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说明书-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的设计.doc_第1页
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说明书-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的设计.doc_第2页
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说明书-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的设计.doc_第3页
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说明书-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的设计.doc_第4页
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说明书-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说明书(第 组)学生姓名: 学 号:学生姓名: 学 号:学生姓名: 学 号:学生姓名: 学 号: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年级: 2008级森林工程 题 目: 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的设计 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1年6月28号组内安排:-:1给定参数 2.运载索计算 3 惯性力计算-:4 钢丝绳安全系数验算 5驱动机功率确定 13 小结-:6 线路设备选择 7运载索各跨张力计算12运载索耐久性验算-:8.拉紧装置行程计算 9各跨挠度计算-:10.各跨悬索曲线长度计算 11线路各支架的技术参数计算1. 给定参数 (1) 线路参数全线路水平长度(m):L= 全线路斜长(m):L=全线路高度(m):H= 设计支架个数(个):I=运载索设计速度(m/s):V= 设计运输能力(人/h):单侧N各跨水平距离(m):l= ,l= ,l= ,l=各跨长度(m):l= ,l= ,l= ,l=各跨弦倾角():= ,= ,= ,=各跨高差(m):h= ,h= ,h= ,h=(2) 吊椅参数 单个吊椅重力(N):W= 载人后单个吊椅重力(N):W=空吊椅受风面积(m):A= 重吊椅受风面积(m):A=单位平面受风载荷(MPa):P= 单位吊架杆受风载荷(MPa):P=2. 运载索计算综合考虑风力的影响,空车侧、重车侧运载索单位长度负荷分别为: NmNm2.1 运载索初张力计算由,7.8(取滑轮组倍率a=4),可知 N,由选定的参数可以知道:7.8=7.8x247.2=1928.16满足要求。 由G2a=2x370004=18500 N,取G=19200 N。211 当重锤静止时,运载索初张力的计算=4G,所以重锤的质量符合要求。2.1.2 当重锤下降时的运载索初张力的计算(取滚动轴承)由阻力系数公式:f=求得0.003523 19132.36 N,故重锤符合要求。2.1.3 当重锤上升时运载索初张力的计算19267.6 N19416.91 N ,重锤符合要求,确定G=19200 N2.2 确定下站从动轮处运载索张力, =0.002905解得 所以2.3 各种状态下,上站驱动轮处运载索张力计算2.3.1 重吊椅上行,空吊椅下行入侧:68670.22 N ()出侧:61825.52 N2.3.2 空吊椅上行,重吊椅下行入侧:出侧:68209.76 N2.3.3 重吊椅上行,重吊椅下行入侧:68670.22 N 出侧:2.3.4 空吊椅上行,空吊椅下行入侧: 出侧:3.惯性力计算惯性力计算的目的是考虑运载索安全性检验时,运载索最大张力需要考虑增加运载索的最大惯性力,即(1) *基础资料起动、制动时的平均加速度(m/s):a 重力加速度(m/s):g索道转动部分的重量(包括驱动机的转动部分、尾部拉紧装置的滑轮、线路托索轮和站内导向轮):G电动机变位重量 G1 =(G1D12)i2/D12联轴节变位重量 G2 =(G2D22 )i2/ D22式中 D1、D2电动机和联轴节各自的飞轮直径; G1、G2电动机和联轴节各自的飞轮自重; i 电动机的传动比。电动机和联轴节,并计及减速器的变位重量之和G3=1.3(G1+ G2)(2)线路重侧、空侧惯性力PZ、PK的计算PZ= QzL0/g+0.06G+ G3/ga; PK=QkL0/g+0.06G+ G3/ga (3-6)4.钢丝绳安全系数验算(1)运载索1)弯曲应力b1与张应力k1(MPa) b1=1/E1Dq k1=(T入1+PZ)/F12)安全系数纯张应力时 n1=b1/ k15综合应力时 n2=b1/( b1+k1)4 (3-7)以上式中E1运载索的弹性模量(MPa); 1运载索表面钢丝直径(mm); Dq驱动轮直径(mm); b1运载索的公称抗拉强度(MPa)。(2)拉紧索1)弯曲应力b2张应力k2 (MPa) b2 =2 /E2Dl k2=Tc4/F22)安全系数纯张应力时 n3=b2/ k 25.5综合应力时 n4=b2/( b2+k2)4 (3-8)以上式中 F2拉紧索的有效断面积(mm2); E2拉紧弹性模量(MPa); 2拉紧索表面钢丝直径(mm); Dl拉紧轮直径(mm); b2拉紧索的公称抗拉强度(MPa)。5.驱动机功率确定根据各种运行状态所求的功率值,确定交流电动机型号,求出现最大功率时的运行状态。运载索通过驱动轮阻力损失t为 t 式中驱动轮入侧运载索张力();t驱动轮出侧运载索张力()。各种状态下与t的计算公式,见表。运行状态正常运行启动制动TTTtTt重上轻下空上重下重上重下空上空下驱动轮圆周力P为 PTt+t电动机功率 NKPV/式中 电动机的传动效率,常取0.95;K备用系数,常取K1.2 驱动机防滑验算为 T/t式中 附着安全系数,启动或制动时1.25;e自然对数底;驱动轮上钢索有效缠绕圈数的包角,一般=180度;u钢索与驱动轮间的摩擦系数,无衬0.11-0.13,皮革衬,木衬0.16,橡皮衬,塑料衬0.20。将种状态下的正常运行,启动制动时的T与t值一一代入式(3-9),式(3-10)计算,可得客运索道运行的最大功率和最大负功率,据此选取所需的电动机。在运载索运行的最大功率和最大负功率,据此选取所需的电动机。在运载索运行的4种状态中,以重上空下最不利状态,因此在确定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的电动机功率时,只需要算出重上空下状态时的电动机输出功率,其余运行状态的电动机输出功率都比重上空下运行状态小。以下在不考虑风荷载的情况下,对这一结论加以证明。1) 当处于空上空下状态时,上行的自重作用力方向与运行方向相反 ,电动机对上行侧的自重作用输出功率为,下行侧自重作用力方向与运行方向相同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因此电动机的输出总功率。2) 当处于空上重相状态时,驱动机对空车的自重作用输出功率为,重车侧荷式作用力及自重方向与运行方向相同,通过运载索作用可把动力传递到驱动机,即可以加到原动机的驱动力中,设回收功率为(),此时电动机输出功率,所以 。(4)当处于重上空下状态时,上行侧载荷作用力及自重方向与运行方向相反,电动机输出功率为(,) ,对下行侧的自重作用输出功率为 ,因此电动机输出总功率 ,所以。综上所述,即处于空上重下状态时驱动机输出功率值为最小且做负功,起动力回收作用;处于重上空下状态时,驱动机输出功率值为最大,故最不利的运行状态为重上空下。6.线路设备选择(1)钢丝绳类型的确定通过张力计算及安全系数的验算,可确定出所需运载索和拉紧索的型号。运载索应选用625FI或636WS等线接触的顺绕钢丝绳;在腐蚀环境中工作的运载索,应采用镀锌钢丝绳;运载所采用重锤拉紧,拉拉紧索宜采用4绳拉紧方式,并设置调节重锤的电动或手动绞车;拉紧索应选用625FI或819等线接触的顺绕钢丝绳,拉紧索导向轮的绳槽内应设耐磨衬垫。运载索、拉紧索的公称抗拉强度分别取1870MPa、1960MPa。(2)驱动机型号的选用一般采用单槽卧式,绳槽应设耐磨衬垫;驱动装置应设主原动机和备用原动机,主原动机应为电动机,备用原动机应为内燃机或电动机。备用原动机工作室,索道应具有与0.30.5m/s检修速度相近的运行速度。驱动装置应设2套不同结构的制动器,其中工作制动器设在高速轴上,安全制动器设在驱动轮上。拖牵索道和不会到转的索道,可仅设工作制动器。当空车上行、中车下行时,工作制动器的平均制动减速度,不得小于0.3m/s;当重车上行、空车下行时,工作制动器的平均制动减速度,不得大于1.5m/s。否则,工作制动器应采用制动力控制、制动力调节或分级制动的方式。群动轮直径按不小于运载索直径的100倍,祸不小于运载索表层钢丝直径的1000倍选取。(3)拉紧装置的选择拉紧索水平放置便于吊椅迂回,其直径选取条件与驱动轮相同;平衡锤常采用单锤悬挂式,其质量按初张力计算与验算的结果选取;拉紧索导向轮(滑轮)的直径按不小于拉紧索直径的40倍,或不小于拉紧索表层钢丝绳直径的6000倍选取。(4)线路托(压)索轮的选择索轮的轮槽内设耐磨衬垫,索轮直径D为运载索直径的1215倍以上。每个有衬托索轮的允许径向载荷P(N)为P=pdD式中 p耐磨衬垫的比压(MPa),p=0.20.5,由所选用衬垫的耐磨性确定; D-托索轮衬垫绳槽底部的直径(mm)。(5)吊椅的选择吊椅的选择由吊杆或吊架的高度在最大坡度纵、横向摆动35%时,吊椅的顶篷、座椅或乘客伸出手的手部,不得接触运载索或支架的任何部位的条件确定。座椅的有效宽度,单人吊椅不得小于500mm;双人吊椅不得小于950mm;3人吊椅不得小于1380mm;4人吊椅不得小于1800mm。吊椅座面和靠背应向后倾斜。吊椅应设活动式安全扶手与踏板,安全扶手与踏板应联动,便于乘客上、下车。7运载索各跨张力的计算对重上空下最不利运行状态(电动机耗用功率为最大者)进行具体分析,求出线路两侧各支架处张力和各跨平均张力,为后述各步骤设计计算提供数据。(1) 重车侧上行时各跨运载索张力(N)Tn=Tn-1+Qzhn+QZlonf3 (n=1,2,3,I+1) T0=T1下站紧边拉力由公式T1+T2=T;T1=T2(1+fr)计算。 T1=T0+Q2h1+Qzl01f3=40054.4(N); T2=T1+Qzh2+Qzl02f3=42171.5(N); T3=T2+Qzh3+Qzl03f3=44440.0(N); T4=T3+Qzh4+Qzl04f3=46405.8(N); T5=T4+Qzh5+Qzl05f3=48069.1(N); T6=T5+Qzh6+Qzl06f3=49581.1(N); T7=T6+Qzh7+Qzl07f3=51849.5(N); T8=T7+Qzh8+Qzl08f3=53816.5(N); T9=T8+Qzh9+Qzl09f3=55177.1(N); T10=T9+Qzh10+Qzl10f3=55180.5(N); (2)空车侧下行时各跨运载索张力(N) tn=tn-1+Qkhn-Qklonf3 (n=1,2,3,I+1) t0=T2下站松边拉力由公式T1+T2=T;T1=T2(1+fr)计算。 t1=t0+Qkh1-Qkl01f3=39948.1(N); t2=t1+Qkh2-Qkl02f3=40890.8(N); t3=t2+Qkh3-Qkl03f3=41900.9(N); t4=t3+Qkh4-Qkl04f3=42776.3(N); t5=t4+Qkh5-Qkl05f3=43517.1(N); t6=t5+Qkh6-Qkl06f3=44190.6(N); t7=t6+Qkh7-Qkl07f3=45200.6(N); t8=t7+Qkh8-Qkl08f3=46075.5(N); t9=t8+Qkh9-Qkl09f3=46681.7(N); t10=t9+Qkh10-Qkl10f3=46680.2(N); (3)重车侧、空车侧各跨平均张力Tz和Tk重车侧、空车侧各跨平均张力,分别按重车侧、空车侧各跨相邻两支点张力和的平均值计算。重车侧:T0-1=12(T0+T1)=40062.2(N);同理 T1-2=12(T1+T2)=41112.9(N); T2-3=12(T2+T3)=43305.7(N); T3-4=12(T3+T4)=46422.9(N); T4-5=12(T4+T5)=47237.4(N); T5-6=12(T5+T6)=48825.1(N); T6-7=12(T6+T7)=50715.3(N); T7-8=12(T7+T8)=52833.0(N); T8-9=12(T8+T9)=54496.8(N); T9-10=12(T9+T10)=55178.8(N);所以 Tz=480818.0(N)。空车侧:T0-1=12(T0+T1)=39949.1(N); T1-2=12(T1+T2)=40419.4(N); T2-3=12(T2+T3)=41395.8(N); T3-4=12(T3+T4)=42338.6(N); T4-5=12(T4+T5)=43146.7(N); T5-6=12(T5+T6)=43853.8(N); T6-7=12(T6+T7)=44695.6(N); T7-8=12(T7+T8)=45638.1(N); T8-9=12(T8+T9)=46378.6(N); T9-10=12(T9+T10)=46680.9(N);所以 Tk=43449.6(N)。8.拉紧装置行程计算通过计算行程,可确定拉紧装置的重锤距地面高度和支持重锤的导向轮之间的活动范围,以避免重锤触地或者碰撞导向轮,失去其平稳拉紧的作用。 S=ST+S+St+Sy负荷变化而产生的运载索长度的变化STST=(-)=0.120式中 重锤下降时拉紧边的平均张力(N); 重锤上升时拉紧边的平均张力(N); 各跨弦倾角()。 当重锤下降时,运载索的重侧下行、空侧上行,即下行侧为拉紧边;当重锤上升时,运载索的重侧上行、空侧下行,即上行侧为拉紧边。在运载索计算中可求得,重锤下降(下行)和重锤上升(上行)时的下站运载索拉紧边的张力分别为、,有公式得: +=;=+=(1+)得出: =39490.7(N),= (1+)=39589.4(N)同理: +=;=+=(1+) =40411.6(N),= (1+)=40512.6(N)又上站运载索的拉紧边的张力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Qz+Qz(=1,2) 得出:=54720.0(N),=55643.2(N)又 =,=运载索弹性伸长所引起的长度变化为 =0.00535温度变化引起的运载索长度变化为 =3式中 运载索的膨胀系数,为0.000011; 运载索投产时与安装时的温差,比安装时的温度高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运载索残余伸长长度为 =0.27 (0.00080.0001)综上所述, =+=3.3959. 各跨挠度计算重侧各跨度最大挠度=f自大+f集大f自大= = f集大= = q= 索道出现故障后,要把乘客从吊椅上营救下来。此时,操作手动绞车,将拉紧重锤提起,直到乘客悬空为止。空车侧各最大挠度 对m将数据代入得:1 3 4 3 3 3 4 3 3 1再代入 可得各跨在重侧的最大挠度分别为:0.00857 0.4876 0.5187 0.403660.2124 0.12801 0.5187 0.487460.0955 0.004822空车侧各跨最大挠度:)则各跨在空车侧最大挠度分别为: 10各跨悬索曲线长度计算重车侧各跨悬索曲线长度S(m) 其中, 式中 各跨弦长(m); q均布载荷(N/m),。空车侧各跨悬线曲线长度其中, 代入各跨的相关数值,可将重车侧和空车侧各跨悬索曲线长度求出。11.线线路个支架的技术参数计算 凸(凹)形指点用来托(压)索轮承托(压),而后再由支架支撑。为保证固定抱索器及吊椅平稳通过各支架,尤其是凸形支点为避免发生漂浮现象,力求安全靠贴。(1线路各跨弯折角) =z y (3-28)根据索道侧形图,从左到右,索道的玄倾角是仰角时为正值,俯角时为负值,代入式 (3-28)计算。当0时,线路为凹形;当0时,线路为凸形。 (2)运载索自重引起的倾角() z=arcsin(Q1Lon左); (3-29) (3)运载索受支架间距内载荷作用引起的倾角按重车侧计算 (3-30)各跨值的计算式为=(m-1)(1-0.5mJcosnLon)式中m各跨最多容许吊椅个数(取整),m=1+LonJcosn (3-31) (4)运载索受运行过支架时荷载作用所引起的倾角 =arcsinWzTz (3-32)式(3-29)。(3-30)。(3-32)中,当支架采用压缩轮时,重车侧各跨平均张力Tz应考虑张力减少10%计算(避免凹形支点发生飘起现象);当支架采用托式索轮时。重车侧各跨平均张力Tz按原值计算。(5) 验算支架左侧最大爬坡角(左侧指靠下站的一侧)=+运载索重车侧在支架上的倾角不得大于110%。(6) 检验运载索作用于压索轮的最小向上力V(总倾角0时检验此步) =+ V=Tsin此时,T不考虑张力减少。运载索在每个托索式支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