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单元整体感知“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主要突出一条主线和三个重点。主线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新中国建立以来,“双百”方针的酝酿阶段,以及贯彻实施过程中,我国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都与这一方针的实施状况密切相关。在顺利贯彻期间,文化、教育、科技皆呈现出繁荣景象,而在其遇到挫折催残时,三个领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败局面。三个重点是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提出及其在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二是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预习导引】一、学业水平要求1、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2、理解我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了解“双百”方针贯彻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4、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5、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二、本课导学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一)整体建构 两弹一星的决策 目的: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两弹一星”的研制开发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964年,中近程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东方化一号”发射成功载人航天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001年,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生物技术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双百”方针 目的: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成就: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等人民教育的奠基 影响:文化呈现繁荣景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召开逐步形成比较完成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的复兴 实行教育优先,“科教兴国”的战略 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成就: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二)知识梳理1、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作出了发展 、 和 (即“两弹一星”)的决策。“两弹一星”的一些成果: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成功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 “东方红一号”(2)2003年, 飞船载着宇航员 升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 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著名科学家,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杂交水稻优势的第一人。1973年,他培育出杂交水稻 。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4) 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理解我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制定:1956年, 毛泽东正式提出在 中,实行“ 、 ”的方针。(即在 问题上“百花齐放”, 问题上“百家争鸣”)。并指出这是 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3、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老舍的话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 、杨沫长篇小说 4、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建国后到“文革”前夕(19491966年,共17年),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体系, 、 及 初具规模, 、 、 共同发展。5、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1)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面向 ,面向 ”的指导方针(三个面向)。(2)国家实行“ ”战略,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 。【智慧课堂】一、重难点突破1.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重大作用:(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主要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政府推行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措施,这是一个基本前提。(3)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工作的结果。2.“双百”方针是否过时?“双百”方针不仅没有过时,相反还应大力提倡。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地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性地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地方针,它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而且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能够大大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2)在当今世界,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更需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与世界接轨,追赶世界潮流,与时俱进。3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带动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提高。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二、课堂巩固1、“两弹一星”是指 ( )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 杂交稻解决国人吃饭和世界粮食问题 d. 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3、20世纪新中国取得的下列成就,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杂交水稻a b c d4、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 )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课后练习】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 )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星火计划”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建立2、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3、“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4、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 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5、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 、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 、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6、1956年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7、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 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8、“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 )茶馆 蔡文姬 青春之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