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doc_第1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doc_第2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也就是教师要做好心理换位,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教案,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想学生所想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在洞察其心理,及时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实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安排一些实验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如在形成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概念时,关键在于做好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每一个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从现象分析而推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概念都是来源于实践的这样一个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验一、在试管中加入5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没复燃;实验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称好了质量为1克)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木条复燃;从而能很容易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即催化剂的第一个要点。实验三、待实验二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能很快看到不在产生氧气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后又有氧气产生,此实验可重复多次,好像二氧化锰用不完,学生能自己总结出催化剂概念的第二个要点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实验四、待反应停止后,试管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二氧化锰,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学生会很容易总结出催化剂的第三个要点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这一组实验现象学生能很快获得概念的三个要点,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从而很自然的得出概念。而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时,也能自如的运用概念,如在设计寻找新的催化剂实验时,总能运用概念中的能否改变速率、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变化、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寻找答案。2、想学生所难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在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这一问题时,从老师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但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对这一问题却难于理解。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做好“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学生的思维去思考,思路是这样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有发生化学变化就看有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新物质的性质与原来物质有什么不一样?怎样验证有无新物质生成?接着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上喷上稀醋酸,小花变成红色,说明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向第二朵小花上喷上蒸馏水,小花不变色,说明蒸馏水不能与石蕊反应。向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花仍然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也不与石蕊反应。向第四朵小花上喷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中,小花变成了紫色。这样分成四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逐步分析,学生能自己得出二氧化碳和蒸馏水反应生成了一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酸碳酸。3、想学生所疑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若不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得思维中断。这时教师就应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找出产生障碍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经过实验验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其内容时应强调“参加”,“总和”等关键词,不参加反应的不能算到质量总和里。学生对物质有没有参加反应认识不到位,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编制这样的题目进行训练。1克氢气与8克氧气正好完全反应后生成9克水。1克氢气在9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几克水?1克氢气在10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几克水?经实例训练后,学生能理解“参加”的真实含义,“总和”是怎么回事,同时能起到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和帮助记忆的作用。4、想学生所错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如在教学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时,学生常常将“+”读成“加”,把“=”读成“等于”,为了纠正,我在读方程式时也故意读错,学生听了以后立即进行纠正,我就自己幽默地轻轻的打了自己嘴巴,提醒学生正确的读法。这样歪打正着,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教师要时常想到学生的错误,及时提醒,不断纠正。5、想学生所乐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高明的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是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积极鼓励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和家庭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是从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化学实验,就高兴,就想动手,就愿意问老师这个实验我们在家里能做吗?等等。我就找资料给他们介绍与每节课内容有关的家庭小实验,学生做了以后,第二天来学校后,给老师汇报,不足之处,老师给以指点,学生高兴万分。6、想学生所忘有人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像变得模糊进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总之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