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比较的诗例.doc_第1页
唐宋诗比较的诗例.doc_第2页
唐宋诗比较的诗例.doc_第3页
唐宋诗比较的诗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宋詩比較的詩例王窓賢前言高中國文各版本皆選有唐宋詩,教師手冊也附有唐宋詩異同之類的資料,但翰林、南一版只有理論,並無舉例說明,教學頗為不便;三民版資料較佳,且皆附例子。三民版節錄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學三百題一書中的嚴壽澂唐詩和宋詩有何異同,可惜嚴壽澂所舉例子不太恰當,失去比較的價值。譬如:以李白洞庭湖之一和黃庭堅題鄭防畫夾之一作比較,李白詩原題是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嚴壽澂誤作洞庭湖。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弔湘君。這是第一首,純寫遊洞庭所見所感;而黃庭堅詩: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是就惠崇的畫境及畫藝來說,兩者主題不同,難以作對照。嚴先生又舉李白望廬山瀑布之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比對。李白詩純寫瀑布,蘇軾詩是遊廬山的總感受,並作哲理性概括,兩詩對象不同,這種比較意義不大。唐宋詩風格亦有相似處蘇軾登廬山詩:讀書廬山中,作郡廬山下。平湖浸山腳,雲峰對虛榭。紅蕖紛欲落,白鳥時來下。猶思隱居勝,亂石驚湍瀉。只摹景抒情,並不出以議論,和題西林壁迥異,是唐詩的寫法。晚唐唐彥謙登廬山詩: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蘇唐並觀,不都是唐音嗎?宋詩雖以宋調為多,工言理,以意趣勝,但唐音亦不少,一如唐詩之善抒情,以韻味勝。而唐詩也有以議論方式呈現的。像杜牧金谷園: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是墜樓人。抒發對金谷園昔繁今荒的感慨,以及對綠珠遭遇的同情,景中有情,但許渾金谷園:三惑沈身是此園,古藤荒草野禽喧。二十四友一朝盡,愛妾墜樓何足言。就改以議論方式了,二者大相徑庭(三惑:惑於酒色財。二十四友:石崇、陸機、陸雲等人屈事貴臣賈謐)。再以瀑布詩為例,唐宣宗瀑布聯句詩: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以擬人手法狀寫瀑布的奔流,暗寓哲理一個人具有堅毅的精神和高遠的志向,必有一番作為。和李白望廬山瀑布七絕詩純是寫景並無深意是不同的,足見唐詩寫法並非只拘於一格。李白望廬山瀑布五古詩: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裏。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空中亂潨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李白五古和七絕的差別,在於五古除了細膩描寫瀑布之外,還抒寫心志。蘇軾真正寫瀑布詩僅廬山二勝之一的開先漱玉亭:高巖下赤日,深谷來悲風。劈開青玉峽,飛出兩白龍。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餘流滑無聲,快瀉雙石谼。我來不忍去,月出飛橋東。蕩蕩白銀闕,沈沈水精宮。願隨琴高生,腳踏赤鯶公。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青玉峽係東瀑、西瀑合流處,李白所寫即西瀑。東西瀑皆在開先寺附近)蘇軾所寫亦是繪景抒懷,並不議論,大體上和李白相近。唐宋詩風格迥異詩例之一同樣以瀑布為題材,要舉和李白七絕詩寫法不同的宋詩,可拿俊逸似李白,梅堯臣譽為真太白後身的郭祥正的小瀑布為例:石架千層險,泉飛百尺高。能蘇旱田穀,何用作波濤。前二句寫景,後二句轉為議論,末句翻用唐宣宗瀑布聯句,意味深長。如果要舉宋人的七絕瀑布詩和李白的七絕作差異比較,則可用曾鞏千丈巖瀑布詩為例:玉虬垂處雪花翻,四季雷聲六月寒。憑檻未窮千丈勢,請從巖下舉頭看。前二句實寫景物,後二句已轉為說理了。如果要舉宋人的五古瀑布詩和李白的五古作差異比較,則可用陸游蟠龍瀑布詩為例:遠望紛珠纓,近觀轉雷霆,人言水出奇,意使行人驚。人驚我何得?定非水之情。水亦有何情?因物以賦形,處高勢趨下,豈樂與石爭?退之亦隘人,強言不平鳴。古來賢達士,初亦願躬耕。意氣或感激,邂逅成功名。此詩僅首二句純寫景,其餘則多為議論,末四句言己心志。翰林版教師手冊說:唐詩善於言情,即使說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以情韻取勝;宋詩則多善說理,尚議論,以理趣見長。試舉數例於後:唐宋詩風格迥異詩例之二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此詩通過對柳樹的狀寫來呈現初春所萌發的盎然生機和美妙風光,而讀者又可從字裡行間感受到詩人讚美春天的喜悅之情,歌頌春風化育萬物,裁剪春色的作用。宋曾鞏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此詩借寫柳之倚風輕狂,揚起花絮,即能遮日蔽月,寄寓小人得志便猖狂,不知憑藉一失,情勢一變,終無好下場的道理。讀此詩,注意到亂、倚、狂、蒙這類帶有情感色彩的字眼,便可推知作者必有寄託,不似賀知章所寫詠柳,即使有深意,也極為含蓄,須細細體會。唐宋詩風格迥異詩例之三唐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寫此詩的用意,在於借史事以諷刺君王不知用人,並暗寓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慨。李商隱以曲折的筆法,咏嘆的調子,將議論轉化成蘊藉深沈的抒情。虛前席竟然是為了問鬼神,再配以問與不問的鮮明對照,可憐二字的咏嘆,不必論斷,無須明說,深沈的感慨,辛辣的諷刺,便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宋王安石賈生: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細味此詩,固然也可領略到王安石滿懷感慨之情,也可想像到王安石嚮往為國謀事而不以爵位繫心的磊落心境,但寫法太直露了,不如李詩的曲折含蓄,因而少了那份雋永的情韻。王詩是以創見取勝的。唐詩比宋詩更易入畫寓情於景,景語多為情語,這是舊詩常用的手法,但唐詩說理少,多興象,所以景語常能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宋詩多議論,景語常成虛寫,難以構成完整畫面。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宋陸游宿楓橋: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兩相比較,張詩係寫景抒情,所以可以入畫;陸詩轉為感慨、議論,景與景的綰合不若張詩緊密,所以不易入畫。唐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宋楊備烏衣巷:人物風流往事非,空餘陋巷作烏衣。舊時簾幕無從覓,祇有年年社燕歸。劉詩光是前二句即可入畫,而楊詩卻無從下筆。宋詩傾向散文化唐韓愈以文為詩,最具代表性之作品為嗟哉董生行:壽州屬縣有安豐,唐貞元時,縣人董生召南隱居行義於其中。刺史不能薦,天子不聞名聲。爵祿不及門,門外惟有吏,日來徵租更索錢。嗟哉董生,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漁。宋人受其影響,更傾向散文化。如歐陽修鬼車:嘉祐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天愁無光月不出。浮雲蔽天眾星沒,舉手嚮空如抹漆。天昏地黑有一物,不見其形,但聞其聲。其初切切淒淒,或高或低,乍似玉女調玉笙,眾管參差而不齊。既而咿咿呦呦,若軋若抽,又如百兩江州車,回輪轉軸聲啞嘔。乍讀還以為是詩序。又贈李士寧詩:蜀狂士寧者,不邪亦不正,混世使人疑,詭譎非一行。平生不把筆,對酒時高詠,初如不著意,語出多奇勁。傾財解人難,去不道名姓。金錢買酒醉高樓,明月空床眠不醒。一身四海即為家,獨行萬里聊乘興。既不採藥賣都市,又不點石化黃金。進不干公卿,退不隱山林,與之游者,但愛其人,而莫見其術,安知其心?吾聞有道之士,游心太虛,逍遙出入,常與道俱。故能入火不熱,入湯不濡。嘗聞其語,而未見其人也,豈斯人之徒歟?不然言不純師,行不純德,而滑稽玩世,其東方朔之流乎?從既不採藥賣都市直至結尾,幾如一篇散文。宋詩比較以上文章於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十七日、二十四日分上下發表於國語日報,今(九十六年)因兼課學校使用翰林版,高二下第十四課是宋詩選,筆者於課堂上選用其他相關宋詩和課文中的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朱熹觀書有感作比較,見出雖同為宋詩,寫法亦異。1. 僧亡成塔詩比較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陸游遊山:古寺不來久,入門空歎嗟。僧亡猶見塔,樹老已無花。世事雖難料,吾生固有涯。殷勤一梳月,十里伴還家。蘇軾因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引起人生感慨,而陸游則是來自僧亡猶見塔,樹老已無花。二詩所寫內容部份類似,唯手法懸殊。蘇軾前四句以雪泥鴻爪的比喻來說明人生固無常,卻當以一任自然而達觀的態度,看待瞬息之榮辱的哲思。由於理趣寄寓在形象比喻之中,便耐人尋繹。而陸游直接點明世事雖難料,吾生固有涯,雖亦隱含達觀,藝術手法則遠不若蘇詩,高下立判。2. 池塘詩比較歐陽脩小池:深院無人鎖曲池,莓苔繞岸雨生衣。綠萍合處蜻蜓立,紅蓼開時蛺蝶飛。此詩寫靜觀池塘的感受,雖寫景而不發議論,卻也讓人體會得到小池不因無人而失其生機的意蘊。劉攽雨後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此亦寫池景,巧在首句不寫雨聲,因雨已停,末句卻萬點雨聲。聲音來自楊柳葉上的雨珠因風吹而飄落荷葉上,出人意表,無雨竟有雨聲,曲折迴盪的驚奇,是歐詩小池所無的。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亦是全首寫景,而惜字愛字洋溢著作者的情感。尖尖角三字,形象鮮明地表達蓬勃生機以及吸引力,蜻蜓早已迫不及待的來依偎了。此詩不僅景物生動活潑,也反映作者閒適愉悅的心境。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為理學家,觀賞水池,更能敏銳地挖掘出深刻的哲思,且將議論寄託在比喻摹景中,內涵與前三者殊異。劉詩淡磨明鏡照檐楹、楊詩樹陰照水愛晴柔和朱詩天光雲影共徘徊皆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