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咬文嚼字教学三问 讲授朱光潜先生的名作咬文嚼字,自以为教了多年的传统教材,定会轻车熟路。殊不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推翻了我们久以为熟络的的理解,甚至直接否定了人教版教师备课用书(简称教参)的解读,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研读这篇课文。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问题:问题一:咬文嚼字的中心观点是什么?流行的看法认为,咬文嚼字的中心观点为:“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教参)这个看法影响了所有老师的教学。这句话究竟是不是全文的中心观点(或论点),需要做一番分析。这一句与前一句“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表意完全一致,都在说咬文嚼字的必要性,必要性旨在说明咬文嚼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但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才是文章要说明的中心问题。教参在谈到“咬文嚼字”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时,突出强调了这句话:“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谈到“咬文嚼字”给我们的“启示”时,又一次对此做了强调。这完全是一种误导,致使所有的教案、教学设计等完全以此为中心论点。可随后,教参又清楚地写有这样一句话:“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我疑心这两段文字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或者是编者有意设计了一个二选一,让执教的老师们做选择。在文后的练习,谈谈“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的修改”,教参给出的答案为:“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还是一个二元论,编者但强调的重点仍在后者。我们简单地回归一下文本。文章两个自然段,分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有革命家的气度”表达效果,领起下文。“这”和“有”的修改是为了更好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的第自然段即有明确表述:“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句话在表意上给人一个错觉,不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而是调整文字,使文字适合于情感表达的需要。情感是文字的核心,需要调整的当然是文字。这句话是统领全文的中心观点,这是毫异议的。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结尾一段得到应证:“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简而言之,“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对全文的总结,也属于卒章显题旨。问题二:咬文嚼字层次应当怎样划分?明确了文章的观点,我们再来看文章的结构。咬文嚼字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教参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还有一种常见的分法:|。这两种分层方法都是错误的。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第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如何。这里,我们需要对文章的第自然段做一段落的调整。文章第自然段提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个中心话题时,本段即可结束。应将“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归为下一个段落,即第自然段,因为这句话直接领起下面关于李广射虎的事例。原来的“在表面上,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前,不再分段,因为后面的内容是对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内容、情感的分析和比照,应归属于同一段。也就是从“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到“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为全文的第自然段。其他不变。文章的第自然段经过这样的调整后,文章的层次思路就清楚了,八个自然段应这样分层:|。是引题,是为了引出文章第自然段的中心话题:“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这是归纳法。四个自然段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话题,这又属于演绎法。第自然段是文章的结论,明确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行文的三个部分,属于总分总的议论文结构。朱光潜先生是文章大家,有着极其深厚的古文功底。作为同城人,深受“桐城派”文风的影响,是非常讲究文章的章法结构的。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层次安排决不可能像人教版教参那样划分层次,头重脚轻,章法全无。这里我还想强点一下第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第自然段共有五个句子,前三个句子突出“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两个句子提出本文的中心话题。“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这是入题,也总起后面内容:文字上的含糊就是思想还没有想清楚,想透彻,情感表达还没有凝练。所以,修改措辞中的用字用语,就是使文字能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这是贯穿全文的“总的思想”,也就是统领全文的总纲。所以说,凸现第自然段的统领作用和地位,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和中心。问题三,文章从哪些角度来论证自己的中心观点?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和基本层次,我们来看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阐明观点的。先看两段。郭老修改屈原的台词已是一个熟版老套的例子。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表强调突出,有特指的意思。修改后的句子表达出了说话人的厌恶和愤恨之情。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的“有”,表存现,是肯定和褒扬。如果将“有”换成“这”,表达的情感就发生了变化。“这”在句中表示否定和反讽,表现处说话人语气上的生硬感和态度上的“深恶痛绝”。这两个例子说明,修改文字就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两个例子很切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中心话题:文字修改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调整后的第自然段是从繁和简的角度来论述文章中心。史记原文文字使繁,“出猎,见草中石”,隐含一个“误”字,即误“以为虎”;“中石没镞”,隐含的是“惊”“怒”“气”等情感综合因素,突出李广在特定情境下,猛力超拔,臂力卓异;“因更复射,终不能入”,表现出再试射时的失落和无奈。而王若虚史记辨惑用简,将原文所表达的情意全失。所以说,使繁,还是用简,全看文章思想和情感表达的需要。第自然段是从文字表达的意境,即“境界”的角度来探讨文字的推敲。这一段开头是一个过渡:“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紧扣上文第自然段的中心话题。然后以韩愈、贾岛之“推敲”为典型实例,说明只有根据当时的具体环境,心境,才能恰当领会是用“推”、还是用“敲”更为恰当准确。文章在段末归结本段的分论点:“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推敲”。虽然文段重点论述 “推敲”的境界或意境,但仍然没有离开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第自然段谈的是字或词语的联想意义。文字的直指意义“明显而确实”,而联想意义是“个别的”,“变幻莫测”,但更加“意蕴丰富”。就像苏轼惠山烹小龙团“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巧妙地表达出了那种“不即不离,若隐若现”的意味。要领会诗句的意境不仅需要了解文字本身的联想意义,还要有丰富的生活和文学积累,体会作者写作此诗时的情感。这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根本意蕴所在,是文字联想意义的创造性使用,即文学的独创性。第自然段从反面论述,文字的联想意义用得不得体,缺少创造性,就会使文章陷入“套版反应”。一个人的文字表达缺少创新,就会影响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的准确到位。“语言跟着思想感情走”,一个人要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招投标投标担保合同解除条件及法律后果
- 2025年度智能设备采购与管理规范合同
- 2025年度智能硬件开发与应用合伙协议
- 新能源微电网稳定性控制与新能源发电系统谐波治理报告
- 2025电子商务平台会员管理与基础应用服务协议
- 2025版离婚房屋下载全新协议范本
- 2025年智能停车场车位销售及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商场内快闪店场地租赁与推广合作合同
- 2025版图书售后服务与客户保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水利工程专用土工布采购及施工服务合同
- 八年级下册美术提纲
- 内部准驾证管理办法
- 2023年单螺杆泵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全套图纸
-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 GB/T 20481-2017气象干旱等级
- 风电发电机组电控系统知识-安全链部分课件
- 医疗质量管理工具课件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 小学教师量化考核表
- 房建监理平行检查记录表格模板(参考版)
-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课后习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