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对鱼类疾病的影响.doc_第1页
水对鱼类疾病的影响.doc_第2页
水对鱼类疾病的影响.doc_第3页
水对鱼类疾病的影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水对鱼类疾病的影响 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材料物理 年 级: 2010级 校区编号: 南 区 69 号 学 号: 222010319012063 姓 名: 宋礼 成 绩: 二零一一年 5 月 22日标题:水对鱼类疾病的影响姓名宋礼西南大学材料工程与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引起鱼病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水环境对鱼类疾病有相当大的影响,很多鱼病都是因为水质不好,或是水体成分不好,或是水的PH值不适宜。总之鱼病防治需要重视水环境的因素。鱼的产量和水质的好坏成正相关,再加上鱼病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水的原因,所以提高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水色和PH值对防治鱼病和提高鱼的产量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鱼类、疾病、水质、PH值 、防治鱼类属於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虫类(12%)、哺乳类(9%)、两生类(8%)五大类。鱼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秋冬季是体弱者进补的好时机,鱼则是进补的好水产食品。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而且家家户户都会吃鱼,特别是过年的时候,都是图个年年有余。鱼类的需求量在增加,所以养鱼的人也就多了,但这几年鱼病频发,也是对养鱼热的一个打击,所以防治鱼病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了。 引起鱼病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水环境对鱼类疾病有相当大的影响,很多鱼病都是因为水质不好,或是水体成分不好,或是水的PH值不适宜。总之鱼病防治需要重视水环境的因素。调查养鱼水环境时通常要注意附近的是耕地还是荒地,附近释放农药情况,围绕养鱼水体四周的是什么植物,附近有无河流和水渠,鱼塘的水源是河流还是水库,湖泊。水源里是否养鱼等。这些同鱼病的发生,流行与传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要着重了解水源的附近有无村庄和工厂。尤其是了解哪些工厂。通常造纸制药染料农药化学选矿等工厂所排放的废水里含有某些对鱼有害的成分。特别是流水养鱼和开展微流水养鱼的,更要注意这个问题。有些工厂,如淀粉制糖面粉等食品加工厂所排出的污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对鱼的影响较小,但直接排入养鱼水体,或排入养鱼水体的量过多,有机物大量消耗,甚至产生大量消耗物质,造成水体恶化,也可以直接导致鱼致病和缺氧死亡。在调查时,应了解水体的形状大小水深和网箱的架设布局。如果水体过分狭长,会造成鱼的取食不均,是一部分鱼体质瘦弱。水体面积过小或水太浅,会导致鱼池水温变化快,水温过高或过低,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都会直接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并降低鱼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水质由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诸因素所决定的特征。包括各种水体中的天然水的本底值、河流挟带的悬浮物、水中污染物的含量、成分及其时空变化。水质的好坏对鱼的生长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喂鱼的头等大事就是要保持水质的良好。胡益民、陈月英教授在鲫、鲢、鳙等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流行期间,对重病区30口池塘(发病塘17口,未发病塘13口)主要水化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暴发性疾病的消长与池塘水质环境中无机三氮量的变化有关。发病塘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病塘。硝酸盐氮却低于未发病塘。病愈后期,氨氮、亚硝酸盐氮明显减少,硝酸盐氮相应增加。这就告诉我们,水质的改善对鱼类生长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所以控制好水质就是对鱼类疾病的有效预防,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控制了水质。鱼就不会生病,我们要知道引起鱼类疾病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水温也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因素之一。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鱼类的生长一般与温度正比相关,水体的温度,和温度的分层对鱼类生长有相当大的影响。在浅水区水温相对较高,适宜鱼类的产卵和活动,所以浅水区鱼的密度大,传染病传播的概率大,这一块的消毒和管理是防止鱼类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水体的水温不适合鱼类的生长发育与水体的温度变化过大均可引起鱼病的发生,如鱼苗下塘时,要求池水温度相差不超过2,鱼种不超过4,如果温差过大就会引起大量死亡。水是透明无色的,而自然水中有溶氧和胶体物质、悬浮物质、水体底部沉积物质等反映出不同的颜色。水中腐殖质多时,水呈褐色;水呈黄绿色时,水中浮游植物组成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水呈淡红色时,水中枝角类繁殖过多,浮游植物剩余很少,溶氧量很低。水体一般呈黄绿、草绿、油青、茶褐、灰白等均属好水,而蓝绿、灰黄、黑褐、淡红等均属坏水。水体被污染时,如含各种有毒物质时对鱼的毒害较大,直接引起鱼的大量死亡,或影响鱼的健康,使鱼的抗病机能削弱和引起鱼的传染病流行。当遇到气候突变、阴雨绵绵的天气,由于水体上下层的对流将水底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急剧翻至水体表层,造成鱼类中毒、缺氧浮头、窒息死亡。研究显示,鲤鱼的痘疮病虽是由病毒引起的, 但水中的氨氮、 硝酸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是其发病的重要条件。鲢、鳙鱼暴发病的发生也与上述三者的升高有着明显的关联。这些变化在鱼病的发生上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们是条件性致病菌致病的条件;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对鱼体也有着直接的不良影响。 同样pH值的大小直接影响鱼类和其它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生命。对热带鱼而言,因出生地的不同,对pH值的适应范围也不同,中南美洲出生地的水质是微碱性;原产地为非洲的热带鱼,因当地土壤属微酸性的红壤土,多喜欢微酸性水;也有的热带鱼经长期驯养,适应了非原生地水域的pH值。总体讲,热带鱼对pH值的承受幅度较窄,但都能在水质pH为68范围内的水中生存,而最适宜的pH值在6.57.5。当pH值大于8.5或小于6.5时,水中的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硝化细菌的分解作用受阻,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当pH值低于5.5时,鱼对传染疾病特别敏感,极易得病,死亡。当pH值大于9.5或小于4.0时,鱼会直接造成鱼类死亡.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温度与血清 pH值不存在显著性关联; 经 Ducan 式多重范围比较, 4 与 8 F2 血清 pH 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 P 0.05 ) 。 通过研究表明,鱼的产量和水质的好坏成正相关,再加上鱼病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水的原因,所以提高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水色和PH值对防治鱼病和提高鱼的产量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胡益民 陈月英鲫、鲢、鳙等养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