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古诗鉴赏.doc_第1页
04年古诗鉴赏.doc_第2页
04年古诗鉴赏.doc_第3页
04年古诗鉴赏.doc_第4页
04年古诗鉴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4年古诗鉴赏(6分)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分) 答: 6.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成的?(2分) 答: 7 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2分) 二、05年古诗鉴赏(6分)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2、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3、“山青花欲燃”中“燃”字妙在何处?(2分) 三、06古诗鉴赏(6分) 田园乐(其六) 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1、本诗绘形绘色,突出了景物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3分) 2、诗歌营帐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3分) 四、07年古诗鉴赏(6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简要回答。(3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3分) 五、08年古诗鉴赏(6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分) 六、 (2009二诊) 春日偶成 程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请写两三个句子具体描绘“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这两句诗表现出来的画面。(2分) 春日里诗人被怎样的景色所感染?(1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3分) 七、(09年一诊)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首句中的“弄” 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4.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分)答: 5. 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答: 读下面的词,完成21-22题。(共4分)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分)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2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 (共2分)2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共2分)2005年实验区读下面的诗,完成2425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4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5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2005年实验区(B卷) 读下面的词,完成2324题。(共4分) 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3本词上阕写景,以“_”字统领,然后以_、边声四起、孤城落日三幅画面来描写边关的独特景象,为下阕的抒情打下基础。(2分)24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23异 衡阳雁去(或:大雁南飞)(每空1分,共2分)24壮志难酬(或:功业未立)的感慨思乡忧国(或:思念家乡)的情怀(每问1分。共2分) 二、2006年非实验区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021题。(共4分)望 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深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分)21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案:20雄伟高大(2分)21示例: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出一点即可。2分) 2006年实验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223题。(共4分)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2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答案: 2006年实验区(B卷)读下面的诗,完成2223题。(共4分)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2诗歌第一句连用两个“笼”字,将_、_、和_、_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为下文抒情议论铺垫。(2分)23诗人写“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答案:22(2分)烟、水、月、沙。23(2分)商女依然在唱亡国之曲,表面是在批评商女,实际是在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形象地表现了唐代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辛辣地讽刺,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涵着对世道的愤慨。(答出其中一点、意思对即可) 三、2007年非实验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122题。(共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2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 答案:21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一空1分。共2分)22“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07年实验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24题。 (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2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23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问1分。共2分) 24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2007年实验区(B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122题。(共4分)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2分)答案: 21感时伤怀,忧国忧民 遭受离乱,思念亲人(一个方面1分。共2分) 22“草木深”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的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通过写景,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四、2008年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案:20村民的热情好客 优美的景色 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2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2分) 阅读下面古诗 , 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 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 “ 雨打萍 ” 比喻 (1分) 2.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 分 ) 答:20幺蛾子 的感言: 我代表党中央 国务院 非非 非非 常 常 感谢 你的大力支持! 2010-07-13 其他回答(1)热心问友 2010-07-12 一、陶渊明(共二首)【作者简介】陶渊明(366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 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八上30课第一首 1、 归园田居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知背景 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第二年,课文选取的是第三首。明诗意 我在南山下种下豆子,野草长得茂盛,豆苗反而长得稀疏。早晨我到田野晨清除杂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路边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悟诗情 诗人描绘了自己一天的劳动生活,尽管“草盛豆苗稀”,但他毫不气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从早干到晚。诗人没有用笔墨直写其苦,而是巧妙地用“道狭草长”“夕露沾衣”这一细节表现劳动的艰辛。固然辛苦,内心却很充实,他想到的是“但使愿无违”,表明作者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语言平淡自然,诗意醇美,二者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其质朴之风开启了隋唐诗风的先河。练习1“草盛豆苗稀”中“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2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所展现的情景。3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一句所展现的画面。4 请具体解释“但使愿无违”中作者“愿”的具体内涵。5 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和理想?6诗中描绘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答案1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艰辛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2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晚上披星戴月,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3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4归隐田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官场中失去自我。5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6.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八下30课第一首 2、 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知背景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明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之地,却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要问我怎能这样超凡洒脱?只要内心高洁,远离世俗,居处自然就显得僻静偏远。我在东篱下随手采撷菊花,悠然无意间望见美丽的南山。傍晚时分,山中气象秀丽迷人,归巢的鸟儿成群结队飞还。此情此景包含着人生的许多真趣,我想要辨识出来,却不知该怎样表达。悟诗情 诗歌前两句描写诗人安定的乡居生活。“心远地自偏听偏”一句,表现了诗人身居“人境”而不为所扰的“无我”心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非常形象传神写出了诗人归隐后所追求并且达到的“物我交融”的精神境界,进入悠闲淡远、恬静自适的佳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进一步写诗人凝视着傍晚的暮色和归林的鸟影而引起的沉思,似乎领略到了这大自然妙境中的某种深刻而又高远的“真意”,这“真意”只能悠然心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暗示自己找到人生归宿后的欣慰、静穆的思想境界。全诗将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含蓄,语言朴素自然。本诗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然的人生追求。练习1 “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场景。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改为“望”字好不好?为什么?5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美景。并品析其中的深层寓意。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中“真意”具体指什么?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心灵超脱尘世;是全诗的诗眼。2.远离喧闹的尘世,超然淡泊的思想感情。3. 诗人在自己庭园中东篱下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闲适悠然地见到了远处苍翠的南山。4. 改“望”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颇有默契。而“望”即有意远看,改为“望”字使此篇神气索然。5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6“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诗人在美好的自然中,在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亲近自然、醉于自然、远离世俗的生活多么美好,何必去为“五斗米”折腰。表现了作者对悠闲恬静的归隐生活的欣悦,也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远离名利世俗,向往宁静安详的思想感情。二、李白(共八首)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七上附录第四首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知背景 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第二年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季节,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明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悟诗情 表达了诗人对谪戍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练习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指明“悟诗情”的方法)2前两句侧重于写景叙事,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其中所展现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3.选择一个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谪戍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方法:抓诗眼:愁心+物象:杨花、子规,五溪,明月等)2庭院的柳絮纷飞,杨花落尽,风里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哀转久绝。3.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以人的情思,将自己对朋友的一腔挚情交予明月传递,艺术而真切地表达了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七下附录第三首2、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知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白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辞亲远游。然而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明诗意 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来。悟诗情 本诗抒发了作者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练习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指明“悟诗情”的方法)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3. 选择一个角度,对后两句进行赏析。答案1. 本诗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月亮+诗眼“思君”+背景等)2.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3.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不用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把月亮人格化,并当作亲密的朋友看待,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七下附录第四首3、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知背景李白游东都洛城,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勾起了诗人的客愁乡思,于是诗人触境生情吟咏了这首春夜洛城闻笛。明诗意 阵阵悠扬的笛声,不知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悟诗情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练习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指明“悟诗情”的方法)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3. 请说说前两句中“暗”和“满”字的妙处。答案1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2.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3.春夜阑珊,诗人难于成寐,不期然地,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飘然而至,一个“暗”字,绘出了笛声的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暗合了这首诗的情致;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满”字,显然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八上第30课第三首4、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知背景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5)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明诗意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悟诗情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练习1.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 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八上附录第六首5、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知背景: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明诗意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悟诗情这是一首送别作。但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练习1.展开联想与想像,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2. 诗人骑马与友人送别。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答案1.远处,清脆的山峦横亘在城外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2.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八下第30课第二首6、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知背景天宝元年(77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明诗意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悟诗情 表达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现实自己愿望的信心。练习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分别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2.请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案1.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的典故,二是引用了商朝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不久受到国军聘用的典故。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启用,为国家做一番事业。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现实自己愿望的信心。八下附录第五首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知背景李白于唐代天宝元年(742)带着自己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宝十二载(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钱别行人而写成此诗。明诗意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悟诗情抒发了作者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愤懑心情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出一种在困境中顽强进取的精神。练习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历来以奇特贴切著称,试对其进行赏析。2.“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现了世人因怀才不遇,准备退居山林的消极的一面,又表现了诗人 的高洁品质。答案1.前一句的比喻奇特而富于独创性,同时又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自然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烦愁苦闷,似水难断。2.不肯与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九下附录第二首8、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知背景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明诗意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悟诗情 表达了诗人由于政治失意,理想幻灭,而内心郁愤的思想感情。练习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哪几句是能够表达诗人外在超脱扩大?哪几句能看到诗人内在的孤独?答案1.表达了诗人由于政治失意,理想幻灭,而内心郁愤的思想感情。2.“对影成三人”、“行乐须及春”、“相期邈云汉”等可以表达诗人表面上的超脱矿大;“独酌无相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等可以看出来诗人内心的孤独。补充: 四、王维(共三首)【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 ji),盛唐时期的杰出诗人、画家。 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著有王右丞集。 八上30课第二首1、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向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知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明诗意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大河,映衬着血红的夕阳。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悟诗情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练习1.颔联作者以“征蓬”“归雁”自比,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所展现的画面。3近代学者王国维盛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壮观”之句,仔细品味这句诗,谈谈王国维评价的理由?句中哪些字用得特别有表现力?4使至塞上一诗中表现塞外苍凉雄浑之美的名句是 。 由此可以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异曲同工的句子是答案1因受排挤流露出孤寂、激愤、抑郁之情。2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远处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云霄。大漠无边,黄河如带,从天边汹涌而来,那一轮圆圆的落日静静地悬挂在天边。3这句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视野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这句话还精于炼字,“直”“圆”两字用得极好,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远处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从天边汹涌而来,那一轮圆圆的落日静静地悬挂在天边,诗歌以烽烟之直和落日之圆突出了大漠的辽阔壮美。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七下附录第一首2、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知背景明诗意 月夜,我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好不快乐。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悟诗情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宁静淡泊的心境。练习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指明“悟诗情”的方法)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3. 选择一个角度,对后两句进行赏析。答案1.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作者独处山林,写景中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宁静淡泊的心境。(方法:抓物象:幽篁、弹琴、长啸、明月等)2. 月夜,我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好不快乐。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3.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诗中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性情,在这寂静的幽林里,只有月亮殷勤相伴,作者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跃然纸上。 八下附录第四首3、 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知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明诗意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悟诗情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这首诗既是写景,也是写随遇而安的闲适恬淡之情。练习 王维终南别业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_,_”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更显出诗人心中的悠闲。答案 待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补充: 三、杜甫(共七首)【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人称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为杜少陵。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史诗”。八上25课第一首 1、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知背景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明诗意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悟诗情 首联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颈联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尾联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的来为人们传诵。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在描写手法上,运用了渲染、衬托和虚实相映的写法,由情到景,由景及情。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朝气。最后两句语意警策,被誉为千古绝唱。练习1本诗赞美泰山高大巍峨的句子是“ ”、“ ”。2表明诗人对祖国山河热爱的诗句是: , 。3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 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7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8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请再写出一句这样的古诗词名句。 说答案1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高大巍峨;神奇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5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大自然的情有独钟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判割的意思,用在这里,确是“奇险”,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6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8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八上25课第二首 2、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知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明诗意 悟诗情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前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表达了诗人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