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ppt_第1页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ppt_第2页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ppt_第3页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ppt_第4页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宣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唐晓云 近年来 随着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艾滋病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 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 因此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讨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措施 何谓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 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 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 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情况 1护士职业暴露自从有医疗护理事业后 就有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 四周存在着生物 物理 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 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 经常暴露在感染病人的血液 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 存在着诸多的暴露危险 应引起高度注重 并加以防范 进行全面和标准的预防 全面预防是指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所有病人的血液及特定体液均被视为可能具有艾滋病 乙肝 丙肝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病源体 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病人采用的一种预防 不论病人是否感染传染病 都要采取标准预防 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额外预防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 对于确诊或可疑的传染病人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采取的附加隔离预防 包括三种类型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 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 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专家指出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 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之一 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 2亿 丙肝的感染率也达到1 7 艾滋病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我国的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 2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2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 4 ml 2 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皮肤刺伤80 皮肤接触27 43 黏膜接触10 发生暴露后感染HBV的几率是6 30 感染HCV的几率是3 10 感染HIV的几率是0 2 0 5 3血源性传播疾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3 1传播途径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 它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 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 血源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的传染 多发生于护士 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 3 2高危人群长时间从事采血 急救以及妇 产科 血液疾患的操作 接触血量越大 时间越长 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 3 3血源性传染疾病3 3 1乙型肝炎我国为乙肝的高发区之一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 75 实验证实 HBsAg阳性的血浆稀释1000万倍 给易感者注射后仍可引起HBV感染 医务人员 尤其是外科 口腔科 妇科 产科 内镜检查的医生 护士 感染HBV者甚多 3 3 2丙型肝炎人类对丙肝普遍易感 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为3 10 接触血液的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 60 国内外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 HCV的传播途径50 可通过血液 10 通过性传播 40 传播途径不明确 3 3 3艾滋病AIDS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报道 自1988年以来 国外HIV感染的医务人员已超过60人 我国同样面临着AIDS的职业感染危险 与AIDS的传播关系最密切的是静脉抽血 无症状艾滋病毒感染者 对医务人员有较大威胁 这类人无症状 无阳性体征 但每个感染者都是传染源 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 4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4 1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在校护生关于职业暴露及防护的职业安全教育是近几年来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我国以往护士学校未设置这方面的课程 护士在学校未受过系统教育 因此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知识学习与培训 4 2对在职护士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研究表明 培训教育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通过不断重复 反复强化 促使护士对职业感染及防护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 最终达到其行为的改变 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4 3管理者要加强督查与考核护士长要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 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损伤防护知识的宣传 教育 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促使大家在工作中主动采取保护措施 减少感染机会 4 4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我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中对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推行 标准预防 措施 主张患者的血液 体液无论是否具有传染性 都应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 以减少职业暴露感染的危害性 最大限度地双向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 5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近年来 我国卫生部相继出台了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垃圾分类与处理办法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试行 等文件 完善了职业防护措施 对于进一步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 5 1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 对每一例病人的血液 体液 排泄物等均按传染性物品对待 预防污染其他物品及感染医务人员 4 5 2严格遵守消毒 隔离制度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污染器械分类消毒后洗刷 一次性器械消毒后销毁操作时 小心 尽量避免意外损伤 4 5 3做好个人防护 操作时衣帽整齐 戴手套减少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血液 体液 排泄物 皮肤或黏膜损伤时更应注意 接触血源性传染病人或疑似血源性传染病时应戴双层手套 如血液 体液或排泄物可能溅到面部 还需戴口罩 眼防护镜 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后 认真洗手 用肥皂流水洗 避免造成感染和污染医疗环境 病人用过的针头放入利器盒中集中处理 4 5 4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 如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皮肤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血污染后服用高效抗艾滋病毒药物 可使医务人员感染HIV的危险性降低79 4 5 5使用安全产品 如使用真空抽血设备取代注射器 用留置针取代钢针 头皮针等 4 5 6建立锐器损伤 针刺伤报告管理制度 护士一旦被刺伤 报告医院有关部门 医院应立即评估发生情况 使受伤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及跟踪观察 4 6严格执行隔离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三区的区域管理要求执行相关规章制度 按病种分室收治病人 各病室门边隔离标志醒目 以提醒医务人员 病人 来访者必须遵守隔离的规章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必须穿戴好隔离衣裤 口罩 帽子 4 7护士工作中的防护行为4 7 1洗手和手消毒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 最重要的一项措施 连续操作中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减少感染机会 4 7 2戴手套戴手套可以防止感染污物接触皮肤 也是防止血液意外接触的防护措施之一 还能减少暴露时进入伤口的血液量 有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 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 以上 因此 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或破损的皮肤黏膜等操作时一定要戴手套 若操作者皮肤有破损时必须戴两层橡胶手套 以防止病原体进入伤口 4 7 3戴口罩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的 除应保持病室空气流通 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外 更重要的一点是护士一定要戴好口罩 我们使用的一次性口罩 要求使用4h更换 若潮湿或被污染随时更换 若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后立即更换 医务人员在使用消毒剂喷雾消毒时也应戴好口罩 防护眼罩 以免损伤眼睛和鼻黏膜 4 7 4防止锐器刺伤加强对使用过的针器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及丢弃过程的管理 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再回套上针帽 严禁双手回套针帽 以免损伤自己的手指 应将用过的针器放进硬质耐刺 加盖的专用容器中 集中送往指定地点焚烧 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为不合作患者注射时 如果有发生针刺伤的可能 应取得他人的协助 谢谢 一 流行病学1 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隐形感染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它主要在人类中传播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口腔 鼻腔 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3 易感人群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尤其是青壮年 4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 7天 多数为1 4天 它的主要表现与普通流感相似 包括发热 腋温 37 5 流涕 鼻塞 咽痛 咳嗽 头痛 肌痛 乏力 呕吐和 或 腹泻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 出现呼吸衰竭 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二 防护措施1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 发热 咳嗽 流涕等 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 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4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5 尽可能频繁开窗 增进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 6 如果戴口罩 必须正确使用和处置 以确保其效力 避免因不正确使用口罩增加传播风险 正确做法 用口罩仔细遮盖嘴和鼻子并系牢 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 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 换上新的洁净和干燥的口罩 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后应丢弃并在除下后立即处理 在触摸用过的口罩后 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 洁手液洗手 7 一旦发现染病 立即就诊 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 控制传染范围 三 消毒1 消毒源则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应由公共卫生医师根据有关指征确定 应包括被传染源排出的病源体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患者尸体等 一般不必对室外环境开展大面积消毒 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2消毒方法的选择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 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 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 3 消毒措施3 1随时消毒随时消毒是指对患者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 医疗机构的甲型H1N1流感专门病区 留观病房 隔离病房 发热门诊 感染科门诊及可能被污染的各种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 随时消毒特别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场所 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 诊疗用品 生活用具 衣服 被褥 生活污水 污物等 特别要注意对相关人员的手进行 及时清洗或消毒 患者诊疗场所可采取通风 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 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3 2 医护人员和陪护应按照要求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诊疗 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 3 3在行进过程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和疑似病例时 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 将病人转移到机舱或车箱后部 其他乘客应距其3排座椅的距离 患者 乘务人员和乘客应立即带上医用防护口罩 患者最好使用单独的卫生间 无集中收集排泄物的 应排入密闭容器内 到达目的地后由专门的消毒清洁人员进行消毒处理 专门运送病人和疑似病人的交通工具还应及时对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收集处理 3 4预防性消毒指没有病例发生的情况下 在家庭 公共场所 学校 交通工具和医院开展的相关消毒活动 3 4 1 家庭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 无患者家庭 应注意家庭成员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 洗澡 勤换洗衣物 勤晾晒被褥 每天开窗通风2 3次 每次不少于30min 家庭地面和桌 椅 床 柜 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 家庭成员回家后应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