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2.doc_第1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2.doc_第2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2.doc_第3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上第 五 单元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第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小学 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一步感知青海柳的外形特征,感悟青海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2渗透了解借助合理的想象和衬托、比较的写作手法能使事物的特征更具感染力、震撼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一、品读感悟我先行1.划一划:这棵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划出来。2.想一想:仔细读课文六、七自然段,想想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付出了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由“青海高原一株柳”你想到的人物有哪些?3.读一读:找来青少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一读。二、读写结合我准备1.想一想:课后练习第4题2.查一查:古今诗、文、画、曲都是怎样来赞美柳树的赞美柳树类型内容诗文画 曲 1.本文语言生动、凝炼,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高原之柳的敬畏之情。在课堂组织材料时,可以以“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为主线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潜心阅读。2.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 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2默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二、出示学习目标,学有方向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一步感知青海柳的外形特征,感悟青海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2渗透了解借助合理的想象和衬托、比较的写作手法能使事物的特征更具感染力、震撼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三、品读感悟学习第五自然段(一)提示任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柳树的样子?(二)自主阅读:请一位同学把第五自然段读一遍,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三)展示交流1两合抱指的是什么?请学生演示,说明什么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3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体会柳树的高大粗实和生命的伟力。学习第3、4自然段(一)提示任务:这株柳树长在哪里?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一样吗?(二)自主阅读:大家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三)展示交流:1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图,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边塞诗词?同桌先讨论讨论。交流: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看到了这株柳树,他觉得怎么样?用书上的词:神奇3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神奇的感觉读课文的3、4自然段,指导“哦”的读音学习6、7自然段(一)提示任务:为什么说是唯一的一株柳树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树呢?为什么?那这株柳树是怎么长起来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二)自主阅读:请大家默读6、7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三)展示交流:出示: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图,讲述:是啊,环境是多么恶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2)从这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一株怎么的柳树?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3课文写到这里已经很完美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呢?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8自然段,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一样吗?你能用书上上的词来概括出灞河边柳树的特点吗?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的?5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欢哪里的柳树?你呢?为什么?6作者是借灞河边的柳树来反衬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顽强。四、拓展,总结课文1站在这样的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2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他(她)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3站在这株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4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交流5填空:(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6总结课文:这篇课文的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