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1页
北京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2页
北京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3页
北京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4页
北京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列宁俄国十月革命1(2015北京海淀二模21)20世纪前期,西方殖民体系由盛转衰。导致西方殖民体系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被殖民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 不结盟运动反对国际霸权主义a b c d【考点】20世纪前期西方殖民体系的衰落 【解析】被殖民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殖民体系的瓦解提供了经济基础,故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送去了马克思主义,促使了殖民体系到的瓦解,故正确;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加大了对西方殖民国家的反抗,从而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故正确;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5北京西城一模22)“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该认识导致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2(2015北京顺义一模22)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 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a b c d【考点】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解析】经过分析、比较可知:“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和“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是两者的相似之处,故正确;“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而美国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故错误;“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3(2015北京丰台一模41)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前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表年份1917192219261939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8%16%18%32%(1)依据上表,指出前苏联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不难从表格中发现,苏联城市人口的比重先是减少,后来逐步增长,特别是19261939年,增长很快;第二小问原因,19171922年减少的原因是苏俄的内战,经济困难;19221939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原因是新经济政策、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的推进。【答案】(1)变化:从1917年到1922年城市人口比重有所减少,从1922年到1938年连续增长,其中1926年到1939年增长迅速。(2分)减少原因:三年内战,经济困难。增长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恢复。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迅速实现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6分) “斯大林模式”1(2015北京东城二模21)从1929到1931年,苏联政府对集体农庄粮食的收购价格不断压低,同时出口却从1300万公担提高到518亿公担,粮食出口为苏联换取了购买机器的资金,使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的最大买主。这说明苏联()a新经济政策没有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b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工业积累了资本c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d没有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发展本国经济【考点】“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 【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间为1921192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以较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体现出牺牲了农民的利益,通过出口收购来的粮食来换取购买机器的资金体现出了为工业积累了资本,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现出经济的高速发展,故c项错误;题干中苏联政府通过向西方国家出口粮食来发展经济,能够体现出其发展经济的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北京朝阳二模21)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 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 ”成为最时髦的名词。这里“ ”应填写的是()a计划 b法治 c集体化 d工业化【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方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经济建设成就显著,故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使得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坏和践踏,故b项错误;集体化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之中的推行的农业发展方针,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故c项错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北京丰台二模21)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苏两国分别进行了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二者的相似之处是()a面临内忧外患的困难形势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c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模式 d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考点】“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解析】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面临内忧外患的困难形势”符合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不符合苏联,故a项错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符合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不符合苏联,故b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斯大林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都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故c项正确;美国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苏联斯大林模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北京丰台一模41)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前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表年份1917192219261939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8%16%18%32%(1)依据上表,指出前苏联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不难从表格中发现,苏联城市人口的比重先是减少,后来逐步增长,特别是19261939年,增长很快;第二小问原因,19171922年减少的原因是苏俄的内战,经济困难;19221939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原因是新经济政策、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的推进。【答案】(1)变化:从1917年到1922年城市人口比重有所减少,从1922年到1938年连续增长,其中1926年到1939年增长迅速。(2分)减少原因:三年内战,经济困难。增长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恢复。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迅速实现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6分)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2015北京昌平二模2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出土了460余件青铜器青铜器在商代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b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被淘汰c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占据了世界工业生产量的三分之二,拥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二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d1954至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4000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成功【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孤证不立,单纯的一个史料不能证明当时青铜器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发展和完善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而不是淘汰,故b项错误;由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量的比重和世界黄金储备的比重可以得出二战后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到农业开垦面积的增加和全国粮食产量的增加,并不能由此得出赫鲁晓夫改革成功,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北京朝阳一模2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b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c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d“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清代农耕经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统一(普法战争);赫鲁晓夫改革;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 【解析】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的比重高于欧洲,不能说明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故a项错误;普法战争中普鲁士是封建制国家,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结果法国战败,不能体现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故b项错误;苏联从1954年到1958年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故c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使三个经济体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但墨西哥并没有成为发达国家,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北京东城一模23)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商周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农具,说明当时农业中普遍使用青铜工具b阿里仿效欧洲国家建立了行政机构,表明埃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c1841年1903年清朝关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例从11%增至32%,说明清朝财政收入的结构发生变化d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了解决【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赫鲁晓夫改革【解析】a项论据是商周遗址出现了青铜农具,不能得出农业“普遍使用”青铜农具的结论,是单一、不充分论据,故a项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