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秋晨》原稿与修改稿.doc_第1页
《老河秋晨》原稿与修改稿.doc_第2页
《老河秋晨》原稿与修改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为何“应该这么写”?老河秋晨原稿与修改稿之品读 江苏省海门中学 杨妙新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经建议多看看作家的修改稿,以明白文章“应该怎样写”,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所谓“应该这么写”,就是惟有“这么写”,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谓“不应该那么写”,是指那么写或者表意不明确,或者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得不到展示,深刻性得不到强调、强化,不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除了有语言的修饰包括词语选择、句式选用、修辞使用等以外,还体现为作者思想情感的“推敲”和锤炼。本文试图以老河秋晨为例说明写作中如何“推敲”文字,如何“推敲”思想情感,明白文章“应该这么写”“不应该那么写”。一看开头定调。【原稿】 我的故乡,既没有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也没有叫人羡慕的高山。我的故乡,只有一条平平凡凡的小河。也许,你很奇怪,这有什么值得写的呢?当你看完这篇文章时,一定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故乡的小河,普通得连个名字也没有,连镇上白发苍苍的老祖宗老爷爷们,谁也说不出这条小河何时有的,因此,人们都叫她“老河”。【修改稿】我怀念故乡的小河。小河普通得连镇上的老翁也说不清她叫什么名字,更不知她从何时流起。我只知道人们都叫她“老河”。老河的秋晨,特别使我怀念。【品读】这是文章的开头,修改稿好在哪里呢?修改稿删除了原稿中许多与全文联系不太紧密的信息(尤其是“也许,你很奇怪,这有什么值得写的呢?当你看完这篇文章时,一定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等语言,纯粹是废话),只保留了原稿中老河“普通”这一特征,显得很精练。而重点突出了自己对老河的感情对“故乡的小河”、对“老河的秋晨”的“怀念”,既扣题,又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章显得精粹而富有韵味。 二看描写展开。【原稿】 秋天的早晨,人还在睡梦中,小河上便传来了“梆梆”的有节奏的棒槌捶衣声。这是勤劳的镇妇,大清早就挽着木桶,持着棒槌,高卷着裤腿,来河边洗衣服。她们蹲在石头上,弯着腰,低着头,用红肿的手搓着衣服。脸上密密的水珠,不知是汗水,还是溅上的河水。只是一滴滴的,滴进了河里,瞬间就不见了。【修改稿】小镇还在睡梦中,河上便传来了“梆梆”的奏鸣。那是成群结伴的妇女,披着朦胧的月光,挽着各式的水桶,拿着一色的棒槌,高卷着裤腿,来到河边洗衣服了。她们有的弓着身子,站在没膝的水中,在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有的已蹲在青石板上,低着头,露出臂,或搓或揉。一个胖大嫂,挥舞着手中的棒槌,不停地在空中划着弧线。有位老妈妈累了,站起身,捶捶腰,拭去挂在睫毛上的水珠,然后又加入了这“梆梆梆梆”的合奏,同大伙儿一起,来迎接这老河的黎明。【品读】这是本文使用的第一个材料来描写老河秋晨特有的景致。应该来说,原作除了“脸上密密的水珠,不知是汗水,还是溅上的河水。只是一滴滴的,滴进了河里,瞬间就不见了”等细节不太真实以外,其他的内容似乎也无可非议。但是只要我们一读修改稿,就发现两种写法的优劣了。修改稿只是增加了老河秋晨的描写,尤其是把许多妇女在老河秋晨中洗衣场景做了具体细致的刻画,写得有声有色,富有诗情画意,而且还做到了点面结合,是老河秋晨更有了情趣之美。三看词句选用。【原稿】河上灰潆潆的一片,这是秋姑娘送给小河的面纱。远处,只有“嘎嘎”的鸭子的欢叫声,伴随着有节奏的“梆梆”的棒槌声,组成优美和谐的旋律早晨进行曲。【修改稿】 秋姑娘还未给小河收起灰潆潆的面纱,却又唤来那“嘎嘎嘎嘎”的鸭群的欢歌,迎和着这“梆梆梆梆”的粗朴的奏鸣,组成了一曲优美而和谐的老河畅想曲。【品读】这里的描写粗看起来,似乎改动不大,但细细品味,觉得改动得很巧妙。为什么呢?首先,我们从陈述角度看,原稿先写河面的雾气,再写鸭子的叫声,比较零乱。而修改稿以秋姑娘为陈述对象,使文气上下贯通,而且更有人情味。其次,我们从词语角度看,原稿“早晨进行曲、欢叫声、棒槌声”等,不如修改稿“老河畅想曲、欢歌、粗朴的奏鸣”等词语来得妥帖、有诗情画意;又如,原文中有了“远处”两字,表意就有歧义,就不准确了。 四看意境构建。【原稿】火红的太阳,终于挣开了白云的纠缠,露出半个笑脸。天空中几小朵白云,像镶着金边的茉莉花。几缕金色的阳光,像利剑一般,从云缝中刺出来,晨纱渐渐地碎了。缭绕着,盘旋着,像一缕缕青烟,袅袅上升。太阳冉冉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小河上,照在勤劳的妇女的笑脸上。极目四望,河上金晃晃的一片。一阵轻风贴着水面吹来,河上荡起无数的波痕。忽离忽合的神光,像一粒粒蓝宝石闪着耀眼的光斑,刹时颤动起来,紧接着连成一条曲线,整个河 面荡起来了。无数的金线,一串串互相追逐着,像一条条在海上遨游的蛟龙,“忽”地腾空飞起,漫天的飞舞。刹时,河面又恢复了平静,只闪耀着宝石般的光芒。【修改稿】太阳冉冉升起,河水汪汪一碧。那夹岸柳阴下的绿呀,招引路人去捕捉她那离合的异光。一忽儿像一颗颗嵌在桂冠上的宝石,一忽儿恰似云天里朦胧的星星。一阵阵秋风掠过,柳阴筛下点点光斑,无数光斑缀成一条条的金线,宛如夜空流星划过的光带。它们在水面上拥挤着、追逐着,似银鱼,似闪电,倏地钻进了河里,消逝在天边。【品读】这里修改稿对原稿做了很多删除,改动较大。为了行文简明,这里仅仅以“几缕金色的阳光,像利剑一般,从云缝中刺出来,晨纱渐渐地碎了”一语的删除,来说明描写中意境的构建。所谓意境是指文章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作家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构成,要借助意象。所谓意象,是指文章中作者运用的、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正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比如,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在老河秋晨的原稿中这句话,把“阳光”比作“利剑”,说它“从云缝中刺出来,晨纱渐渐地碎了”,不但缺乏了美感,而且与整段话乃至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老河秋晨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美好的意境不协调,所以必须删除。 五看表意区别。【原稿】 河上有几块露出了背的陆地,像几头在水里嬉戏的牛,又像嵌在一块镜子中的翡翠。清风拂过,送来缕缕清香。河的对岸,是一望无际的稻花,几个背着锄头的农民,聚集在一起,大概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吧!【修改稿】秋风拂过,送来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河的对岸,满是扬花吐穗的稻田,两个农人点缀其间。其中一个正蹲下身去,一手小心地扶着禾苗,一手指着那无边的稻花;另一个,左手叉着腰,右手拿着一杆旱烟袋,“吧嗒,吧嗒”地吐着烟圈。两人高声地谈笑着,准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吧!【品读】这处修改,最为重要的是把“河的对岸,是一望无际的稻花,几个背着锄头的农民,聚集在一起”改成了“河的对岸,满是扬花吐穗的稻田,两个农人点缀其间”。这样的修改,有什么表意的区别呢?我们可以看到原稿“几个背着锄头的农民,聚集在一起”,表意是不明确:“背着锄头”做什么呢?又“聚集在”哪里?而修改稿写成“两个农人”,就能落到实处,便于下边的描写展开。把“一望无际的稻花”改成“扬花吐穗的稻田”,既保留了原有的信息,又能使全句的陈述显得文气贯通。 六看结尾收束。【原稿】虽然小河两岸没有连绵不断,山势奇绝的高峰,但家乡每一处景致,都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老河晨景,难道不是一首沁人心脾的诗吗?家乡的水美,而家乡的人更美。那一个个在洗衣的镇妇,难道不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吗?瞧,这位老太太刚摔了一跤,不是马上跑来一个少年搀扶她吗?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人们。【修改稿】 雁叫声声,唤起我无限的乡思;声声叫雁,请捎去我一颗永怀的心吧!【品读】古人认为高明的文章结尾要能够画龙点睛,要能够言有尽而意无穷,要能够如“豹尾”一样响亮有力,要能够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里的两个结尾,高下优劣,我们在比较中,是可以看得清楚的:原稿叙述罗嗦,抒情做作,表意直白。(阐述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