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一空气【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一节,本单元用三个课题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入手,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已经知道的某些知识点开始,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对实验的基本操作不熟悉,本节课采取先探究再演示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探究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法。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掌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教学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导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可是空气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设计实验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根据已有知识, 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设计实验等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课题要学习的内容中来。空气的组成:【提出问题】那么你对空气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人们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阅读】课本P30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史实。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通过化学史实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学生讨论交流1、 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2、 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的问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演示【实验2-1】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5)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回答:1、空气。2、 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白烟。3、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因为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减小。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小。(4)原理:磷+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1)用来吸收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使瓶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掉。(3)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4)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5)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时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观察能力 和分析能力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哪些操作的不当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归纳】1、 装置漏气。2、 红磷量不足,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3、未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4、 将引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板书】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用PPT展示猜想、讨论记录:氮气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增强记忆 、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过渡: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那么空气、氧气、氮气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呢? 二、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板书。2、教师举例说明:用PPT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是否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并指出混合物中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学生回答: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而氮气、氧气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1、学生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2、学生判断。3、学生记、听。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展示自我。将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还给学生,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课堂小结】1、 空气的组成2、 物质的分类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方法等。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巩固新知【板书设计】课题一空气一: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物质的分类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课堂练习】:1、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A、4:1B、1:4C、1:5D、4:52、小浩同学学习了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试猜想一下:(1)他将观察到哪些现象?(2)这个实验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3)如他得到的结果中氧气含量小于理论值,试着帮他分析一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清新的空气。B、汽水C、液态氧D、水泥砂浆4、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都是无色无味气体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空气教学反思我们周围的空气是研究空气的起始课,首先就是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通过研究“空气的存在”从而丰富、提升对空气的理解,同时,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虽然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这些将造成“空气”的教学有相当难度。课上我把自己的精心准备淋漓尽致的释放了出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简洁明了的标题性板书,也给了学生充分的个人空间,由浅入深,层层设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但我感觉理解稍差。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琢磨,还应该再放开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知识的形成过程夯实了,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竹材刨切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桥梁施工安全防护设施验收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橡胶硫化设备安全操作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酶制剂提取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园林工程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赣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体验先民生活》教学设计
- 银行支付结算试题及答案
- 银行运营管理岗位考试题及答案
- 银行英语考试题型及答案
- 银行信用度测试题及答案
- 次氯酸钠培训
- 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
- 幼儿园孩子受伤赔偿协议书范文
- 合肥市肥东县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考试真题
- 林地恢复协议书(2篇)
- 2024年哈尔滨卫生系统考试真题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解读课件
- 内部控制手册
- 护理分层培训考核分析问题总结
- 研学大赛理论模拟试题二附有答案
- 红火蚁监测和防控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