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习题(4).doc_第1页
语文练习题(4).doc_第2页
语文练习题(4).doc_第3页
语文练习题(4).doc_第4页
语文练习题(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练习题(4)【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1.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A学记B荀子C孟子D论语2.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B观察C表象D知觉3.望梅止渴是( )的表现形式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C第二信号系统D无法判定4.”因材施教的实质在于( )A使每个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B抓好尖子生C抓好后进生D既抓好尖子生,又抓好后进生5.许多试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A责任扩散B社会干扰C群体影响D群体一致性6.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7.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 )A写话兴趣B写话能力 C写话胆量 D写话的字数8.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是( )A识字写字B阅读 C写话 D口语交际9.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这是第( )学段的要求。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10.第三学段对默读的速度要求是每分钟不少于( )字。A500 B300 C100二、判断对错(共10分,每题1分)1.机械识记是一种无用的识记。 ( )2.在阶级社会教育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所以,阶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 )3.知识可以随年龄增长而直线上升,智力的发展则是呈抛物线形状。 ( )4.讲授法就是灌输式,就是注入式教学。 ( )5.奖励和惩罚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 ( )6.汉语言文字特点鲜明,语文课程要特别关注它对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7.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否则就难以达到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 )8.阅读教学要重学生的感悟,所以不需要学生语文知识。( )9.写作一二学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10.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第二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捕获(p) 单薄(b) 情不自禁(jn) B.翘首(qio) 脂肪(zh) 追本溯源(shu)C.诘责(ji) 鸟瞰(kn) 谆谆教诲(zhn)D.惬意(xi) 机械(ji) 惩恶扬善(chng)2.在下面与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这幅描绘富春江两岸秀丽景色的画作,_年代久远,_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_丝毫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A因为 所以 但是B不仅 而且 但是C尽管 但是 所以D由于 而且 所以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 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 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 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名紫禁城,_。故宫东西宽 753 米,南北长 961米, 面积达 72 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_,外围是一条护城河,四周是 3400米的城墙。城墙上开有 4 座城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 4 座角楼,角楼有 3 层屋檐,72 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_。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 A B C D )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 BC D 二、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孤山寺北贾亭西,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4.乡村四月闲人少, 。(翁卷乡村四月)5.童孙未解供耕织,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6.遗民泪尽胡尘里,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7.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一水护田将绿绕,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9.不要人夸好颜色, 。(王冕墨梅)10.杜甫在望岳诗中抒发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 。 三、古文阅读(共10分)水 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秣陵:指南京。质:抵押。迨:等到。珥:用玉做的耳饰。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30分)龙眼与伞迟子建 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到青岛改稿。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1.第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第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4分) 3.第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 。(3分) 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1)母亲肚子默默地回家;(2) ;“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1) ;(2) 。(6分)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6.作者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80字左右)(10分) 【第三部分】一、案例分析(10分) 在南通市教研室举行的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两位老师执教了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下面是这两位老师新课导入部分的课堂实录,请认真阅读,进行评析。 A老师:师:(在黑板上书写繁体的“鼎”字)这是什么字?生:是“鼎”字。师:同学们见过鼎吗?你们知道“鼎”是做什么用的?生:在电视里见过。师:(投影显示各种形状的鼎)同学们,“鼎”最早是一种酒器,后来演变为祭祀用品,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现在又象征着和平吉祥。据说“鼎湖山”就是因为轩辕黄帝在那儿筑鼎祭祀而出名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鼎湖山去倾听那儿的泉声,好吗?(出示课题,齐读)B老师:师:(在黑板上书写繁体的“听”字)这是什么字?生:是“听”字。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古人在造字时,想提醒我们听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听”的左边是“耳”,古人想提醒我们听的时候要用“耳”仔细听。生:“听”的右下方有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