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北京市各区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北京市各区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北京市各区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北京课改版.doc_第4页
北京市各区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北京课改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016 东城期末】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第8-10题。(共10分)【选段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选段二】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史记高祖本纪)音yun,与主吏皆为县令的属员。萧何、曹参、樊哙,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是西汉开国功臣。刘季,为汉高祖刘邦,字季。指刘邦的异相异事,如高鼻梁、额头突起、美须髯,左大腿有72个黑痣;醉卧时,人见其身上常有龙出现等。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尉果笞广 笞: 后秦种族其家 种族: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乃闭城城守 译文: 10.阅读两个选段,说说陈胜、刘季二人先后起事都能有所成就的原因。(4分) 答: 答案:8.答案:用鞭子打。屠杀,绝杀。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9.答案: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是因为戍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达到十分之六七。于是关闭城门凭借城墙防守。(或:就关闭城门,据守城池)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第一小题,关键词“藉第”、“死”的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二小题,关键词“城城”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10.要点:客观原因:天下苦秦;有人相助。主观原因:能抓住有利时机;注意笼络人心(鼓动人心,会宣传)。 评分:共4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各2分。【2016 西城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911题。【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节选自韩非子)【乙】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节选自方孝儒指喻)【注】握:四寸为一握。 膂(l):脊骨。 瘳(chu):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傅:涂。9.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2分)(1)居十日 居: (2)至于既成 既: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1)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 (2)以为不足患 翻译: 11.在这两篇寓言故事中,蔡桓公对扁鹊劝告的态度多是“不应”“不悦”,结果“ ”;郑仲辨对医生意见的态度是“ ”,结果“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这两篇寓言故事蕴含着相同的道理,即: 。(用原文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案:9答案:(1)停,过 (2)已经评分标准:共2分。每小题1分。10.答案:(1)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2)认为不值得忧虑(或“担心”等)评分标准:共2分。每小题1分。11.答案:遂死 从其言 要防微杜渐(或“小毛病如果不早做处理就会引发大问题”等)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要答出合理的寓意,才给2分,答“要听医生的话”之类的表面意义,只给1分。【2016 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5-8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其四十馀营。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有删改) 注:逊陆逊,三国吴孙策婿,杰出的军事家,历任东吴大都督、丞相。假节授予符节。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境。谲(ju)欺诈,诡诈。更经历。干进犯。掎(j)角分兵牵制和夹击敌人。敕(ch) 命令。一尔势成一经形成有利形势。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作”字与“一鼓作气”中 “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a.敢作敢当 b.精耕细作 c.苦中作乐 d.振作有为6.“故”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多个解释,其中常见的有五个:故意。缘故,原因。旧。仍然,依旧。所以,因此。根据句意,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在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 (1)公问其故 故: (2)故不为苟得也 故: (3)广故数言欲亡 故: (4)揣之必有巧故也 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1)遂逐齐师翻译: (2)诸将皆欲击之翻译: 8.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曹刿和陆逊破敌之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分) 答: 答案:5.d(1分)6.(1) (2) (3) (4)(共4分。共4空,每空1分)7.(1)于是(就)追击齐国的军队。 (2)将领们都想要攻打蜀军。(共2分。共2个小题,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8.示例:曹刿和陆逊破敌之术的共同点是注重分析敌情,不急躁冒进。不同点是曹刿抓住有利战机,在齐军士气已尽、鲁军士气正旺时进攻,在齐军车辙印混乱、军旗倒下时追击,最终打败齐军;而陆逊是用火攻并合力围攻击败了蜀军。(共3分。共同点 1分,不同点2分,意思对即可)【2016 朝阳期末】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418题。【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乙】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丙】 1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抑亦人谋也 未能远谋 b. 国险而民附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c. 豪杰并起 并杀两尉 d. 竟绝去 委而去之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答:_16.翻译。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答:_17.依据【甲】文及所学知识,在图中a、b、c处标出魏、蜀、吴三国的位置。答:a._ b. _ c. _18.用一个成语或一个俗语概括【乙】【丙】两则材料的内容。答:_答案:14. b 15.(1)可以把 (2)曾经 16.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17. a.吴 b. 魏 c.蜀 18.知恩图报(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评分标准:第14,16题各1分,第15,18题各2分,第17题3分,共9分。【2016 丰台期末】【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乙】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右:上。古人以右为尊。相如素贱人:指蔺相如这个人做过太监的家臣,向来微贱。争列:争位次的高下。引车避匿:将车子调转躲避。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相与:一起,共同。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因:通过。将军:当时的上卿兼职将相,所以廉颇这样称呼蔺相如。刎(wn)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 会天大雨 会: (2)鄙贱之人 鄙: 7.下列语句中的“而”与“佣者笑而应曰”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潭西南而望 b.而君畏匿之 c.而中道崩殂 d.惑而不从师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 。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 。 9.史记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散文,作者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历史人物形象,在一篇传记中往往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甲】文中“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慨叹,体现出陈涉虽身份低微,但胸怀大志;“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等一系列举动,又展现了他善于谋划,做事周密的特点。【乙】文中的廉颇因蔺相如功高于自己,便抛出一句“我见相如,必辱之”,可见他 的特点;但是在了解到蔺相如以国家为重的用意后,立即“负荆请罪”,又表现出 的特点。(4分)答案:6.(共2分)(1)(1分)适逢(恰巧遇到)(2)(1分)见识浅陋。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2分。7.(2分)a 8. (共4分)(1)(2分)天下百姓苦于秦国(的统治)已经很长时间了。(2)(2分)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怎么样? 评分说明:“苦”、“视”、“孰与”为得分点,每点1分,共3分,译句流畅明确1分。 9.(4分)鲁莽自负(心胸狭隘)知错就改 评分说明: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016 石景山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68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向,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合从:联合 二世:指秦二世胡亥6.【甲】【乙】两文中的“名”和“下”意思各不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分)a名:名声 名:打着的旗号 下:攻下 下:下放b名:打着的旗号 名:名声 下:攻下 下:下放c名:名声 名:打着的旗号 下:下放 下:攻下d名:打着的旗号 名:名声 下:下放 下:攻下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藉第令毋斩 翻译:_以反者闻二世 翻译:_8.【甲】【乙】两段文字都记述了陈涉起义军胜利进军和 的情况。【乙】文中秦二世表现出的 ,印证了【甲】文中“三老、豪杰”对于统治者“无道”的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案:6a 评分:2分7即使能免于斩刑。把造反的情况报告给秦二世。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8得到响应(或“建立政权”) 不听逆耳直言(或“昏庸残暴”) 评分:3分。第空1分,第空2分。【2016 通州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9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sh),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选自资治通鉴)7选出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恶”的意义相同的一项。(1分)a穷山恶水 b既怀耻恶 c穷凶极恶 d深恶痛绝8翻译下列句子。(4分)(1)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2分) 翻译: (2)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2分) 翻译: 9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的含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谈一谈你对“义”的理解。(3分) 答: 答案:7.d(1分)8.(1)按照这种办法,那么可以用来保全生命,可是有人却不用。(2分。“由是”“可以”“而”“为”翻译错误两处扣一分,意思基本对即可)(2)年少时拜陈寔为师学习,因为品行高尚著称。(2分。“师”“事”“以”“义”翻译错误两处扣一分,意思基本对即可)说明:直译、意译均可;文通字顺,表达出句子内容即可;关键词错一个不扣分,错两个扣1分。9.义,就是本心,有羞耻之心,有正义感,它比生命更可贵。(1分)义可以使人改正错误,普通人也可以不丧失,(1分)坚持下去就是圣人,并因此影响社会风气。(1分)(共3分)说明:可多角度谈对“义”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如:从盗牛者的角度,知错改错是为“义”;从王烈的角度,宽仁敦厚是为“义”;从邻里间,人与人之间的有益影响,形成好的社会风气,是为“义”【2016 顺义期末】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注释:生:古代年轻男子的称呼。七略四库:指内府藏书。祖父:祖父和父亲。子孙:儿子和孙子摩玩:摩挲抚弄。庋(gu):放置,保存。异日:日后,将来。通籍:指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汗牛塞屋( )为一说,使与书俱( )7.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附身倾耳以请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b.烨然若神人 天下物皆然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故有所览辄省记d.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9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2分)10.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记叙了作者幼时家贫借书、读书的经历,其写作的意图有什么相同点?(2分)答案:6. 使流汗 俱,一起评分:每空1分,共2分。7.c评分:2分。8. 这样以后我(才)感叹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年少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呀。 如果(这东西)已经被自己所占有,一定会把它捆好放在高处。评分:每句2分,共4分。注意关键字翻译正确。9.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评分:2分10.都是劝勉后生,珍惜读书机会,好好读书。评分:2分【2016 怀柔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3题。【甲】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乙】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臧同“藏”。更封传(zhun)更改封传。封传,经过关卡的通行证。“传”用木板制成,在上面书写姓名等项,再用木板封起,加盖印章,故称封传。驰传(zhun) 逐之驾乘传车急行。传,驿站或驿站所备车马。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多形容时间很短。拔拔除,解救。10.下面“所以”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c.圣人之所以为圣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_1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擅齐之强 擅:_ (2)孟尝君患之 患:_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翻译:_ (2)自是之后,客皆服 翻译:_13.【乙】段内容恰好具体讲述了【甲】段文字中孟尝君 (原文)的经过,也是 成语的故事由来。【乙】段中 “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开始时其他宾客“尽羞之”, (事)之后“客皆服”,但在【甲】段中,作者却不认为他们这类人是 (用自己的话说),孟尝君也因此被作者称为“鸣狗盗之雄耳”!(4分)答案:10. (2分) d 11. (2分)(1)拥有 ()忧虑,担心12. (2分)(1)应该可以凭借这一点,南面称王制服秦国。(2)从这件事以后,(孟尝君的)门客都佩服他们了。13. (4分)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鸡鸣狗盗二人解救孟尝君逃离秦国真正的贤士【2016 密云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2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选自智囊)【注】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 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竟:到底,完毕。 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的敬称。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恐托付不效 不效: (2)韩信始为布衣时 布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翻译: (2)信既贵,酬以千金 翻译: 12同是写人叙事,【甲】【乙】两文却风格各异:【甲】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自叙经历,表明了 的决心,【乙】文则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叙述了韩信平民时 的经历。表明了韩信低微的出身和 的性格。(3分)答案:10答案:没有成效 平民 (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11答案:三次到茅庐访问我。 韩信富贵以后,用一千金去酬报那个洗衣的老妇人。 (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12.答案要点: 兴复汉室 受人资助 知恩图报 (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2016 平谷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10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因趁机。务致力,从事。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引喻失义舍生而取义 b.临崩寄臣以大事翼然临于泉上c.箬篷覆之醉翁之意不在酒 d.卒获有所闻卒赖其力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援疑质理援:(2)或因而抄录或: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翻译:(2)惟读书是务。翻译:10.【甲】【乙】两段选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十分相似:因家贫,“余”和“欧阳公”都曾 、 。乙文中的“欧阳公”虽然不曾百里求师,但 为他后来学有所成奠定了基础。“余”和“欧阳公”相近的结局说明了 道理。(用古诗文概括)(4分)答案:7答案:d (共2分)8答案:(1)提出 (2)有时(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9.答案:(1)拿着经书向乡里的前辈问难请教。 (2)只是致力于读书。(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0答案示例:借书 抄书 母亲的启蒙教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第4空围绕“学习须不怕艰苦,勤学不辍”即可;意思对即可得分)【2016 昌平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 -12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注:笃:病重;嗣子:继承人;股肱:胳膊和大腿;敕:告诫,嘱咐(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2)咸决于亮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2)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翻译: 12【甲】【乙】两文记述了 、 两件事,足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为报先帝之恩,诸葛亮也表达了自己 的态度。(用原文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案:10答案:(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全,都(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11答案:(1)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2)你和丞相一起做事情,要待他好像待老父一样!(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12答案示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临崩寄臣以大事(属以后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鞠躬尽瘁、竭诚尽力(共4分。第空,各1分,回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第空共2分)【2016 大兴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2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乙】(赵惠文王)遂与秦王(即秦昭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奏:献。有的版本“奏”作“奉”。缻(fu):盛酒的瓦器,同“缶”。 进:进献。 叱:喝骂。靡:倒退,溃退。 怿(y):快乐,高兴。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臣未尝闻也 尝: (2)相如张目叱之 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1)休祲降于天 翻译: (2)秦御史前书曰 翻译: 12【甲】文中唐雎给秦王讲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等事件目的是(1) ,他采取的行动是(2) ;【乙】文中秦王“不肯击缻”时,蔺相如采取的行动是(3) 。他们的英勇行为收到的相同效果是(4) 。(4分)答案:10.(1)曾经 (2)他们(代“左右”)(共2分。每小题1分)11.(1)吉凶的征兆从天上降示下来 (2)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共2分。每小题1分)12.答案示例:(1)暗示要效法他们,刺杀秦王 (2)挺剑而起(3)要以颈血溅大王 (4)捍卫了国家尊严(共4分。每空1分)【2016 门头沟期末】阅读下面【甲】【已】两段文字,完成第7-9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蜀相 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释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2)猥自枉屈 翻译: 9. 【甲】文是诸葛亮的自述,【乙】文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综合【甲】【乙】两个文段,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超过100字)(4分) 答: 答案:7. 解释点词(2分) (1)卑鄙:身份微贱,见识浅陋。 (2)顾:拜访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1)于是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 (2)(亲自屈尊)降低自己的身份,枉驾屈就。9. 示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君子。在甲文中诸葛亮是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为蜀汉大业奋斗;在杜甫的诗中表现出来的是诸葛亮为了先帝而竭尽全力辅佐刘禅。【2016 房山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810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