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讲练测 专题18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含解析).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讲练测 专题18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含解析).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讲练测 专题18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含解析).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讲练测 专题18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含解析).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讲练测 专题18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讲案【新课标版历史】专题十八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考向一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 讲高考(1) 考纲要求 知道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欧洲关于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法国大革命和法国民主政体的变迁;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2)命题规律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必考内容。从近6年的高考试题分析来看,命题规律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从考点重点来看,近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反封建斗争的檄文、英美法三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实践及特点是命题的主要考点。从考查的题型看,除个别省份作为必考外,多数新课标地区仍将以材料解析式的主观题为主,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迁移知识和综合分析等能力。从考查角度看,高考特别注重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一是考查中外民主制度建立过程及新旧势力的尖锐斗争;二是将中外民主化进程及政治文献进行比较,考查民主思想对革命和政治化的促进作用。从热点角度看,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国家的建设是当前国家政治建设的热点问题,高考可能会适当联系民主与法制建设,制度创新等社会热点问题,隐性地考查近代中外民主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例1【2013年北京卷历史,题21】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1812年的战争是反对拿破仑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俄国获得胜利;1855年是英法俄争夺土耳其地区的争霸战争,俄国由于落后的农奴制而失败,由此催生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十二月党人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出现的,因此表述错误,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因此正确答案选b。例2【2012年安徽卷历史,题21】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例3【2012年北京卷历史,题12】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2. 讲基础关键词:洛克和卢梭、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与共和政体的演进、美国独立战争和共和政体及政党政治(1)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突出考查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教权高于王权,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服从教会和教皇;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和历史背景(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权和王权的矛盾更为尖锐。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思想),斯宾诺莎(提出包含人权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体最优论)、洛克(提出分权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提出自由、法治的原则)和卢梭(抨击封建制度,主张“天赋人权”,提出主权在民)。(2)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着重考查从1649年到1660年英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渐进性特点。(3)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的内容和特点、独立宣言(体现了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等。使资产阶级理想的政府学说首次贯彻到建立近代国家的政治实践中)、人权宣言(阐明了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观念。具有明显的宪法色彩,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以及上述文件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4)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重点考查英国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它规定了议会主权的原则,并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7世纪初的枢密院发展为内阁;“统而不治”后,内阁成为常设机构;18世纪沃尔波特完善内阁制度;19世纪中期,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代议制民主正式确立。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间接民主、包容性和自由度)。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 (主要内容:确立联邦制、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影响: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和民主制度的多样化特点。(5)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突出考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拿破仑帝国建立、波旁王朝复辟、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度等基本史实及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同专制力量进行殊死斗争的结果。(6)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主要考查英国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1837年,人民宪章的起草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此后英国的工人阶级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对社会政治制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后半期各国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第一国际: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在各国建立支部,支持工人罢工及进步运动。巴黎公社:在实行人民普选制,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等方面尝试民主制度的建设。第二国际: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积极推动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而斗争)3.讲典例【例1】【浙江省温岭市十校联合体高2015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题12】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人民主权原则 邦联制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共和原则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均没有体现联邦制的内容,所以排除掉,选b。【趁热打铁】【四川省广元市高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题14(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4分)【例2】【浙江省温岭市十校联合体高2015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题27】(19分)英国代议制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但其民主政治的确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陈晓楓、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5分)(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6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4分)制;进一步推出民主政治享有的范围逐步扩大;民主逐渐下移。分析特点的时候考生要结合材料一、二和三来总体分析,即为和平的流血少的过渡、渐进的过渡;同时归纳出民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趁热打铁】【四川省巴中市高2015届高三零诊历史试题,题14(2)】材料二 纵览英国民主革命史,还有一层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这里,我是指她的合理的协商精神而言的,不通过流血的手段而达到理想的目标正是民主的最高境界。虽然,英国革命之初也曾有过内战,但比较起来,她依然是流血最少的一个。此后,代议制既经奠定,英国的政治革命便一直循着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了。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化(2)通过对材料二中“合理的协商精神”的理解,请举出英国民主实践中符合这一“精神”的两个事例,并分别指出其能够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的主要原因。(6分)4. 讲方法 对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本考向的知识点较多,实践跨度较大,横向联系较为紧密,考生掌握起来较为繁杂。考生在复习本考向备考时要注意理清单个知识点得线索,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注意掌握时间、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即掌握“时空史论”。同时注意对比分析英法美等国的民主政治确立的异同,注意横向和纵向比较;结合时代热点进行复习,考生注意“民主”二字。另外对于这部分内容既不能放弃也不能关注过多,掌握复习的度确实很重要。对于选修部分的历史材料题,先要读懂材料,反复看材料,从材料中找感觉,因为高考选修部分的历史材料题的材料对于考生来说是陌生的,急于答题反而适得其反;其次要注意答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文字的简约,有利于对问题的思考,再次是注意对问题的全面把握,答题要全面准确。5.讲易错【题目1】【贵州省七校联盟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月)文综试题,题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利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利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政府的形式以最高权力,即立法权的隶属关系而定,既不可能设想由下级权力来命令上级,也不能设想除了最高权力以外谁能制定法律。所以,制定法律的权力归谁,这一点就决定国家是什么形式。”约翰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的主要思想。(4分)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是如何发展了洛克的思想的?(4分)(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实现民主政治的认识。(7分)【题目2】【2014年山东卷历史,题47】【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神?(4分)(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6分)考向二 近代东方的民主思想和实践1. 讲高考(1)考纲要求 知道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主张;知道并理解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知道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必修三已讲,这里并未列出)和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了解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了解日本的民主政治建设,知道大日本帝国宪法。(2) 命题规律本考向从考点重点看,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反封建斗争的檄文、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实践及特点是命题的主要考点。从考查的题型看,除个别省份作为必考外,多数新课标地区仍将以材料解析式的主观题为主,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迁移知识和综合分析等能力。从考查角度看,考查中外民主制度建立过程及新旧势力的尖锐斗争,或者将中外民主化进程及政治文献进行比较,考查民主思想对革命和政治化的促进作用。 从热点角度看,民生问题、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国家的建设是当前国家政治建设的热点问题。高考可能会以新材料为依托,联系民主与法制建设,制度创新等社会热点问题,隐性地考查近代中外民主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例1【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题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例2【2014年四川文综历史,题14(3)】材料四“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事件观点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3)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材料四表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4分)2. 讲基础(1)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着重考查康有为(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梁启超(思想比康有为更为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后来更进一步接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和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主要史实(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革命团体,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共和的斗争: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主要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等民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全国人民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斗争;抗战胜利后围绕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3)近代日本的民主建设: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日本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天皇权利极大;众议院由选举产生;议会有立法权,但须天皇批准;内阁是行政机关,但对天皇负责;枢密院有最高决策权)影响(亚洲第一部宪法;标志着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同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日本迈入近代国家的行列,走上了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门槛。但是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是日本后来走上法西斯的扩张道路)3. 讲典例【例1】【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题6】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a. b. c. d.【趁热打铁】【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题24】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当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夺富人之田为己有,是随口说说,不必管他。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些信息体现了孙中山反对夺取地主土地。因此选a。【例2】【四川省石室中学2015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题14】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 rule of law ),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其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6分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6分)【趁热打铁】【四川省南充市2015届高三11月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题22】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二 梁启超建议,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此为楷模,建立资本主义“六法”体系,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他说: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提出的法治主张及历史背景,(10分)指出为此进行的主要实践活动。(2分)【答案】法治主张:以西方法系为楷模,制定资本主义“六法”体系;为民立法,立法应以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宗旨;实行法治必须做到“法立而必施,令出而必行”; 立法权应归多数之国民,由专门讲方法本考向主要以材料题为主,少有出现选择题。考生在复习时注意重点把握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主要的大事件有戊戌变法时期的民主思想,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以及相关实践活动;中共领导的人民进行的民主政治建设。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注意近代中外民主思想间的横向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做到整体的全面的掌握知识。对于日本的帝国宪法注意他的局限性以及和历史上的日本侵华、当下的中日关系联系起来复习;对于本考向的复习考生注意把中外、中国古代近现代结合起来复习掌握,不要把政治、经济和文化割裂开来。要学会对有关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如从背景、内容、结果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同时必修必须和必修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复习。5.讲易错【题目1】【四川省乐山市2015届高三一调模拟历史试题,题13(3)】材料四 货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以下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两枚货币。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这两枚货币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4)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以“20世纪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请你代他们写一篇内容提要。(10分)要求:必须包括以下词语: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紧扣主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题目2】【四川省广元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文综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