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课题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读书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导入二、整体感知1、疏解下列字词。(1)注音嬉闹 胆怯 觅食 撩逗(2)释义厚实 嬉闹 撩逗 驱除 歇斯底里2、指导学生用小说的三要素概括课文内容。三、课文研讨1、默读文中有关杜小康的语段,体味有关的细节描写,思考:(1)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2)题目中的“旅”字有什么深层含义,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2、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如: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四、体验拓宽五、布置作业倾听。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完成相关作业。学生自由诵读,讨论明确: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1)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2)“旅”字不仅仅是放鸭之旅,更是成长之旅。如在暴风雨后有一段描写:“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的鸭群遭遇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在默读课文、思考的基础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合作交流下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扩展语文学习。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说说你是如何应对的。激发学习学习兴趣。积累生字词语。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1分钟。4分钟。10分钟。15分钟。8分钟。6分钟。1分钟。板书设计孤独之旅 曹文轩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鸭群环境:芦荡 人物成长的广阔背景 风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