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拷问金钱与人性,走近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版本册数: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设 计 者: 王国金 单 位:甘肃省张掖市明永乡中心学校联系电话:拷问金钱与人性,走近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王国金(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中心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教材内容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中的一篇小说。此篇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世界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小说写的是法国的滨海城市哈佛尔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凡人凡事。哥哥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生活十分拮据,因嫌弃浪荡子的弟弟于勒而送他到美洲去碰运气。当收到于勒发了大财并愿意回来跟哥哥同住的信后,菲利普夫妇一家天天盼望着于勒回来。当菲利普一家到附近的哲而赛岛去旅行,在船上意外的发现了重又潦倒落魄的、靠卖牡蛎为生的于勒时,夫妇惊惶、恐惧,急忙躲开。小说用菲利普的小儿子自述的口气写成,所以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有力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温情关系上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然而今天来看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主题远非仅此而已,小说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像菲利普夫妇一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生活的辛酸。再者,小说所揭示的这种异化了的人和人的关系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人和人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思路解说】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篇目。阅读小说,首先要将解决的就是情节的梳理和把握问题,也就是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这是学习小说的第一要素。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小说的主体就不好把握,因而学生阅读文本,才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考虑到学生上此篇前已在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了莫泊桑的项链和珠宝两篇小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对小说所反映地问题很容易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自己的认知经验来理解。本课的教学拟从重点品读和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的评价作品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 2.探究讨论这篇小说的丰富的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释疑,培养学生解读小说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诵读理解,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1. 引言导入。亲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也是最可贵的一种情感,它是与生俱来的注定、是血脉传承的流淌、是人间大爱的温馨。亲情也是人间最温暖、最无私、最质朴、最贴心、最豁达的一种生命律动。而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金钱能使冰炭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行同陌路。法国优秀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以他卓有成就的小说对此做了准确犀利的阐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2.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二、走近作者,预习检测 1.学生介绍作者莫泊桑,教师予以补充。 2.学生分组完成检测练习注音,小组点评。(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拮据( ) 褴褛( ) 栈桥( )糟蹋( )诧异( )煞白( ) 张皇( ) 牡蛎( )阔绰( )狼狈(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投影出示学习目标。2.听课文范读,思考: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小组推荐同学介绍。小组讨论划分部分、归纳段落大意。教师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按“盼”、“赞”、“见”、“躲”,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1 4)开端 盼于勒。第二部分(519)发展 赞于勒。第三部分(20 47)高潮 遇于勒。第四部分(4849 结局 躲于勒。 四、 合作探究,研读文章一、二部分 1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 学生交流讨论 第1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哪几件琐细却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体化了? 样样都要节省(无一例外) 总 请吃不敢答应(以免回请) 拮 买货减价底货(拮据至极) 分 穷 长袍自己做的(无可奈何) 据 花边计较半天(爱慕虚荣) 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父亲的话为什么重复着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明确:“永不变更”意味着父亲那句话已说过无数次了,极写盼望之情的强烈。 小结: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于勒归来。 3.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小说在此设下悬念。请大家速读第二部分(419自然段),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于勒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4速读后,学生探讨交流,指名回答,小组点评,教师概括。 明确:引起菲利普夫妇“恐怖”的最根本原因是:“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于勒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是因为:于勒来信表示“希望能够赔偿损失”,从而“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同样是于勒,为何菲利普夫妇对他的评价先后不相同,亲疏前后不一致?判断的标准是什么?(金钱) 5.小组自读分析十三至十九自然段。1315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他们为何拟定了“上千种计划”?姐姐们因何找不到对象?公务员看中二姐是因为什么?明确: 1315自然段的作用是照应第一部分,竭力渲染,铺排盼望之情,也为后文遇于勒做铺垫。 认为于勒回国十拿九稳,因而拟定“上千种计划”,这富有讽刺意味,十分可笑,也显得可怜、可鄙。 姐姐们28、26岁了还“老找不着”对象,从一个新的角度是经济“拮据”;公务员看中二姐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含蓄的指出,他是看到即将到来的财产才上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19自然段,顺着二姐结婚的情节,很自然的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情节。 五、讨论交流,概括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回答,教师简要概括)第二课时一、引入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二、合作探究,交流研读第三部分 1.学生速读2024自然段,并用波浪线画出有关景色描写的语句。2.景色描写烘托出菲利普夫妇怎样的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菲利普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的作用是什么?母亲的回答是怎样的?明确:欢乐的心情。景色静谧,色泽美丽。插写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的情节。这看来好象与情节主线无关,但不知不觉中却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因为正是父亲请吃牡蛎,才有可能进一步认清、认出水手。 母亲的话说得冠冕堂皇:既爱惜自己,有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实际是什么?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 3.学生分角色朗读2547自然段。角色:叙述者(我);父亲;母亲;船长;于勒。其他同学圈出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情等的语句,仔细揣摩体会。 4.菲利普夫妇遇于勒,情感的变化是怎样的?文中对于勒和菲利普夫妇的刻画都用了哪些方法?其作用是什么?揭示出了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性格? 明确:猜疑肯定恐慌暴怒躲避 于勒:外貌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动作、语言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使我们看到菲利普是个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 5.菲利普和妻子克拉丽丝遇到于勒各是什么表现?作者对于勒持什么态度?“我”对于勒是怎样的?明确:菲利普: “突然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心理骤然紧张,想躲开穷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认出来;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怕他们发现这个秘密;“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多年的美梦破灭了,心中充满了恐惧,怕穷弟弟又成为他的负担,而这一切给他的打击确是太突然、太沉重了。“他低声”对妻子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虽“像”但仅仅是猜疑,还没有确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妇已经被吓得失魂落魄了。 菲利普之妻克拉丽丝: 和菲利普一样,美梦刚破灭时,她内心惊恐,神态异常,语无伦次。当她亲眼看到那个卖牡蛎的正是于勒后,哆嗦着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这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她人生哲学的秘密。对于远游归来的于勒,她多么厌恶啊!可正是她昨天还在不停的赞赏:“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由此看来,她对丈夫的亲弟弟于勒的态度前后是截然不同的!透过她两次不同的语言,我们析其内心世界,不难看出:在她心目中于勒是好是坏,该亲该疏,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有钱!正是人物自己的语言,使读者看出了她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 于勒: 于勒成为穷水手,不外乎挥霍无度或竞争失败,既出乎人们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从小“行为不正,糟蹋钱”,沾染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很容易挥霍浪费、入不敷出;而竞争失败,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 “我”: 与菲利普夫妇认出于勒后的“恐怖”、“愤怒”相比,“我”的同情,体现出青年人的善良、纯真。 6.小结:这是故事的高潮,写菲利普夫妇看见于勒。面对已沦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三、合作探究,交流研读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是故事的结局,菲利普夫妇躲避于勒,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殷殷期待到唯恐躲之不及,最后改乘圣玛洛船,写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四、 归纳主题、概括写作特色 1.小说主题: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2.写作特色:回顾结构,归纳概括。 五、 难点突破 难点疑点: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明确:对于小说主人公的判断,关键是看谁是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念宣导方案
-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的角色和挑战
- 青春期的社交问题和人际交往技能
- 离婚双方共同财产分配合同
- 顶级俱乐部服务员招聘合同及会员服务规范
- 新能源科技公司股东个人股权转让及权益分配合同
- 离婚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调整补充协议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离婚协议示范文本
- 高新技术私人工厂技术支持团队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离异双方简易协议书: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权协议
- 第13课《警惕可怕的狂犬病》 课件
- 仪表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 如何预防与处理跑步中的常见损伤
- MSOP(测量标准作业规范)测量SOP
- 001 220kV升压站事故油池施工方案
- 智慧停车场运营管理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 出资比例的协议合同
- GB/T 10345-2022白酒分析方法
- GB/T 19418-2003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 四川省参保单位职工社会保险费欠费补缴申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