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复习题.doc_第1页
经济史复习题.doc_第2页
经济史复习题.doc_第3页
经济史复习题.doc_第4页
经济史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世界经济的前夜-古代世界的经济史 复习思考题: 导言 1、思考经济史与历史及经济学的关系。答:1)在现代经济学诞生之时,经济史就是历史学的一个部分。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史论述。 马克思的资本论,实际上也是一部经济史的巨著。 2)经济史在19世纪后期从历史学中分立出来 奥地利经济学、统计学家殷那玛斯特尔涅格(KailTheodorVon InamaSternegg,1843-1908)。他在1877年出版了德意志经济史文献,第一次对“经济史”进行了命名。 英国学者威廉杰姆斯艾什里(William James Ashley,1860-1927)的英国经济史和经济理论导论(两卷本,发表于18881893) 自1890年始,“经济史”在英国和美国成为一门大学学科。 20世纪以后,经济史研究在英、法、德、美等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英国,克拉潘于1926年出版了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中卷出版于1932),以信实可靠的史料,详尽严密的考证饮誉经济学界 3)经济史日益受到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阿什顿 (T Ashton,1889-1968) 受的是经济学理论和 分析方法的训练,而不是历史学家的那种思维习惯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 Hicks,1904-1989 ),在 1969 年发表经济史理论 -“新经济史学革命”高潮 “经济学理论居然成了经济史理论,甚至成了经济学的框架4) 美国新经济史学革命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1929,)、中世纪晚期经济社会史(1931,) 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Whitman Rostow1916-)经济成长阶段(1960) 新经济史学派: 罗伯特福格(RobertWFogel,1926-) 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1964)和十字架上的岁月:美国黑人奴隶制经济学(1974) 认为铁路对经济的作用无关紧要,进一步推导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轻微。这就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单纯地从经济学方面考虑历史和经济,是失败的。 认为南方奴隶比北方农业效率高41%,进一步认为强迫劳动效率高于自愿劳动,从而认为奴隶劳动方式是合理的。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失败的著作。 至此,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5)法国年鉴学派的经济史研究突出社会学的意义 1929年法国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LucianFebvre,1898-1944)两人主编创刊了经济社会史学年鉴杂志,提出了“总体史(historiretotale)”概念。打破界限,强调政治、经济、军事之间的有机联系。历史的实证、社会学的比较、经济学的计量相结合。 西米昂(FSiminand1873-1935),对社会经济史的一些列影响重大的研究。 马克布洛赫的法国农村史(1931,中译本1991年商务版),是年鉴学派所倡导的“总体史”范式研究的典范。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Braudel1902-1985) 1949年出版的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1979年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卷本)。将历史分为长时段(地理变迁)、中时段(社会生活)、短时段,充分体现了经济史学的魅力。 6)叙述性经济史的成就欧洲经济史 The Fontana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方坦欧洲经济史 , 意卡洛 .m. 奇波拉主编,英文版出版于 1972 年 剑桥经济史 (八卷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勒华拉杜里( Le Roy Ladurie )蒙塔尤经济史学的特点:将时间概念引入经济分析。2、思考如何学习和研究经济史。答:1)实证科学与经济史研究。实证科学即对事实先进行收集、观察,然后进行分析,综合,最后应用到实践中去,由实践来检验这种理论是否正确。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研究经济史,研究经济发展的事实经验,探索和实际情况相符的科学经验促进当今经济发展。2) 诠释的科学与经济史研究。诠释有四个方面的意义,即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能力,因此,它主要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实践的智慧。3) 批判的科学(反思)与经济史研究。第一讲名词:1农业革命: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这种划时代的转变,就是农业革命。 2琥珀之路:是一条古代运输琥珀的水路和陆路结合的贸易道路,发现于约公元前2000年,精明的地中海商人来到波罗的海地区购买琥珀,运回地中海向贵族们换取同等重量的黄金,从此开辟了“琥珀之路”。至公元前后,它连结了琥珀的产地欧洲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和在欧洲、中东地区和远东地区的消费地,并经由另一条通商道路丝绸之路继续通往亚洲,维持了多个世纪。它的开通,促使欧洲大陆从北向南得以贯通,后又增进了欧洲和亚洲的商贸往来。3腓尼基:该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紫红色”和“青铜色”。位于利万特海岸中部狭长地带,北起阿拉杜斯,南到多尔,长约320千米,著名的城邦有推罗、西顿等。腓尼基人是公元前1000年地中海地区最著名的商人、贸易者和殖民者。该国陆续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和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公元前64年并入罗马的叙利亚行省。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字母文字。4汉萨同盟:是中世纪的欧洲地区性贸易同盟。“汉萨”为德文“会所”“公馆”之意。13世纪,德国的城市逐渐繁荣,但由于封建割据,以及诸侯和骑士们的抢劫勒索,严重地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1367年起德国北部的诸多城市结成同盟,成为汉萨同盟。同盟拥有武装、舰队和金库,有权对外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其鼎盛时期垄断了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商业贸易。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汉萨同盟逐渐衰弱,于1669年解体。5丝绸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一条为陆路,于公元前31世纪已开辟,即自长安西行,穿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越葱岭,至中亚和西亚(罗马)。另一条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中国古代宋朝,时因路上丝绸之路为西夏所断,宋朝遂经海上与西亚、阿拉伯地区,以及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进行联系和往来。两条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交通往来和贸易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6香料之路 :形成于公元九世纪,威尼斯商人在君士坦丁堡购买东南亚诸岛所产丁香、肉桂、豆蔻、胡椒等香料,转销欧洲获利,这条将香料从东南亚诸岛运往欧洲市场的海上航路被称为“香料之路” ,是古代沟通亚、非、欧三洲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海上通道。主要分为两条,陆路为地中海叙利亚两河流域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但以海路为主,埃及红海印度洋于印度登陆。香料之路主要由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控制,以中介贸易为主,但在中世纪该路线时断时续。到十五世纪欧洲人发现海上新航路后,葡萄牙人、荷兰人先后侵入香料产地,通过不等价交换和直接掠夺,将大批香料运入欧洲市场,获取惊人的利润。1、试分析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深远意义。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于是,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 ()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导致原始社会的崩溃。2、货币有哪些职能?世界经济史上最早的货币形式有哪些?答:职能:等价交换:货币的中介作用。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是货币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任何商品的价值,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物物交换转化为商品流通,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以后,它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则起媒介作用。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最初是以金或银的条块形状出现的。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金属条块就为具有一定成色、重量和形状的铸币所代替。因为货币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只是转瞬即逝的媒介物,不足值的铸币,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符号纸币,也可以用来代替金属货币流通。最早的货币形式有:牛羊、贝、青铜碎块;最早出现铸币的是中国、吕低亚(西亚)等;公元前7世纪,希腊以银币而著称;到BC268年,第纳留斯、罗马等地也出现铸币,至BC3世纪出现金币。3、概述古代欧洲的经济思想?答:1)古希腊经济思想 其经济思想是伴随着其哲学思想而展开的。如色诺芬的经济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伦理学都有明晰的经济思想,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观点:提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即使用和交换。这实际上显示了关于商品交换的理论,也论述了在此过程中货币的职能。“最早分析了商品价值形态与货币性质”,奠定了经济学的思想基础。但更多强调了伦理道德,鄙视高利贷这种经济形式和手段2)古罗马的经济思想。以奴隶制农庄为经济基础,因此,重视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赞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大加图、瓦罗等著作中都可窥视到古罗马的这种经济思想。而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自耕农的传统被大地产所打破,但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古罗马仍保持重农的经济思想,农民的勤劳俭朴成为赞美主题。这种经济思想对日后商品经济思想贡献不大。但在“法律和契约”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首先是十二图表发,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市民法万民法出现,其对财产权、债务等经济命题都做了解释,“私有财产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3)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基督教严格控制下的“黑暗时代”,基督教信条地经济思想有重大影响。基督教指责经济中的商业元素;教会法认为商业在道德上低于农业。尽管当时的西欧修道院等敛财现象成风,但也开始承认利息这一经济元素。而且当时对“价格公平”的论证也成为了主流。综上所述,整个古代欧洲的经济思想始终伴随着“轻商”色彩。第二讲 走出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 1行会 :在封建社会,随着城市的兴起和手工业生产的繁荣,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的侵犯,为了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同行业的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城市手工业者建立起一种组织,叫行会。西欧行会是在反对封建领主和城市贵族压迫剥削斗争中产生的,也是在生产力底下市场狭小的条件下,出于排斥竞争目的而组织的。行会严格规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它既是生产组织,又是军事组织,宗教组织和互助组织,也是具有严格封建等级制度的封建组织。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12世纪以前,行会在争取城市独立,保护脆弱的城市手工业,保存于发展手工技术和生产经验等方面起积极作用。随着生产发展,市场扩大,行会后期的种种规定,限制了自由竞争,限制了商品的大量生产,而且限制了新生产工具的应用,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4世纪起,西欧的行会开始解体。 2商业公会 城市兴起后,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商人阶层逐渐发展起来,各行商人联合起来建立了商业公会。经济势力和地位远在手工业行会之上,在争取城市独立、保护商业发展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公会中富有的大商人、高利贷者、城市地主和房东等就构成了城市贵族集团,其在城市独立后,把持了城市统治权,操纵市议会,控制行政、财政和司法大权,垄断商业、经营高利贷,压榨手工业和下层劳动人们,引发“行会革命”。3威尼斯 公元452年兴建。是一个水上城市,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八世纪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十世纪曾建立城市共和国,为中世纪地中海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是一个国际城市,以经营东西方的中介贸易而著称。工商业发达。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玻璃器皿、花边、刺绣等著称。新航路开通后,因欧洲商业中心渐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4城市自治即城市从领主或国王那里得到一种特权证书来保障它的一些权利。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更多的行业脱离了乡村,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进而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他们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固定于土地上的人生依附关系也随之消失。城市居民的人身自由权开始提上议程并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城市自治不是政治性的,而是法律性的,其特征表现为人身自由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前提;司法独立,成立自己的法庭,制定了符合商业关系的法律程序,城市居民只能由自己的司法机关审判;.行政自治,城市通过自己的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组织行政自治机构,建立独立的税收财政系统来实现自己对城市的事物管理。它的典型形态是共和国。 二、思考题1、试从城市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探讨城市的定义和功能。答:1)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上表现为一定地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一般认为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2)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是两个概念。“城”是指有防卫围墙的地方,能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守的军事据点 。“市”是指商品交换的地方。 在西方:城市是作为军事中心的城镇与城堡,如卫城、重镇、城堡、城镇;也作为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的城镇与城堡3)从城市的起源和形成来看, 一般认为,城市的出现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基本条件。在城市的形成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首要前提条件,社会分工是基础,商业生产和交换是直接原因。因此,早期城市在水利、农业、产品、交通等城市要素较为优越的地方或居住点首先形成和发展 。4)因此,城市的定义若从经济学观点来看就是,在一个有限的地域内集中的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三者结合的有机体;城市是人类为着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加以利用和改造的物质环境,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分工以后,产生的一种相对于乡村而言更人性化的社会载体,具有一定的空间和地域范围,一定数量规模的人群以每个时代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着社会活动,创造着比乡村更高的生产力,享受着更高质量的生活;是不同等级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经济区域发展的焦点。若从系统学观点来看,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 5) 因此城市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行农产品与手工业产品交换,是流通与生产的中心;另一方面它又是统治者对周围区域进行剥削和压迫的中心。2、分析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答:(1)农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 耕作方法由三圃制替代二圃制。土地分为三块,一休耕,一春耕,一秋耕,无形中增加了土地面积。 生产工具-铁犁的广泛使用。铁犁可以深耕,有利于肥力的发挥;重犁需多头牛马来拉,使土地形成长条形,打破了小块土地的藩篱,使得农业合作方式产生,这种协作传统使他们进入城市后更具团结精神,“为北欧的自治精神奠定了群众基础”。 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园艺、果艺、葡萄种植业广泛发展。2)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也逐渐提高,更多的行业脱离了乡村,为城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金属采掘、冶炼、制造技术发展 纺织业发展 建筑技术进步 副业(酿酒业、榨油业)发达(3)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集结促成了城市的产生。 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理自然条件;人口和农业的发展 商业的复兴:西欧活力的恢复;高出生率 商业复兴的两个策源地:(1)威尼斯和南意大利(南部);(2)斯堪的那维亚和佛兰德海岸(北部) 3、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近代意义。答: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1)从阶级基础上看,城市的兴起改变了中古时期的阶级构成,使阶级斗争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市民阶级是资产阶级的前身,同时形成的平民阶级从一出现就以英勇的气概投入阶级斗争。他们的共同任务是反对封建制度,为推翻封建制度,创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拓了道路。2)从生产方式上看,城市的兴起,对自然经济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将农村经济纳入商品流通市场,使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农民成为小商品生产者。城市的兴起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使保险业等新行业的产生。3)从制度、法律上看,现代议会制就起源于城市;法律在此时体现了新社会关系的要求,法律中保护工商业的条款,为重商主义打下了基础,也是近代资本主义法律的前奏。4)从文化上看,近代大学在城市中产生。城市早就了新的观念、新的需要、新的语言,为后来反天主教新文化运动的摇篮。5)从价值观上看,城市要求贸易自由,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英法等国家先后形成了等级议会君主制。此时城市都是以后资本主义的发端。第三讲 地理大发现世界经济的形成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1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线的开辟。它打破了世界原本相互隔离的状态,对欧洲的乃至世界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商品种类的增多、世界市场的拓展、商业强国的崛起,使欧洲从此在世界格局中处于领先地位,是世界经济的起点。2商业革命:发生于16世纪的西欧,由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出现;贸易路线的转移;价格革命 ;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它削弱了封建地主的势力,使农民破产,成为廉价劳动力,增强了商人和资产阶级的力量,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3价格革命:由新航路涌入欧洲的贵金属不断增多,导致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它价格的巨大差距,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巨大变革,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商业革命的直观表现,搅乱了欧洲传统的经济关系,劳动力的收入急剧下降,为雇佣劳动关系提供了条件,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地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却大发横财,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经济结构有巨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了世界其他地区。4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是最早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其产生既适应了当时经济形势的需要,又与当时西欧民族国家的诞生有密切联系。重商主义重视对财富的积累,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并将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认为财富来自于流通领域,强调政府对经济事务的保护。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强调行政干预贵金属流出,注重多卖少买的贸易政策,晚期强调关税保护和鼓励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不同国家在重商主义思想的前提下制定的商业政策有很大的差别。如西、葡金银贸易;英国对外扩张商业战争和航海法令;法国工场手工业政策。为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发挥了重大作用。5商业战争:其基础观念是:世界财富总量一定;国际市场有限;贸易等同于战争。表现为:对海上霸权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如葡西年托德西里雅斯条约;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和称霸;世纪荷兰殖民霸权的建立;世纪英国的航海法令和殖民霸权。 二、复习思考题: 1、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原因与条件。答:1)地理大发现的动机 第一,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诱发了封建贵族对贵金属的渴求。 西班牙殖民者赫尔南科特斯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 第二,欧洲人想从东方获取金银的欲望由于近东贸易危机受到极大的阻碍。 欧洲与东方国家的贸易通道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2)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与条件 欧洲人的想象力 蓬波尼乌斯梅拉的论世界地理、老普林尼的自然史、鲁斯蒂恰诺的马可波罗游记和让德曼德维尔写的世界之奇迹,这些作品都概括了西方人对东方的想象,此后一些探险家、传教士经历使得描述东方的书籍也相应增多,再加上欧洲对货币的需求,激励了欧洲人的冒险精神。 地理“科学”的发展 1314世纪“地圆学说”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托斯堪涅的世界地图。 罗盘地图或航海地图 航海指南 :北极星规则 航海技术手段的进步 :罗盘,还增加了观象仪、风象仪 ;多桅轻便帆船 、快帆船 2、为什么说13-14世纪是欧洲商业革命的临界点? 答:因为1314世纪商业革命的前夜,其特点表现为: 第一,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的扩大,由此引发了商业性质和经营方式的巨大变化,是商业革命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 第二,竞争制度的安排。 如自治城市的商业鼓励政策,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导致西欧经济发展以城市为载体,有了一定的规范。 第三,商业技巧的创新。 (1)钱币业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来,成为日后金融业的先驱。 (2)“记账与划账”的结算制度逐渐成型 。其中的复式记账法结算中有革命意义,它使债权和债务相互抵消,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货币不足与流通困境,从而扩大了经营规模。 (3)出现了汇票。为远距离账务往来提供方便,后来进入流通领域。 此时,摸索并提供了提高市场效益的经验,为世界贸易从方法上、组织上、理论上打下了基础。 为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提供了条件。 此外,劳动力市场也开始形成;世界几大贸易区在商业规模、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延伸。 3、试用经济的眼光解释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 答:1)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市场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在13、14世纪,商人阶层兴起时期,这种保障由封建主提供;但随着商业的发展,贸易范围的扩大,割据的封建主成了商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此时,对生命财产和市场秩序的保障和维护只能由更大范围和更加强势的民族国家来提供。2) 贸易规模的扩大,巨额的商业收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统治贵族的奢侈消费和欲望,由此,在如何联合市场的基础上,传统的统治模式让位于对全国性市场的需求。传统的政治单位即上层建筑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促使封建城邦通过战争等方式完成民族国家的统一。3) 个案:葡萄牙民族国家因素最早形成,于1393年完成统一过程,至15世纪晚期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班牙政府自15世纪以来都能以商人的面貌出现来获取利益。荷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上获得独立自主,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英国的商品贸易突破了领主的限制,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大规模地战争,如玫瑰战争,于1485年确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4、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依据如何?比较西葡、英国和法国的重商主义政策。答:1)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理论依据是: 把货币看作财富的唯一形态; 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 认为财富或利润来源于流通领域; 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2) 在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下,各国的法令政策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也不同。 早期 强调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主张多卖少买 用行政手段控制贵金属流出; 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和限制少卖多买及贸易垄断权; “货币主义”和“货币差额论”。 晚期: 扩大购买,保持顺差 关税保护 鼓励本国工场手工业发展 重工主义和“贸易差额论” 3)西葡、英国和法国的重商主义政策的比较: 西、葡金银贸易;英国对外扩张商业战争和航海法令;法国工场手工业政策第四讲 英国的工业革命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开端复习思考题名词: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从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从资本主义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工厂,从商业资本主导下的简单交换关系过渡到以工业资本为主导、建立在目的分工分配基础上的复杂体系的生产技术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逐步发展到采矿、冶金、机器制造、运输等部门。18世纪80年代,因蒸汽机的使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继英国之后,法、德、美等国于19世纪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加深。它是经济领域质的变化,是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开端。技术革命: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的质的飞跃,是新技术体系对旧技术体系的扬弃。发生在17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30至50年代,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使英国建立了以棉纺织业、采矿、冶金、机器制造、交通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现代化的领先者。由此,人类由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市场制度:是政府对经济行为作出的规范性的政策和法律。*政府行为:是一种行政行为,控制、管理是政府行为的基本特征。其中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各个国家依据本国不同的实际情况,在处理政府与经济发展关系中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而不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也对各个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是一个长期概念,其实质是潜在国民产出的增加或经济系统生产能力的增长。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包括: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现今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社会生产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形态也跟着发生改变,社会由此进到高一级的程度。可见生产方式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和高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思考题:1、英国为什么是世界上第一个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答:16-18世纪,英国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 一、 市场制度的创新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 英国的制度创新:农村圈地运动及其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在农村确立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城市行会制度瓦解及新形式的企业制度,如企业公司、股份公司;地理大发现及重商主义对工场手工业的促进,商人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工业领域,特别是纺织和钢铁工业;近代金融制度产生,出现了保险业、银行业等商业机构,也出现了货币的纸币形式,解决了“银荒”问题。总之,旧的制度被彻底打破。二、竞争有序化。在过渡时期,旧的体制被打破,而新的体制还未建立,使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出现了市场竞争无序,表现为市场行为的掠夺性和投机欺诈性,例如圈地运动、海盗行为、侵占殖民地 、商业的投机和欺诈手段 (南海泡沫事件)。过渡时期完成后,既得利益集团希望使他们的财富合法化,社会对市场秩序有序化提出了要求。竞争有序化主要是限制过度竞争,避免无序竞争造成的混乱,建立竞争规则,保护合法竞争、平等竞争。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第一,制定了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 1679年通过人身保护法1882年颁布的期票法1890年颁布的合伙契约法1893年颁布的货物买卖法第二,建立了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 纺织品质检制度、面包定量定价章程等第三,制定了保护发明者的专利法1624年,英国颁布了专利法令第四,制定了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1734年,议会通过一项法令“禁止进行股票投机买卖的可耻行为”,禁止进行“一切有关证券现货或期货价格的赌博、抛盘和先买权”。第五,建立了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1700-1750年颁布或重新颁布工资评定方法30多次1802年颁布工厂法颁布济贫法三、 政府行为的界定。15-18世纪,因为各利益集团势力的此消彼长,政府行为有两面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议会民主制的建立,为各利益集团控制政府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干预呈现两面性特点:对商品市场的保护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商人和新贵族的出现对政府行为的界定影响很大,其前期势力较弱,政府积极干预商业发展和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后期其力量的日趋增强,商人和新贵族展开削弱政府干预的斗争及对征税权的争夺,并废除王室垄断权。17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政策逐步由干预转向自由放任,政府的经济职能日益减少,为早期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四、 原始积累。英国在16-18世纪期间就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特许公司)、海盗抢劫、奴隶贸易、对爱尔兰发动战争等方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试述英国工业革命中政府的作用。答:政府行为的界定 前期的积极干预和重商主义政策 后期削弱干预的斗争及对征税权的争夺和废除王室垄断权 17世纪中后期,政府政策逐步由干预转向自由放任 。政府的经济职能日益减少。 3、试论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关系。答:技术革命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的质的飞跃,是新技术体系对旧技术体系的扬弃。历史上,产业结构的成长演变过程经历了四次技术革命,每次技术革命,都引起一次产业革命,每次产业革命又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组合,为新的技术革命兴起创造条件。 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农业和牧业生产中。由于农业种植技术和牧养技术的创新,使人类从原始的、完全依赖自然恩赐的渔猎、采集时代进入了农牧业社会,确立了农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人类社会进入了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文明阶段。第二次技术革命(代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也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产生于18世纪3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席卷西欧和北美。这次技术革命以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为标志,被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的起点,是工具机的发明和使用,从纺织机器的技术革命开始到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发明,使产业迅速扩展到工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确立了纺织、采矿、钢铁、汽车、橡胶等主导产业部门为主的产业结构,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是实现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的一场革命,从而使人类开始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第三次技术革命这是(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浪潮起于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电子、原子能使用的技术创新,使人类从前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形成了以电子、核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所谓的“黄金发展时期”。 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浪潮至今方兴未艾。这次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正在形成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结构,使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因此,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工业革命是整个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类开始从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从第二次技术革命看,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集中表现为: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 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确立了纺织、采矿、钢铁、汽车、橡胶等主导产业部门为主的产业结构,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4、了解并大体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答: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集中表现为: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 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 1)纺织工业的技术革命。 棉纺织工业是英国机器发明的摇篮。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1735年,英国技工约翰怀特卷轴纺车,1737年获得专利。1764年,英国技师哈格里夫斯(17201778)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1769年,阿克莱特(17321793)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17741779年,英国织工克朗普顿(17531827) 发明 “骡机”,又称走锭精纺机。1825年和1830年,英国机械师R罗伯特先后两次设计出自动纺纱机。 1787年和1792年,英国教士E卡特莱特(17431823)先后发明两种织布机。蒸汽机的发明。瓦特于1782年试制成功复动式蒸汽机,并于1785年运用于纺织业作为动力使用。蒸汽机的发明是整个技术革命的关键点。它从动力着手,是取代人力、自然力、畜力的机器。是一场动力革命:首先,使工厂进一步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其次,使机器体系日臻完善。 最后,使工厂管理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纺织工艺及其装备的变革。a1783年,苏格兰人托马斯培尔发明滚筒印花机 。b1792年,美国人E惠特尼 (17651825)发明轧棉机 。c出现了净棉机、梳棉机、卷线机、整染机等一系列机器。 毛麻丝纺织业在19世纪初也逐渐采用了各种机器。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使纺织业空前的繁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品出口国。棉纺是英国最彻底的工业化经济部门。2)采矿业和冶金业的技术创新。 采矿业的技术创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采矿业中相继发明了许多机器,如 钻探机、钻探锤、钻探车、空压机、硬煤 粉碎机、通风机 1813年采用了蒸汽凿井机,1815年发明了安全灯,1820年用曳运机代替人工背运,1844 年英国人凯特、1848年法宾安发明了不同类型的钻探机,钻探深度达200 余米 采矿业成为重要部门。英国硬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位。 冶金业的技术进步冶炼技术革新1735年,A达比(17111763) 用焦炭炼出了熟铁。1783年,彼得奥尼恩斯和亨利科特发明了“搅炼”和“碾压”精炼法,提高产量20倍。铸造加工和机器发明18世纪50年代,离心鼓风机得到广泛传播。1788年之前,已经出现了金属拉长、切削和加工的机器,后来又发明了钻枪炮筒的钻孔机。 1797年,亨利莫兹利发明了导轨和制造螺丝钉的机器。3)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由木制发展到铁制,由手工发展到工作母机,由机器来制造机器。1775年,J威尔金森设计了一台车床模型 1798年,H莫兹利制造出车床19世纪初,机器生产标准化1814年,J福克斯发明刨床19世纪20年代,英国建立机器制造业,出现了蒸汽机、纺织机和蒸汽机车等机器制造工厂,如英国著名的机器制造厂:博尔顿和瓦特工厂、夏尔伯罗伯特和赛伊工厂以及惠特渥斯工厂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航运业的发展 内河航运1761年沃尔斯利运河(沃尔斯利煤矿到曼彻斯特)竣工。1777年大干线运河竣工(联结利物浦、赫尔、布里斯托尔三个港口城市)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已修建人工河道3 960公里(不包括苏格兰和爱尔兰),运河网已经形成。1858年,英国可通航的内河水道已达4 250英里。 海运业1629年已拥有排水量百吨以上的大船350艘。 17601780年,商船队吨位达到190万吨。1860年时,商船队吨位达到4659万吨。19世纪初,造船业是用进口的木料制造帆船。 19世纪末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蒸汽船队。陆路交通的革命公路的建设筑路工程师梅特卡夫、特尔福德、多克亚当等发明的、新筑路方法,使公路质量大为提高 。铁路的兴建 1814年,乔治史蒂芬逊发明了第一台机车。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1830年9月,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通车 。第一次热潮:18361837年。 1843年统计,已有1 498英里的铁路通车。 第二次热潮:19世纪40年代中期。1850年6 084英里,1860年9 070英里,占欧洲各国的首位。 19世纪50年代铁路网形成 。交通运输业革命的影响:为原材料、燃料、制成品、劳动力的运输提供了更为廉价、快捷、便利的方式。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技术革命的结果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建立了以棉纺织业占优势的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机器制造业、运输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5、 为什么说工业革命赋予了经济增长以新的涵义?答:经济增长的新含义:不但包括经济数量与速度的增长,还包含了经济结构的变革。1)工业革命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n 18世纪108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指数提高近23倍(以1913年为100,从055上升到1.8),而18021812年到1870年提高51倍多(从318上升到195)。n 18501870年,采煤量从5000万吨增加到112亿吨,生铁产量从20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棉花消费量从26万吨增加到48万吨,铁路里程从l万多公里增加到2万多公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688年约有75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1801年有35,1841年减少到23。国民收入中农业的比重,1801年占32,1841年占22,工业所占比重却23提高到34,若再加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1841年工业比重增加到78。3)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走入工业时代。因此,可以说,工业革命赋予了经济增长以新的涵义。6、 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更是一场社会关系的革命?答: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上的革命,它对英国乃至整个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都产生了极 其深远的影响,它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一、经济增长的新含义。工业革命使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有了新的含义。1、工业革命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2、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事农业劳动人口大幅度减少;国民收入中农业的比重下降,工业所占比重上升;若再加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1841年工业比重增加到78。3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走入工业时代。二、生产方式的转变。1、分散的工场手工业向集中的工场手工业发展 。2、生产过程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三、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农民解除封建义务,摆脱人身依附,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 ;进一步的圈地运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1、教区安置制度及其废除,劳动力实现自由流动。 2、学徒条例的废除。3、自由工资制度的建立劳动力市场建立的重要标志。劳动力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 四、人民生活的变化。表现为收支水平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观念的改变。 1、收入受到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 2、收入结构性变化。地域性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在人口中的分布也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在工业化中有加剧的趋势。3、家庭支出的结构变化。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英国恩格尔系数普遍降低。食物的营养提高;肉类由于进口的刺激,人均年消费量从大幅度增加;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4、人们的生活观念的变化。 新的社会规范和伦理规范建立。工业革命造成了人与物的异化。 7、 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答:1)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世界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2)首先,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的强大,引起他国的仿效,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所有国家都认识到:只有通过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才能进入现代社会,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实现现代化。3)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4)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加快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第五讲 市场经济及其困惑与出路名词解释:1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现代经济学之父”, 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研究(即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从利己主义人性论出发构筑起包括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在内的理论体系。主要理论有分工理论、货币理论、价值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赋税理论。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2绝对优势说:又称绝对成本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它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