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三地理复习 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安徽省高三地理复习 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安徽省高三地理复习 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安徽省高三地理复习 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安徽省高三地理复习 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点1 地质构造的类型 特点与实践应用 1 地质构造的类型 特点与判断 2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 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 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 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 下渗形成地下水 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如图所示 利用背斜找油气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天然气比重最小 分布于背斜顶部 水比重最大 分布于底部 中间为石油 见下图 利用向斜 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如煤 铁等 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 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或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 建筑 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地层活动 产生地震 滑坡 渗漏等不良后果 造成建筑物塌陷 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 修筑铁路 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 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 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 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且容易坍塌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 地震发生时 有断层的地区烈度 破坏程度 会变大 例1 2011 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 图乙为沿ac线所作的岩层剖面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 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 a 背斜 山地 石油 天然气b 背斜 盆地 石油 天然气c 向斜 山地 地下水d 向斜 盆地 石油 天然气 2 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a 从东南流向西北b 先是从西南流向东北 然后是从南流向北c 基本呈南北流向d 从西北流向东南 解析 第 1 题 沿ac剖面线岩层中间老 两翼新 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从图中等高线可看出图示地区四周高中间低 地形为盆地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第 2 题 河流发育于山谷中 在等高线图上山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弯 由此可以看出图示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河流干流从东南流向西北 答案 1 b 2 a 规律技巧总结 褶皱刚刚形成时岩层保持完整 此时能从岩层的形态来区分背斜和向斜 当褶皱构造形成的地质年代已经久远 岩层长期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失去完整性时 判断背斜和向斜的可靠依据是中间岩层与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 如果中间岩层老 两翼岩层新这是背斜 若中间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即为向斜 变式训练1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丙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 a 背斜b 向斜c 地垒d 地堑 2 从矿难成因上看 图中a 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解析 丙处位于断层上 且岩层明显相对向下位移 所以丙处是断层一侧的下沉岩块 也称为地堑 矿难成因要根据气体与液体比重的差异来判定 a位于背斜顶部 多聚集瓦斯气体 b位于向斜底部 多地下水汇集 d a 考点2 河流地貌 1 侵蚀地貌 2 堆积地貌 3 河流地貌与港口建设建港与水深有关 河道水深有利于建港 还需考虑泥沙沉积因素 河流在凹岸侵蚀 在凸岸堆积 在北半球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右岸侵蚀作用强于左岸 左岸沉积作用强于右岸 而具体侵蚀或堆积作用强弱要看水流状况 总之 港口应建在侵蚀作用强而堆积作用弱的地方 以便船只畅通无阻 例2 暑假期间 小明和身为地理学家的父亲从长江上游往下游沿江游览 结束这次快乐和辛苦的长江之旅后 小明回到家不顾旅途的疲劳 就开始整理其在途中画的素描图 但有个问题难住了小明 由于作画匆匆 有几幅图他忘记了写上素描的地点 只记得一幅是在青藏高原某条河流流出山口处画的 一幅是在长江三峡画的 一幅是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画的 一幅是在长江入海口画的 你能为小明解决这个烦恼吗 解析 荆江河道弯曲 流水侵蚀使河床不断加宽 受其作用 总的一个变化趋势是河道变得更弯曲 形成类似于a图的地貌 在一些山谷的出口 由于流水速度减缓 从山谷带来的大量泥沙就沉积在山口 形成类似于b图的地貌 这种形态上类似于扇形的地貌 叫冲积扇 长江下游入海口由于流速慢 河流泥沙大量堆积 形成平坦的三角洲 长江三峡山高谷深 水流湍急 能量集中 对河谷的下蚀作用明显 使河谷不断加深 因而形成了今天雄伟壮观的三峡景观 答案 a图应是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画的 b图应是在青藏高原某条河流流出山口处画的 c图应是在长江入海口画的 d图应是在长江三峡画的 规律技巧总结 在河流的上游 由于河水流速较急 易侵蚀形成峡谷 在河流的中游 由于河水流速减缓 泥沙沉积 侵蚀减弱 河道较宽 在河流的入海口处 由于河水流速减缓 泥沙易沉积形成三角洲地形 上游 中游 入海口处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是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河流下游多冲积平原 三角洲 地貌 因为河流带来的泥沙 在流速减缓或海潮顶托的情况下容易沉积 且这样形成的地形地势平坦 河流纵横交错 变式训练2 2011 黑龙江哈三中高三9月份月考 据图 回答 1 2 题 1 x处和y处河谷形成的原因是 a 均为冰川侵蚀作用b 均为内外力共同作用c 仅为河流侵蚀作用d 均为断裂下陷作用 2 近年来 z处的沉积物增长速度加快 由此造成的后果为 a x处的森林近年来遭到严重的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b y处的森林在近年来被开发为农田 导致入河的泥沙增多c 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凸出 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d 海岸线倒退 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小 解析 第 1 题 x处河谷发育于断层带上 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断层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河谷 y处河谷发育于背斜顶部 褶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背斜顶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故x处和y处河谷形成均为内外力共同作用 第 2 题 近年来 z处的沉积物增长速度加快 在河口沉积的泥沙增多 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 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凸出 d选项错误 a b选项是z处沉积物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 答案 1 b 2 c 考点3 地貌的影响 1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山地地形起伏 各处的高度 坡度和坡向差异大 经热力和动力作用 形成独特的山地气候 气温 高度增加 阳光途经大气路径缩短 空气密度减小 水汽 杂质等也减少 因此太阳直接辐射逐渐增强 白天 高山向阳坡的地温可以很高 但由于大气中水汽等吸收长波辐射的物质减少 吸热能力降低 结果高山的气温明显低于地温 并随高度递减 此外 由于高度的增加 山地附近空气流动性加大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呈减小的趋势 降水 山地对降水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坡向 迎风坡降水丰富 背风坡降水较少 二是海拔 降水随高度分布不均 一般是从山麓向山坡逐渐增加 到达最大降水量后又呈下降趋势 山地对气候的影响除了在垂直方向上外 水平方向的影响也极为明显 山脉的走向对气候水平分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东西走向的秦岭 北阻冬季风 南挡夏季风 成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 成为西南季风北进通道 这是西藏东南部气候湿润的关键原因 2 地貌对水文的影响地貌对水文的影响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河流流向 流程 水系特征 地貌的基本格局影响河流流向 流程和水系特征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状况 决定了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山地紧逼海岸 造成河流流量较小 流程较短 水力资源 地势的高低起伏控制着河流落差的大小 我国水能资源集中的地段主要在第一 二级阶梯与第二 三级阶梯的交界处附近 如龙羊峡 三峡等 地下水 有些地貌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进而影响着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状况 盆地是地下水储存的理想场所 3 地形影响山区公路的走向 4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 生活用水 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 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利于耕作 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例3 2011 江苏泰兴市重点中学联考 荆江素有 九曲回肠 之称 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 读下图 回答 1 2 题 1 上左图 a 乙为凸岸堆积 丙为凹岸侵蚀b 乙为凹岸侵蚀 丙为凸岸堆积c 乙为凹岸堆积 丙为凸岸侵蚀d 乙为凸岸侵蚀 丙为凹岸堆积 2 左图中有关河曲地貌 弯道速度 参照右图 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a 甲 a 侵蚀 兴建深水港b 甲 c 沉积 兴建仓库c 乙 a 沉积 种植农作物d 乙 c 侵蚀 修筑防护堤 解析 第 1 题 曲流的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图中乙为凸岸 丙为凹岸 故选a 第 2 题 由于河水的水流惯性使丙岸即凹岸侵蚀 乙岸即凸岸水流速度慢而使泥沙淤积 甲处位于凹岸 应该是甲 c 侵蚀 兴建深水港 答案 1 a 2 c 规律技巧总结 河流两岸是以侵蚀作用为主还是以沉积作用为主 不仅取决于地转偏向力 还取决于河流两岸的凸凹 如果河道比较平直 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如果河道弯曲 就要考虑河流凸凹岸流水作用的差异 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不同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变式训练3 下图为某山区公路规划图 读图回答 1 3 题 1 该地区计划修建从a到b镇的公路 与 两个待选线路方案中 你认为较合理的是哪一条 为什么 答 较合理的是 虽然直线距离最短 但需要穿越两座山 工程量大 难度大 要求高 造价高 虽然路程远了一点 但是在山谷中顺着地形穿行 更容易筑路 2 修建b镇到d城的公路没走直线 而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什么 答 绕道c镇 便于c镇的人外出 加大运输量 提高经济效益 3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中 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 可以采取修建人工运河的措施 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 答 图略 在两河间最近的距离标出 即通过字母b附近 开凿一条连接 两条河流的大致呈东西走向的运河 解析 在分析公路的选线原则时要综合考虑 山区公路线路的选取 一要考虑地质 地形 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同时还要考虑人口 聚落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线路的选取 还要考虑成本 效益以及工程量 这些都是公路建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010 重庆 图4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