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中学等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doc_第1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等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doc_第2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等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doc_第3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等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doc_第4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等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横峰中学等四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叨to扰 昭zho然 眺lio望 解甲归田jib 薄 b 雾 浼mi 拮据j 载zi欣载奔c 棨q 戟 闾l阎 憎zng恶 气息奄奄yn d 锱zh铢 瘦削xu 纤xin歌 鹤汀dng凫渚2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鞭笞 怂勇 遭殃 没精打采 b睇眄 通宵 簪笏 哎声叹气 c窈窕 遐迩 联袂 命途多舛 d泠然 蓬篙 角隅 阴谋诡计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b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求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c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勤政、廉政,一心为民,才能形成上行下效、正气张扬的良好局面。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围绕以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积极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重要途径。b朝鲜最高领导人近日说,朝鲜人民军已经发展成为现代进攻和防御手段的强有力的坚不可摧的革命武装力量。c组织实施好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的长效制度建设,更是应对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应急、应变措施。d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中国公民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看法的调查结果:教师、科学家、医生分别以53.6、51.2和38.4的比例排在职业声望较高的前三位。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件事发生时立即让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他们,并且自鸣得意, 。 。 ; 。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版反应”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方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a. b. c. d.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攸在东城门遇见许褚,说:“你们没有我,能这样出入此城门吗?”许褚愤怒地驳斥道:“我们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夺得城池。你怎么胆敢这样夸口呢!”许攸骂道:“你们都是匹夫,没有什么了不起。”许褚大怒,拔剑把许攸杀死。(三国演义)b巴金的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表现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知识分子内心的激荡,歌颂了觉新、觉民、觉慧、鸣凤、梅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斗争。(家)c.桑丘跑到一个小岛上成为该岛的国王,他颁布了一道法律,每个到这个岛上的人都得回答一个问题:“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如果答对了,就允许他在岛上游玩,而如果答错了,就要把他绞死。因此到岛上来的人,要么是尽兴地玩,要么是被吊上绞架。(堂吉诃德)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9分) 在中国文化中,“道”具体又展开为“天道”和“人道”。天道更多地与自然、宇宙相联系,其涵义在中国古代最早的经典之一周易中已得到某种阐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形而上”,首先区别于我们在经验世界中所看到的千差万别的现象。相对于多样的现象,道作为形而上者体现了存在的统一性:以道为存在的终极原理,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扬弃了彼此的分离而呈现了内在的关联。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所涉及的,主要是世界的变迁、演化。作为现实的存在,世界不仅千差万别,而且处于流变过程之中,这种变化过程可以通过什么来把握?其中是否存在内在的法则?“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看作是对以上问题的解释。这样,一方面,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世界以道作为其根据和统一的本源,另一方面,世界的变化、发展又以道为其普遍的法则。换言之,道既被视为世界统一的本原,又被理解为世界发展的法则,在道的观念之下,整个世界不是杂乱无章、无序变迁,而是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形态。除天道之外,道还兼指人道。人道在宽泛意义上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所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便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这一点。人道意义上的“道”,首先涉及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等等,它同时也被理解为体现于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原则。“道”的以上涵义,在古代哲学家的具体论述中得到了具体阐述。孔子曾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里的“谋道”,便涉及对“道”的追求,“忧道”则表现为对“道”的关切,作为追求、关切对象,“道”即以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道德理想等等为内涵。孔子又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中的“道”,同样也是指广义的社会文化理想或政治道德理想。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通,这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表达的意思。孔子关于道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谓“弘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实现,这里的道同样也以价值理想为内容,体现在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人道”意义上的“道”,同时表现为一种规范系统。规范有两重作用:从正面看,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应当如何做,简言之,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之事;从反面说,它则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作为人道,“道”的涵义,往往具体体现在这种规范系统之上。道的以上涵义与道的原始涵义相互联系:道的原始涵义之一是道路,道路总是通向某处,引申而言,“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道所蕴含的这种引导性内涵经过提升以后,进一步获得了规范意义。中国文化一再将礼、法与道联系起来:“礼者,人道之极也。”“法者,天下之至道也。”礼既表现为政治领域的体制,又展开为规范系统,礼之于人,犹如规矩之于方圆。规矩为方圆提供了准则,礼则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普遍的规范。同样,法也对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表现为一套规范系统,当然,相对于礼,法作为规范更具有强制性。对中国文化而言,礼与法尽管有不同特点,但都是道的体现,所谓“礼者,人道之极也”、“法者,天下之至道也”,便从不同方面肯定了这一点。7下列关于“道”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观点认为,整个世界是变化的,但又不是杂乱无章、无序变迁的,事物间有种内在的关系。b道还兼人道,人道只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则。c作为人道,“道”的涵义与道的原始涵义是一样的,就是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的事,同时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d中国的礼、法都与道密切联系,礼与法都不同角度地有一套规范系统,这都为道的产生提供了条件。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道更多地与自然、宇宙相联系,它体现了世界中千差万别的现象存在的统一性。b人道意义上的“道”,即表现为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等等,它同时也体现于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原则。c“道不同不相为谋”,原因是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通。d“人道”意义上的“道”的规范作用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9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阴一阳的宇宙变化使整个世界杂乱无章、无序变迁,经常表现为一种无序的形态,难以预测。b“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表现了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c孔子强调“谋道”与“忧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实现,具有积极意义。d“道”意味着将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目标,是道的原始涵义之一,道路的引申。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杜甫传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奇妙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夜里、夜晚 c十五载,禄山陷京师 陷:攻陷 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b儿女饿殍者数人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乃溯沿湘流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d甫以其家避乱荆、楚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12.下列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b.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c.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第卷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4分) “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4分)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4分)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江亭夜月送别王 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此诗做简要赏析。(4分)(2)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在这首诗中,能透露离情的字眼其实不止一个“寒”字,请举两例加以分。(4分)15古诗文名句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2) 多情自古伤离别, !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3)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4) ,临清流而赋诗。 ,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5) 鹤汀凫渚,_;桂殿兰宫,_。(王勃腾王阁序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哭小弟 宗璞我面前摆着一张名片,是小弟前年出国考察时用的。名片依旧,小弟却再也不能用它了。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但是现在怎么轮得到小弟!他刚五十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呵!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经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他在手术后休养期间,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还做些小翻译。直到卧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总是“想再看看”。他也并不全想的是工作。已是滴水不进时,他忽然说想吃虾,要对虾。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呵!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 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 我长小弟三岁。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他虽然小,可是在玩耍时,他常常当老师,照顾着小朋友,让大家坐好,他站着上课,那神色真是庄严。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他站在山泉边,像一个大盆的样子,至今还十分清晰地在我眼前。 “小姊,你看,我先洗”他高兴地叫道。 在泉水缓缓地流淌中,我们从小学、中学而大学,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学校。毕业后就各奔前程了。不知不觉间,听到人家称小弟为强度专家;不知不觉间,他担任了总工程师的职务。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将来。这几年,父亲和我倒是常谈到,只要环境许可,小弟是会为国家做出点实际的事的。却不料,本是最年幼的他,竟先我们而离去了。 去年夏天,得知他患病后,因为无法得到更好的治疗,我于8月20日到西安。记得有一辆坐满了人的车来接我。我当时奇怪何以如此兴师动众,原来他们都是去看小弟的。到医院后,有人进病房握手,有人只在房门口默默地站一站,他们怕打扰病人,但他们一定得来看一眼。 手术时,有航空科学研究院、623所、631所的代表,弟妹、侄女和我在手术室外,还有一辆轿车在医院门口。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小弟如果需要把全身的血都换过,他的同志们也会给他。但是一切都没有用。肿瘤取出来了,有一个半成人的拳头大,一面已经坏死。我忽然觉得一阵胸闷,几乎透不过气来这是在穷乡僻壤为祖国贡献着才华、血汗和生命的人呵,怎么能让这致命的东西在他身体里长到这样大! 我知道这在黄土高原上生活的艰苦,也知道住在这黄土高原上的人工作之劳累,还可以想象每一点工作的进展都要经过十分恼人的迂回曲折。但我没有想到,小弟不但生活在这里,战斗在这里,而且把性命交付在这里了。他手术后回京在家休养,不到半年,就复发了。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记得每次看病,候诊室里都象公共汽车上一样拥挤,等呵等呵,盼呵盼呵,我们知道病情不可逆转,只希望能延长时间,也许会有新的办法。航空界从莫文祥同志起,还有空军领导同志都极关心他,各个方面包括医务界的朋友们也曾热情相助,我还往海外求医。然而错过了治疗时机,药石再难奏效。曾有个别的医生不耐烦地当面对小弟说,治不好了,要他“回陕西去”。小弟说起这话时仍然面带笑容,毫不介意。他始终没有失去信心,他始终没有丧失生的愿望,他还没有累够。 小弟生于北京,1952年从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他填志愿到西南,后来分配在东北,以后又调到成都、调到陕西。虽然他的血没有流在祖国的土地上,但他的汗水洒遍全国,他的精力也一点一滴都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了。个人的功绩总是有限的,也许燃尽了自己,也不能给人一点光亮,可总是为以后的绚烂的光辉做了一点积累吧。我不大明白各种工业的复杂性,但我明白,任何事业也不是只坐在北京就能够建树的。 我曾经非常希望小弟调回北京,分我侍奉老父的重担。他是儿子,三十年在外奔波,他不该尽些家庭的责任么?多年来,家里有什么事,大家都会这样说,“等小弟回来”,“问小弟”。有时只要想到有他可问,也就安心了。现在还怎能得到这样的心安?风烛残年的父亲想儿子,尤其这几年母亲去世后,他的思念是深的,苦的,我知道,虽然他不说,现在他永远失去他的最宝贝的小儿子了。我还曾希望在我自己走到人生的尽头,跨过那一道痛苦的门槛时,身旁的亲人中能有我的弟弟,他素来的可倚可靠会给我安慰。哪里知道,却是他先迈过了那道门槛呵! 1982年10月28日上午七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你到哪里去了,小弟!自1974年沅君姑母逝世起,我家屡遭丧事,而这一次小弟的远去最是违反常规,令人难以接受!我还不得不把这消息告诉当时也在住院的老父,因为我无法回答他每天的第一句问话:“今天小弟怎么样?”我必须告诉他,这是我的责任。再没有弟弟可以依靠了,再不能指望他来分担我的责任了。 父亲为他写了挽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我那唯一的弟弟,永远地离去了。 他是积劳成疾,也是积郁成疾。他一天三段紧张地工作,参加各式各样的会议。每有大型试验,他事先检查到每一个螺丝钉,每一块胶布。他是三机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他曾有远见地提出多种型号研究。有一项他任主任工程师的课题研制获国防工办和三机部科技一等奖。同时他也是623所党委委员,需要在会议桌上坦率而又让人能接受地说出自己对各种事情的意见。我常想,能够“双肩挑”,是我们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特点。我们是在“又红又专”的要求下长大的。当然,有的人永远也没有能达到要求,像我。大多数人则挑起过重的担子,在崎岖的、荆棘丛生的、有时是此路不通的山路上行走。那几年的批判斗争是有远期效果的。他们不只是生活艰苦,过于劳累,还要担惊受怕,心里塞满想不通的事,谁又能经得起呢! 小弟入医院前,正负责组织航空工业部系统的一个课题组,他任主任工程师。他的一个同志写信给我说,1981年夏天,西安一带出奇的热,几乎所有的人晚上都到室外乘凉,只有“我们的老冯”坚持伏案看资料,“有一天晚上,我去他家汇报工作,得知他经常胃痛,有时从睡眠中痛醒,工作中有时会痛得大汗淋漓,挺会儿,又接着做了。天啊!谁又知道这是癌症!我只淡淡地说该上医院看看;回想起来,我心里很内疚,我对不起老冯,也对不起您!” 这位不相识的好同志的话使我痛哭失声!我也恨自己,恨自己没有早想到癌症对我们家族的威胁,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该定期检查。云山阻隔,我一直以为小弟是健康的。其实他早感不适,已去过他该去的医疗单位。区一级的说他胃下垂,县一级的说是肾游走。以小弟之为人,当然不会大惊小怪,惊动大家,后来在弟妹的催促下,乘工作之便到西安检查,才做手术。如果早一年有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小弟还可以再为祖国工作二十年! 往者已矣,小弟一生,从没有“埋怨”过谁,也没有“埋怨”过自己,这是他的美德之一。他在病中写的诗中有两句:“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他没有恨事。他虽无可以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却有一个普通人的认真的、勤奋的一生。历史正是由这些人写成的。小弟白面长身,美丰仪,喜文艺,娴诗词,且工书法篆刻。父亲在挽联中说他是“全才罕遇”,实非夸张。如果他有三次生命,他的多方面的才能和精力也是用不完的,可就这一辈子,也没有得以充分地发挥和施展。他病危弥留的时间很长,他那颗丹心,那颗让祖国飞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不肯停息。他不甘心!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是他一个呵!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 “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已经是迟开了,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光彩吧。 这些天,读到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读到了痛惜之余的愿望,稍得安慰。我盼“愿望”能成为事实。我想需要“痛惜”的事应该是越来越少了。 小弟,我不哭! 16、根据全文概括小弟的人物形象( 5分) 17、前三段开头“小弟去了。”“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可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18、题目是“ 哭小弟”,最后又说“我不哭”,这样写有矛盾吗?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1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雪欺霜冻”“几片花瓣”,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这一批经受十年文革浩劫的知识分子的不易与伤痛。 b、医生对久治不愈的小弟说“回陕西去”,作者是批评其医德,本应救治病人却对小弟的病情置若罔闻。c、本文的语言保持了作者一贯的质朴亲切的特色,作者不事张扬,收敛自如,哀而不伤。d、虽然关于父亲冯友兰的笔墨不多,但从其撰写的对联中可以看出老父亲沉痛的心情和豁达的心境。e、文章紧扣“哭”,将抒情、叙事、写人融为一体,笔触缠绵哀婉,感情真挚动人。五、(15分)20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用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不断敲打着我们的心灵。我想,总有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总有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总有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总有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让你心中盛满感动。请以“一种声音”为题,写下那曾经触动过你心灵的声音。要求:(1)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2)不少于200字六、(50分)21、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高二语文月考答题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座位号总分一、选择题(3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 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8分)13(1) _ (4分) (2)_ _ (4分) (3) (4分)14.(1) (4分)(2) (4分)15.(1) (2) (3) (4) (5) 五、(21分) 16_ (5分)17 (6分)18 _ (6分)19( )( )( 4分)六、(65分)20(15分) 21、按高考要求评分 这则材料作文的相关立意角度:1、从歌手的改变角度考虑,谈谈多一点考虑别人。我很重要,并不意味着我最重要。为自己考虑的同时是否想也到为别人考虑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