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西走廊制种玉米褐斑病的田间防效测定陈广泉1,陈占伟1,邢会琴1,张建超2,王多成3,费永祥2(1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2张掖市植保植检站,甘肃张掖 734000;3张掖市多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目前在生产田中控制褐斑病的关键是发病初期的药剂防治,所以应加强田间病情调查,把握好防病时期,选用高效的杀菌剂,以减少该病引起的损失。本实验选用多种杀菌剂,通过药效试验比较各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明确其对产量的影响,综合评价其田间效果。为筛选出适合河西走廊气候条件下的玉米褐斑病高效杀菌剂提供依据,同时加快当地玉米褐斑病的防治工作进展。关键词:玉米褐斑病;杀菌剂;病情指数;田间防效Hexi Corridor seed corn brown spot of field efficacy determinationChen Guangquan 1, Chen Zhanwei 1, Xing Huiqin 1, Zhang Jianchao 2,Wang Duocheng3,Fei Yongxiang2,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He Xi University, Gansu Zhangye 734000; 2 Zhangye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Gansu Zhangye 734000; 3 Zhangye city into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Gansu Zhangye 734000)Abstract: the key control spot field production is the chemical control of early onset, so should strengthe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grasp the control period, choose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age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the disease. This experiment chooses several fungicides, control effect by experiment and comparison of various fungicides, clarify its effect on yiel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field effect. In order to select suitable for Corn Brown Spot efficient fungicide climatic conditions in Hexi Corridor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and accelerate the progress of local maize leaf spo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Keywords: Corn Brown Spot; fungicides; disease index; control effect玉米褐斑病(Phy soder ma maydis)原是玉米生产上的次要病害,但是近几年在河西走廊该病害危害日益严重,为害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玉米上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玉米褐斑病菌( Phy soderma may dis Miyabe),主要危害玉米和类蜀黍属植物,病菌以休眠孢子在土地或病残体中越冬,来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适宜条件下萌发并侵害玉米幼嫩组织。在78月份若田间出现温度高,湿度大等气候条件,则有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大发生。该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及茎杆,在叶片上的分布特征较明显,呈段状或条状分布。病斑初期为黄褐或红褐色小斑,以叶和叶鞘交接处居多,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病斑,发病后期叶肉细胞组织坏死,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且多发生于节的附近。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30%以上。本试验在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旨在探明不同药剂对玉米褐斑病的影响,为生产中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 郑单958。田间调查表明,该品种对玉米褐斑病的感病程度与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先玉335和农大108相似。1.2 试验农药70%代森锰锌,西安近代农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5%百菌清,陕西亿农高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扑海因,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12.5%烯唑醇,盐城市龙跃农药公司生产;70% 甲基托布津,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生产;50%多菌灵,江苏苏化集团新忻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0%三唑酮 EC( t riadimefon) , 盐城市龙跃农药公司生产;12.5%戊唑醇,盐城市龙跃农药公司生产。1.3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在河西学院教学试验园区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多年种植玉米并进行秸秆还田,前茬作物为小麦,土质为砂壤土,田块平整,水肥条件良好。设8种药剂处理3次重复,清水对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0m2,5行区,南北行种植,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安排种植密度(5250067500株/hm2),栽培管理同一般大田于4月12日进行人工点播,管理上除保持田间较高湿度以利于发病外,其他同一般大田。1.4田间药效测定试验1.4.1抗病性鉴定 采用高压喷雾法,按各药剂推荐剂量和浓度(百菌清:2.53 g / dam2兑水50kg ;扑海因:1.26 g/ dam2兑水50kg;烯唑醇:0.34 g/ dam2兑水50 kg;甲基托布津:1. 69 g / dam2兑水50 kg;;多菌灵:1.69 g/ dam2兑水50 kg;三唑酮:1.57 g /dam2兑水50 kg) 分别于2012年7月20日和27日连续两次喷药。各小区5 点取样,每点选取2株,每株选取5片完全展开叶调查发病情况。分别于药后0、7、14及21d分4次定点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记录病级,计算病情指数,评价防效,并于试验期间目测药害情况。根据玉米褐斑病田间发病特点,按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制定玉米褐斑病病害分级标准3(表1)。表1 玉米褐斑病严重度分级标准病害级别症状表现0叶片无病斑;1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0%以下;2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0% 20%;3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0% 50%;4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 75%;5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75%以上。1.4.2 结果计算 病情指数及防效计算公式4:;式中CK0、CK1、Pt 0、Pt 1 分别表示对照区施药前的病情指数、对照区施药后的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的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的病情指数。2 结果与分析2.1田间症状诊断据近几年的田间调查发现,出现在河西走廊玉米褐斑病的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局部褐斑病及整株黄点型。先对其田间危害症状进行描述(表2)。表2 河西走廊玉米褐斑病的田间危害症状病害类型田间症状表现局部褐斑型局部褐斑型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发生在叶鞘、叶主脉上。病斑呈现黑褐色,大小如黄豆粒,有时联成大斑块,成熟病斑变成褐色的孢子堆,内有休眠孢子。整株黄点型整株黄点型是一种新出现的褐斑病症状,一般是整株叶片发病,叶片上出现密集及大小分布较均匀的小黄点,经镜检,观察到病原菌为Phy soderma maydis,使叶片和植株呈现失绿发黄,密集的小黄点老熟后变成褐色的孢子堆,内有近圆形的休眠孢子,这些休眠孢子埋藏于叶肉细胞组织中,不暴露散出孢子粉,这一点与锈病要严格区别开来,发病植株轻者结苞小,产量低,严重者不结苞。2 .2田间防效测定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施药前玉米褐斑病的田间发病比较均匀,所划分的药剂处理区和对照区平均病情指数为16. 4。试验过程中该病害呈现前期轻(7月20日前后,此期玉米正处于拔节期),后逐渐加重(7月27日、8月3日期间,此期玉米正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渡期),到玉米生长发育后期(8月10日前后,此期玉米正处于生育后期)又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该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有关,因为玉米生长发育的中期阶段,一直处于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下,而前期和后期天气相对凉爽、干旱。毛朝军等2调查结果与本研究相一致。表3不同药剂对玉米褐斑病的田间药效药剂试药前病情指数第一次调查第二次调查第三次调查病情指数相对防效病情指数相对防效病情指数相对防效70%代森锰锌16.23.3389.694.3988.432.9490.3575%百菌清17.824.2420.0518.9265.9115.360.0850%扑海因15.817.741.912.976.48.4378.512. 5%烯唑醇17.319.634.614.560.47.4265.2770% 甲基托布津14.624.6319.2420.463.6513.664.7650%多菌灵15.620.5531.4818.3766.6518.650.9420%三唑酮17.314.652.659.1783.77.4680.5412.5%戊唑醇15.22.5292.402.9292.462.5693.18对照(CK)18.430.6-56.4-38.2-供试药剂对玉米褐斑病的相对防效,在药后随玉米生长发育,总体呈上升趋势,即前期防效较低,中期相对防效较高,后期在高水平基础上稍有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供试杀菌剂在玉米生长发育中期才较完全地发挥出了它们药效,也可能是因为前期发病本身就轻,中期出现了玉米褐斑病的大发生。第1次调查时,8种杀菌剂处理过的小区该病害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玉米褐斑均表现出较好的田间控制效果,除此之外,三唑酮和扑海因对玉米褐斑病也发挥了较好的控制作用,与其它几种试验药剂相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说明施药后短期内代森锰锌、戊唑醇、三唑酮和扑海因防效优于其它几种试验药剂。到第2次、第3次调查时,总体上表现出了与第 1次调查时类似的情况,戊唑醇对玉米褐斑病防效明显优于代森锰锌,三唑酮对玉米褐斑病防效明显优于扑海因,尤其是第3 次调查时,戊唑醇对玉米褐斑病的相对防效达到了93.18%,而代森锰锌为90.35%;三唑酮对玉米褐斑病的相对防效达到了80.54%,而扑海因为78.5%,且二者差异极显著。而其余几种又都表现出了与第1 次调查时同样较差的防治效果。3 防治措施3.1 种植抗(耐)病品种,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褐斑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生产上应以种植抗(耐)病性强的品种为主,如郑单958等;3.2 降低田间病原基数,消灭初侵染源。玉米收获后,若田间病害发生较重时,切忌将秸秆还田或用病残体沤肥,对病残体要进行深埋处理或用病残体沤制的有机肥要经过高温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同时,重病田可以实行3 年以上的轮作倒茬,逐年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3.3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及时追肥。种植玉米前,应尽可能多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在玉米 45 片叶时,及时追肥,每 667m2追施尿素1520,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程度。3.4 中耕锄草,及时排灌。玉米苗期要根据田间长势情况,及时中耕锄草,使玉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严重干旱时,及时浇水;田间积水时,及时排涝,及时中耕放墒,降低田间湿度,改良田间小气候,创造利于玉米健壮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田间小气候。3.5 预防为主,及时防治。在玉米45 片叶时,若种植的品种不抗病属感病品种,且此时温度高,降雨量大,田间湿度大,光照时间短,适宜于病害发生时,应及早预防。药剂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洒,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喷洒杀菌剂时可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其他叶面肥,补充玉米营养,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喷洒药剂时,可结合气候条件,连喷23 次,间隔7d 左右。喷药后6h内遇降雨应重喷。4 小结与讨论本研究证明,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玉米褐斑均表现出较好的田间控制效果,其中代森锰锌既能抑制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又可有效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至于其能否抑制病原菌游动孢子对植株的侵染仍有待研究;而戊唑醇对病原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并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能有效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推测其可能是通过抑制病原菌游动孢子对植株的侵染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的;而霉灵既未表现出明显的对病原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也未表现出降低病原菌致病力的作用。在玉米8 叶期用430 g /L戊唑醇 SC 或80%代森锰锌WP对茎叶进行喷雾处理后,可将发病叶片控制在穗位叶以下,有效降低褐斑病对植株的危害程度,对玉米起到一定的保产作用。玉米褐斑病菌是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 (Physoderma maydis Miyabe)专性寄生菌, 病原菌在寄主细胞里形成褐色的具厚壁的孢子囊(休眠孢子囊),能够在破碎的玉米组织和土壤中完成越冬,第二年病菌靠雨滴、气流等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在 78月份一般会出现高温高湿天气,这种条件有利于玉米褐斑病休眠孢子囊的萌发侵染。近年来大面积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和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是该病逐年加重的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4社区安全应急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建筑安装工程临水方案(3篇)
- 防疫专员面试题及答案2025
- 手术器械清点试题及答案
- 2010年1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品牌忠诚度2025年研究报告:用户忠诚度与品牌影响力
- 2025年环保产业园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前景报告
- 团队的力量课件
- 音基三级考试题及答案
- 消化道出血护理新进展
- 【浅析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8900字(论文)】
- 新材料引领创新创造的新驱动器
- MOOC 大学计算机-思维与应用-周口师范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TWI培训课件完整版
-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防火分区
- 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训练1000题-可直接打印
- 《测绘管理法律与法规》课件-测绘标准化
- 职高数学公式与定理表
- 安全管理办法与质量安全的协同管理
- 2024年四川遂宁川能水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