白色 由两个对称 的花纹单位组成菱形图案 沿四边用褐色和金黄色彩线各绣一龙一凤 用辫 子股施绣而成 并且不加画填彩 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绣品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 有明显的几何布局 运用了花草 纹 鸟纹 龙纹 兽纹 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 手法上写实 与抽象并用 刺绣形象细长清晰 留白较多 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 的重要特征 图2 1龙凤虎罗地禅衣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苗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 但没有本族的文字 有关苗绣的记载 只能依 靠汉族文献史料 据 华阳国志 巴志 载 禹会诸侯于会稽 执玉帛者万国 巴蜀往焉 距今4 0 0 0 年的夏代已出现 玉帛 丝织品 玉帛是否包括丝绣品 目前尚无法考证 秦汉统治时期 朝廷实行贡赋制度 武陵郡 巴郡的 蛮夷 要交纳色彩斑斓的布匹 说明当时的苗族祖先在染织技术方面有着当时先进 的水平 东汉应助 风俗通 载 盘瓠 苗族远祖的子孙 织绩木皮 染以草实 好五色衣服 赤稗横裙 盘瓠子孙 稍后 范哗 后汉书 南蛮 传 载 盘瓠之后 织绩木皮 染以草实 好五色衣服 衣裳斑烂 以上史书所载的苗民习俗 是指苗族妇女喜爱有颜色的斑布和有图纹的花裙 能用植物染料染布织绣 这花纹就是现今通称的苗绣 唐宋元明时代 苗绣流传民间 出现繁荣景象 自唐宋之后 经过元 明和清初数百年几次大迁徙 苗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贵州东部和湖南西南部 以及云南 广西 四川 海南的偏远山区 也有部分苗族迁到越南等东南亚 国家 现代意义上的苗族刺绣 主要指这一时期的苗族服装上的装饰纹样 此时 苗绣不再是达官贵人的私有产物 而已流传民间 出现繁荣景象 有 关苗族绣花的文献记载也增多 如 隋书 地理志 载 南郡 夷陵 竟陵 洒阳 玩陵 清江 诸蛮本其所出 承盘瓠之后 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 宋史 蛮夷传上 载 诸蛮族类不一 言语侏漓 衣服编斓 明万历年间 郭子章 黔记 记载 黎平等地苗族妇女服饰在衣裙之上 还要加布一幅 刺 绣垂之 川清乾隆初年 永顺府志 记载 苗民性喜彩衣 能织纫 有苗 巾 苗锦之属 乾隆初段汝霖 楚南苗志 载 苗妇 包四寸宽青手帕 左右皆绣花 裙用花布 青红相间 绣团花为饰 乾隆 湖南通志 卷四十 九载 湘西苗民妇女衣服 绣花卉为饰 李宗防 黔记 载 都匀 八寨等地 黑 苗 女子 胸前锦绣一方护之 云南通志 种人四 载 云南昭通 东川 曲 靖等地苗女 系绣花布裙 妇人绣巾高顶 粤西诸蛮图记 载 怀远苗 男女服以青布绣花 极工巧 头以布裹 或绣或素 跳月 时 女抛绣笼 由此可见 苗族服装绣花已得到普及 绣花工艺流行地区也非常广泛 不论 花 苗 黑苗 也不论在湖南 贵州 还是云南 苗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喜欢穿五彩绣衣 只是纹样 服饰有所不同而已 改土归流 以后 苗绣工艺得到空前发展 清朝康熙年间 统治者推行 改上归流政策 在苗族地区设置府县 裁革土司土官 以武力开辟 生苗 地 区 改变其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 客观上加强了苗族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 族的联系 促进了苗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苗族所处的地域环境不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同 有很多苗族地区还处于封闭的隔绝状态 部分 生苗 还不知养蚕 织布 也不知织锦刺绣 改土归流后 大量汉人及屯兵进人苗族地区 带来了先进 的生产方式和种植技艺 推动了苗族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同时 苗族刺绣工 艺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靖县志 说 乾隆1 7 3 9 年 贵州 民不知蚕桑 丝锦悉资他省 贵州布政使陈德荣遣人至山东购买蚕种 并雇 山东蚕师 织师来遵义 教民育蚕 缀丝 织锦 明年 民间获茧至八百万 于是遵义民莫不知育蚕 其锦遂遍天下 永顺府知府张天如于乾隆二十五年 1 7 6 0 年 发布了 掘壕种树示 云 背阴者种蜡树 园角 墙边或种桑养 蚕 或种麻纺绩 永顺 古丈坪厅志 载 妇女亦知饲蚕 抽丝染色 制为裙被之属 作间道方胜杂文 绩麻织布皆能 出现了家家养蚕织布的繁 荣景象 而苗女则人人能织布 个个会绣花 改土归流数1 0 年中 苗族织绣印染有了明显的进步 花色品种也逐步增 多 仅布织品就有洞锦 苗锦 铁笛布 纹布 斜文布 谷澜布等称呼 有 关纹样花色的记载也较为详细嘉庆初年张澎 续黔书 记载的织绣花纹 以花 木名者 芙蓉也 蒲桃也 牡丹也 葵花也 襄荷一也 樱桃也 翔莺也 茱英也 林擒也 芝草也 皂木也 以鸟兽名者 对风也 飞鸿也 仙鹤也 孔雀也 鸳鸯也 飞燕也 麒麟一也 金雕也 天马也 辟邪也 狮团也 象眼也 走龙也 蛟龙也 龟背也 虎头也 以器物名者 楼阁也 缓带也 银钩也 这些纹样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 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 在 苗民地区代代相传 历经3 0 0 多年的今天 苗绣图案仍沿用着此时期的传统 纹样 苗绣工艺在民国时期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 据1 9 4 7 年编印的 十年来 贵州经济建设 载 贵州苗族刺绣具有独善之技巧 如制作之精密 纹致之 细密 结构之秀丽 诚属古香古色 而较之驰名于海内外之湘绣 川绣等 实各有千秋 足与相互媲美 到了新中国以后 随着苗族和其它民族的交流更广泛 通过大量的艺术 家 文学家对苗族刺绣的研究 使苗族刺绣逐步被广大的美术爱好着赞美和 收藏 成为中国民间刺绣中的一枝奇特之花 2 1 2 黔东南苗族主要服饰样式与工艺特色 贵州黔东南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地 其苗族占全国苗族总数的1 4 约有 4 0 多个支系 其中主要的是属于 黑苗 支系 研究苗族刺绣的专家曾经著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文指出 最具有苗族特色的绣品在贵州 而在贵州的苗族 最有代表性的要 数黔东南地区 所以研究苗族的刺绣则黔东南地区是一个重点区域 苗族刺 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成熟精湛的多种技法和材质的巧妙配搭 以 取得更悦目的观尝效果 作为苗族服饰重要组成的刺绣 不仅仅是具有审美 的功能 其与服饰的款式 配件及其它的装饰构成各支系的服饰标志 在刺 绣纹饰中保存着许多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 它诸多奇幻的现象蕴含着 神秘的观念意识 是刻记在服饰上的一部鲜活历史 从一个侧面映现出苗族 社会发展的历程 黔东南苗族刺绣大致可分为平绣 锁丝绣 扁带绣 梗边 绣 打籽绣 布贴绣 堆绣 锡绣 挑花 皱绣等 技法非常独特 如扁带 绣 梗绣 锡绣 在其他民族中罕见 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上的刺绣类型都有 一种至二 三种主要的绣法 它与材质 纹样的变化构成各自服饰类型的刺 绣风格 下面将以地域分类的方式来研究黔东南苗族地区中有明显特色的服 饰种类 一 施洞型 分布地域 本型刺绣的服饰区 位处苗区腹心黔东南中部清水江中游上 段的台江 施秉 剑河 镇远四县毗连地带 其以台江县施洞镇为中心区 村寨分布于施洞上下游沿河长约5 0 公里 宽约2 5 公里的范围 因村寨多居 于河岸或离河不远 故这支苗族被称为 河边客一 南岸台江县境内有四新 旧州 八更 施洞 塘龙 偏寨 巴拉河 平兆 河口 老屯 榕山等2 0 多 个村寨 北岸施秉县境内有平寨 凉伞 铜鼓 寨胆 大冲 龙塘 冰洞 料洞 贵己 黄古等2 0 余个村寨 剑河 镇远境内各有几个村寨 本支一苗族地域不算宽 但其一女性服饰和装饰是苗装中的精华 在国 内外影响很大 人民币票上所取的苗族代表性形象 就是选用本型服饰的青 年妇女 其女装的形制沿袭先秦时期的装束 上衣为交领右衽对襟 穿时左 襟搭盖于右襟之上 无扣 以两条布系带相系 下著中长百褶裙 缠织花带 绑腿 裙外身前 臀后各系一方围腰搭盖垂过裙脚 本支苗族不使用蜡染 全以刺绣 织锦装饰服饰 上衣的装饰部位有领口 襟边 肩 袖腰 其中 领口 襟边为织花带或挑花 肩 袖腰为刺绣 围腰全幅刺绣或织锦 刺绣 围腰通常用在盛装时的一前幅 纹样特征 本型刺绣以动物和人物为中心 辅以藤蔓 花草 果实等等 部分纹样具有一些情节性表述 其纹样突破单纯的图案化装饰 具有较强的 绘画性表现特征 人物 动物都有很生动的神态 动态 描述的动物形象众 多 其中一些动物由多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合成 很难与现实中的动物比照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0 页 无名可定 大体可辨析归类的有龙 锦鸟 类似风 雁鹅 燕 鹊 无名鸟 鱼 蛙 蟹 虾 蜈蚣 蛤 蝴蝶 蝉 无名昆虫 牛 马 狗 猪 羊 无名走兽 所有动物形象都是超现实的塑造 其除一般常见的变形 夸张 简化 程式化等变体方式外 尚普遍有这样凡种特殊变体形式 l 半人半兽 2 多动物合体 3 动物 人物与植物合体 4 包含 即动物躯干部像怀孕式的 包含形体小些的一两个人物或动物 5 双头共身或双身共头 6 独头 即只取 兽的头部正面像 类似青铜纹饰兽面纹 本绣型除动物 人物 植物搭配之外 尚有低频率的日月母题出现 所 配的植物通常为花枝 五瓣花形 花蕾 石榴 桃子 人物不单独表现 均 要配动物 人物的动态有驾驭 驱使 伴随等形态 工艺特色本型的主体纹样采用平绣或在平绣之上加以锁线勾画轮廓的两 种技法 前者俗称不锁边平绣 后者俗称锁边平绣 其类似瓷器景泰蓝纹饰 的效果 这种绣法工艺特别精细 一般仅用于肩花 袖腰花这样的小幅面 围腰这样的大幅面不用 纹样底图均采用剪纸 刺绣前将剪纸贴在绣面的布 料上 布料通常采用绸缎 其背面裱一层厚壳纸 使之有一定的硬挺度 不 必用框架绷着就能进行刺绣 锁边平绣通常用黑色底面 纹样以红色为主色 加以黄色 白色的锁边 轮廓 色彩火热跳跃 十分鲜明 平绣线细如发丝 使用时用油皂角肉 像荔 枝的白色肉质 含胶质 拖捏一道 可以去掉线上的毛刺 变得光洁明亮 刺 绣时 剪纸底图已经对锁边和不锁边的轮廓线有所提示 一般外轮廓全部锁 迩内轮廓只重点勾画几处 不能锁得太多 主次分明 绣时 先做平绣 平 绣全部做完 再锁边 平绣的线要铺得很紧密 几乎重盖 否则显出裂缝 为使色彩活跃 在主色红色之中 略略点缀少许绿 蓝 黄 白 紫等色 通常人的脸面 鞋 脚 手及动物的角 眼用白色 不锁边平绣的底布 针法 设色与锁边平绣有些细小区别 其分亮绣和 暗绣 暗绣即绣线以深蓝或紫蓝为色 底面亦为黑色 纹样与底面的色彩对 比很接近 故称叫暗绣 此绣件主要用于常装 此衣俗称 暗衣 亮绣用 于盛装 其色彩亮丽 故此衣俗称 亮衣 其底面与绣线色别有较大的对比 度 一般底面用红色 白色 也有少数为绿色 底面则配以蓝色主调的纹样 白色 绿色底面则配以红色主调的纹样 而且纹样的色彩构成比较花哨 因 为不锁边 轮廓区分以留破缝露底布色和靠色彩交叉 以及绣线针脚起止点 形成的沟线纹路来显示 也有的不锁边亮绣以金泊纸剪成2 毫米宽的线条锁 压大轮廓边 给人富丽的感觉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 页 图2 2 a 施洞型服饰 图2 2 b 施洞刺绣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 页 二 巴拉河型 分布区域本型刺绣的服饰区与施洞型南邻 主要分布于清水江支流巴拉 河流域 属雷山 台江 凯里 剑河 榕江五县 市 毗连地区 分布区域较宽 其范丽为 霉由县北部 中部的全部乡镇 约占该县8 0 的面积 台江县西 部 西南部的所有乡镇 约占该县7 0 的地域 凯里市东南部的乡镇 约占 该市2 0 的地域 剑河县西南角 榕江县西北角各有一两个乡的村寨 此型服饰亦是黔东南代表性的菌族服饰 款式与旌漏型耀避 露褶裙长 一些 裙摆至脚背 裙布与上农布料亦有些差别 著盛装时 一部分地区在 百褶裙外褥套一围直条绣片组成的条裙 那就不用著下围腰了 同时还有一 部分地区常装改先汉式 上衣类似右衽 父母装 下著长筒管裤 胸前著 满胸弧项圈腰 汉式衣和围腰以及著盛装时的条裙作的刺绣已汉化 没什么 特色 此型亦无蜡染 下围腰亦为织锦 刺绣两种 上衣的装饰部位与施洞 型同 下曝腰刺绣中有一部分汉化 有一都分毗连施漏地区的与施洞围骚相 近 上衣袖腰花的扁带绣 缠绣是本型刺绣独特的工艺和风格 纹样特征本型亦是以动物为中心 形象描述与施洞型近似 动物种类和 变化耽旎澜型少 出现频率高的有龙 鸟 蝴蝶 蝙蝠 鱼 鸡 蛇 狗 狮 其中以龙的变化为多 有飞龙 蚕龙 花叶身龙 双身共头龙等等 所 配的植物与施洞型差不多 亦为小花草和桃 石榴 葫芦等 工艺特色 不直接用绣线刺之予布面作绣 而是将绣线编成粗于单支线 的辫子状带子 盘锁成图案 称叫编带绣绒辫绣 辫子股绣 这种绣法一早 在3 0 0 0 年前的西周时期己经出现 不过现今除黔东南苗族和侗族尚存留以外 其他民族和地区尚不多一觅 编带使用的丝线通常有8 根或1 2 根 多为同色 也有的用二色 所编形状有筒管状 扇平状 线有褪有缨 编出的带一也有 大有小 黔东南有几支苗族都使用编带 但除本型刺绣以外 另外儿支的编 带只是用于作边线配用 如施洞型便是用来作袖腰刺绣件的边框线 本型编 带用8 根丝线编成宽约3 4 毫米的扁形带 故称为扁带绣 同时其盘锁形式 很特别 成为独有的一种特殊风格 扁带绣 绞线锁绣 通常以红色绸缎为面料 图案以绿色为主调 一幅 图案珂多种绿色兼用 如草绿 翠绿 深绿等等 再兼以其他一些色彩点缀 也有的用黑色绸缎为面料 图案以湖蓝色为主调 绞线锁线的色彩有些花哨 此型刺绣的边框花边有挑花 金箔和绸三角帖花 梗线盘花等等 很富 丽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3 页 图2 3 a 巴拉河犁服饰 图2 3 b 绉绣袖腰花 三 都柳江上游型 分布地域 柳江上游地区 本型刺绣的服饰区位处黔东南西南部部分布 于丹寨 三都 雷山 榕江四县毗连地带 主要地区有 丹寨县雅狄 排路 两乡 三都水族自治县介赖 排吊 羊福 巫不 高尧 小脑等乡或村活山 县达地 也萌两乡村 榕江县三江 新华 计划等乡 此型服饰为黔东南都柳江系的典型服饰 其女装上衣为交领对襟 可敞 胸而穿 因此不著下围腰 衣内贴胸著一件五边形胸兜 胸兜的三角形下段 垂过衣摆盖在短百褶裙前 盛装时可在百褶裙外加饰鸡毛穗条裙 其裙由8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至1 0 数片长条绣片组成 每片底脚饰以白鸡毛穗 若将上衣和条裙合缝一起 便成为花袍 绣花上衣 条裙 花袍 男子一样适用 盛装上衣装饰部位大 前身后背均可饰满刺绣 本支苗族有蜡染 其主要用于男子头帕 小孩背带 常装袖腰 服饰以 刺绣为主 盛装基本上全用刺绣 纹样特征本型刺绣亦是动物形象最好的三个类型之一 常出现的动物有 龙猫头鹰眼 穿山甲 蛇 鸟 蝴蝶 蛾 蛙 鱼 龟 团鱼 植物多为齿锯 形叶片 太阳纹单独出现的情况多 且变化也多 其造型粗犷豪放 充满原 始野性 一些纹样 如衣的前襟上单个造型很大 有气势 部分纹样图案化 的特征很明显 如穿山甲 猫头鹰眼己经抽象化 本型多以三角齿 螺旋线 水波曲线形成描述形体的程式 工艺特色 本型刺绣有一种很特别的面料 称叫 丝绵纸 将蚕放于宽大 的木板上 让蚕柬回吐丝自然结成一层薄片 厚如牛皮纸 其柔软而很有韧 性 经得搓揉 使用时 可以根据需要染成不同的色彩 这种 丝绵纸 可 能是晟古老的丝绸制作方法 丝绵纸 表面有如毛毯的质感 没有绸缎那样 强的反光 得非常柔和 现今由于市面丝绸购买方便 丝绵纸 在2 0 年前 己很少使用了 仅存于老辈人的绣品中 本型刺绣大都采用绿色为底面 纹样绣线五彩跳跃 对比强烈 多用红 黄 蓝 黑 白等正色 绣线略粗 大的形体往往破缝露出底面 带有很强 的线性组合 外廓多为对比鲜明的另一色线勾一道宽边 这样每一个块面的 绣线 起针于这一轮廓边 落针于另一轮廓边 拉线不算太长 每幅图案都 有一些弧形 圆形线条处理成节状 即用两种色线 一色一节 类似交通栏 杆的红 白两色相间标示法 如图2 4 a 和图2 4 b 图2 4 a 羽毛裙图2 4 b 刺绣图案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5 页 四 凯棠型 分布地域 本型刺绣的服饰区与施洞型之西和巴拉河型之北相毗邻 分 布于凯里市东北角与台江县西北角毗连地带 其服饰是黄平型中分离出的一 式 区域范围不宽 凯里市境内有凯棠 地午 翁项 格冲等乡的近2 个村 寨 台江县境内有革一大塘 台盘等乡的1 0 多个村寨 本型服饰与相邻的旌洞型 巴拉河型的款式接近 有小区别 亦无蜡染 刺绣装饰主要部位为上衣的领 肩 袖腰 小孩背带 工艺以梗边打耔绣 三角绸堆绣构成其独特风格 纹样及工艺特色 本型有鸟纹 鱼纹 龙纹 白果叶 银杏 纹等凡种主要 纹样 其辅助纹均为几何纹 同时 其造型变化仅有几种 很单纯 除小孩 背带外 衣上的绣片都是小条拼组而成 纹样细小 梗边打籽绣与瓷器景泰蓝镶边的工艺相似 其纹样以一根很粗的梗线勾 出轮廓 内以锁缠针打出小点填充 梗线的制作法 以1 0 根细线合成一束为 梗蕊 另以根细线缠绕其上 绕线时 一段一段进行 在梗蕊线下端吊一重 物如小石子之类 手执蕊线上端捻转 绕线便缠绕在蕊线上 如图所示 通 常梗线以白色为多 极少数也有绿色的 绣面多为紫色绸料 背面裱一层厚纸托垫 以增加绣面的挺括和硬度两 长边分别锁固小件绣片的根像织毛衣针那样的竹签 使绣片绷直 将剪纸底 样贴在面料上就按剪纸布线 先把梗线像 笔画 绘画那样锁固出图案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6 页 轮廓 锁线很细 其色与梗线相同 锁固时不要显露针脚 梗边轮廓做完后 在其内填满直径约2 毫米的圆线籽 称叫 打一籽 打籽 的作法 用针 与巴拉河型绞绣相同 亦是两针进行 一针为锁扣用 一针为绕线用 绕线 略粗 锁针伸出绣面半段 将绕针牵引出绣面的绕线在锁针上缠绕两圈并收 紧 提起锁针反针将绕圈锁固便得一颗 籽 籽 多为玫瑰红 珠红 大 红 枯黄 绿 黑等色 其中红 绿色为主 三角绸堆绣作法 其以各色绸先浆皂角水 使绸料带上一定的弱胶 变 得挺括 等待干后 将之剪成大小约1 厘米的方块 其中一边折卷约工毫米 以此边为顶 将长方块左右上角折至底边 这块方绸块便形成一层是大三角 一层是两个对称的小三角 有些三角块的两个小三角垂边不抵拢 留出约I 毫米宽的缝 缝间垫进另色绸块 使两小三角间有一道异色线条 这种多系 绿三角绸挚红绸 图案便以这些三角块贴堆形成 根据图案的需要先用大小 不同的三角块 用这种三角块都只能做小图案 在几何图案中有的配一条雨 或 N 乌 鱼尾 鸟嘴 乌尾不使用三角块 另以平绣来作 堆法有两种 一是露边堆积 即上层三角堆在下层三角时 两腰边留出约I 毫米的线条 堆积完成形成一道道曲波折线 二是露菱堆积 堆时两个三角块交叠在一个 三角块上为一组 如此交叠便露除一个菱形 不是曲波线 堆积时 一个一 个的三角形中间锁上一针 使其固定在绣面上 锁针针脚要让上层三角遮盖 不露出来 三角块的堆积 有点南方老式房子盖瓦片的做法 三角绸堆绣 当地苗族称这种绣法做的衣服称为 欧干良梁 意为 尖角衣 图2 5 a 凯棠型服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7 页 图2 5 b 凯棠打籽绣 圈2 5 c 凯棠三角绣 五 黄平型 分布区域 黄平式服饰流行于清水江流域的黄平 施秉 镇远等苗族人 r n 密集的各县 传统女装多为交领 右衽 筒袖半体衣 个别地区为左衽 将衣领与襟伸展即成直线 且前襟略长于后襟 穿大襟衣的人数较少 下穿 百褶长裙或中裙 系围腰 裹绑腿 以前妇女传统盛装以自织自染的棉布为 料 后来由于养蚕业的发展 丝料逐步代替了柿料 现在都喜欢购买花缎做 衣料 再经多次染捶 制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咖啡色亮布 其刺绣主要装饰服 装的上衣袖腰 衣肩 衣背 领V I 及门襟 围腰 裙边 少女帽等 纹样及工艺特色 黔东南黄平型挑花在工艺上与众不同 其以青黑或深 紫黑自织土布为底面 纹样以红色为主调 辅以一点蓝色 采用长针法 类 似平绣 每根线从一轮廓边平直拉到另一轮廓边 平针挑绣完之后 用与施 洞型相同的锁绣针法锁一条轮廓边 锁线多为桔红色 一幅绣面由众多细小 的几何形组成多视觉的花纹 即把不同的几何纹分成不同的组合观察 得出 不同的相似物像 比一如合起来看是蝴蝶形状 另外几个几何块合起来看又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8 页 是别的物像 由于每个小几何块锁上边线 图案显得丰满 给人很精细的质 感 主要纹样以几何抽象形为主 有人形纹 龙鳞纹 马蹄纹 龙爪纹 梨 花纹 紫荆花纹 浮萍花纹 柿蒂花纹 引显花纹 蝴蝶纹 鸟翅纹 小圆 点 宝号 等等 以矩形 棱形 方形等为骨架组成四方连续 以浮萍花纹 龙鳞纹 蝴蝶纹 柿蒂花纹其中的一二种作为母题填充骨架 二方连续直接 以母题连续成条 母题单一但连续成条后却非常精美 再将成条的刺绣按服 装部位的需求及工艺要求 以及支系的习俗规定等进行拼接 黄平 施秉一 带苗族妇女盛装之衣背花尤为考究 花纹布局大多为四方连续图案 纹样内 容多为想象化的花朵造型 纯几何纹样亦较多 图案化动物纹样则很少 色 彩应用以紫色为基调 在刺绣技法上采用数纱方法以保证图案的整齐 对称 一般多是以每个单位纹样的中心为起点 向四方成放射状展开 由于丝线走 向不同 在阳光下有熠熠发光的艺术效果 图2 5 a 黄平型服饰图2 5 b 黄平挑花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9 页 图2 6 黄平型服饰背花 六 舟溪型 分布地域 本型刺绣的服饰区与巴拉河型之西毗邻 分布于凯晕 麻江 丹寨 雷山四县 市 毗连地带 其地域范围包括 凯罩市舟溪 鸭塘 翁旱 青曼等乡 镇 麻江县白午 卡乌 铜鼓 下司 一部分 等乡 镇 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