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游世思想.doc_第1页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doc_第2页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doc_第3页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doc_第4页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晋阳学刊2006年第3期?学术札记?逍遥人生论庄子的游世思想马如俊(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3)中图分类:B2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87(2006)03012102游世思想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说内篇统于游还是讲庄子一书统于游,都强调了游世思想在庄子哲学中的地位.游世是庄子提出的一种人的存在方式,他认为避世的隐士生存方式和用世的儒家生存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游世的生存方式才是合于道的生存.对庄子游世思想的阐释大多从现世的黑暗和自我保存的角度展开.事实上,游世是和对道的领悟不可分离的,是领悟道之后的一种生存方式.同时,游世也不是一种毫无原则的保身方式,不是一味的消极等待.游世是一种悠悠自在,积极的生存方式.在庄子哲学中,对人的生存环境有很多论述.他指出人的生存就如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1璜充苻】方今之时,仅免刑焉.问世1人的生存既有外刑又有内刑,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删柙寇这些人生苦难可以说是游世思想确立的一个条件.但是,这些还不足以确立游世思想,因为游世并非已是面对苦难的唯一选择.儒家的救世,隐者的避世为什么不行呢?苦难是形成游世思想的一个推动因素,而对道的领悟对游世思想的提出也是必不可少的.正因为如此,在庄子看来,儒家以仁义挠天下,只是使天下奔命于仁义,更糟的是仁义成为窃国者的工具,而且圣人出而大盗起.儒家的方式是隐含着这些弊端.隐者不论其为山谷之士还是江海之士,都有一点刻意而行的意味,而且有人之形,故群于人.【充荷l庄子并不主张退隐的做法,认为还不是达道的境界.所以儒者与隐士还不是庄子理想的生存方式.如果我们把现实的黑暗,自我保存的需要和庄子对道的领悟结合起来理解游世,游世的生存方式就会有更深的根基.庄子在养生主中指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1J莽生主越里保身和合道是统一的.在山木篇中,庄子收稿日期:2005-10-06说:周将处乎材不材之间.材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乎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11tU:哒里游世不仅可以保身,而且还是一种高的人生境界.庄子指出,材不材之间也还是没有合乎天道,只是近似天道.若是顺其自然而处世,因着时序而变化,以合于道为原则,就不会有累患.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在游世思想中是重视合于天道的,庄子哲学是强调道对人的生存的重要性的.他指出: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1:3E道的真质用于人的生存,它的剩余用来治理国家,它的土芥用来治理天下.在游世思想中,避害保身和以合于道的方式生存是密切结合的,并不存在一个游世的生存哲学和一个道论的生存哲学.正因为庄子的游世思想不仅仅是为了避害免祸,所以,做到游世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个人能够做到游世,一定会对道有所领悟.在庄子哲学中,游世不是消极的避世,而且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存方式.庄子在人间世中指出: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撤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奠知无用之用也.【I间世l在庄子看来,这种有用只是招致祸患,只有认识到无用之用,才可以游身于世间.不材之木之所以无斧斤之患,支离之形之所以能尽其天年,原因在于无用于世.庄子讲无用,事实上是在反对那种小用,因为这样的小用是与道相背的.无用之用,用莫大焉.无用不仅仅是避患保身,无用才是与天道相合的.因而也是一种本真状态的回归.庄子认为游世之人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0I#lml<<大宗师中借孔子之口评论说: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一气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1I大宗师蛀I子的价值观不同于儒家的所讲的价?121?马如俊:逍遥人生值观.因而我们不能以儒家用世的角度来看待庄子的游世主张.游世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来理解人的生存.人属于自然的一个部分.道与之貌,天与之形.DIIl兜符l夫大块(指自然)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哦熹匍应该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BI#Me这也是庄子无为的意义.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不用自己的成心去损害道,不用人的作为去干涉天然.无为是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II应帝王在渔父篇中,庄子借渔父之口指出儒家的仁义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一恤父忙义只是劳苦心形而危害生命的本真.庄子的游世是要达到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IT应帝世就是要做到有功于天下却象和自己不相干.庄子主张的游世并不是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而是要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lI蜘北罅】即是要遇事不违拒,过往而不拘守,调和顺应.随机适应.游世就是要以合于道为原则,而不是不讲原则.事实上.只有以道为原则,游世才具有现实意义.庄子提出的游世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游世的本质并不是要超世或遁世.而是顺世.我们能够做到顺世,又何必去超世或遁世呢.游世的生存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自由状态.庄子的游世主张既是一种精神的自由状态,也包括身体的悠悠自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庄子的思想是强调顺的.游世就是要做到一种顺世的生存状态.庄子指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亲师】.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哺竞符1.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讲期.顺是庄子赋予游世的一个重要特征.游世就是要在处世中做到顺世.我们无须逃避这个世界,逃避不是一个可取的方式.庄子在养生主中以庖丁解牛来喻人的生存.庖丁说: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问,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发于硎.【噼生主世就应该是游刃于有间.如果是割和折,就会有损于生命的.割和折意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与人争,争名,争利,争权;另一方面是指沉湎于物,因外物而丧失了本真的自我,迷失了方向.这些都有损于人的生命.偏离了人的本性.庄子在齐物论中指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夫!0侪-论l庄子讲顺世,就是要人不要在世界中失去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庄子是要以不争止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似乎太消极,但庄子不是从竞争中的退让来看待不争,而是从人的生存来看待不争,因而不争是有积极意义的.不争是因能合于道枢,符合于道,就像得入了环的中心,能够在一切的流转中独居中心不变之地而顺应无穷的流变.?122?在庄子的游世思想中,心斋,坐忘是两个必要条件.庄子指出虚者,心斋也.眦人间1I【】庄子所讲的虚即指一种空明的心境.四心斋即是指人抱着一种空明睁境去待人接物,而不能师其成心.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mll木1人能够做到虚就可以超越那些非本真的东西,从而达到本真的我.庄子指出: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往,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I埠帝王1游世不仅仅要做到心斋,还要做到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n佚亲朋坐忘就是要遗忘自己的肢体.抛开自己的聪明,离弃本体忘掉了智识.和大道通融为一.在庄子看来,通于大道自然而适,自然而顺,自然而忘.忘足,履之适也;忘要(通腰),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求,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达生】.人的生存能达到这种境界自然就可以悠悠自在了.游世思想不仅仅是个人的理想的生存方式.也有助于理想社会的建构.庄子的游世主张是注重现实的社会生活的,游世是在社会中实现的.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能够做到游世,那么这样的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庄子在马蹄篇中写道: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I马辟l庄子在山木篇中描写了建德之国的理想社会: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知所适,不知礼之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f,I山术戢们可以看出,庄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中的人民过得是一种悠悠自在的游世生活.在理解庄子的游世时,我们不应该仅仅把游世看作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游世是一种现实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不是不认真或放弃认真,而是以一种不同于用世的方式认真.庄子讲外化而内不化【?I知|E辩l,形奠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OI山木安然和外境处.参与变化而不妄自增益.形体因顺,情感率真就不会劳累.游世不是要忽视形体方面,只在精神中追求自由自在,而是我们的身心都能够优悠自在.游世实现的是一种逍遥自在的人生境界.就生存而言,庄子认为人能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