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 第三、四册文言文复习教案.doc_第1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 第三、四册文言文复习教案.doc_第2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 第三、四册文言文复习教案.doc_第3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 第三、四册文言文复习教案.doc_第4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 第三、四册文言文复习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 第三、四册文言文复习教案【同步教育信息】教学内容:高中第三册文言文复习 第四册文言文复习【模拟试题】高中第三册文言文复习一填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衅:罪过。(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强行改变。(c)则告诉不许 告诉:被告知。(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当:任,充当。2下列各句中“矜”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c)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d)诚宜加恩,少垂矜悯,追录旧勋,纂锡茅土。3下列各句中“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b)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各句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5对下列各句中“夙”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2)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3)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4)夙兴夜寐,靡室劳矣(a)(1)和(2)相同,(3)和(4)相同(b)(1)和(2)不同,(3)和(4)相同。(c)(1)和(2)相同,(3)和(4)不同。(d)(1)和(2)不同,(3)和(4)不同。6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孑:孤单。吊:安慰。(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逃脱,这里是回避的意思。 (c)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更:又。(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察。7下列各句中“是”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各句的一项是( )(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c)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d)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下列各句中的“报”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a)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c)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d)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欲求报其仇,莫能得。9对下列各句中“见”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a)(1)和(2)相同,(3)和(4)相同。(b)(1)和(2)相同,(3)和(4)不同。(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不同。10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2)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天久恩公为也(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a) (1)和(2)相同,(3)和(4)相同。(b) (1)和(2)相同,(3)和(4)不同。(c) (1)和(2)不同,(3)和(4)相同。(d) (1)和(2)不同,(3)和(4)不同。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b)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c)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e)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12下列各句的译文,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蒙受国家的恩惠,除掉了我太子洗马的职务。(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骂我想要接受诏命奔走效劳,可是祖母的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我是去赴任,还是留下来奉养祖母,实在是为难。(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我活着一定不惜性命为国效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13下面对本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辞不赴命。但因他曾在蜀汉任职多年,深恐晋武帝怀疑自己眷念旧主保全名节,招致大逆不道的罪名,所以满怀深情地写了这篇感天动地的文章。(b)本文在叙事、说理中饱含着作者报答祖母养育之恩的殷殷赤子之情,字字句句皆从肺腑流出,情深理切,动人心弦,催人泪下。(c)作者称蜀汉为伪朝,称西晋为圣朝,表示如果准许他终养祖母,日后他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报答武帝的圣恩。这说明李密是一个不顾名节的人。(d)本文语言平实生动,多用四字句,也有一些对偶句,有整饬之工而无雕琢之痕,表现出作者深厚娴熟的语言功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8题。 (周)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匄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之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注:匄:gi,乞求。 恧:n惭愧。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速罪辟 速:招致。 (b)走曹仁于郢都 走:逃跑。(c)前后告喻,曾无悛改 悛:悔改。(d)瑾、骘表比上 比:接连地。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入作心膂,出为爪牙(b)自古帝王,莫不贵重(c)蠢尔蛮荆,莫不宾服(d)闻护性行危险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 腹心旧勋,与孤协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 抱罪之臣,展其后效 忌不自信,复向其妾曰(d) 苟使能改,亦何患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诸葛瑾和步骘为周瑜之子周胤请求还兵复爵的理由的一项是:( ) 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 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 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 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 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a) (b) (c) (d)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的开头交代了周瑜和东吴国君孙权的姻亲关系,为后文称赞孙权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做好了铺垫。(b)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请求为周瑜的子侄还兵复爵,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受到孙权的批评。(c)这段文字是以是否应该为周瑜之子周胤还兵复爵为主展开的。文章有主有辅,剪裁得当。(d)这段文字叙述了孙权不因已故大臣功勋卓著而滥封其不肖子侄的做法,表现了他公正无私、任人唯贤的主张。第四册文言文复习a组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词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晦朔(hus)坳(o)堂恶(w)乎待哉三飡(cn)而反b夭阏(yo)蜩(tio)斥鴳(yn)摶(tun)c泠(lng)然舂(chng)粮決(ju)起数仞(rn)d蓬蒿(ho)汲汲(jj)数数(shushu)朝菌(zhojn)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怒而飞 怒: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c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d朝菌不知晦翔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3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a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之二虫又何知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d项伯及夜驰之沛公军4下面对逍遥游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庄子看来,鹏鸟遨游于九万里高空,状似逍遥,但它飞往南海,要依赖海运时的大风,算不得逍遥。b在庄子看来,斥鴳之类飞往郊野,也要准备粮食,就是尘埃也要借风力升腾,都算不得逍遥。c在庄子看来,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就像斥鴳一样,同样也算不上逍遥。就是不汲汲于求名的宋荣子,也算不得逍遥。d在庄子看来,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真正达到了逍遥的最高境界。5翻译下列句子(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阔者,而后乃今将图南。_(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_ _b组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靓(ling)妆倾城阖(h)户瓦釜(f)栉(zh)比如鳞b荇(xng)藻新艳相角(ju)屏(bng)息属(sh)而和(h)者c妍媸(ch)峦壑(h)竞秀交衢(q)飞岩如削(xio)d虞山(yshn)重茵累(li)席樽罍(li)音若细发(f)2下列各句中“信”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川兴废,信有时哉a低眉信手续续弹b烟涛微茫信难求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倾城阖户,连臂而至(2)畏倾船而敛裙(3)属而和者,才三四辈(4)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a(1)和(2)相同,(3)和(4)相同。b(1)和(2)不同,(3)和(4)不同。c(1)和(2)相同,(3)和(4)不同。d(1)和(2)不同,(3)和(4)相同。4下面对虎丘记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描写了虎丘中秋之夜游人如织的盛况,重点描写了斗歌的精采场面,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却很简洁。b本文描写中秋赛歌的顺序是:先写“呕者百千”,歌吹竞逐;后写“数十人”摇首顿足;再写“三四辈”属而和;最后写“一夫”的绝唱,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c本文对千顷云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山的秀丽和“最可觞客”的特点。d本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不愿受官场束缚、热爱自然景色的情怀。c组1促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_ _,作者_ _,字_,又字_。他是_代康熙年间杰出的文学家。“聊斋”是_,“志异”的意思是_ _。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俾(b)入邑庠 抢(qing)呼欲绝 裨(b)益 稗(b)将b向隅(y)而泣 翘(qio)然矜鸣 靡(m)计不施 虫集冠(gun)上c掭(tin)以尖草 不啻(ch) 自增惭怍(zu) 强(qing)起扶杖d如被(p)冰雪 唇吻翕(x)辟 气息惙(du)然 竦(sng)立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操童子业,久不售(考取) 死何裨益(补益)b循陵(坟墓)而走 虫宛然(仿佛)尚在c虫翘然矜(矜持)鸣 惴惴(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恐不当意d虫跃去尺有咫(八寸) 故天子一跬步(半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形容数量极小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_ _。(2)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_ _。(3)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_ _ _。(4)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_。d组1柳毅传是唐_(体裁)的优秀代表作,作者是_。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应举下第 应:yng,参加。 凝听翔立 翔:xing,止。b毁黜以至此 黜:ch,降低身份。 饮龁其异 龁:h,咬。c谛视 谛:d,仔细。 泾水之涘 涘:i, 水边d远罹构害 罹:l遭受。 退 : wi,谦让3下列各句中,句式和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束以他物b有客于泾阳者c洞庭君安在哉d长于楚,游学于秦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为夫婿所薄b幸被齿发,何敢负德c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d吾属今为之虏矣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景从云合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天下云集响应d道芷阳间行6下列有关柳毅传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柳毅传这篇唐传奇仍有六朝小说的神怪色彩,并无现实生活基础。b柳毅传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它反映了人民对邪恶势力的憎恶与批判,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c柳毅传的作者通过塑造龙女、柳毅、钱塘君和洞庭君等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d龙女的不幸遭遇是封建制度下父母包办婚姻造成的,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具有批判封建礼教的积极意义。【试题答案】高中第三册文言文复习1c “告诉”的意思是“申诉”。2b b项的“矜”,意思是“自夸”。其他各项的“矜”,意思是“怜惜”。3c 例句和c项的“行”,意思是“行走”。a项的“行”,意思是“经历”;b项的“行”,意思是“性情、行为”;d项的“行”,意思是“实行”。4c c项中的“以”,意思是“凭着”;其他各项中的“以”,意思都是“因为”。5b (1)句中的“夙”意思是“早时”,状语;(2)句中的“夙”,意思是“旧有的”,定语;(3)(4)两句中的“夙”,意思是“早晨”,都是状语。6c “更”的意思是“交替”。7a a项中的“是”,意思是“此,这”,代词;其他三项中的“是”都是表判断的动词。8b 例句和b项中的“报”,意思是“报答”;a项中的“报”,意思是“报告”;c项中的“报”,意思是“赴(疾往)”;d项中的“报”,意思是“报复”。9b (1)(2)句中的“见”都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3)句中的“见”,意思是“看见”;(4)句中的“见”,读“xin”,意思是“出现”。10d (1)中的“鲜”,意思是“少(这里是无的意思)”;(2)中的“鲜”,意思是“新鲜”;(3)中的“衰”,意思是“衰微”;(4)中的“衰”,意思是“衰老”。11a、b a、b两项中的“息”,意思都是“子(儿子)”;c项中的“息”,意思是“呼吸时进出的气”;d项中的“息”,意思是“休息”;e项中的“息”,意思是“停止”。12a “除”的意思是“去旧职,任新职”。13c 不能据此判定他是一个不顾名节的人。14、b 15、c 16、c 17、c 18、b第四册文言文复习a组1ba项中的“朔”读“shu”,c项中的“決”读“xu”,d项中的“菌”读“jn”。2a “怒”在这里的意思是“振奋”(鼓起翅膀)。3d a项的“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b项的“之”意思是“这”,指示代词;c项的“之”意思是“他”(代彭祖),代词。例句和d项的“之”意思是“往”,动词。4d 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才达到了逍遥的境界。5(1)大鹏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能阻遏它,然后才开始计划着向南飞。(2)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因此更加奋勉;全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