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开课笔记-欧丽娟-先秦文学.docx_第1页
台大公开课笔记-欧丽娟-先秦文学.docx_第2页
台大公开课笔记-欧丽娟-先秦文学.docx_第3页
台大公开课笔记-欧丽娟-先秦文学.docx_第4页
台大公开课笔记-欧丽娟-先秦文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二章 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源头要追溯到先秦时期,铭文、篆刻不是文学作品,也不具有文学因素。(文学作品:文字构成一个有脉络的,可以用文学角度去理解的那些对象;) 非纯文学(神话、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寓言) (纯文学诗经楚辞) 一、神话:神话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它的情节、人物构成、基本意象、世界观、宇宙观对后来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一直到红楼梦也用女娲补天来打开它的叙事架构。 神话,事实上可能比文字更早在初民的思维以及他们的口耳之间相传,那记录的是什么呢?记录的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他们所面临的周遭自然万物的解释,甚至对人类的命运也提出他们的一套看法,所以神话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经在口耳之间相传。从时间发生学来说,它是最早的,后来有了文字之后,才慢慢把它记录下来。 有文字记录之后,神话主要被收录在哪些作品里面?山海经庄子楚辞穆天子传淮南子列子这六部保留神话最多的文献。楚辞本身是一部文学作品,把楚辞放在这里是因为楚辞中所含有的神话是非纯文学,但是非纯文学部分的神话,可以被保留在非纯文学作品里面,也可以被保留在纯文学作品里面。 1、什么是神话? 神话有各式各样的定义。 (1) 神话说的是神的故事。(最早的、最原始的、最没有价值的定义,这个定义早就不能涵括神话的内容,神话早就不是只讲神的故事而已。) (2) 神话是原始人类综合的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是他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的愿望的表达。 但是不要因此就以为,原始人类的原始思维所产生的原始神话就比较粗浅、落后,甚至迷信。那就大错特错了。欧洲学术界最优秀的学者,包括列维斯特劳斯、卡西尔等重要学者说,神话的内容里面有无比严谨的结构,跟我们现在自以为先进文明的现代人的严谨是一样的。神话体现出人类的内在心灵是多么的迷人,它并没有时间先后的差别,所以没有所谓的“线性进步历史”的问题,你能够善于理解,你就能去挖掘隐含在他们心里面的丰富、复杂。 因此,对于神话我们应该要重新看待,不要以为那是他们自己在做白日梦,胡说八道(怎么可能六月的腐草会化为萤火虫?这是礼记乐令“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征,律中林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天子居明堂右个。乘朱路,驾赤马,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命泽人纳材苇。”这当然是生物学上一个很粗略的观察。可是事实上有一整套的世界观,所以我们现代人或者是一般人性都是非常无知而自大的,所以我希望我们尽量要缩小自己,才能够看到对方那么的美好。) (3)卡西尔(Ernst Cassirer)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第七章“宗教与神话”中认为,神话是人所赖以建立的基本构成,有信仰的要素。信仰基本上就是一个决定神话会不会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神话想象中总是暗含有一种相信的活动,一个believe的活动,如果没有对他的对象的一种实在性的相信,那么神话就会失去它的根基,所以这些神话内容是这些传颂神话的原初人类深信不疑的客观事实。但是这个客观事实也许不太合乎我们现代人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背后一样有一套严谨、复杂、深刻的思考在里面。信仰的要素很重要,所以像我们没有信仰的人是写不出神话的。 到了六朝的时候开始产生了仙话。神是指超越性的存在,但是仙这个字的构成,就是山中之人,就是有人蝉蜕或者是各式各样的尸解的因素所产生的另外一种不死的存在。这种仙话在整个六朝,很多鬼神志怪中加起来就产生了很多的志怪小说。而那些志怪小说的背后也同样有一个相信的活动。对他们来讲所写的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事实,所以他们是以一种记录的方式来写这些佚文传说,而我们是从故事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要认识这些作品的内容,要进入这个世界(神话、仙话类世界)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2.神话的文学意义汉学家浦安迪(Andrew H.Plaks中国叙事学红楼梦中的原型与寓意)先生认为,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是有不同的源头与发展脉络。他说,如果要建构中国独特的文学发展脉络的话,就要从神话开始。因为他发现连中国的史传都跟神话紧密相关,这是一个很值得重新去认识的问题。当你有一个知识背景跟问题意识的时候,你就知道在这个地方又有一个神话的脉络在支撑。这样一来神话的意义就会凸显出来。文献的真正价值是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知识真正把它开发出来。红楼梦之所以是经典并不是因为曹雪芹很伟大,而是要有伟大的读者,没有伟大的读者它的经典意义是不可能呈现出来的。到底神话的文学意义在哪里? (1)孕育自非逻辑性的思维运作和感性的想象力的结晶。神话仿佛有一幅双重面具,它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虽然它不是逻辑性的思维运作,但是,它不是随便的白日梦,充满跳跃式的连接。列维斯特劳斯神话逻辑学神话的意义庞大的作品告诉你,结构主义都在告诉你,原始人或者原始部落那些没有经过我们所谓文明的训练的人跟我们现代人一样有着扎实的心灵概念的结构,而另一方面又展现一个感性的结构。那么当神话以特有的方式来感知世界时,神话就会跟史诗像血脉一样互通,所以神话与诗有着很大的共同点,都是透过想象力去展开一个跟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的空间。 (2)神话与诗歌的近亲关系。(闻一多神话与诗) (3)神话创作者的心灵基本上就是原型。什么叫原型?原型就是在每个人类的潜意识中不断地积淀不断地反复出现的固定的东西,它事实上从几万年前到昨天晚上你的梦里都在影响着你。原型是荣格很重要的发现心理原型。你未必有这样的经验,但是你的集体潜意识会遗传给你一种远古就已经有的某一种印象。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原型是超越文化、超越意识、超越个人的问题,它普遍存在你的潜意识中,很微妙的顽强的呈现出来。诗人的心灵在本质上仍然是神话时代的心灵,所以现代学者基本上都把神话思维称作诗性思维。神话的文学意义在和诗的近亲关系中可以看到的。 当神话脱离用来解释宇宙的原始状态时,事实上会更加反应人类社会中生活情感以及矛盾冲突。由此神就具有丰富的人性,变得人格化。这么一来那些神话就会变成所谓的神话文学,就会跟所谓的叙事有关。中国的神话是比较局部性、片段性的,是静态式的并列。西方神话是动态性的叙事的发展,谱系完整。奥林匹亚山上的神可以吵很多架,与人间有很多的交流。西方神话是一个很绵密的甚至是一个有谱系的庞大体系。中国的神话没有这么多所谓的矛盾冲突。在所谓的人性丰富上来讲,恐怕也比不上西方的神话,可是无论如何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神话提供给文学的滋养,透过神话的表达让我们更充分了解人性。 (4)神话作品跟神话材料成为后代写作的一个素材。李白、李商隐、李贺(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都很喜欢引用神话。这就使得他们的作品更灵动,更有超越性,而且更能够引领我们突破时空的界限,而深入到宇宙看不见的那个境域。 3、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自然神话、战争神话、感生神话、变形神话、推原神话 (1)创世神话;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三国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 (2)自然神话;钟山之神,名日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 ,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大荒北经)所谓的自然神话就是解释自然万象的神话,就是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为什么会有日夜的变迁。初民用他们的逻辑跟想象来解释周遭的世界。人类恐惧于未知,人会对于不能理解的世界产生不安,他就会对世界自我解释。 (3)感生神话;史记周本纪:“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4)变形神话;不只是变形神话,所有的神话都可以解释为对死亡现象坚定而顽强的否定。卡西尔神话思维的概念形式认为为什么要有神话,就是因为人类要抗拒死亡,我们不能容忍我们所热爱的生命形态必然要终结。我们怎么回避它,让生命形态可以继续下去。在这样的心理需求底下,我们创造出了神话,神话中有超越生死的神奇,有一个永恒不死的世界,使我们短暂的无常人生似乎有了另一种可能,因此人类的心灵不再栖栖遑遑。变形神话是这种心理的绝佳反映。每一种生命都是另一种生命的延续,物类之间应该打破藩篱,彼此流转,因此整个造化世界应该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传承,这个传承不能用肉眼去判断,所以变形神话会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出现。最典型的变形神话: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郭璞注山海经写山海经图赞有“精卫”条:“炎帝之女,化为精卫。沉形东海,灵爽西迈。乃衔木石,以填攸害。”)。人类很脆弱,因此用这样的方式来弥平心中的很多空缺。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死与再生变成超越时间,超越国界,超越历史,是人类心理形形色色的表现力。把时间拉长来看,不局限于上古或者早期的神话,中野美代子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国的妖怪认为,中国跟西方的变形文化是不同的,这取决于民族的个性。到了六朝的时候,在中国的变形神话中基本上所采用的是一种向心型的逻辑以人类为中心,妖精要经过修炼才能变成人。在中国特殊的人本主义的文化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形态。在欧洲最早的希腊神话,他们的变形逻辑是离心型是人变成其他的动物植物(如:宙斯变成天鹅。达芙妮变成月桂树。) 二、山海经 山海经表现出在图腾信仰之下,初民的半人半兽形象。李福清(俄国汉学家,中国神话故事论集)认为许多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始终在运用古代的神话,以章回叙事小说为代表。在诗歌里神话只是比的对象,而在章回叙事小说中是用高度的暗示力来指引事情的发展。 浦安迪认为在古神话中保存大量的文化密码,这种密码需要破解。很多作家将它化为养分融入到他的叙事作品里面,所以它与后来的叙事文的发展息息相关,一直影响到明清“奇书文体”(蒲安迪提出的概念,六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整体结构设计。红楼梦的神话引用决定了贾宝玉的命运,决定了贾府的天崩地裂的命运。山海经的神话描写的是远国异人,化外之地活动的异人,大约可以说明山海经中半人半兽的特性。西王母在后来的演变中成为了大母神,随着后来的演绎,成为了辉煌灿烂的形象。山海经中共有四百五十多位的人物,大约都是有神性跟异形。 山海经到底是以哪一个地区的文化为主而产生呢?楚辞跟庄子是战国时期楚地、楚人的故事,那山海经呢?依据现代学者袁珂(中国古代神话)的考证,山海经是楚地、楚人的作品。山海经的流传与巫师是有关的,巫师要能够“颂述古训”。宗周掌握着商到夏之间的文献资料以及天下舆图,山海经的中山经反映的背景和夏人的活动背景很相似。山海经是有图有文的,整个山海经的形式结构就是一个静态的叙事结构。 山海经实为小说之最古者耳(四库总目提要语)。原来神话本身就跟小说密切相关,是小说最早的渊源。山海经是后世建构仙境的主要来源。凤鸟自飞、息壤、不死药等都是生生不息的不朽世界。女儿国的想象也来源自山海经。 三、穆天子传 帝王某个意义来讲就是半神,所以就可以和神仙有会面。穆天子传的基本构成以周穆王巡守天下来虚构的,帝王的巡狩行动就是为了彰显帝王驾驭四海的赫赫权威。把中央意识跟上帝天命相结合。所以穆天子传一般被视为是汉代的文献。虽然内容不是汉代的故事,但内容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却是汉代才有的产物。汉代人又在西王母的基础上创造了东王公,这体现了汉代人的阴阳观念。 四、楚辞中的神话题材 九歌就是一套巫术在展演的历程。离骚:望舒月神、飞廉风神。在屈原的笔下可以离体远游的奇妙活动,从这些都可以证明屈原有巫师的身份。“求宓妃之所在”屈原上穷碧落下黄泉就是为了寻找这个完美的形象。这就是后来求女母题的建立。李白的长相思“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不是恋爱的情歌,不是恋爱中的男子对于女子的魂萦梦系,而是屈原的求女主题的发展,是怀才不遇时往往可以采用的书写形式。像离骚、天问的目的不是为了记述神话,但是其中有很多神话内容。 五、寓言 1、寓言是什么寓言,最言简意赅的一个定义:它是一个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性质,富有教训意味的独立故事。战国策当中,策士们合纵连横想要打动人来声张自己的策略,赢得个人的名利和富贵,同时也提出一些救国的意见。往往要发挥言说的生动效力,所以常常就会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因此战国策当中的寓言故事很多。像孟子、庄子之中都有这种故事,先秦的史传和散文比较容易出现这种寓言式的独立故事。 2、最早的寓言要分析一个文类(文体),通常的做法是对它的名称来溯源(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最早这个词汇是什么出现,它是以什么样子的形式被运用,然后在时间的流变当中它如何越来越形成跟我们现在使用的概念相近。 (1)中国的文献“寓言”这个词汇在中国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在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庄子所处的时间跟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的距离,他所用的寓言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寓言是一样的吗?有可能,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更多。王先谦在庄子集释中说“寓言”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王先谦对庄子“寓言”的解释已经接近我们今天寓言的概念。 (2)西方的文献西方的寓言大师,法国的寓言诗人拉封丹说:“故事是它的肉体,教训是它的灵魂”。所谓的寓言就是在讲故事,没有故事就不算寓言西方的认知。寓言不是讲故事来满足你的好奇,它要教你一些道理,它要告诉你人性,或者是这个世界的许许多多的道理。 所以,寓言就是短小精悍的故事,它常常以一种曝露人性弱点的方式来讲故事,这个故事也不是讲什么恋爱故事,让你心向往之,它常常曝露人类的贪婪、自私、或者盲目等等,所以寓言基本上是讽刺性的,它的内涵是启示性的、透悟性的。 3、伊索寓言以伊索寓言为代表的fable(短篇的虚构故事),但这个故事不是历史的陈述,它是虚构的,而且很短、很有力。伊索寓言通常以动植物、无声物为题材,当然动物、植物、无声物都已经被人格化,也有人的特点。重点是它蕴含道德教训或者处世哲理。读者朋友们不要以为伊索寓言就是像说书人一样告诉你一些市井平常、小恩小惠的道理和小智慧,不是的!就我所知,伊索寓言影响之深远甚至深刻地打动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黑格尔。 黑格尔在他艰深复杂的哲学书中引述了伊索寓言,而伊索寓言被他一引述就更加受人欢迎。寓言绝对不是一个小道,不登大雅之堂,不足以观,它事实上用一种非常轻松简短的方式告诉你非常深刻的人性洞察、处事道理,而且往往可以激励人心,给你勇气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生存等等。 黑格尔引述的故事就是罗德岛的故事。伊索寓言里面有一个故事:有个运动员因平常参加比赛时缺乏勇气,被人们指责,只好出外去旅行。过了些日子,他回来后,大肆吹嘘说,他在别的很多城市多次参加竞赛,勇气超人,在罗德岛曾跳得很远,连奥林匹克的冠军都不能与他抗衡。他还说那些当时在场观看的人们若能到这里来,就可以给他作证。这时,旁边的一个人对他说:“喂,朋友,如果这一切是真的,根本不需要什么证明人。你把这里当作是罗德岛,你跳吧!” (这句话就是黑格尔引述伊索寓言的原因)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非常有启示性:你在这里,这就是你全部的世界,这就是你全部才能应该发挥的地方,如果你在这里做不到,给你再好的条件,给你再好的环境你一样做不到。此时此地,这就是你要全力以赴的条件所在,不要老是怨天尤人,以为要罗德岛才做得到,你错了,这里就是罗德岛,要跳就在这里跳!所以扪心自问,反求诸己,回到此时此刻,这就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可能。这里就是罗德岛,如果你在这里实现不了,不能发挥你的才能,给你再好的才能你一样做不到。 4、不同的观点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所谓的寓言就是作者别有寄托的故事。寓言有两大要素,一个是故事性,一个是寄托性。叶庆炳老师从寓言形式上提到:如果一个故事能够当做寓言来看待,假如这个故事不能自成体系,这个故事就不能称为寓言,它只能称之为比喻,即这个故事一定要独立完整。在中国传统文献中,不像西方很早就有寓言这个文类,所以很明显对寓言这个文类的认识,而中国早期就没有这种概念,之前的种种定义都是依附在其他文类之中。in good/poor condition 状况很好(坏);5、战国策庄子孟子 中的寓言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原型的意义,讲寓言的人掌握到一种基本的人性,扣着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缺失,尤其是那种完全不要求自己的人格,被那些很外在的东西影响,最后必然都要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上,可是因为这种价值观是有弹性的,可以包容,可以忍耐,然后能够维系我们都很珍惜的旧情。可是真碰触到底线的时候,真的是任何关系都不能维系,所以一妻一妾痛心疾首:in need 在困难中;在危急中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六、左传(非纯文学部分的历史著作,是寓言所依附的材料) vitamin n. 维生素历史的书写基本上是以散文的方式书写的,左传国语战国策(历史散文)。这些历史著作发展了文字的叙事能力,讲故事有头有尾,合乎逻辑性。所谓的叙事能力,要靠学习,靠累积,绝不是通过天赋就会的。透过这几本史传的著作,已经有各式各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心理、行动的描述,其中涉及情节、人物、气氛虚构。事实上,历史绝对避免不了虚构,情节、人物、气氛的虚构也影响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小说的来源是史传作品。(史传散文与小说的关系?虚构与写实,文史结合的传统;)左传某些地方已经引发了史学家的质疑,里面有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历史的价值,广义上讲,左传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大规模叙事作品,它具备了丰富的小说与戏剧的因素,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晋代范宁在谷梁传集解序中提到,“左氏艳而富”以史家的标准来说,“其失也巫”。当我们在追踪鬼神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追踪到左传,但是从文学角度来看,“艳而富”这是优点。唐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在进学解中说:“左氏浮夸”。对文学来说一种引人注意的浮夸在历史中会受到质疑,有得就有失,有成就有毁。所以我们得要如实看待左传在文学之中的影响力究竟在哪里。 七、历史著作之影响国语 战国策 国语产生在战国初年,文字比较质朴,文学性没有那么高。战国策就不同,它里面的资料是战国时代的,可是汇集成书已经是秦统一以后的事情,富于文采,它往往以绚丽多姿的辞藻和铺排夸张的手法来叙事说理,展现出一种酣畅淋漓的气势。他描写人物性格和活动,往往更加生动细致。其中策士的说词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影响到了秦汉的政论散文,汉代的辞赋来源之一就是战国策士的说词,气势酐畅淋漓,注重铺排夸张。史记里面的人物描写也可以看到战国策的影响。 八、史传 为什么历史著作对后来的文学特别有影响呢?unique adj. 独一无二的;仅有的历史著作跟小说一样有情节,就这而言,历史写作跟小说有相通的地方。rocknroll (rock-and-roll) 摇滚乐1、钱锺书管锥编中描述到: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 Unit 3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第2章,小说文体的来源,史传中的小说文体因素):史传散文累积了丰富的叙事经验,不论是在处理巨大题材的时空上,还是在叙事结构的方式上,还是语言运用的方式跟技巧上,其实都已经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条件。浦安迪中国叙事学:虽然神话也很重要,不过中国自古有之的史传文体对小说有更深远的影响。史传散文对于明清奇书文体,在文学的一个明确而直接的传承关系中,我们在推向一个神话的原型作为源头,而建构出来的一个与西方的叙事脉络不同的结构。这也许是可以多做研究的一个可能的方向。 九、叙事文学概述 倪豪士传记与小说:唐代文学比较论集:他认为周代的作品庄子孟子战国策国语这些作品展露了后世小说中的写作技巧。从写作题材来说,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给予后世很多的写作题材。周朝的作品必须要纳入中国小说的起源中来。(中国真正的小说是六朝的志怪) 周朝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传记性历史作品(左传战国策国语)、经营修辞类(列子孟子庄子)、神怪类。对于后来文言文小说也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就此而言,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原来小说这类文体要到很晚才诞生,但是绝对不像孙悟空一样突然冒出来的一种文体。很多东西就藏在历史的突然里,然后如何发生了化学变化,互相支援联络,诞生这个文学门类,这当然是一个文化本身在他的内部机制里面才会发生,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个机制已经完成作品的时候,往前去追溯它有哪些可能的因素。 倪豪士认为,用fiction理解中国的小说,那么它可能出现得就很早,用novel(人为的造作)衡量中国的小说,那出现得就很晚,所以存在莫衷一是、各式各样不同的评价标准。倪豪士说用fiction来表述,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意思就是造作,用这个词来衡量中国早期的历史著作,史传和经营修辞的作品都是人为造作出来的。所以,中国的小说起源要追溯到先秦时代。 文学史都是由后人建构起来的,文学史没有一个客观的绝对唯一认识,对同一个现象,不同的文学史家会有不同的认识。 与倪豪士的观点不一样,另一位汉学家说,如果从幻的角度来说,要从唐代才出现,唐传奇才是真正的小说。明朝胡应麟在九流绪论中说:“尽幻设语”。幻是虚构,是对某一种人类处境的重新表达。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幻,背后隐含的概念是一个标准的佛教语汇,在佛教之前,中国没有“幻”这个概念。既然是佛教语汇,那么就得等到佛教进入中国之后,进入到文学层次。所以中国的小说要到宋代才出现。举这个例子,让大家意识到,原来对于文学史的意见都是一种参考,很难有一种唯一的定论。原来文学史有起承转合的内在生命力,这就是让学者着迷的原因。 十、哲学作品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主要是论述文,论语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哲学著作对后世有重要影响。文学绝对不仅是修辞而已,文学也呈现了文学家内在心灵的活动,所以一定会牵涉到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对自我生命价值的理解。对整体历史文化的一种潜在回应,所以这些都是他们人生视野的一部分。 诸子百家为什么在战国时代那样栖栖遑遑,流转各国之间,鼓其唇舌,以动人主来伸张他们理想?还是为了谋求个人的功名富贵?我们都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影响,认为这些人为了得到人主的垂青,获得荣华富贵。可是这种说法是非常冤枉人家的,我觉得这些人物之所以对世界、事理有这样深刻的认识,绝不可能停留在一己的私利中,而是他真有对世界的关怀。那么对这个世界的关怀就包含,人类怎样才能有一个更好地生活状态,或者是生命状态,世界应该是怎么样才算一个比较理想的境界,我们要怎样达成这样的境界,背后必须要动用当时的时空条件。pearl n. 珍珠所以简单说,我觉得叶庆炳中国文学史中的论述:才智之士想的是怎么样让这个社会不再动荡不安,让人恢复生命的尊严,生活得更幸福。那当然,如果这个过程能够让自己鲤跃龙门,也未尝不可。可是这总不是他们第一的考虑,我总觉得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样深刻的道理的,因为他想的永远只有自己,而自己永远是有限的。一个人只有超越自己,不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他才有办法看到整个人类乃至整个世界到底该往哪里走,这才是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 萨义德知识分子论:知识分子必须像真正的流亡者那样具有边缘性、不被任何东西驯化。知识分子既不能向金钱与权力低头,也或者是“更”不能向自己的过去、自己民族的传统低头。所以不要以为你做了大学生就是知识分子,请不要侮辱这四个字,你关心过这个世界吗?你为这个世界的更美、更善付出过怎样的努力?不去想这个问题,你根本就不配这四个字。诸子百家辉煌的历史时刻,这一个时代叫哲学的突破philosophical breakthrough时代。(此概念由社会学家Talcott Parsons提出。他认为在公元前一千年之内,希腊、希伯来、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都经历了“一场精神觉醒的运动”,“思想家(或哲学家)开始以个人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此即“哲学的突破”。然而余英时认为,此种“突破”在中国开启的是一条独特的路,即“以心学取代了神学”。)这种哲学不是形式逻辑的哲学,是只讲本质不讲形式的思考。希腊文明就是西方文化发展中的哲学突破的时刻,在中国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在战国之后就很难看到,这样活力充沛,刷新视野式的,缤纷灿烂的文化绽放。东西方各自发展,不约而同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只有伟大心量的人才能够引领时代。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做不到这样一个引领者,但至少可以做一个认识者,发扬者。 在诸子百家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想浮出历史的地表。在文辞修辞上就必须要加强,如果你还像孔子那样每段话都简明扼要,三言两语,人家只会看到简明不会看到扼要,因为到了战国时代,大家都很匆忙,你一定要把话讲的非常充分。所以孟子也感慨,不是我喜欢这样,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显然,每一个有深刻思想的人,他们事实上也在随时高度自我省思,自我觉醒,他们会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人云亦云。所以孟子再这样不得已的情况下,非得要运用那个时代必须的一种表达方法。苏洵说孟子之言:“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从这一段而言,我们可以到孟子在感性与理性结合产生的文气,孟子影响到后来的古文家,成为历代恢复文学传统的旗帜。孟子在文学批评上的“文气说”,寥寥几个字怎么会让文章气势磅礴呢?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言人人殊,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出来。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文气可能来自作家的内在本质力量) 庄子是保留神话作品最多的作品(南方地域孕育出来的艺术)。他善于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