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氓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诗歌总集_,它收集了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至_春秋中叶_(公元前六世纪)五百多年间,诗歌共305首。全书按_音乐_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_十五_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包括_大、小雅_(是在朝廷或私人宴会上演唱的乐曲),颂,包括周颂31篇,鲁诵4篇和商颂5篇则是_宗庙祭祀_的音乐。2先秦时期的诗经的称谓是_诗_或_“诗三百”_。至_西汉_始称“经”。3孔子对诗经的社会作用有很高的评价。他说:诗可以_兴_、可以_观_、可以_群_、可以_怨_;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于鸟兽草木虫鱼之名。” (论语阳货)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群:合群。 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4诗经堪称_百科全书_式的作品,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可以和西方的_伊里亚特、奥德赛_媲美。5为什么说,作品写的是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造成女主人工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判断是不是婚姻悲剧,不能只凭现代人的感受,以今解古,而应该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从主人公的感受出发。婚后氓对妻子的态度与婚前判若两人,女主人公的美好憧憬皆化为泡影;被弃更给主人公心灵上带来极大的创伤。可以想象的是,今后女主人公无论在精神、在物质生活上都将承受难以想象的困难。原因:1 .氓的品质。婚后氓对妻子的态度与婚前判若两人2 .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女主人公怀着美好的愿望追求爱情和幸福,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弃后在社会上得不到理解与同情;而虚伪、粗暴、狠心、用情不专的氓却不受任何谴责与惩罚。女主人公不仅认清了氓的本质,同时意识到,在婚恋问题上,男女的境遇不同,从而告戒天下女子。可见氓的品质是直接的原因,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则是根本的原因。仅仅把原因归于氓的“品质”,或仅看到男女的不平等都是不全面的。当然也不排除有其他因素,但从作品看主要有这两点。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氓提出的问题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答:主旨:本篇是弃妇的怨诗词。篇中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男女平等是现代社会的诉求,如何才能实现男女平等7.试概括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答:女主人公纯朴善良、勤劳忠贞。婚前略带几分软弱;被抛弃后她认清了氓的虚伪面目,女性意识觉醒,变得成熟冷静、理智而坚强。 氓婚前貌似憨厚老实、言辞信誓旦旦;一旦把妻子娶回家,立即翻脸“至于暴矣”,几年后,又不顾淇水暴涨,狠心地把勤劳、善良的妻子赶出家门。是个虚伪、粗暴、狠心、用情不专的男人。8诗中三次写到淇水,有何作用? 答:对人物性格起衬托作用。第一次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氓的深情,第二次表现了氓的狠心,第三次是女主人公借淇水抒情。淇水成为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见证。在结构上,则起着贯穿线索的作用。在艺术构思上是很巧妙的。9找出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并说明其比喻义。10解释下列词语: 将子无怒:请你不要生气。将:愿、请。无怒:不要生气。体无咎言: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体:卦体、卦象。咎言:不吉利,不好的话。淇水汤汤:淇水波涛滚滚。汤汤:水盛貌,水大的样子。 士也罔极: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反复无常,没有准则。罔:无。极:准则。夙兴夜寐:起早睡晚。夙,早。兴,起,指起身。夜寐:睡得晚。 信誓旦旦:诚恳的誓言很清楚。信:诚恳。誓:誓言。旦旦:清楚明白。屈原国殇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成就的诗人是_屈原_。 2西汉_刘向_将屈原的作品,以及屈原的追随者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取名“楚辞”。 3“楚辞”既指一种诗的_体裁_又是_诗歌总集_的名称。3屈原是“楚辞”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_离骚_,此外尚有 九歌_、九章_、天问_等作品。4国殇与九歌中的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 答:不是祭天神和地祗,而是祭人鬼,在九歌中别具一格。5为什么说国殇是一首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颂歌? 答: 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诗中不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九歌从东皇太子到山鬼,九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灵,独最后这一篇国殇是祭奠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这和战国时期秦楚战争有关,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屈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全诗分三节。第一节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先写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铠甲,后写两军相接,再写敌人的蜂拥和疯狂,最后写楚方士兵的英勇顽强。6诗中是如何表现楚军将士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的? 答:作者善于通过典型场景展现众将士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如“车错毂兮短兵接”、“矢交坠兮士争先”,主帅“援玉枹击鸣鼓” 的细节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那震天撼地的鼓声,仿佛在向敌人威严地宣告:楚国的将士个个都是英雄,他们至死不会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的怯懦和恐惧。 延伸思考:九歌有诗11篇,国殇祭祀的对象与其他作品不同,这里有什么值得思考、探讨的问题?答:九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灵,独最后这一篇国殇是祭奠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许多学者认为,这和战国时期秦楚战争有关,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屈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1就诗歌的题目而言,“将进酒”、“明妃曲”都是_乐府诗_。2试分析明妃曲二首之一中的昭君形象。答:刻画了鲜明的悲剧人物明妃的形象。诗的开头,诗人以“明妃初出汉宫时”作为叙事的切入口,通过通过昭君外貌的描写,渲染昭君出塞的悲剧氛围:泪湿春风,顾影自怜,徘徊恋栈,对祖国对亲人难分难舍,内心充满悲苦和失意。接着笔锋一转,写愁容满面,失去平日娇艳美丽光彩的昭君,却仍然使汉元帝“不自持”。经此欲扬先抑,侧面烘托,昭君之美貌动人,以不言而喻。 “当时枉杀毛延寿”则借人所熟悉的典故,含蓄写出昭君光明磊落的品格和敢于反抗黑暗势力的精神。第二部分“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写昭君在塞北思汉的情形:我们仿佛看到在浑茫的天幕下,昭君孤身一人,身着汉衣,翘首遥望南归的大雁雁,一直到大雁消失在天边,期待着他们能给自己带回祖国和家乡的信息。昭君身穿汉朝装束,翘首遥望南归的大雁的细节,深刻揭示了昭君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不甘屈服于一生冷落后宫的悲惨命运、执着追求爱情和幸福,另方面,这种盲目的冲动又使她离家去国,饱受异域殊俗的痛苦折磨。两者交织在一起,形神兼备,人物形象很有立体感。3红楼人物薛保钗说王安石明妃曲“善翻古人之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红楼梦64回,薛宝钗说:“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佳),若要随古人脚跟头去,纵使字字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并把王荆公“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视为“善翻古人之意”的例子。艺术贵在创新,创新之法无穷,“善翻古人之意”就是其中一法,也是明妃曲艺术上最大的亮点。4“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仅仅是指昭君吗?是否有言外之意?答:这首诗不仅形象鲜明,而且议论精辟。“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道前人之所未道,后半部分,借家人劝慰昭君在发议论,“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咫尺长门闭阿娇”用汉武帝与陈皇后的典故,陈皇后,小名阿娇,武帝小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后陈皇后遭妒失宠,退居长门宫。封建君主网罗天下美女工自己淫乐造成种种悲剧的现象,司空见惯,昭君即使回来,命运又将如何呢?只要制度黑暗,君王昏庸,人生失意是不分无南北的啊?这就进一部揭示了昭君悲剧的必然性与典型性。对封建专制损害妇女的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清人有诗云:“曾闻汉主斩画师,何由画师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可谓对王安石观点的发挥。“人生失意无南北”意新语工,千载以下,犹不能不令人折服。体现了宋诗擅长“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5试分析本诗长于议论的特点。6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赏析.答:历来写昭君的作品,多沿用西京杂记的说法,指责画师毛延寿,既欺君枉法,也害了王嫱。可王安石却一反前人窠臼,认为“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就是说,造成昭君悲剧的罪魁不是画师,而是皇帝,毛延寿是冤枉的。 这确实是很高明的见解。 “意态由来画不成”,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立论。“意态”相于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王安石认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是难以用画来表现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培根论美云:人的“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他是难于直观的”。看来王说还是符合艺术规律的,王荆公另有“丹青难写是精神”亦千古传诵,王氏虽非画家,其对丹青的理解却甚为深刻。 如果承认“意态由来画不成”,那么,结论就很清楚了,毛延寿心术品德如何是无关紧要的,他那支画笔根本无法把“最高的美”表现出来,他的被杀,实在是大大的冤案!言下之意,昭君“落选”的责任不在画师,而在君王,在于君王“选美”的方法失当;再杀画师,则是错上加错了。 在封建时代,皇帝总是圣明的,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均无可非议。杜甫咏昭君诗中谓“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识”即“略识”,也有“意态画不成”之意,但只是打了个“檫边球”,怨而不怒,王安石却透过历史的迷雾和传统的偏见,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表现出过人的见识与勇气。 7昭君形象的演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历史的昭君文学的昭君文化的昭君将进酒1.就古代的诗体而言,李白将进酒、白居易长恨歌都是_古_(七言歌行)_体诗。 2.就诗题而言将进酒、春江花月夜、明妃曲都是 _乐府诗_ 。3.李白将进酒中开头两个“君不见”引领的诗句,抒发了_人生短暂_之悲慨。 4.李白的诗风_雄奇飘逸_,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5.认真分析本诗的意象特点、情感形态和思想矛盾,并联系李白的其他作品,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答:李白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的诗歌透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感情丰富、抒写恣肆豪放;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李白的诗歌、尤其是山水诗,善于借助夸张等手法,运用奇丽的想象描绘充满神异色彩的理想世界。李白的诗歌,结构跌宕开阖,寓含世事万变,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李白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多维度的特点:除了清雄飘逸,还有许多诗作的语言得力于乐府民歌的熏染,朴实无华;他的诗歌创作,除了具有浪漫主义手法外还经常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这些艺术特点,使李白的诗歌具有非同一般的艺术魅力。6.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体裁的运用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原因何在? 答: 在诗体上,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言七绝,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7李白不为世用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李白一生思想上渴求入仕做官,人事上却几次难以遇合,在行为上功名强烈直至乞求权贵,在情感上凹凸不平愤世疾俗。在他留下的1000多首诗歌中,充满了浪漫气质的夸张之词,豪言壮语中时时表现出“平交王侯”的幻想,对现实不满集中于从政之志无法实现上,痛恨厌恶的只是阻塞了他上进之路的小人,而对皇帝、权贵则是慧眼没识他的才干。如果说他一辈子功未成、身也未退,那么他一生也未真正安安静静地隐居过。同样,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个性解放、傲岸超然、纵情自适,和他猎取功名强烈从政的委曲求全,使他一生陷入痛苦的矛盾中,诗人李白的崇高和文人李白的庸俗似乎竟能在主观上统一起来,这就给后代具有个性又颇受压抑的读书人们留下了极好的渲染素材与反思榜样。并且正是李白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具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禝”的儒家用世思想,同时,道教思想贯穿他一生。因此,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太过于理想化,理想终究不是现实。8如何写名句赏析?杜甫秋兴1杜甫秋兴(其一)是一首_七言律_诗。2杜甫秋兴抒写的是由秋景触发的_漂泊_之感和_忧国忧民_的赤子之情。山居秋暝1盛唐时期与孟浩然同属一个诗歌流派,并称“王孟“的诗人是_王维_。2山居秋暝的意境有_的特点。3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_五_言_律_诗,杜甫的蜀相则是一首七言 诗。4山居秋暝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_动静结合,以动衬静_“诗中有画”_。 5. 试分析山居秋暝“动静结合”的特色。答: “明月松间照”写松、月,是静态的, “清泉石上流”写泉,是动态的,但给人的感觉是宁静的;颈联写写浣女,用了热闹的“喧”字,写船的滑行用莲动来暗示,都是动景,前句从听觉写,后句从视觉写,但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宁静的。试想想,如果是在一个喧嚣的环境里,几个洗衣女子的声音,怎么能引起诗人的注意呢?如果不是渔舟悄然滑行,又怎么会先见莲动,后才发现是渔舟呢?王维被人称为“诗佛”,其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于王维信佛,而是他的诗特别是晚年的山水诗,极富禅意。他笔下的意象极少李白笔下那样的名山大川,锄了渔副父、樵夫,也很少写到人,而大多是深山、夜月、幽篁、泉石、古木、落化、细雨、鸟鸣、钟磬 、纯然是个绝去尘垢、远离人间、光明澄彻、水晶一般的世界。而且喜用“空”字(见下面所举例子),并极力营造一种“寂静”的意境。意境是“静”的,但又不是死寂的,而是有声响、有生气的。也就是人们常说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体现出审美观照过程中对艺术辩证法的深刻把握,也与宗教的体验密切相关。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静中孕含着极动,而动的本质又是极静,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禅的心灵状态”,这便是“喧静两皆禅”、“动静不二”的禅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禅趣的实质是静趣,或者说,对于僧人来说是禅趣,对于常人来说是静趣。其实禅趣远非如此简单。“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有禅趣,但不是“动静不二”的禅趣。6. 试分析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的特色答:诗人笔下景物历历如绘,如空旷的山村、苍劲的松树、柔和的月光、汩汩的请泉、丛丛翠竹、叶叶青莲、嬉嬉浣女及无声无息在莲叶间滑行的轻舟等景物,虽未穷形尽相,然而皆可唤起视觉形象,着壁成绘。不仅如此,诗人在景物的布局上也做了巧妙的安排:画面的上部,是明月、青松。其次,是山石、流泉,接下来是竹林、浣女、荷塘、鱼舟,从上至下,是按流水的方向来进行布局的,这就造成一种完整、和谐的画境。再次,此诗的语言清新疏淡,没用一个色彩词,就像一幅素雅的的水墨画。意境恬静而不死寂,与王维“水墨山水“的画风极为相似。7. 试分析山居秋暝颔连联和颈联的平仄与对仗。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上下联两两相对,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仄起平收(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 颔联和颈联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 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仄仄仄平平(莲动下渔舟)西厢记1西厢记的故事原出唐代元稹的小说_莺莺传(会真记)_,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_董西厢_”。2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_杂剧_和_散曲_两种体裁。3西厢记是中国十大古典_喜_剧之一。4元杂剧体制通常是四折一楔子,而西厢记共有_五_本_二十一_折。5西厢记闹柬是由_红娘_一人主唱的。6试分析闹柬中崔莺莺的形象。答:闹柬由红娘主唱,红娘在莺莺与张生之间传书递简,穿针引线,似乎红娘是戏的主角,但实际上,真正处于矛盾冲突中心的是崔莺莺,最出彩的也是崔莺莺的“作假”。老夫人的压力莺莺在此之前已由父母做主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郑恒,又重孝在身,在佛殿主动向张生示爱,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越礼行为。老夫人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虽然在作品中的戏不多,在本折戏中也没露面,但她的影子却无处不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崔莺莺不可能正面与老夫人对着干,而必须背着老夫人与张生接触。他们的爱情,是“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崔莺莺与老夫人的冲突,反映了大胆追求爱情与封建礼教的矛盾。内心的矛盾崔莺莺大胆追求自由爱情是于本能“原我”,但受传统教育形成的“自我”却对“原我”起着抑制作用。但“相国小姐”的身份认同,正说明她与张生的结合不仅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来自内心深处的阻力。战胜外部压力不易,战胜自己更难。第三本第三折“赖简”写莺莺“先约后变”,更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 对红娘防范莺莺既然采取背着老夫人与张生恋爱的做法决定了她无法绕过红娘,甚至还得利用红娘。崔莺莺对红娘受老夫人之命来管束她十分清楚,但对于红娘暗中相助的情况知之不多。莺莺既要利用她又必须防范她。对张生日后变心的担忧。莺莺的“作假”,正是由上述四种矛盾交织而成。作品描写崔莺莺大胆追求恋爱,没有采取简单化的处理,而是从中唐这一特定的时代出发,从她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出发,深入到她的心灵深处。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崔莺莺既大胆又矜持,既热烈又深沉的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典型形象。毫无疑问崔莺莺是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元代其他戏剧作品在任务塑造方面望尘莫及的。郑伯克段于鄢1“郑伯克段于鄢”原是_春秋_里的一句话。2左传是一部_编年_体史书。 3所谓“春秋笔法”,是指在叙事中用语讲究,_往往暗寓褒贬_的一种写法。 4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记述了春秋时期郑国宫廷内部_郑庄公兄弟、母子之间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_。 5简述郑伯克段的过程。答: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因厌恶庄公,偏爱小儿子共叔段,于是帮助共叔段谋取王位。共叔段暗中积蓄力量,阴谋发动叛乱,夺取君位。郑庄公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等待时机,最后一举打败共叔段,共叔段逃离郑国。6 郑庄公认为母弟的行为是“不义”的,那么这场斗争是否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为什么?答:否。因为,郑庄公是按照宗法制度中的嫡长继承制从父亲手中继承权力的,应该说,他的执政有一定的合法性,但却不能仅仅以此作为判断“义”与“不义”的标准。在当时,非长子继承王位的现象也很普遍。就处理其弟夺权一事而言,从其手法与效果看,都很难说是符合“义”的。郑庄公与姜氏和段的矛盾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夺权与反夺权的角度看,是对抗性的矛盾;但他们毕竟还有兄弟、母子这一层血缘关系,有非对抗性的一面;而且不是一个突发事件,矛盾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可见,郑庄公是一个工于心计,但内心却阴险狠毒、城府极深的封建政治家,这场斗争是由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和他的弟弟共叔段挑起的,他们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处心积虑,由违背礼制到公开叛乱,造成国家动乱,是彻头彻尾的不义。7. 对郑庄公战后处理母子关系的做法,你有何看法?答:战后后悔囚禁母亲的表现,显然有“作秀”的味道,因为当时姜氏已无法对他构成任何威胁,长期软禁母亲,只会使自己戴上不孝的罪名,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才散布“后悔”的言论以遮掩。母子“赋诗”的做法更显得矫揉造作,令人作呕。左传的作者借“君子”之口称誉颖考叔是“纯孝”,影响到庄公,也说明郑庄公的“孝行”并不是出自内心。结尾更耐人寻味地说明是“遂如母子如初”。8. 你认为颖考叔是个怎样的人?答:颍考叔纯孝机智,知道明谏不成,故而以情动人,还给庄公想了个不违背“不及黄原,勿相见”的法子,让庄公有台阶能下。9文中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郑庄公的形象? 答:通过对比与衬托突出主要人物。郑庄公与共叔段就是鲜明的对比:郑庄公工于机谋,老谋深算,共叔段则狂妄、幼稚;郑庄公与两个臣子祭仲、公子吕也有对比,郑庄公深谋远虑,祭仲、公子吕急于求成;祭仲与公子吕对郑庄公忠心耿耿,但祭仲老成持重,公子吕心直口快;颖考叔之纯孝与郑庄公之伪孝也是个对比,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10“庄公寤生”、“公闻其期,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051-2025空中飞人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8160-2025陀螺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 GB/T 22475-2025沙琪玛质量通则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件 第十章大学期间生涯规划与发展
- 2025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带答案(研优卷)
- 应急和安全知识培训制度课件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吉林省延吉市中考数学考前冲刺练习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体育锻炼降低癌症风险机制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试卷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一厂一策”实施方案
- 医古文课件 2华佗传
-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报告
- 高中日语宣讲 试听课件
-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质量风险和机会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表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麦》【幼儿教案】
- 2022年医疗卫生系统事业编制(护理学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FZ/T 62033-2016超细纤维毛巾
- 设计思维教案
- 储罐施工方案(电动葫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