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上第六单元.doc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六单元.doc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六单元.doc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六单元.doc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六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19 天火之谜课时1总序50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先学提纲:高效课堂自主先学P97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3.揭题天火之谜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随文出示生字新词雷 成 爆 伤 冷嘲热 开 了 风(1)正音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雷暴 劈成 爆炸 毙伤 冷嘲热讽 揭开 拴了 钥匙 颠簸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2.齐读课后第3部分的词语。现在请同学们捧起语文书,一起把课后第3部分的词语读一读。出示自学题。(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检查学习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指名读课文。2.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4.齐读第一自然段。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补充习题P60-62 一、二、三板书设计: 19 天火之谜雷 成 爆 伤 冷嘲热 把人击倒开 了 风 树木劈成两半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19 天火之谜课时2总序5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先学提纲:高效课堂自主先学P98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二段。1.出示第2自然段。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3.齐读第2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自然段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一想,读一读。6.讨论交流(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熟知放电现象,但人们不了解雷暴。从中又可以看出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不足为奇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想象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那么富兰克林是如何进行实验的呢?实验中,他的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7.有感情朗读2-4自然段,体会人物形象。8.同学们,看了富兰克林的实验后,你认为雷电是什么?(不是天火,不是雷神)9.齐读第5自然段,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二)学习第三段。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总结课文。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完成课后练习4。(四)指导复述全文。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5.优选复述。三、检测完善补充习题P62-64。 板书设计:19 天火之谜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震惊世界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时1总序5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先学提纲:高效课堂自主先学P100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齐读课题读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板题:厄运打不垮( )的信念 请自由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随文出示生字新词江 谈览全书 写 在 脱 生 (1)正音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浙江 谈迁 博览全书 抄写 锁在 挣脱 诞生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重点强调“诞”字。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2.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3课文中还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快速地把它框画出来。一边读一边画。4汇报:找好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如果没有你得帮他补充。小黑板出示: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鸿篇巨制 化为乌有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5自由练读文中的四字词。(要求:有感情、有节奏。)6指名读。齐读四字词语。7理解词语。博览群书:博:多,广。览:看、阅读。群书:很多的书。广泛地认真阅读各种书。形容知识面相当广泛。家徒四壁:“徒”:仅仅,只有:“壁”,墙。家里就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一袭破衫:袭:套、件。 衫:衣服。 形容家境贫寒,不富裕。奋笔疾书:疾:快速。 书:书写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在谈迁追求信念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崎岖与坎坷相伴的,厄运打击着谈迁。 2速读课文,思考一下: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3学生读文,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4交流评价:只是书稿被盗而已,为什么讲成是厄运呢?请同学们在自由的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来说说。 5学生交流:(师出示)(1)“20年的心血-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A结合“心血、致命、体弱多病”等词理解厄运。B 。指导朗读。 (2)“经过20多年-国榷” A通过读文,你们发现这段文字中有什么特点?(一连串的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B 用数据有什么好处?(师可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C 谁能读好这句话? D 整整奋斗了20年,整整追求了20年,花了20年的心血编写成的鸿篇巨制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不得不说是一场厄运。 E师出示课件,生齐读这句话。“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补充习题P64-65 一、二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江 谈览全书 写 在 脱 生 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时2总序53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2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先学提纲:高效课堂自主先学P101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鸿篇巨制 化为乌有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师:谁愿意读一读。读这些词语,我们不仅要读出对这些词语意思的了解,还要读出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我们一起来读。师:谁来根据这些词语说说对课文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非常感谢,你们的回答,让我们重温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品读感悟1品读第1自然段,体会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篇课文,作者除了运用大量的四字词语外,还运用了许多具体的数字,尤其是第一自然段,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标画出带有数字的语句,然后,联系前后文反复读一读,用心体会,看能不能读出这些数字背后的意思。(1)交流一下,你标画出了哪些语句?从中读出了什么?(多媒体出示:“有一次国榷。”)(2)这些简单的数字本来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但当它们和谈迁联系在一起,和这部鸿篇巨制联系在一起,就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这么多的不容易,谁愿意来读这些句子,读出数字含着的意思。(3)读到这里,你认为这是怎样的谈迁?(4)每个数字都包含着谈迁的心血,包含着谈迁的信念,一起读。(板书:编写 国榷)2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国榷被盗后谈迁的悲痛及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部浸满谈迁20多年心血的鸿篇巨制却被一个小偷偷走了,珍贵的书稿下落不明。(出示:“20多年的心血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1)同学们轻声读读这段话,用心体会这些50多岁的老人此时此刻的心情。(2)读着这些文字,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何感想?(3)他茶饭不思,思的是什么?他夜难安寝,想的是什么?这可恶的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部国榷吗?他还偷走了什么?(4)20多年的努力,20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被小偷偷走,没了踪影,真是晴天霹雳,谈迁怎能不伤心呢?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5)请学生朗读。读出谈迁的悲痛欲绝,读出谈迁的肝肠寸断。(生练习感情朗读)(板书:书稿被盗)(6)面对这致命的打击,这位50多岁的老人还能站起来吗?请你读给大家听。(多媒体出示语句:“很多人以为从头撰写这部史书。”)(7)同学们,是什么让谈迁再次回到书桌旁,从头撰写这部史书?(8)为了心中的信念,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抹去眼角的泪水,开始从头撰写国榷,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我们一起读。3品读第3自然段,体会谈迁重写国榷的艰难和持之以恒的意志。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年老体弱的谈迁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又将付出何等的艰辛?请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结合具体数字,读读第3自然段,展开想象,从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板书:重编国榷)(1)小组讨论后,请学生来谈谈你读出了什么?(2)读到这里,你心中的谈迁还是那个一袭破衫,年老体弱的老人吗?你愿意把他比作什么?(结合课文的插图,领会插图的意图)(3)正因为有这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有了名垂青史的国榷,名垂青史的仅仅是国榷和谈迁吗?(4)想看看这部鸿篇巨制吗?(多媒体出示图片)面对这部500多万字的明史巨著国榷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4.品读第4自然段,体会包含哲理。(1)谈迁这种厄运不打垮的坚定信念,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让我们铭记最后这段包含哲理的话。读(出示最后一段)(3)你心中的信念是什么?(4)名人名言,摘抄你最喜欢的一句。三、拓展延伸,感悟升华在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人面对厄运也像谈迁一样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同学们,你想起了谁?用三言两语来说说他的故事。四、总结全文“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最后送大家一首歌:从头再来。五、检测完善补充习题P65-66板书设计: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21.诺贝尔课时1总序54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并学习诺贝尔面对科学道路上的困难那种毫不气馁的精神。教学重点:1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盛会”、“风行”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先学提纲:高效课堂自主先学P103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诺贝尔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有许多人,都喜欢给自己写自传,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给自己写了一个自传,这篇自传太短小了,连标点符号在内只有108个字,几乎不能称得上是自传,只能称之为自传小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为自己写的自传小品。出示自传小品:仁慈的医生本当在他哇哇坠地之时就结束他痛苦的生命。主要优点:不沾光讨便宜,不成为任何人的负担。主要缺点:终身未结婚,脾气暴躁,消化不良。唯一的希望:不要让人活埋。最大的罪过:不崇拜财神。一生中重大事件:全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鼎鼎有名的科学家诺贝尔2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齐读课题。我们来读课文,看看他的一生真的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重大事件吗?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随文出示生字新词典 斯德哥尔 世 机 一 装 (1)正音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别容易写错?瑞典 斯德哥尔摩 逝世 机械 一锤 砸 装置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2.齐读课后第2部分的词语。现在请同学们捧起语文书,一起把课后第2部分的词语读一读。3.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相机理解词语。4.预习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吗?或者有什么疑问?(生质疑。简单的问题可以当场解决,难一点的问题留到细读课文时再解决。)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初读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2课文哪些段落分别写了这两件事?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1-2)概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第二段(3-9)着重叙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读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师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在认识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的同时,解开心中的疑问。先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一)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提问:看看课文中哪一段把诺贝尔做实验的过程写得最具体?(课文第8自然段)1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指名读)2让我们拿起笔,再来细细地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勾画,适当地做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出示读书要求:再次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圈画出重点词语,把你最深的感触写在书的旁边。把你的感受和同座位交流。交流汇报:A、“亲自”你为什么会圈画“亲自”这个词语?(这个亲自说明诺贝尔想要亲手获得第一手的实验资料,所以不顾危险,亲自做实验) 师:你怎么会想到有危险的?(联系前文来读: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指导朗读这句话。B、“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诺贝尔的心为什么会砰砰直跳?(因为他紧张,紧张的原因一是因为害怕,二是因为他密切关注这实验结果)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随着诺贝尔的心一起砰砰直跳,告诉我你感受到了什么?或:假如你是诺贝尔,在这样关键的几乎能够听见心跳的时刻,你会想些什么?再次指导朗读这句课文。C、“震撼”给它找个近义词“震动”。把震撼换成震动行不行?为什么?(震撼除了震动,还有摇撼的意思,震得都摇动起来。所以不可以换)D、是啊,巨大的爆炸声、滚滚的浓烟让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人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我们就是当地的人,请你演示一下人们当时的样子。(学生演示)你从人们的惊呼中体会到什么?(惋惜、难过、伤心)人们可能还会怎么议论?(指导朗读整个第8自然段)3师过渡:就在人们看到实验室火光冲天的时候,就在人们听到大地传来那巨大的爆炸声的时候,就在人们看到滚滚的浓烟涌出来的时候,就在人们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的时候,突然出示句子:(让学生齐读)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再重复一遍,激发学生感情。读了两遍,你体会到了什么?(就在人们为诺贝尔当心、难过的时候,诺贝尔却是兴奋异常,因为他的实验成功了。)再读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师启发:是啊,诺贝尔就是这样,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来研究炸药的。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4像这样的实验,诺贝尔一生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你翻翻课文,哪里还能看出来?出示句子: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再读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板书:发明炸药 投入生命)诺贝尔这样投入自己的生命来研究炸药是为了什么?出示句子: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板书:为了人类)五、课外补充,情感升华出示诺贝尔遗书:1出示诺贝尔遗书内容:(指名一生朗读)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奖给在化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2师:这份遗书你看懂了吗?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描述:出示课文句子: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多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从这份遗书,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捐出遗产 无私奉献)诺贝尔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板书:为了科学)3出示资料: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绝大部分遗产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4出示“知识窗”: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结果每年都是最先公布的,早于其他奖项的公布。这反映了和平奖的重要性。诺贝尔因发明硝化甘油炸药而致富,他本希望该发明广泛用于工业(如采矿、建筑)用途,但很可惜,他的发明曾被用于战争。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补充习题P69-70一、二、三板书设计: 21 诺贝尔典 斯德哥尔 世 机 一 装 授奖仪式 发明炸药 遗嘱设奖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21 诺贝尔课时2总序55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程。3.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感受诺贝尔的精神。教学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先学提纲:高效课堂自主先学P104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复习导入1默写词语实验 机械 艰苦 爆炸 劈山筑路 装置 威力 运输 逝世 荒山野岭2引入:让我们带着景仰之情,再一次走近诺贝尔,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二段1.我们知道,诺贝尔的一生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第二段,你们知道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哪几个过程?2.是啊,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的自然段,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上标记,不要轻易的放过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一个标点。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说给同桌听听。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引导学生体会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为了减轻工人们的劳动负担,是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2)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诺贝尔心里是什么滋味?他退缩了吗?他还是毫不气馁。实验室都化为灰烬了,他还怎么进行实验呢?诺贝尔放弃了吗?他还是毫不气馁。和炸药打交道,就是和死神打交道,诺贝尔退缩了吗?他还是毫不气馁。那到底是什么,让诺贝尔坚持不懈,毫不气馁呢?指导朗读。(3)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段漫长、艰辛的岁月,体会诺贝尔执着的追求)(4)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引导学生从“亲自”“紧盯”感受诺贝尔不顾危险的样子,体会诺贝尔献身科学的精神。“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感受危险在一步步靠近诺贝尔。“怦怦直跳”感受紧张,诺贝尔在紧张什么?)(5)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是非常满身鲜血痛苦的,但他为什么还高举双手,呼喊成功?齐读,感受成功。(二)学习第三段1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所以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整个生命。2他的成就也给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立下了这样一份遗嘱: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1)齐读(2)同学们,你读懂诺贝尔为什么要立这份遗嘱吗?(3)我们看,诺贝尔在这份遗嘱中设立了五个奖项,其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和平,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和平奖吗?3小结:诺贝尔这博大的胸怀,对全人类的热爱的确让我们钦佩不已,齐读第10自然段,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三、检测完善补充习题P70-73四、五板书设计: 21 诺贝尔 发明炸药 热爱科学 热爱人类 设立奖项 造福人类 无私奉献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22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时1总序56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教学重点: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教学难点:初步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先学提纲:高效课堂自主先学P106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随文出示生字新词本草目 自生计 小 迷 专利 自 (1)正音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本草纲目 自谋生计 小贩 迷恋 专利权 自勉 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2.齐读课后第2部分的词语。现在请同学们捧起语文书,一起把课后第2部分的词语读一读。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说说“滴水穿石”的意思。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3.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2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1)滴水怎么能穿石?(2)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3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写安徽广德太极洞的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并由此引出本文观点。第二段(3-4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这一观点。第三段(5自然段)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一)认识滴水穿石的奇观。1滴水穿石的奇观的图片(挂图)。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你知道上面画的是什么吗?书上有一句话是这么介绍的: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2出示:介绍滴水穿石的奇观的句子。3请仔细地读,细细品味,告诉大家奇观中的石头有什么与众不同?(与其它石头有什么不同?)(二)分析奇观形成的原因。1那中间的小洞是哪位大力士的杰作?2小水滴能滴穿石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这是事实,小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呢?请快速浏览第一段课文,找出相关内容读读。3指名读。相机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4品悟关键词。A、 水滴的力量是很小的,请默读这一部分。(指第一部分内容),找出关键词,说明小水滴是怎样用微弱的力量滴穿坚硬的石头的。B、 品悟:接连不断。可以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连续不断)。很好。水滴滴下来,连续滴在,有多长时间?(几百年,几千年)甚至还多。你怎么知道还多。(一个省略号),这就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说明水滴有什么精神?(持之以恒)即使这样,水滴滴下来,必须要注意什么?(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总是,说明能偏一下吗?(不能)为什么?说明水滴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C、正因为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把石头雕琢成了奇观。一个终于,说明这容易吗?D、那带着我们的感受和敬佩读好这两部分。指名读。提醒读好关键词。齐读。5(机动)如果你是游客,来到奇观面前,你喜欢给奇观起个什么名字?(滴水穿石)6小结: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小水滴虽弱小,但它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把石头滴穿。7读板书:小水滴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三、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补充习题P73-75一、二、三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本草目 自生计 小 迷 专利 自 引出观点-阐述观点-揭示道理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22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时1总序57教学目标:1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3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呢?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教学重点: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先学提纲:高效课堂自主先学P107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积累一些词语,长此以往,可以聚沙成塔,我们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1出示 绳锯木断 半途而废 滴水穿石 虎头蛇尾 日积月累 有始无终 锲而不舍 三心二意 愚公移山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2指名读。3齐读。4读到这些词,你在学习、生活中会要求自己做到哪一列的意思?5小结:那请大家记住这些词,左边一列要尽力做到,右边一列要尽力避免。6生边读边记。二、品读感悟(一)谈理想。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理想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动力。今天我们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理想。(二)学习名人成功的范例,找到实现理想的捷径。听了你们的介绍,真伟大。不过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具体该怎么做呢?不如先看看名人是如何实现理想的,从中找找捷径。1自读第三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三位名人?(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3分组学习。投影学习要求:他获得了哪些成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找出关键词) 4小组交流。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 立志学医,不懈努力 爱迪生:1093项发明 迷恋研究,孜孜不倦 齐白石:绘画技艺炉火纯青 “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5分析三位名人成功的共性。指着屏幕,他们成功的秘诀存在着什么共同点?也就是都是靠什么成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是小水滴的精神。6在介绍完齐白石的故事后,有一个什么符号?(省略号)说明什么?7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成功事例呢?请把课前搜集摘抄和读给大家听听。8文人用一生写就灿烂文章,科学家用一生发明创造。这就是专一,这就是执著。古代的李时珍,当代的陈景润;中国的齐白石,外国的爱迪生等等名人就是靠着小水滴的精神成功的。9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a、这是一句什么句?指名读。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谁来改成陈述句。b、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滴穿可以理解成什么?顽石可以理解成什么?c、(机动)李时珍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以上理解了三个词语的意思,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10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名人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实现理想的。(三)雨水与水滴的区别。1大家想过没有,水滴能把石头滴穿,雨水能吗? 请默读第四自然段。2交流。3小雨不能滴穿石头,那暴雨总能了吧?我们知道暴雨的威力可不小。暴雨能吗?为什么?4人若像雨水一样,能成才吗?小明是个兴趣很广的孩子。他喜欢书法,就练起了书法,没到半个月,又喜欢上了唱歌,就跟音乐老师学唱歌,好景不长,十几天下来,他又爱上了乒乓球由于兴趣一改再改,最终一事无成。大家来讨论一下,小明一门也没学好,原因在哪?(板书: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四)看来,在学习和生活上,光有兴趣不行,还要做到(目标专一),不要(三心二意),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你们真聪明,无形中已经把作者从滴水穿石的奇观中得到的启示给揭示出来了。(板书:启示)1齐读。2铭记是什么意思?3那就请大家背诵背诵。看谁背处快。4指名背。(五)学以致用。前面我们畅所欲言,谈了理想。现在请大家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自已怎样做?(六)总结。大家谈得不错。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有信心吗?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七)学习写作方法。学习了一篇课文,我们可以学习其写作方法。当你对自然界中的事物有了想法,可以用“ 启示”为题写下来。怎么写呢?我们来看看本文的脉络。开头部分:先写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再写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正文部分:用事例说明观点。必要的话,可以用一些反例。结尾部分:写出从现象中得到的启示。三、检测完善补充习题P75-78四、五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小水滴 目标专一 雨水 三心二意李时珍 爱迪生 持之以恒齐白石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练习6课时1总序58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对航天知识的兴趣,增加对飞行器的了解。2充分诵读浪花和礁石,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语言。教学重点:充分诵读浪花和礁石,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语言。先学提纲:高效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