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1).doc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1).doc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寓言二则【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新知预习】1.作者简介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探索活动】讨论问题:1、 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请按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 你觉得最后两句对话是否多余?为什么?3、 这则寓言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你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能从郑国人身上接受什么教训?【练习巩固】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 置之其坐 ( )2) 反归取之( )2.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1) 置之市( )2) 而忘操之( )3) 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句子1) 何不试之以足2)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3) 宁信度、无自信也4) 至之市,而忘操之4. 结合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说一说你认为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自学文言文的方法,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一、复习导入 1关于郑人买履的文学常识,2重点文言实词、语句3寓意、启示二、介绍作家作品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三、新知预习1、填空: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是 是我国 时期的。2、给下列字注音涉( )坠( )遽( )契( )惑( )三、合作探究1这则寓言中,楚人最可笑的行动是什么?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说一说它的现实意义。3.比较阅读两则寓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