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 教学挂图 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 1(课件示鹳雀楼图)很久以前,在我国山西有一座楼阁,示“鹳雀楼”词,指名读。(表扬已经认识这几个生字的学生)(识字大王) 说说名字怎么来的?如有生在课前已查到,鼓励学生说,并奖励查阅资料的认真。(查资料能手) 课件示“鹳雀”图,说名字来历:因这座楼上常有这种叫“鹳雀”的鸟飞来栖息,所以被人们取名为“鹳雀楼” 2鹳雀楼初建时不怎么有名气的。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时,作了一首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想不想学?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屏幕跳出“登”, 指名读题,齐读。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这首诗。请小朋友先自己练读古诗,看谁能不光把古诗读准确,而且能和所有生字娃娃都交上朋友,先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如有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背出来的话,逗他们说不要上这一课了,谈话中引导说出还要更准确地读好诗、背好诗,学习生字,理解诗意等,让他们都能认真地上课) 4检查生字 课件示没有拼音的诗,且闪烁生字“雀、楼、依、入、欲、穷、目、更” 看,古诗中的生字娃娃在向你们招手了,我们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你认识谁就和谁打招呼,不会的可以请小朋友帮忙! 指名一后进生上台做小老师领读,读对全体跟他读。(你今天真勇敢,小手也举得这么高,就请你)(给他带上进步的桂冠) 再请一名学生(也给你带上进步的桂冠) 5检查读诗 生字都认得了,那读好诗句就不成问题了,谁来读? 开小火车读每句诗,注意引导读出诗的节奏。(课件可画停顿线) 6那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7指导质疑 请小朋友自己再轻轻地读读诗,想想哪里你不懂?交流疑问。 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理解上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小朋友别着急,我们还是有解决的方法的,知道有哪些方法吗?(1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插图,因为这些插图跟古诗的内容有很大的关联。2反复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读了,自然就懂了。3发挥想象,想象可是理解古诗的一大好帮手) 学习方法示于卡片。 二、品读诗句 (1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 问:白日指什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 太阳怎样呢?看图,读句,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 依山尽是说太阳 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 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 简笔画: 连绵起伏的山 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 “依山尽”。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 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 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 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 黄河水流是什么样的呀?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示图,交流。示词,认读。 谁再来说说这句话描绘的情景,争取用上我们说过的词语。 黄河入海的源头在鹳雀楼上是看不见的,因为离得很远很远,作者这样写是他在发挥想象。 我们也来发挥想象,把黄河奔腾入海的情景画出来。指名板画。(必要时师帮助) 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呀! 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男女比赛,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气象是多么雄浑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美美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 指名,两边赛读,齐。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引读 他在想什么? 引:千里目指想怎样? 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 这是因为?让生试说。 板贴:登高才能望远 指导读。评。 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层楼?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感受,好吗?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的决心 5小结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喜欢吗?那把它连起来好好地练练,呆会请你起来朗读,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配乐呢! 自由练习,指名,赛读,齐读。(可老师参与) 三、情境中指导背诵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这首诗先写是诗人看到的,再写是诗人想到的,非常好记,是吧?谁来背? 设置情境:注意,你现在就是大诗人王之涣,此时,你正站在鹳雀楼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夕阳挨着群山下沉和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的壮丽情景,你诗兴大发,请 (活脱脱一个小王之涣呀!)谁也来做一回王之涣?我们一齐来吧! 回去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欣赏欣赏! 四,延伸教学 小朋友,其实象这样好的古诗词呀,古诗书上有好多好多。我们平常应该多去读读、背背。我们要让我们的小脑瓜里多积累一些好的古诗词,因为这对你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老师知道,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已经在这样做了,是吧?那谁来向大家展现一下你的小本领呢?指名背诗。 这么多小朋友想背呀,可时间不允许了呀。这样吧,你们再准备准备,这个礼拜的班会课,我们来举办一次古诗诵读会,到那时你们再来大显身手,好吗? 过:下面我们要来练另一样小本领了。 五、识字、写字 1记生字 这课的生字怎样记住他们呢?看田字格,同桌一起记。 交流:先说说难记的,再让编出字谜的小朋友说说。 相机区别:人跟入,目和木 或:哪几个字要提醒小朋友别写错或用错? 2指导写 问:哪些字感觉比较难写,需要老师教的? 示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写此字。(背景音乐) 结束:小朋友今天表现非常出色,老师要奖励你们一句祝福的话. 示:祝小朋友身体健康,学习更上一层楼! 齐读18、青松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1、 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二、初读求正确、流利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三、一读理解诗意1、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2、 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3、学习第三四句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 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2) 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 ,这就叫纯洁)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四、再读体会诗人情感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五、背诵再升华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六、学习生字1、 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2、 学生描红、临写。七、作业19、小动物过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课文教学准备:搜集动物过冬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1)百花村里有人家,鲜花瓣上种庄稼,招待客人用蜜酒,辛勤劳动人人夸。(2)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3)身披绿袍,眼睛眉毛,先像逗点,后像小猫,跳上绿椅,呱呱喧闹。冬天快到了,小动物们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道来学习第19课。2、板书课题:19、小动物过冬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1、自由读字词一遍。2、抽读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商量、明、钻、藏、相3、开火车展示,随时正音。4、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的三种小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5、读通课文。(1)请8个小朋友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随时纠正错处。(2)同学评议:主要是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并简要说出好在什么地方。6、齐读课文三、指导书写生字。(1、)重点指导学生难写的字(2)描写习字帖,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坐姿。四、课后作业。1、读生词,抄写生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了解小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体会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动物王国,去看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教师范读)。在走进动物王国之前,我们先来闯一闯词语关,热热身。 师:这次课文里有哪些小动物呢?(教师贴出小动物的头像:燕子、青蛙、蜜蜂)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关系?(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所以日子过得(很快乐)。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商量” 师:日子过得特别快,转眼间又到秋天了。这几个好朋友又在干什么呢?谁来为我们读一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是一个小勇士!老师发现你把“渐渐”这个词读得慢慢的,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读吗?生:因为秋天是慢慢的到来的,天气是慢慢变冷的。 (2)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呢?(小动物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师:哦,它们在商量事情, “商量”是什么意思啊?谁知道? 师:哦,小朋友说得真好,原来这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内容。老师觉得它们既然是好朋友,那么可不可以一起热热闹闹地过冬呀? 生:因为它们的过冬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师:那你们想知道这三个小动物都是怎么过冬的吗? 三、学习课文第三至七然段。体会朋友间的关心,了解过冬的几种方式。 师:让我们拿起书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它们各自又是怎样过冬的?它们又是怎么说的?答案呀就在课文的第37小节,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了吗?我们先来看看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生:燕子是飞到南方过冬的。(板书:飞到南方过冬 ) 师:真聪明!你是从哪一小节找到答案的呢?(第3节)(出示投影片)。 师: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到南方过冬呢? 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燕子的话念起来。 (让学生从燕子的话中体会冬天天气严寒,它们寻找食物很困难,会影响它们的生存。) 生:因为南方暖和,还有许多虫子。 理解“暖和”“很多虫子 ” 有的学生答,因为它们的毛薄,有的答因为北方太冷了。学生说春天飞回北方,冬天飞到南方的就是候鸟。我补充说,它们都是候鸟,是随着气侯变化而迁徙的鸟。(教师相机板书:迁徙) 师:说的好,读的更好,你现在就是小燕子,谁能把你独特的过冬方式介绍给大家。 指名试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至五自然段。 师:小燕子要避开寒冷的冬天,飞到南方去过冬。那他的好朋友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请小朋友先读一读第四、第五自然段,然后起来说一说。 (1)我们来看看小燕子是怎么问小青蛙的?(指读) # 小燕子向青蛙提了几个问题?谁再来读读?引导学生读出关心的语气。 (2)(出示句子)燕子接着问小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3)青蛙是怎么回答小燕子的呢? # 小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指读) # 有个词语谁能读好:吃得饱饱的 # 吃得饱饱的是什么样子呢? 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能读好这个词语? # 青蛙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的睡上一大觉,真舒服呀!(谁来把这个词语读好呢?好好睡上一大觉) #你能一边来做做动作一边来读这句话吗? 指名读: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 # 还有一个词语谁来读?“来年”是什么意思? (4)现在能把小青蛙的话读好了吗?自己在下面练练。看看谁读得最像这只小青蛙。 (5)指读,评议。 (6)师和一生分角色读。小朋友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了。这样吧,老师来扮演小燕子,谁来扮演小青蛙? # 其他小朋友想来扮演小青蛙吗? (师和全班分角色读) (7)读了青蛙的话,你们知道: 青蛙 过冬。 板书:钻到泥土里(8)师小结:听了青蛙的话,我小燕子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青蛙哥哥,你不饿吗?你要睡多长时间呢?还有谁也像你一样钻在泥土里过冬的? 生1:我,大狗熊。生2:我,小乌龟。生3:还有我,大蟒蛇 如学生回答小蚂蚁,师补充:小蚂蚁的过冬方式与青蛙不一样。 (9)小结: 青蛙这样的过冬方式我们叫冬眠(出示词语) (三)学习第七至八自然段 师过渡:小燕子知道了小青蛙原来要冬眠的,对他怎样度过漫长的冬天也就不担心了。哦,还有哪个小动物没有告诉我们它的过冬方法啊?(小蜜蜂)那小燕子这回又是怎么问小蜜蜂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它们的对话。(同座位分角色朗读) 师:你们读了它们的对话知道了些什么呢?小蜜蜂是怎么过冬的呢?(不冬眠,不到南方而是储存足够的食品在窝里过冬) 师小结:小蜜蜂真勤劳,把粮食藏在蜂巢里。(板书:躲到蜂巢里) 师:它的这种过冬方式就叫(出示:备粮)这让老师想起了我们一年级时学习的蚂蚁和蝈蝈,看来小蜜蜂也像小蚂蚁一样储备食物过冬,它们都能做到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四)指板书总结: 师:是啊!这三个小动物真了不起!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冬方式。小燕子是 ,青蛙是在 ,小蜜蜂是准备了粮食 。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深化文本 师: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多么有趣啊!它们还商量好之后,还有了一个什么约定? 齐读第八段。 师:不要这一段行不行?为什么? 生:这样才说明它们是真正的好朋友。 五、针对课文特点,入情激趣。 1. 练习分角色朗读。 2. 这么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把它演出来?要想演好,就要用你的身体把动作演出来 ,用你的小脸蛋把表情带出来,用你的小嘴巴把他们的话说出来。 六、拓展练习 师:你现在就是小燕子、青蛙、小蜜蜂,你想对人类说什么?生:有一首歌就是唱我们小燕子的,“小燕子,穿花衣”(拍手齐唱),我们小燕子多么可爱,希望小朋友们都来爱护我们。 生:我们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请人类不要再吃我们了! 生:人人都说小蜜蜂很勤劳,其实我们是在为过冬准备粮食呢! 板书设计: 19 小动物 过冬 小燕子 飞到南方去 (迁徙)小青蛙 钻到泥土里 (冬眠)小蜜蜂 躲到蜂巢里 (备粮) 20、美丽的丹顶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色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1、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小动物,它可想和我们交朋友啦!我请刚才的读书冠军帮我读读课题!(美丽的丹顶鹤)(1)如果“的”的轻声没读好:“的”字念轻声,跟我读,美丽的丹顶鹤!(美丽的丹顶鹤)(2)如果“的”的轻声读得好:冠军就是冠军,这个“的”字读得又轻又快!2、师:谁能和他一样读好课题?【指名读】评价:你的后鼻音读的真准!声音真响亮。 3、师:知道为什么叫这只美丽的鸟儿为丹顶鹤吗?(1)没有学生作答:等上完今天这节课,你们就会知道了!(2)学生答到头顶是红色的:对,“丹”就是什么颜色?(红色)4、师: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丹顶鹤究竟有多美丽!二、初读课文(一)读熟生词1、师:我们来看,你能读准下面词的读音吗?【课件出示生词:遥远 却是 不论 引吭高歌显得 传说 所以 黄海之滨 无忧无虑 度过 洁白 三五成群 第二故乡(分四行)】大家自己先自由地读读。(学生自由读)2、师:我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读这四行生词。【指名读】评价:如有错误:谁的耳朵听到了错误?3、师:大家一起来!【齐读】4、师:有谁能一个人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指名读】你真棒!谁来像他一样勇敢地站起来读读?【指名读】评价:真不错!(二)读熟课文1、师:你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吗?(可以)如果遇到长句子,不太容易读好,那该怎么办呀?(多读几遍)评价:你真会学习!下面就请每个人都读一遍给同桌听,一定要读得通顺、流利!2、师: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呢?(4个)那老师想请4位同学分别来读这四个自然段,【挑选4个同学分小节朗读他们读得怎么样?【同学评】评价:你倒真像个小老师呢!五、指导写字1、师: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写好字。我们刚认识的朋友,你们还记得吗?【出示生字,带拼音,指名读】2、师:就在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就有两个生字,它们是【出示:遥、却】3、师:“遥”字什么旁?(走之底)对,“遥”字笔画多,数数多少画?(13画)【师范写“遥”边写边说】一横起笔横中线,一点稍微高一些,走之稍微靠近些。你们也来描一个,写一个。【生描红、临写、评价】4、师:看看这个字【点“却”时单耳旁变红】这和哪个偏旁有点像?【双耳旁】有什么不同的?(双耳旁是两只耳朵,这是一只耳朵)所以我们叫他单耳旁。跟我读:单耳旁。(单耳旁)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师边范写“却”边说】这横起笔横中线,一点点在竖中线,单耳旁在两横间。你们也来描一个,写一个。【生描红、临写、评价】5、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群丹顶鹤,它们不仅美丽,而且还逗人喜爱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它究竟有多逗人喜爱,好吗?下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背诵部分语句。2、 借助课件和朗读来理解感悟丹顶鹤的美,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3、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课文朗读,理解丹顶鹤的美,能够想象美、感受美。课前准备:教学挂图、丹顶鹤的画及奖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9、美丽的丹顶鹤)提醒:读好“美丽的”,读准“鹤”h 和后鼻音“顶”。2、今天李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丹顶鹤的第二故乡去游玩,上路前先来听听课文录音吧,说说你觉得丹顶鹤是一种怎样的野生动物?(播放课文录音)师:丹顶鹤“美丽”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赶快走进丹顶鹤的第二故乡黄海之滨吧!过渡:(播放一段录象)师:瞧,美丽的丹顶鹤向我们飞来了,它们可欢迎我们了,想成为我们的朋友呢! 二、媒体辅助,品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练读第一自然。2、指名读。师:读得真棒!3、小朋友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些什么?相机指导读好有关词语。(一群群、美丽的、嘹亮、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的、在冬天快要到的时候来的)4、指导朗读并激励学生挑战读,让学生体会丹顶鹤数量之多,歌声之嘹亮,飞行路途之遥远,产生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师:丹顶鹤什么地方最吸引我们呢?请你和边上的小伙伴来到“档案馆”一起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再点击看看这两段中的录象及图片,谈谈你的感受。2、生自由操作,边看边交流。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教师充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积极动脑,合作探究,用心地去品读课文。 3、指名读第二段。你喜欢丹顶鹤吗?它什么地方吸引你?(颜色)都有些什么颜色?指名说清楚。板书:颜色美这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比喻句“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男女生分别朗读这句。指导观看(宝石图片)再看(丹顶鹤录象)作比较,相机指导理解“嵌”和“丹”字的意思。还有谁也喜欢读这句,喜欢的齐读。齐读整段。师:丹顶鹤的颜色实在是太美了!咱们去“作品秀”给黑白的丹顶鹤图片涂上恰当的颜色,让它变得更美丽,好不好?生自己操作,来到画图板涂色。(放音乐)4、师:丹顶鹤还有什么地方也很美?很逗人喜爱呢?指名读第三段。你知道丹顶鹤为什么那么逗人喜爱吗? 和同桌交流交流。指名交流。师引导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说。相机指导看“引吭高歌”的图片和“展翅高飞”的录象,理解词语意思,并指导读好这两个词。师:正因为丹顶鹤逗人喜爱,所以神仙把它当作旅伴。这段又写了丹顶鹤的什么美呢?板书:姿态美过渡:丹顶鹤不但颜色美,姿态也美,所以那么逗人喜爱。5、练读二、三段,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你的伙伴听。他要是读的好,你就给他鼓鼓掌;不正确的地方帮他指出,纠正。6、男女生赛读这两段。7、师:想看看这么美丽、高雅的丹顶鹤吗?请点击“收藏屋”欣赏各种姿态的丹顶鹤的摄影图片、雕塑、油画还有邮票。还可以到“放映厅”去欣赏动态的丹顶鹤。边看边体会丹顶鹤的美丽和高雅,也可以和你身旁的小伙伴交流你的感受。(放音乐)8、师:丹顶鹤美不美?我相信小朋友一定能把能把丹顶鹤的美丽高雅读出来!齐读二、三自然段。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眼前仿佛真出现了这么一群美丽的丹顶鹤。学习第四自然段。1、 借助电脑,自学第四自然段。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合作学习,取长补短。2、 在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你不理解的?师:小朋友借助电脑老师的帮助,自己读懂了这段,老师真佩服你们!设计意图: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能互相吸收好的东西,在交流中接受好的意见。三、指导背诵,积累语句。 1、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有感情的背一背,然后再背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2、指名几个当堂背给大家听,评评谁背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