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原理作业答案1-8-A4 (2)_第1页
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原理作业答案1-8-A4 (2)_第2页
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原理作业答案1-8-A4 (2)_第3页
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原理作业答案1-8-A4 (2)_第4页
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原理作业答案1-8-A4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第一章 绪论 1 1 试说明机器与机构的特征、区别和联系。 解:机器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 人造的实物组合体 2、 各部分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 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机构则具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研究的重点不同: 机构:实现运动的转换和力的传递; 机器:完成能量的转换或作有益的机械功。 机器与机构的联系:机器由机构组成,一部机器包含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机器可能包含相同的机构。 1 2 试举出两个机器实例,并说明其组成、功能。 解:车床:由原动部 分(电动机) +传动系统(齿轮箱) +执行部分(刀架、卡盘等),其主要功能为切削,代替人作功。 汽车:由原动部分(发动机) +传动系统(变速箱) +执行部分(车轮等),其主要功能为行走、运输,代替人作功。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 1 试画出唧筒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 2 试画出缝纫机下针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1423323043hlhlppnFppn ,解: 解: 1423323043hlhlppnFppn , 机械原理作业集 - 3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2 3 试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 4 试画出简易冲床的运动简图 ,并计算其自由度。 解: 或 1423323043=hlhlppnFppn ,解: 1725323075=hlhlppnFppn , 机械原理作业集 - 4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2 5 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 1 输入,使轴 A 连续回转,而装在轴 A 上的凸轮 2 与杠杆 3 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 4 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机构简图如下: 机构不能运动。 可修改为: 01725323143hlhlppnFppn ,或 11524323154hlhlppnFppn , 机械原理作业集 - 5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2 6 计算图示自动送料剪床机 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其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 2 7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其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说明该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F=原动件数,即取 1 个原动件。 HGCFDE ABCDEFG HIJKNA B CDEFGHIJ1111172123231111712pFppnFpFppnhlhl ,解 1: C 为复合铰链, F、 I 为局部自由度。 解 1: C、 F 为复合铰链, I 为局部自由度, EFGC 为虚约束。 解 2: C 为复合铰链, I 为局部自由度(焊死), EFGC 为虚约束(去掉 )。 1111283231118hlhlppnFppn ,1310283233108hlhlppnFppn ,123122103230231210pFppnFpFppnhlhl ,解 2: C 为复合铰链, F、 I 为局部自由 度(焊死)。 机械原理作业集 - 6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182345672 8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其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说明该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F=原动件数,即取 2 个原动件。 2 9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确定机构的级别。 机构由 3 个 级杆组组成,为 II 级机构。 ABBC解 1: A、 B 为复合铰链, B为虚约束(重复部分)。 22726323276hlhlppnFppn ,110273230107hlhlppnFppn ,解: ABCDE12345678RRP II 级杆组 PRP II 级杆组 RPR II 级杆组 机械原理作业集 - 7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2 10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确定机构的级别。如在该机构中改选 EG 为原动件,试问划分的基本杆组及机构的级别与前者有何不同? 分解为: 机构由 3 个 级杆组组成,为 II 级机构。 分解为: 机构由 1 个 级杆组、 1 个 级杆组组成,为 III 级机构。 3214 765III 级杆组 RRP II 级杆组 解: 解: 42315 678ACBDEFGHRRP II 级杆组 RRP II 级杆组 RRR II 级杆组 ACBDEFGH423156781234567110273230107hlhlppnFppn , 机械原理作业集 - 8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2 11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将其中的高副用低副代替,并分析机构所含的基本杆组,确定机构的级别。 低代前: 低代后: 构件 2、 3、 4、 6 为 III 级杆组,机构为 III 级机构。 2 12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将其中的高副用低副代替,并分析机构所含的基本杆组,确定机构的级别。 低代前: 低代后: 构件 2、 3、 4、 6 为 III 级杆组,机构为 III 级机构。 解: 解: A11524323154hlhlppnFppn ,11524323154hlhlppnFppn ,10725323075hlhlppnFppn ,ABCDEFG1234651725323075hlhlppnFppn ,ABCDE12345ABCDE12345123456 机械原理作业集 - 9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2 13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将其中的高副用低副代替,并分析机构所含的基本杆组,确定机构的级别。 低代前: 低代后: 划分杆组如下: 机构由 4 个 级杆组组成,为 II 级机构。 ABCDEFGHIJ KABCDEFGHIJ K解: 1111283231118hlhlppnFppn ,113293230139hlhlppnFppn ,DECBFGHIJKARRP II 级杆组 RRR II 级杆组 RRR II 级杆组 RRR II 级杆组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0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 1 试求下列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 (用符号 Pij直接标注在图上 ) 。 A CB123)(f23P13P12P)(eAB321C4MMv 12P34P24P23P13P14PABC12D34 )(a14P2412 PP 、23P1334 PP、)(bAB C12 3423P14P1312 PP、24P34P)(c3ABC12414P23P12P34P13P24P)(dCA B123424P 14P13p12P23P34P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1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3 2 在图示的四杆机构中,已知 lAB=60mm, lCD=90mm, lAD=lBC=120mm, 1=10rad/s,试用瞬心法求: ( 1)当 =165时,点 C 的速度 vC ; ( 2) 当 =165时,构件 2 的 BC 线 (或其延长线 )上速度最小的点 E 的位置及速度的大小 ; ( 3)当 vC=0 时, 角之值(有两个解),并做出相应的机构位置图。 E12 34ABCD124P34P23P14P12Pmmml 002.01B2B1C2C2271 165262 3075.1171412241221 = PP PP解: sr a dPP PP /548.21075.117 30 1241214122 =smCPv C /40.0002.0985.78548.2)1( 242 =smCPEv E /36.0002.062.70548.2)2( 242 =如图所示:对应有两个极限位置三点共线、时当 ,0)3( CBAv C =AB1C1D 1=227 AB2C2D 2=26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2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3 3 在图示的齿轮 连杆组合机构中,试用速度瞬心法求齿轮 1 与齿轮 3 的传动比 。 3 4 下列图示机构中,已知 Bv ,试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 C 点的速度 vC(在 pb 的基础上作速度多 边形并列出有关速度矢量方程)。 用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c 点, pbcdBD A1C4362516P36P12P23P13P31)(aEBACDBvFBv)(bEBACDF G1613361331 PP PP=b pcde解: EBBE vvv += DBBD vvv +=方向 大小 EF AB EB DF AB DB? ? ? ? CDDCEEC vvvvv +=+=方向 大小 CE CD? ? ? ? vC pcv =解: DBBD vvv +=大小 方向 ED AB DB? ? vC pcv =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3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3 5 在图示干草压缩机中,已知 1=5rad/s, lAB=150mm , lBC=600mm, lCE=300mm, lCD=460mm,lEF=600mm, xD=600mm, yD=500mm, yF=600mm, 1=30,求活塞 5 的速度 v5 和加速度 a5。 (矢量方程及必要的分析计算): 解:速度分析 方向 CD AB CB 大小 ? 1lAB ? vB=1lAB=5 0.15=0.75m/s 利用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e 点 方向 水平 FE 大小 ? ? 2加速度分析 方向 CD CD BA CB BC 大小 32lCD ? 12lAB 22lSC ? +- 2221 /75.315.05 smla ABB = 2222 /95.06.026.1 smla BCnCB =2224 /03.16.031.1 smla FEnFE = 2223 /73.146.094.1 smla CDnC =利用加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e点, FEnFEEF aaaa += 方向 水平 FE FE 大小 ? 42l EF ? mmml 02.0 =BCA 111E34DF652Dxy D yF CBBC vvv +=21= CBCEcbceFEEF vvv +=smpfv vF /292.002.06.14 =sr a dlvBCCB /26.110600 02.088.37 32 =sr a dlvCDCD /94.110460 02.063.44 33 =sr a dlvFEFE /31.1106 0 0 02.022.39 34 =( ) ( ) ( ) CBnCBBCnC aaaaa +=+21=CBCEbcecmmsmv /02.0 =cbpefpbccceff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4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25 /71.01.01.7 smfpaa aF = 3 6 已知铰链四杆机构的位置及尺寸如图( a)所示,现已作出其速度多边形图( b)和加速度多边形( c)。试在图中求出: (1) 构件 1、 2、 3 上速度为 vx的点 X1、 X2、 X3 的位置; (2) 构件 2 上速度为零的点 M2 的位置, 并在加 速度多边形图( c) 上 找出点 m2; (3) 构件 2 上加速度为零的点 Q2 的位置,并在 速度多边形图( b) 上 找出点 q2。 AB145CD)(a1X2X3X2Q2Mmmsma2/1.02q)、( 321 xxx bpc)(b2mpbcc c)(c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5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3 7 在下列图示的各机构中,是否存在哥氏加速度?在有哥氏加速度的机构图上标出 的方向,并写出其大小的表达式。 存在 存在 不存在 不存在 3 8 在图示的机构中, 已知各杆的尺寸, 1=常数。试用图解法求 机构在图示位置 构件 3 上 C 点的速度3Cv和加速度3Ca。 (画出机构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标出全部影像点,并列出必要的矢量方程式及计算式。) (矢量方程及必要的分析计算): 解: 方向 BD AB BC 大小 ? 1lAB ? 利用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c3点 , k BBa 23)(c1A13B4C2)(d2CAB1134BDAC1 1 342l)(aBA23134Ck BBa 2323223 2 BBk BB va =23223 2 BBk BB va =)(bC4A 11B 23k BBa 23v1bp3c3b2bap1bk3b3b2b 3c2323 BBBB vvv +=vC pcv 33 =r BBk BBBBnB aaaaa 23232 33 +=+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6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方向 BD BD BA BC BC 大小 ? ? 利用加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c3点 , 3 9 在图示曲柄摇块机构中,已知 lAB=30mm, lAC=100mm, lDE=40mm, lBD=50mm, 1=45 ,等角速度 1=10rad/s ,求点 E 的速度 vE和加速度 aE以及构件 3 的角速度 3和角加速度 3。 (矢量方程及必要的分析计算): 解: 1速度分析 方向 ? AB CB CB 大小 ? 1lAB ? 0 ? 利用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e 点, 方向 ? BA CB CB CB CB 大小 ? ? 0 ? 利用加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e点 , 1bp2c3c2bemmml 002.0mmsmv /006.0mmsma2/03.014EABDC 1 452390aC cpa 33 =32322 CCCBCBC vvvvv +=+=smccv vCC /17.0006.017.282332 =smlv ABB /3.003.010 1 =smcbv vBC /25.006.01.41222 =smpev ve /177.0006.051.29 =( ) r CCk CCCBCn BCBC aaaaaaa 32323 222 +=+=2221 /303.010 smla ABB =22222 /496.0002.0622 smla CBBC 232232 /68.0017.0222 smva CCk CC 2/84.203.066.94 smepa aE 222 /02.8002.062 03.015.33 sr a dlaCBBC ( ) 2c1b 2bkpe2c322 /20 0 2.0620 0 6.01.41 = = sr a dlvBCBC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7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3 10 已知图示机构的位置及尺寸, 1=常数,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构件 3 的角速度 3 和加角速度3。 (画出机构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并列出必要的矢量方程式及计算式。) (矢量方程及必要的分析计算): 解: 1速度分析 方向 B C BA CD 大小 ? 1lAB ? 2加速度分 析 方向 BC CB BA CD CD 大小 ? ? 4 B14CD312)( 32 BB 、k BBa 2323BBvl2323 BBBB vvv vB pbv 33 r BBk BBBBnB aaaaa 2323233 aB bba 233 233 CBBlv ( ) ) CBBla 33 ( ) ) p1b3b2bvp1b2bk3b3ba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8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3 11 已知图示机构的位置及尺寸, 1=常数,求构件 2 上 D 点的速度 vD和加速度 aD。 (画出机构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并列出必要的矢量方程式及计算式。) (矢量方程及必要的分析计算): 解: 1速度分析 方向 BC AB AB 大小 ? ? 方向 ? DB 大小 ? 2加速度分析 方向 BC BA AB AB 大小 ? ? 方向 ? DB 大小 ? 0 = 1212 BBBB vvv +=vB pbv 22 =222 DBBD vvv +=12 =vD pdv =r BBk BBBB aaaa 121212 +=aB bpa 22 =0 12 = 222 DBnDBBD aaaa +=aD dpa =v1b2bdpA 1B213D4901ClCp1bk2bda 机械原理作业集 - 19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3 12 已知图示机构的位置及尺寸, 1=常数,试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图示位置: (1) 构件 5 上 F 点的速度 vF(在 pb 的基础上作速 度多边形并列出有关矢量方程式及计算式); (2) 构件 5 上 F 点的加速度 aF(写出求解思路并列出有关矢量方程式及计算式); (3) kDDa 45大小的表达式,在机构图上标出其方向。 (矢量方程及必要的分析计算): 解: 1速 度分析 方向 AC AB CB 大小 ? ? 利用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d2(d4)点 , 方向 DE ED 大小 ? ? 利用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f 点 , 2加速度分析 方向 AC BA BC CB 大小 ? ? 利用加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d2(d4)点 方向 DE DE DE DE 大小 ? ? 利用加速度影像原理求得 f 点 lA 1B213D4 C15F6Epbc2d 4d5dfev45DDvk DDa 454k DDa 45CBBC vvv +=212 =BCBDbcbd4545 DDDD vvv +=25= EDEFpdpfvF pfv =CBnCBBC aaaa +=r DDk DDDDnD aaaaa 45454 55 +=+aF fpa =45445 2 DDk DD va =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0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3 13 在图示的齿轮 连杆组合机构中, 为固定齿条,齿轮 3 的齿数为齿轮 4 的 2 倍,设已知原动件 1 以等角速度 1 顺时针方向回转,试用图解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 E 点的速度 vE 以及齿轮 3、 4 的速度影像。 (矢量方程及必要的 分析计算): 解: CBBC vvv += 方向 CD AB BC 大小 ? 1l AB ? 由速度影像原理求出 h pch DCH EHHE vvv += 方向 EF EH 大小 ? ? vE pev =pbvcdhe3g4gl2AB11 CDM MEF3456CHE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1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3 14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 1=45,构件 1 以等角速度 1=100rad/s 逆时针方向转动, lAB=400mm,=60,求构件 2 的角速度 2和构件 3 的速度 v3。(用解析法) 解:建立图示直角坐标系及封闭式矢量图形 321 ssl =+ 分别用单位矢量 j、i 点积上式两端 分别将以上两式对时间 t 求导: AB21 341C12xyl1 s2 s3 32211 c o sc o s ssl =+0s ins in 2211 =+ sl 36023211 )360c o s (c o s ssl =+ 0)3 6 0s in (s in 211 sl32111 )3 6 0c o s (s in ssl 0)3 6 0s in (c o s 2111 sl11132 s in)360c o s ( lss 1112 c o s)3 6 0s in ( ls 1cos 3s2s)360cos( )360sin( 10=1l1 1sin )360s in (c o s 1112 lssmlvs/54.11 9)6036 0c o t (45c o s45 s in10 04)36 0c o t (c o s s in 1111330)60360(22 dtd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2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 1 图示为一机床的矩形 V 形导轨副,拖板 1 与导轨 2 组成复合移动副。已知拖板 1 的移动方向垂直纸面,重心在 S 处,几何尺寸如图所示,各接触面间的摩擦 系数为 f。试求导轨副的当量摩擦系数Vf。 解: 4 2 在图示楔块机构中,已知: =600, Q=1000N,各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 f=0.15。 Q 为生产阻力,试求所需的驱动力 F (画出力矢量多边形,用正弦定理求解)。 解:摩擦角 构件 2: 构件 1: 作力矢量多边形如图,由 正弦定理,有: 得: 1l 2l2SG121F2FFQ1332RF 221RF12RF31RF13v23v21v32RF29031RFF21RF12RFQ90 +90 +2180 +)s in)()s in)(s in211212211212212112,212121,2121212112llllllffllllllfGFllGlfFllGlfFllGlFllGlFVfff+=+=+=+=+=+=23853.815.0t a nt a n 11 = fNQFFFFFFQRRRR14 306542s in6510 2s in10 00)2s in ()2s in ()90s in ()218 0s in ()90s in ()2s in (12212112=+=+=03212 =+ RR FFQ03121 =+ FFF RR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3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4 3 图示曲柄滑块机构中,设已知机构尺寸,图中虚线圆为摩擦圆,滑 3 块与导路的摩擦角为 ,驱动力为 F,阻力矩为 M。试在下列各机构位置简图中画出各运动副中反力方向(必须注明力矢量的脚标)。 1 324M F23RF32RF34v43RF232112RF21RF1441RF1324MF43RF32RF23RF34v232112RF21RF1441RF1324MF43RF32RF23RF2341RF12RF21RF211434v1324MF43RF32RF34v2323RF21RF2112RF41RF14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4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4 4 图示为一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 1 沿逆时针方向回转, Q 为作用在摆杆 2 上的外载荷,试确定各运动副中的总反力( FR31、 FR12、 FR32)的方位。图中虚线圆为摩擦圆,摩擦角为 。 解: 4 5 图示偏心圆盘凸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作用在从动件上的生产阻力 Q,凸轮的惯性力Fi1,运动副 B 的摩擦角为 。凸轮以等角速度 1 逆时针方向回转。试求: (1) 各运动副中的反力;(2)需加在凸轮轴上的平衡力矩 M1(在图上画出各运动副反力,注明脚标,并列出力平衡方程式,画出力矢量多边形,已知力大小按图示长度画。) 解: 构件 2: 大小 ? ? 方 向 构件 1:将 Fi1 与 FR21合成: ABQC1M13123 32RF21RF12RF41RF2321v1BACQ321M131iF 21RF12RF21v32RF21RF12RF32RF31RFRFh03212 =+ RR FFQhFMFFFFFRRRRiR31131211=+=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5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4 6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驱动力为 F,工作阻力矩为 Mr,若不计各构件的重量及惯性力,试在机构图中画出各构件的受力。图中虚线圆为摩擦圆,摩擦角为 。 解: 4 7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原动件 1 在驱动力矩 Md 的作用下等速转动, 1如图所示。作用在从动件 2 上的生产阻力为 Q,图中虚线圆为摩擦圆,运动副 C 的摩擦角为 。试在图上画出各运动副反力(注明脚标),写出构件 2 的力平衡方程式,并画出力矢量多边形。 解: 构件 2: 三力汇交 大小 ? ? 方向 构件 1: 大小 ? AB FC1M1123F123rM1331RF12RF21RF21v2332RF Q21B31dMA4C21RF31RF12RF2123v32RFQ 32RF12RF03212 =+ RR FFQ03121 =+ RR FF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6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方向 ? 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5 1 在图示斜面机构中,设已知摩擦面间的摩擦系数 f=0.2。求在 Q 力作用下(反行程)机构的临界自锁条件和在此条件下正行程(在 F 力作用下)的效率。 解: 1、反行程 自锁条件: 即: 或 2、正行程 令 将 =11.31代入,则: 45FQ1221RF 12v9090F21RFQ021 =+ RFQF)c os ()s in (s in)c os (s in)c os ()s in ()c os ()s in ()90s in (00+=+=+QQFQFQFQ=31.11)(ta n 1 = f0)c os (s in)s in ()c os (s in)c os ()s in ()c os (00+=+=QQFQFQ5667.0 =)co s( )sin( += QF令 0F31.11)(ta n 1 = f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7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5 2 图示为一焊接用的楔形夹具。利用这个夹具把两块要焊的工件 1 及 1预先夹妥,以便焊接。图中 2 为夹具体, 3 为楔块。试确定此夹具的自锁条件(即当夹紧后,楔块 3 不会自动松脱出来的条件)。 解 1:以 3 为研究对象,去掉 F,反行程受力如图( a), FR23作用在摩擦角内,则自锁,即有: 解 2: 如图( a),若自锁,则有: 解 3:以 3 为研究对象,反行程受力如图( b),由平衡条件: 21 13 F23RF13RF332v31v 223RF13RFF)(a2)(b01323 =+ RR FFFcos)2s in ()2s in ()90s in (2323RRFFFF=+自锁,有: 0F2)(s in)s in ( 1323 RR FF而由: 有: 0yFc os)c os (c os)c os (23131323RRRRFFFF=代入( *),有: 2ta n)ta n ( 1323 RR FF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8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5 3 在图示夹紧机构中,虚线圆为摩擦圆, 为摩擦角,试: (1) 求出在图示位置欲产生 Q=400N 的法向预紧力,需要加在手柄上的力 F 为多少? (2) 判断当力 F 去掉后,该机构是否自锁?为什么? 解: ( 1)以构件 1 为 研究对象,有: 受力如图,量得: ( 2)由图可知: FR21作用在摩擦圆内,故自锁。 mmNF 10FQQ2 331RF21RF21RF31RFF21RF (反 ) (正 ) 103121 =+ RR FFFNF 140= 机械原理作业集 - 29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5 4 在图示的缓冲器中,若已知各楔块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 f 及弹簧的压力 Q,试求当楔块 2、 3被等速推开和等速恢复原位时力 F 的大小、该机构的效率以及此缓冲器正反行程不至发生自锁的条件。 解: 1、在 F 作用下,楔块 2、 3 被等速推开(正行程),受力如图。 构件 1: 构件 2: 2、在 Q 作用下,楔块 2、 3 复原位(反行程)。 FQ Q1243nnnnn nn n24v 34v21v 31v21RF12RF 31RF13RF24RF 34RF42RF 43RF31RFF42RF12RF21RFQ)(2 03121 =+ RR FFF)(2s in)s in ()(2s in ()s in (2121FFFFRR=04212 =+ RR FFQ)(2s in)c os ()(2s in)(90s in (1212QFQFRR=ta n)ta n ()c ot (c otta n)ta n (002112=FFQcFQcFFF RR令 0正行程不自锁的条件为: 令: 代入上式,得: =c ot)c ot ()ta n (ta nc ot)c ot (00+=+=+=FFQFQF令 0反行程不自锁的条件为: 909000tan+90 正反行程均不自锁的条件为: 机械原理作业集 - 30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5 5 图示矩形螺纹千斤顶中,已知螺纹 大 径 d=24mm、 小 径 d1=20mm、螺距 p=4mm;顶头环形摩擦面 A 的外径 D=30mm,内径 d0=15mm,手柄长度 l=300mm,所有摩擦系数 均为 f=0.1。求该千斤顶的效率 。又若 F=100N,求能举起的重量 Q 为若干? 解: 环形摩擦面的摩擦力矩为: 螺杆上升所需力矩: 克服 Q 所需总力矩: 71.5)(tan 1 = f8133123.30578.024t an12=+=dddpQQdDdDfQM1 6 67.115301530321.03222332023031=螺纹升角: QQddQdM7466.1)71.53123.3tan (22)tan (2122=+=+=NFlMQMMQQdMQQQMMM3.102979133.23001009133.29133.22185.06366.0t a n29133.27466.11667.102021=+=+= 机械原理作业集 - 31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5 6 图示为一带式运输机,由电动机 1 经带传动及一个两级齿轮减速器带动运输带 8。设已知运输带 8 所需的曳引力 F=5500N,运送速度 v=1.2m/s。带传动(包括轴承)的效率 1=0.95,每对齿轮(包括轴承)的效率 2=0.97,运输带 8 的机械效 率 3=0.92。试求该系统的总效率 及电动机所需的功率。 解:该系统的总效率为: 电动机所需的功率: 5 7 如图所示,电机通过带传动及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带动工作机 A 和 B。设每对齿轮(包括轴承)的效率 1=0.97,带传动(包括轴承)的效率 2=0.92,工作机 A、 B 的功率分别为 PA=5KW,PB=1KW,效率分别为 A=0.8, B=0.5,试求传动系统总效率及电动机所需的功率。 解 1:输入功率: 解 2: 82 24.092.097.095.023221=kWFvP 026.88 2 2 4.0 102.15 5 0 0 3 =BA PPP +=电kWPPAAA22.792.097.08.05 2221=kWPPBBB31.292.097.05.01 2221=kWPPP BA 53.931.222.7 =+=+=电6296.053.9 15 =+=+=电PPP BAkWPPPPPPPBABBAABA53.9629.015629.092.097.07057.07057.097.05.0197.08.05152111=+=+=+=+=电 机械原理作业集 - 32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 6 1 图示为一钢制圆盘,盘厚 b=50mm,位置处有一直径 =50mm 的通孔,位置处是一质量m2=0.5kg 的重块。为了使圆盘平衡,在 r=200mm 制一通孔。试求此孔的直径与位置(钢的密度=7.8g/cm3)。 解 1: 孔的位置: 解 2:图解法 作图,量得: 6 2 图示曲轴结构中, m1=m2=m3=m4, r1=r2=r3=r4, l12=l23=l34,各曲拐的位置如图,试判断该曲轴是否达到静平衡?是否达到动平衡?为什么? 解: 静平衡 m2、 m3 产生的惯性力矩与 m1、 m4 产生的惯性力矩不在同一 平面内, ,故该轴动不平衡。 1m2m3m4m1r 2r3r 4r12l23l34lmmr 100mmr 200135210WWbW0bmmcmkgW 5.0cmkgWWWcmkgWWWcmkgWWWcmkgrmWcmkgrmWkgbmbybxbbybx904.1041.1025.341.10)5.010707.065.7()30s in (45s in(25.3)866.010707.065.7()210c os45c os(10205.065.710765.0765.0108.745)2(2222213221=+=+=+=+=+=kgrWm bb 5 4 5 2.020904.10 =66.72)25.3 41.10(t a n)(t a n 110 =bxbyb WWcmbmr b 1095.28.75 5452.0 =孔66.2 5 2 0 =+= bb0 =+ bWWWcmkgW Wb 75.105.21 =kgrWm bb 5 3 75.020 75.10 = 66.2 5 2 0 =+= bb 0=iF 0 iM 机械原理作业集 - 33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6 3 图示一曲轴,已知两个不平衡质量 mmm = 21 , 21 rr ,位置如图,试判断该轴是否静平衡?是否动平衡?若不平衡,求下列两种情况下在两个平衡基面 I、 II 上需加的平衡质径积 bb rm和 bb rm的大小和方位。 解: 静平衡 动不平衡。 若 ,两者构成一力偶与 mr 产生的力偶相平衡。 方位如图。 解: 静平衡 动不平衡。 若 ,两者构成一力偶与 mr 产生的力偶相平衡。 1m2ml l l l 1r 2rbmbmbrbr1m2ml l l l 1r 2rbmbmbrbrbIIbIIbIbI rmrm =0 =rm0Mlmrlrm 22bIbI =2b IIb IIbIbI mrrmrm =21 rrr =0 rm0MbIIbIIbIbI rmrm lmrlrm 24bIbI =mrrmrm = b IIb IIbIbI 机械原理作业集 - 34 - 班 级 成 绩姓 名 任课教师学 号 批改日期6 4 在图示的转子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