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兵卫与葫芦日本志贺直哉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小说家。日本文学“白桦”派代表作家,享有“小说之神”的誉称。他的作品以强烈的正义感抨击了社会中的虚伪和丑恶、宣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尤其是他的心境小说,其文体被视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典范。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眼前一亮,看见一件东西,把他吓了一跳。原来路边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这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有好一会儿没有看清楚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因为他热衷得这么厉害,所以他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水果铺、旧货店、粮食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清兵卫居住的小镇,是个商业码头,虽然算个市镇,其实是很狭小的,一条细长的市街,只要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了。所以卖葫芦的店铺纵使多,像清兵卫这样几乎每天都跑去看,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看过了。 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 “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喜欢。”一位客人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看见清兵卫在一旁很专心地擦葫芦,就这样说。 “是呀,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高兴地向他那边看了一眼。 “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客人说。 “这样的好呀。”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清兵卫的父亲与客人就谈到了葫芦。“今年春天开评品会时,有人拿出了马琴的葫芦来做参考品,那才是出色的呢。”清兵卫的父亲说了。“是一个很大的葫芦吧。”“又大又长。”听见这样的话,清兵卫偷偷地发笑。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他不知道马琴是什么人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 “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他插嘴说。 听了这话父亲就圆睁着眼呵叱:“什么话,你懂得什么,也来多嘴!” 清兵卫沉默了。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古董店老板横捧坚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要卖就算五块钱吧。”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思考讨论】.理清、分析情节的走向理解并掌握“危机爆发”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危机爆发式的情节安排,可以很巧妙地揭示文章的主题,而连续的危机爆发则可以多侧面地揭示主题,使主题显得丰满。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文章的结尾虽是危机爆发的最终结果,实际上“他的父亲又在开始嘀咕了”也暗示出新的危机爆发。请以此为危机爆发的起点续写。要求:主题与原文保持一致;展开合理的想象,注意危机爆发式的情节安排;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参考提示】.(1)交代父子矛盾的起点;(2)父子矛盾存在的原因;(35)教员与清兵卫的矛盾冲突,为下文父子矛盾的爆发蓄势;(67)父子矛盾爆发,并成为后一情节中清兵卫与常人理解不同的矛盾的新的起点;(8)为清兵卫与常人理解不同的矛盾冲突蓄势;(9)清兵卫与常人理解不同的矛盾冲突爆发;(10)清兵卫与常人理解不同的矛盾冲突爆发之二;(11)矛盾爆发的结果。本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是危机爆发。危机爆发指情节走到一定程度,郁积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全知的时机爆发,这个危机的爆发同样是情节的新的起点。这里和15段是情节的郁积,而教员的家访是矛盾爆发的全知时机,而父与子的矛盾爆发又是下一个清兵卫与常人的理解不同的矛盾开始的新起点。由此可见,危机爆发式的情节安排,可以使故事的发展曲折策动,故事的情节丰富而多变,并在情节的展开中展现人物的修改。.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清兵卫与常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现状,体现了作者的忧思;而危机爆发后的最终结果,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当然,里面也蕴涵着新的矛盾冲突。【鉴赏提示】清兵卫与葫芦1913年1月1日发表在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上,是志贺直哉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者简练、活泼、自然的语言风格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中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它有两层题旨。首先,它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也表达了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篇小说和第三单元的炼金术士(节选)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清兵卫对爱好的执著,与牧羊少年对宝藏的执著,是一实一虚的,一个从普通生活场景来写,一个从奇幻故事来写,都具有类似的寓言意义: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因为这种最初的追求包含了个人的天命所在。其次,在更深一层,这篇作品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小说中的清兵卫是孤立的。他每天从学校回来,也不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不是上街看葫芦,就是自己玩葫芦。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他的爱好。他的世界无法跟别人沟通。这大概是一种天才的苦闷。但也正是因为无法沟通,这种内心的世界就显得更为广大与人沟通,很难不受到流行思维的左右比如,清兵卫如果要讨那个教员的欢心,最好是把武士道多多地学习一下;要讨父亲的欢心,起码要妥协一下、欣赏马琴的葫芦、那种又大又长或者奇形怪状的葫芦。(马琴,即泷泽马琴,江户时代末期作家。)因为志贺直哉的父亲爱读马琴的作品,作者用清兵卫对马琴的葫芦不屑一顾的细节来暗暗嘲讽父亲对文学的无知。在作品发表的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日本当时的军国主义和功利主义气氛中,作者本人对美和人道主义的追求,显得非常微不足道、落落寡合,这正与清兵卫的处境相似。为了实现对这个深层主题的表达,志贺直哉在内容材料的选择和写作手法的运用上都颇为讲究。比如,清兵卫的处境和第四单元中的哑女素芭相似素芭的世界也是无法与人沟通,只有几个动物做她的知心朋友。素芭的内心世界经过泰戈尔的充分书写,已经展示在读者面前;而本篇的一大特点,就是心理活动略写,以行为描写来代替心理描写,这一方面是让读者从这些“外部”的行为描写中去体会清兵卫的心理,调动读者自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则稍稍减弱了作品的写实性,增强了寓言性。情节的发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六段。首段是概述,用简练自然的语言概括全篇,把整个情节线索勾勒出来,但惟独留下一个缺省“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这个有意的语焉不详,就是一个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第一部分的另外五段均以“清兵卫”或“他”来领起,属于典型的叙述段落,分别从五个角度来叙述清兵卫是如何“热中于葫芦”的事迹。这些叙述,看似不经意,却丝毫无冗赘之感,因为作者选取了一系列有滋味有血肉的细节。它先用一段,不动声色地来记述清兵卫是如何玩葫芦,如何买来,数目多少,价值几何,如何加工,熟练程度如何,其中一些副词“常常”“已”“能够”“也是”“不停地”则透露了其喜好的程度。实际上,写出一个小孩子,能够对于一件事物如此专心如此经常地去做,即使根本没有“喜欢”这个词语出现,也等于是写出了“喜欢”了。接下来一段,写清兵卫“喜欢”看葫芦,只用一个“错看”的细节,就把这专心的程度写得生动毕现。于是下一段,简练地概述他看得多,看得“呆呆地”,也就顺理成章。随后又用一段来写清兵卫如何“收拾葫芦”以及收拾好了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如何“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火炉箱,又译“被炉”。日本住宅室内的取暖工具。结构为在火塘之上罩一木框,再将一床棉被罩于木框之上。人盘坐时,可将下肢置于被中取暖),第二天早上又如何看、系、挂,清兵卫对于葫芦的兴趣丝毫不倦,作者对于清兵卫的这些琐碎举动也丝毫不倦,体现了小说家的观察力和耐心。我们可以看到,第2、5段和第4、6段其实是有承接关系的,前者写如何“收拾葫芦”,后者写“看葫芦”之多,各分成两段,参差写来,其实也是有讲究的。这就涉及到文章的信息分布问题。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是把最基本的信息放在最前面,随后跟着一段最有趣、最生动的信息(第3段),紧随其后,把“看葫芦”的信息加以拓展,但是并不说完,而是另起一段详细交代清代兵卫“收拾葫芦”,对前面说他“收拾葫芦”的第2段进行补充,然后才以“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来对前面的信息做个收束。不枝不蔓,却又有所摇摆在如此小的情节弧度上也能摇摆有度,足见小说家的风范。第二部分则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场景”来进行描写。它与第一部分之间的衔接也非常自然。用一个段落“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仍然是承接上面五个段落来叙述清兵卫是如何爱好葫芦,但却引出了客人对他的一句评论,很自然地进入下面这个场景的描写。这个场景独占不小的篇幅,因为它展示了一对非常重要的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这是小说大情节的生发点,最核心的情节张力,都由此产生。而这矛盾又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清兵卫的爱好与父亲的不支持之间的矛盾(后文的“教员”其实也是“父亲”的一个意义共生体);第二层是清兵卫独到的眼光与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间的矛盾。第一层矛盾最终爆发,清兵卫的爱好被生生扼杀,达到情节的一个高潮;然而后面却还有一个小高潮:清兵卫慧眼发掘的葫芦,被卖到六百块的高价。从第一层矛盾来看,是清兵卫被压倒了;然而从第二层矛盾来看,清兵卫却是胜利者。正是如此,更加深了作品的意味。而这两组矛盾,都在这部分中显露出来,也体现出作者安排的精心。情节的发展部分,用笔更为俭省,只用了寥寥数行。由于前面的充分交代,此处写清兵卫发现自己喜欢的葫芦,着墨虽然不多,却也能提起读者的注意清兵卫特别喜欢的这个葫芦,到底会有什么故事?随后就用一句话,迅速过渡到高潮部分:“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只用两句话,便从一个情景过渡到另外一个,轻巧自然。在高潮部分,作者安排了几次摇摆。当清兵卫上修身课(修身课,是讲授道德、伦理的课程。后来发展到主要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二次大战后被取消。)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在此,可以看出,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而教员所爱好的武士道,则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小说中的“云右卫门”,是指桃中轩云右卫门,这是一个表演歌颂武士道的浪花节演员。作者在此暗含了对武士道精神的某种嘲讽。而“新地”,意思是花街柳巷。)如此宕开一笔,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也被“吊”了一“吊”,效果跟没有此段插叙大为不同:悲剧的气氛降低,反倒多出点喜剧的意味;意义的重点,也从清兵卫的失败,转移到教员的失败(文气上对他的嘲讽,实际上构成该角色在情感意义上的一种“失败”)和人道主义情绪的胜利(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也暗示了情感上的不妥协)。随后又是几层摇摆。教员家访,这是葫芦被没收的余波。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只管自己训斥,并未注意到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听闻教员来访的原由,不仅把清兵卫责打一顿,而且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非常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在这个高潮之后,又有一个小高潮。这是由隐含的另一层矛盾生发出来的。在这个高潮中,清兵卫的慧眼和天才,却造就了校役和古董店老板这两个带有市侩色彩的人物的超额利润,这是讽刺,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暗示。大家为文,往往效率极高,在这短短篇幅之内,不仅完成了情节上的既定任务,而且把两个形象栩栩刻画出来,并寄托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概括,可谓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小说的结尾也是文短意长。情节的结局,是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这也象征着个性解放精神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之下寻找新的出口。但是,这新的出口也仍然是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的。这就蕴涵了新的矛盾。小说在此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像,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完成也许每个人都是一个清兵卫【拓展链接】鲁迅风筝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几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多余的人】:出自俄国作家小说多余人的日记。19世纪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不愿与贵族上流社会同流合污,自命清高。但因他们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立场,所以精神萎靡、情绪消极,缺乏生活目的,不能有所作为。比喻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游手好闲之徒。53、出走的娜拉:娜拉是挪威戏剧家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江门市开平市教育系统赴高校招聘急需紧缺人才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宿州市中医医院招聘3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小学安全培训公众号内容课件
- 2025河南洛阳市偃师区第一批公益性岗位招聘4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普定县畜牧服务中心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小学安全制度培训计划课件
- 2025金华市教育局所属金华教育学院公开招聘教师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宝鸡腾轩实业有限公司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Iloperido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Human-CES1-Enzyme-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至2030中国大宗物资供应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湖南益阳安化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件
- 电瓶托盘堆垛车安全培训课件
- 快递分拣中心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
- 机加工安全质量培训计划课件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 胰岛素储存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卡丁车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报告书、表、登记表)
- 加油站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