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学会朗读.欣赏古典诗歌。. 2.初步领略初唐诗歌艺术魅力。过程与方法 朗读诗歌,品味诗歌。情感目标 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2. 教学课时 一课时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4. 教学过程(1) 导入 多媒体情景导入(2) 作家、作品背景简介(3) 诗歌欣赏 赏析一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桐城辞赋体,是指中国桐城赋派作家群创造出来的当代辞赋的新的文学属种)。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赏析二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wei)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赏析三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赏析四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4) . 练习设计,师生互动。 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 愤。2. “独”有什么作用?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3.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5) 体味与感悟 1. 意境:天地人三位一体,创造出辽阔幽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2. 本诗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3. 深刻典型社会意义: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那些品行端正,富有治国才能的知识分子,处处遭受打击的现实,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独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