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中考中考语文 课内古诗文阅读说明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决胜中考中考语文 课内古诗文阅读说明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决胜中考中考语文 课内古诗文阅读说明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课内古诗文阅读说明 一、考察说明近两年,在我们泰安市,对古诗文的考察越来越重视,分值也越来越提高。因此,应该切实注意古诗文的阅读。特别是古诗词的阅读,近两年成为必考之内容。对古诗文,一是要能够能正确理解、运用常用浅易文言文词汇,重点考察教材篇目中实词的理解;二是会默写教材中所有要求背诵的内容;三是要掌握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学常识。自从2011年泰安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改革以来,以上三点的考查类型大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如:2013年中考试题中的第3个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考查了“文理 劳形 次 辩”这四个实词的解释;6题: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bc三项分别考查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一句词、论语和诗经中的一句诗的正确默写。2011年的古诗词考查还是沿袭默写填空的形式,考查了四句诗文的默写,均是理解感悟型的提示填空。但是随后近两年来这种形式便逐渐推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却都是选择题,考查与原文是否一致。这种题型还是占上风的。2011年选择题8还考查了陶渊明的朝代和“记”这种文体还有诗经的相关知识。2012年选择3仍然考到了实词解释;选择题8设计到“铭”这种文体知识和史记的相关文学常识。二、考试目标(一)古文的考试目标1、能够正确翻译句子。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3、能够分析主要人物的语言及其性格特点。4、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与情感。5、能够分析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6、能够感受精彩语句的妙用。这是针对所有的文言文包括课内与课外提出的共同考试目标,具体到课内文言文的考查,大体是考独立的一篇,设计4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8分。例如2013年的曹刿论战共设计了22、23、24、25四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熟悉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材料的详略安排来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还有感受精彩语句的妙用能力。2011年三峡同样设计到了4个小题:断句、重点语句的翻译、分析文章的情感、辨析文章内容。(二)古诗词的考试目标1、能够感受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意义。2、能够感受诗词物象中蕴蓄的情感。3、能够感受诗词的绘画美、结构美与音乐美。4、能够分析寄情于(事、物、景)、托(事、物、景)言志的表达方式。5、能够分析联想与想象在诗词中的作用。6、能够分析关键词句在诗词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在2012年的中考试题中浓墨出场。阅读望岳诗,完成22-25题。题目设计到:“望”的角度、重点诗句的理解、感悟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意义、写法(联想与想象的运用、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诗风、作品情感的把握等内容。三、备考策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b.今亡(逃走)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c.则有去国(国家)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d.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解析】a、中“易”在古代解释为“交换”,而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容易”,这个重点实词的理解学生也很容易分辨出来。 b、中的“亡”解释为“逃亡”也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所理解的“死亡”。c、中的“国”在古代通常是指“国都”并非指“国家”。d、中的“去”古义指“离开”,今意是“到达”从方向上来看,正好相反。因此正确答案选b 【备考策略】这类题型中所选择的词语,都是重点篇目中的重点实词,这就需要广大考生们特别注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这几种词语,及时进行积累、比较、辨别,以便在考场中练就一双火眼金晶,快速准确的说选出正确答案。本例题中所选的四个词语就是古今异义词,非常典型。【牛刀小试】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认为)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b、乃丹(用丹砂)书帛曰“陈胜王”。(司马迁陈涉世家)c、所识穷乏者得(得到)我与?(孟子鱼我所欲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常常)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确答案选c,你的答案正确吗?【备考策略 典例剖析】3、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梳洗吧,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关雎)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解析】a中“吧”应为“罢”,明显的字形易错;b、中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相对应的下半句应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c、正确d、中应为“赢得生前身后名”“生”和“身”读音相近,如果只是求音近而不理解意思,这道题的难度较大。【备考策略】2011年的古诗文考题仍是以往填空默写形式,自从2012年以来,中考改革后上述这类题型占据了极大的优势。2013年仍是沿袭这类考题。同学们在做这类题目时,应注重各句中有没有写错的形似字、同声字、词语颠倒、诗词中上下语句不对应这几类现象。【牛刀小试】4、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夜栏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栽空悠悠。d、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正确答案选b,你选对了吗?【备考策略 典例剖析】考试题中有时还会设计到一类文学、文化类的选择题,内容包含很广,凡是课本教材中出现过的边边框框,都是选题的内容,比如: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书法知识、文学体例、作家、作品等。而在这其中有关课内文言文及古诗词的考查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请看例题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b、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130篇。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d、“狼来了”“大人国”“智取生辰纲”“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分别出自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水浒西游记。【解析】a项设计到了课内文言文的出处、作者、朝代和称号。b、项除作家作品出处之外,重点还考查了史记的文体特征,显然,史记是纪传体,而并非是编年体。c、考查了词的特征、渊源、类别和代表人物,这类常识性的知识。答案选b【备考策略】这类题型需要老师和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夯实基础,注重积累,更要注重拓展,作者(朝代、称号、主要成就)作品(出处、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另外还有诗词曲格式特点及渊源分类,这些都需要强化归类记忆。【牛刀小试】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时期五百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之为“诗三百”。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