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专题1.doc_第1页
遗传专题1.doc_第2页
遗传专题1.doc_第3页
遗传专题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遗传和变异的专题复习红星中学 陈红萍一近两年的全国高考理综试卷中遗传变异部分所占的分数比值:遗传和变异部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版块。2005年:全国卷:第3题考察了基因工程知识(6分),第31题考查了遗传知识(21分),共27分,占生物分值的37.5%;全国卷:第31题考查了遗传知识(15分),占生物分值的17.2%;全国卷:第5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知识(6分),第31题考查了育种知识(21分),共占生物分值的37.5%;其他地区,如北京理综卷考查了遗传和育种的知识,共占生物分值的37.5%;天津理综卷遗传部分占到33。3%。2006年:全国卷:第4题考查了遗传的物质基础(6分),第31题考查了育种的知识(22分),共占生物分值的39%;全国卷:第5题考查了基因工程(6分),第31题考查了遗传定律(20分),共占生物分值的36%;其他地区:北京卷33.5%;天津卷8%;四川卷37.5%;重庆卷37.5%。从以上具体的数据可清楚地显示,本单元在高考中占据绝对的核心地位。二如何组织该版块的复习1 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卷的总体特点是:以知识技能为载体,注重考查生物学主干知识,坚持以基础知识为背景,能力测试为主导。如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的非选择题,第30题的知识背景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31题是考查学生对“遗传的基本规律中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属于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地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以其为主线,通过它所覆盖的知识整理,构建知识网络。零碎的知识简单地堆积在一起,相互干扰,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迅速提取和应用。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相关的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既可以有效克服遗忘现象,也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从而做到在解题时能正确把握命题者的思路,迅速、全面、准确地提取相关信息。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变异与育种突变与基因重组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基因基因结构基因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基因的功能基因工程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基因的复制与遗传规律基因的表达与性状控制转基因生物的培育基因产品的生产(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的结合)2 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生物学的事实、概念和原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也是解决一些综合题的关键。本专题综合知识点:(1) DNA、RNA的结构与细胞化学成分知识的综合。(2) DNA的复制过程与细胞分裂知识的综合。(3) 遗传物质的载体与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染色体结构知识的综合。(4) 基因的表达与蛋白质、核糖体结构知识的综合。(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生殖发育知识的综合。(6)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关系。(7)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的综合。(8) 基因的结构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的综合。(9) 同位素示踪法与DNA复制方式、遗传物质的证据、基因诊断等知识的综合。(10) 变异与各种育种方法的综合。3 辨析易混淆知识把一些易混淆的知识专门列出来加以辨析。如在遗传学上正反交的结果可因遗传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常用来分析遗传类型。(1) 根据正反交的结果判断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2006年全国卷第31题第(2)问。(2) 正反交与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3) 正反交与果实的性状(果皮和种皮)遗传。(尤其与细胞质遗传之间的本质区别);(4) 正反交中种子的胚和胚乳的基因型。本单元易混淆的知识还有:*非编码区和非编码序列 *编码区和编码序列 *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 *染色体组和基因组 *外显子和密码子 *自交和自由交配4 与实验设计相结合:近年来高考理综试卷中实验题或是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的分值几乎占了非选择题的一半,而生物遗传学内容又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遗传学知识与实验设计结合也是高考的趋势。4.1 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卷第31题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 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2) 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4.2 育种过程的实验设计2003年全国理综卷26题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3代即可)4.3 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2006年全国理综卷31题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基本定律。(1)种群中个体的繁殖将各自的 传递给后代。(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的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的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4.4 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因)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2004年北京高考理综卷31题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花,分别生长在海拔100m、500m、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 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苗同时移栽于10m处。(2) 实验对照:生长于 m处的野菊。(3) 收集数据:第2年秋天 。(4) 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4.5纯合体、杂合体鉴定的实验设计1998年上海高考(单科)卷55题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4.6 世代关系的鉴别实验例:现有世代连续的两管果蝇,甲管中全部是长翅(V)果蝇,乙管中既有长翅(V)果蝇,又有残翅(v)果蝇,两管中的世代关系可用一次交配实验鉴别之。最佳交配组合是A. 甲管中长翅果蝇自交繁殖B. 乙管中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C. 两管中全部长翅果蝇互交D. 乙管中全部长翅果蝇近亲交配5.关注例外:重视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考查(如F2性状分裂比为9:7或9:3:4或12:3:1等)和遗传特例(显性或隐性致死基因的遗传、蜜蜂的遗传等)的考查。6.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近两年的理综试题已明显地让我们意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2005年:第30题的参案答案有181个字,第31题有337个字,共计518个字;2006年:第30题的参考答案有320个字,第31题有300个字,合计620个字。总字数相当于一篇小作文的字数。文字表述题是很多学生的软肋。有不少学生已充分获取了解题的有用信息,也使自己掌握的生物学知识与试题进行了“衔接”,心里清楚该怎样解决问题,但实际得分却不尽人意。原因很多是由于文字表述上出了问题,属于“有水倒不出来”的那种。所以平时要加强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其实,文字表述题不仅是学生的弱项,同样也是平时作业、测试的薄弱环节,因为这无疑会给老师批改作业、试卷增加难度。如何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难题,平时的训练非常重要,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1) 语言组织科学有条理(2) 答题用语专业化(3) 表达形式与题干一致(4) 文字表达完整并简洁三本单元综合知识的主要出题方向:1育种问题这是解决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