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学案(胡进予) 2.docx_第1页
必修3第一章学案(胡进予) 2.docx_第2页
必修3第一章学案(胡进予) 2.docx_第3页
必修3第一章学案(胡进予) 2.docx_第4页
必修3第一章学案(胡进予) 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镇四中高二地理学案 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主备: 胡进予 合作:文燕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511班级:高二( ) 姓名: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2.通过案例分析认识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二、课前准备学习任务一:自然灾害的概念(阅读教材3-5页)1.灾害的概念: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包括 和 。2.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 现象和过程。3.自然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地球各圈层的 。4.自然灾害的属性自然属性:自然的 ;社会属性:自然变异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 。学习任务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具有广泛性与 。 广泛性:自然灾害的 很广;区域性: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征是由自然环境的 决定的。2.具有 和不确定性。3.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 。4.具有联系性。一方面是 具有联系性;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 。5.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 。6.具有 和 。【图表导读】教材P2活动中四个事件中,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哪些不属于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教材图1-7“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1) 19631992年全世界发生重大灾害的趋势如何?(2)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土壤岩石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植被)生物水三、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自然灾害的特点特点简要介绍补充说明广泛性区域性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严重危害性不可避免性可减轻性四、当堂达标自然灾害是自然变异(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雪灾“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大饥相食”2009年5月17日湖南株洲高架桥垮塌致使9死14伤事件ABC D2对于上题中事件的判断依据是()A孕育灾害的环境 B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C承受灾害的客体 D损失大小31题中事件可能直接诱发的次生灾害是()冻害火灾瘟疫滑坡、泥石流A BC D4下列事件或现象只属于自然变异的是()A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B美国西北部的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喷发C西欧流行“疯牛病”D中生代小行星撞击地球5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B自然灾害具有社会属性C自然变异越过一定的限度D自然环境的自然属性2009年5月11日,巴西北部地区由于连降暴雨导致洪水泛滥,这次水灾已造成44人死亡,18万人被迫撤离,完成67题。6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点是()A周期性 B灾害的严重性C灾害的联系性 D区域性7人们常说的“百年一遇”,是对自然灾害哪个特征的描述()A周期性 B灾害的严重性C联系性 D不可避免性8太平洋及周边地区,无论是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格局,还是其资源、环境的重要性,都备受世界关注,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热点地区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地区突出的自然灾害是_,原因是_。(2)1960年5月22日,智利沿海地区发生了里氏8.4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巨浪以236米/秒的速度横扫太平洋,A地区被巨浪掀得人仰马翻,死亡、失踪138人。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_性和_性。(3)图中D所示区域不定期出现的海洋水文现象是_,给生产带来的严重影响是_,这充分反映出自然灾害具有_和_双重属性。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512一、学习目标1.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2.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3.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 4.地震带的分布规律二、课前准备学习任务一:气象灾害(阅读教材6-8页,完成下列问题)1.气象灾害的概念:气象灾害是指因 而导致的灾害。一般来说,气象灾害主要包括 、洪涝和 。2.干旱概念:指长期 或无降水。危害:干旱可导致 干枯死亡,使河流、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 困难,局部地区的 。分布: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 区。3.洪涝:洪水灾害:指由于 、 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水位急涨、水量猛增,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它会危害农业生产、破坏房屋和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雨涝灾害:指由大雨、暴雨或 等使低洼地区 、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 、造成农作物的减产甚至 ,破坏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主要分布在沿河、 、 地区。4.热带气旋概念:指发生在热带洋面的 。危害:强烈的热带气旋,会形成 、 、 ,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物,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 和 。分布:我国东南沿海、 和东南亚国家; 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海地区和 东部海岸。5.其他气象灾害:大风、冰雹、 、雪灾、 、龙卷风、雷暴、 、连阴雨、冻雨、雨雾等。学习任务二:地质灾害(阅读教材8-10页,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 恶化,并危害人类 的现象或过程。常见地质灾害主要有 、滑坡、泥石流、 、地面塌陷、地裂缝等。2.地震震级: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与 大小有关。烈度: 越高, 越浅,烈度越大;距离 越远,烈度越小。危害:a直接危害:人员伤亡、 和其他工程设施;b次生危害:火灾、 、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 ,以及 、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3.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斜坡上的 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结构面整体顺坡下滑。泥石流:由 、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 的特殊洪流。主要危害:滑坡、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常见自然灾害,滑坡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对 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和 ,泥石流的危害除此之外,对 、矿山、乡村带来 冲於。土壤岩石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大气(植被)生物水三、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完成课本12页活动题1.教材图1-13“世界热带气旋主要路径示意图”(1)热带气旋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如何?(2)热带气旋的主要源地和主要影响区域。据此可分析热带气旋造成的损失巨大的原因是什么?2.教材图1-18“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1)世界上主要地震带分别指的是那两个带?(2)请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这些地区多地震?四、当堂达标 2009年6月5日,重庆武隆山体崩塌事故造成80多人死亡,此次滑坡山体十几万立方米,形成一个长约600米,高约40多米的地带,滑坡发生处整体坡度在45以上。完成12题。1关于滑坡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地区,地形破碎B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C开垦梯田D过度砍伐森林、滥捕野生动物2滑坡多发生于()A平原地区B河口三角洲地区C平缓的高原上 D丘陵、山区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 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据此回答34题。3台风所蕴藏的能是()A比一颗原了爆炸的能量小B是蕴藏在宇宙空间的能量C已经能够被人类接收利用D是地球上巨大的自然力量4台风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的好处是()A能缓解旱情,解决灌溉水源B利于长江“黄金水道”轮船的行驶C能直接为三峡水库的发电提供动力D能为平原地区带来肥沃的土壤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6年8月25日13时51分41秒,云南盐津县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803,东经10407,震源深度7千米。据当地政府报告,此次地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盐津县和大关县部分乡镇受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5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盐津县,但大关县的部分地区被破坏的程度比盐津县的部分地区大。下列解释最不可信的是()A震源太浅B盐津县有些地区到震中的距离大于大关县的部分地区C大关县的部分地区地质构造不稳定D大关县部分地区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太低6据统计,云南省是我国地震发生频率较多的省份之一,原因是()A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B云南多山,地形崎岖,地势陡峻C云南是世界主要的火山活跃区D云南是我国大型水利工程的集中地,多水库地震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马店镇沿海登陆。这是50多年来登陆我国内地最大的强台风,给福建、浙江等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请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图回答79题。7上图为2006年8月10日台风“桑美”路径示意图,台风中心位于图示时刻时,福州市的风向最不可能的是()A西北 B北C西偏北 D东南8下图中属于台风中心经过A点前后A地气压变化状况的是()9“桑美”的源地可能是()A BC D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512班级:高二( ) 姓名:一、学习目标1.海洋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与危害2.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二、课前准备学习任务一:海洋灾害(阅读教材8-16页)1.概念:指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 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 的自然灾害。2.风暴潮:概念: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由 气旋或 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分类: 带风暴潮和 带风暴潮。危害:风暴潮可以颠覆 、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 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3.其他海洋灾害: 、海浪、海冰、 等。学习任务二:生物灾害1.概念:由 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2.农林牧生物灾害:概念:在农耕区、林区、牧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在农作物、 、 等生物中,病害、 、草害、鼠害暴发或流行的现象。危害:常常给农业、 、 生产造成重大损失。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概念:由于人们 、 或雷电、煤等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 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危害:除烧毁大量 、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外,还会对特定地区的 产生不良影响。土壤岩石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植被)生物水三、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四、当堂达标1 (2005年高考,广东卷)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1)(2)题。 (1)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2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古城发生的强烈地震导致了2万人死亡,震惊世界。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近百年来罕见的8.9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高达10米的海啸,向附近的东南亚国家沿海地区呼啸而去,已造成2.4万人死亡。材料二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级以上的地震引起,震荡波可以传播到很远的距离。(如下图所示)材料三罕见地震海啸袭击多国示意图。(1)巴姆地震和这次地震海啸在成因上的相似点是_。苏门答腊岛可能向_方向移动。(2)这次地震除导致海啸外,结合东南亚、南亚的区位,联合国警示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是_,理由是_。(3)斯里兰卡比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距离震中远,但遇难人数却是后者的几倍,可能的原因是_。(4)从成因看印度经济遭受_风暴潮的袭击,原因是_。3读我国洪水和干旱灾害分布图,完成(1)(4)题。(1)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平原、_平原,此外_流域、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2)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有_省、_省、_省及江苏南部和上海市。(3)干旱频次小于10的地区是_平原、_平原及_流域。(4)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气候区,其原因是_的进退变化,常造成旱涝灾害。4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戊、己两地中,位于消亡边界上的是_,甲位于_板块。(2)8月23日23时乙处发生4.5级地震,当时丙处区时是8月_日_时。(3)乙处测得的震级为4.5级,己处测得的震级为4.6级,丙处测得的震级为4.4级。产生差异的原因是()A三处烈度不同B距离震中远近不同C横波不能传播至丙处D测量工具和测量技术不同(4)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丁山脉的成因。(5)乙地位于板块内部,为什么会发生地震?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513班级:高二( ) 姓名:一、学习目标1. 通过实例体会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所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2. 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3. 了解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4. 实例体会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二、课前准备学习任务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阅读教材18-20页)1.生态破坏(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了 的利用。(2)表现:土壤侵蚀、土地沙化、 、草原退化。(3)影响:加剧了 、风沙、干旱、 、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度和 。2.土壤侵蚀(1)概念: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 的基础上,由 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2)举例:我国 的水土流失严重。(成因:人类不断加剧的 活动)(3)后果:侵蚀区:土层变薄, 、蓄水能力降低, 、山洪灾害加剧;沟谷区:诱发 、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远离侵蚀区的下游:增加 灾害的发生频率。3.土地荒漠化(1)原因: 和不适当的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2)危害: 生产力下降和随之而来的 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学习任务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范围:区域性(例如20世纪中期八大公害事件);全球性:表现为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2.全球气候变化(1)原因:大量燃烧 等燃料,导致大气中 含量增多,使全球气温上升。(2)影响:一是造成 ;二是加剧洪涝、 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 ;四是影响人类健康。3.臭氧层耗竭(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2)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人类大量排放 。(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紫外线照射增强,损坏热的免疫力,使 、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会增加。4.生物多样性的减少(1)原因:人类对 的大规模破坏和对 的过度利用。(2)危害:物种的灭绝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逐渐瓦解 的基础。土壤岩石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植被)生物水三、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1. 大城市由于 的过量开采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导致 、地裂缝等问题。2. 矿区地下形成了大片的 ,致使地表沉降、 和塌陷问题出现。3.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 ,容易诱发崩塌、滑坡。4. 修建水库会使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 环境发生改变,诱发 。四、当堂达标2009年6月5日,安徽省发生2起大范围风雹灾害,造成人员死亡22人,失踪4人,受伤215人,范围涉及15个市63个县、区,总计受灾人口达482万多。完成12题。1这次风雹灾害在成因和特点分类上属于()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