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近,接连在本市人流较大商务区开出的便利店几乎都是外资背景的全家、711、喜士多等,特别是全家的开店势头特别猛烈,但很少看到在这一轮开店大战中有本土便利店的身影。面对外资便利店不惜高租金也要占领好市口的拓展思路,本土便利店却有一本难念的经。据本土便利店一位经营者介绍,本土便利店不是对人流较大商务区熟视无睹,只是这些商圈商铺要价实在太高,如果在这些地方开出门店、生意不错的话,马上就会在这些门店附近开出竞争店,那么新店的生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亏损期将会很长。此外,这些商务区的商铺业主租约期限越来越短,甚至一年一签,在这种租金高、租期短的情况下,谁还会去开新店呢?据了解,本市本土便利店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为快客、好德、可的、良友等,向来以规模至上的上海本土便利店门店数量占据着不小的优势。但从现在开始的未来几年间,本市现有大批便利店物业租约将陆续到期,以往在选址上处于劣势的外资便利店或许就会携强大的资金实力而“咸鱼翻身”。选址限制本土便利店本土便利店的选址思路、营销思路如果不改变的话,也会影响便利店的进一步发展。一位便利店业内人士告诉商报记者,其实本土便利店数量并不少,可以说是某些外资品牌便利店的好几倍,只是由于本土便利店当初的开店选址按照“小超市”思路,多数选在社区附近,把便利店目标人群与超市的目标人群混为一谈。虽然现在的选址思路开始改变,但是,大量位于社区的便利店依然拖累了便利店的销售额和盈利能力。而最近几年进入上海市场的外资便利店完全按照流动性大的选址原则选择开店市口,这样,外资便利店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就远比本土便利店大。另外,一些本土便利店将营销思路定格在让利、低价等本不该是便利店核心竞争的内容上,也影响了本土便利店赢得高端、流动人群的青睐。再加上上海本土便利店的服务意识和盈利能力比起外资品牌便利店确实存在一定差距,难怪上述人士预计,上海便利店未来几年内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较少投入难有较大受益日本罗森株式会社前不久增持上海华联罗森有限公司(罗森便利)股权比例至85,百联集团只占其余的15股权,这一消息让市场人士大惑不解。据百联集团相关人士介绍,日本罗森是最早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外资便利店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门店还只有300多家,比起咄咄逼人的全家、711便利店来显得逊色不少。罗森表示要迅速改变目前状况。而改变这一状况,势必要与全家、711竞争,要花大的代价,投入大的资金。如果让百联方面实现日本罗森的计划,那么就要由百联投资,百联显然不会冒这个风险。因此,百联、罗森经过两年协商,百联决定退出一部分股权,由罗森主导新一轮发展。如果罗森发展快速,百联可享受15的股权成果;如果罗森败下阵来,百联损失也不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其实这也反映了国有商业的发展思路。国有商业总是企图以较小的投资风险获取较大的受益。在目前这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做到了。如果现在在上海便利店市场上,外资与本土便利店市场份额和门店的比例是2比8的话,再过三至五年,很可能就是4比6,再过三五年,很可能就是6比4,甚至7比3,上海本土便利店占优的局面将彻底改变。2001年喜士多进驻,2004年全家登陆上海。外资便利店一直对上海这块蛋糕虎视眈眈,7-11、喜士多、罗森与全家纷纷在上海安营扎寨。7-11在上海拥有100多家门店,全家多达717家。外资便利店占比28%,总计1347家门店。在外资零售“入侵”上海的同时本土便利店也不甘示弱,加紧扩张之路。不过,记者注意到,2007年年底,上海农工商集团接手光明集团旗下的可的便利店,并一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便利公司,门店总数达2314家。而时隔4年,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农工商便利店总数才2356家。平均每年新增门店不到11家。也就是说,现在,上海便利店市场上,外资与本土便利店市场份额和门店的比例是2比8的话,再过三至五年,很可能就是4比6;又过三五年,很可能就是6比4,甚至7比3,上海本土便利店占优的局面将彻底改变。同时,外资便利店在商品结构、选址布局以及人力资源上和内资便利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以早在2008年,全家在华便利店已做到店铺端赚钱,2011年第三季度则跨过总部费用的损益平衡点,单季获利突破1000万元。另一方面,内资便利店的盈利水平一般在1%左右,而且目前是“亏多盈少”。以单店日均商品销售额为例,上海的7-11约为1.5万元人民币,而内资便利店平均不到4000元,有的甚至不到3000元;商品毛利率前者为30%,后者为16%至22%不等,如果包括后台收入,综合收益率为25%至29%,比前者的综合收益率也要低7至9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前者在5%以上,后者在1%以下。不仅如此,上海尚益咨询总经理胡春才告诉记者,在关键的盈利模式上,外资便利店更注重单店盈利,以7-11为例,其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加盟商的利润分成,也就是说,加盟商赚钱越多,总部的盈利就越大。他们不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也不收取加盟商的配送费,而这两项恰恰是内资便利店的主要盈利模式。反观内资便利店的加盟方式,依然没有跳出大卖场的窠臼。由于可以收取进场费与配送费,所以,即使加盟店亏损,总部也能保持盈利,而这对于单店来说是灾难性的。胡春才表示,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家内资便利店经常会有3000多种商品。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它有出色的销售能力,而是因为每引进一种商品,总部就可以向商品的供应商收取一笔加盟费。经营模式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在盈利模式上的差异。外资便利店更注重单店盈利,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