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10 诗歌手法.doc_第1页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10 诗歌手法.doc_第2页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10 诗歌手法.doc_第3页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10 诗歌手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 诗歌手法【母题来源】 2015年湖南卷第10题【母题原题】【2015年语文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摇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摇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试题解析】【解析】(1)本题干的关键词源于诗的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本诗是一首律诗,首联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因此,要把握“开颜”的原因,就要立足于整首诗。联系诗歌标题,结合诗的首联,可知是朋友新居落成,自己心情闲适;颔联和颈联写景,有山有水,有松有花,景色优美;颔联写新居的自然环境,颈联写新居主人对新居环境的营造,疏种碧松,可筛明月;多栽红药,以妆春天,此联也见诗人品味高雅;尾联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是抒写志趣相同之感。(2)赏析写景艺术,就是要分析诗人怎么描写景的,也就是诗人选取了什么景,从什么角度(时空角度和感官角度),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写景的,作者运用这些艺术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这是赏析写景艺术的一般答题思路,答题时,应按照这一思路去分析和组织答案。本诗中,颔联和颈联,围绕景色优美和主人品质的高雅选取富有代表性水、山、松及红药这些景物,这其中数点山是远景,一渠水是近景,一墙外,一门外,这又是外景,颈联则是写内景。由此可见,在写景角度上是由近及远,由外及里;这两联都是写景的,因此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这是必须的;颈联由松及月,由红药而春,这是联想想像,又是虚实结合。赏析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表达效果的鉴赏。表达效果的分析,就是看诗歌(诗句)写的是什么形象(怎样的景、怎样的人和怎样的事)、所要表达的什么情感,围绕此来分析就不会错。(3)把握诗歌中诗句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注意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本题考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更是应该根据整首诗的理解来分析把握。对此,要首先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另外就是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从诗的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为友人的新居落成而写的,诗的首联为“起”,点题并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喜欢闲适,到朋友新居“开颜”;颔联和颈联通过写景,来表现新居的景色优美,主人品味的高雅,诗人心情的闲适;诗的尾联“合”,“新居”只是诗歌的形象,也就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的是高雅,是闲适,无论文书再多都能找到“诗人在此间”,因此这两句诗也即尾联所表现的也就是:一对新居主人的赞美,二诗人羡慕,向往,三诗人与友人志趣相投。【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核的是的“诗歌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和写景的手法。【考试方向】艺术手法的考核近几年一般都给出手法,让学生结合诗句分析,即使没有给出手法也比较简单,容易辨析。【得分要点】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分析抒情方式,中间主要的是分析“情景关系”表现手法和写景方式。此题考核的写景的方式,注意顺序、着眼点和手法。注意答题的模式,首先明确手法,然后解释,最后点明手法。【母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 古风(其十五) 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 方赵至,邹衍 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注】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每点2分,共6分) 诗歌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2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3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这末二句,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也结出了时代的悲剧,形象鲜明,含意无尽。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母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长薄:绵延的草木丛。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分)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拟人。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1分。解释其运用2分,思想感情2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2)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分三点,每点情感1分,分析1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注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首联,“闲闲”表现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情;颈联写景,可抓住“荒城”等意象词来体会其营造的凄凉心境;尾联可抓住“归来且闭关”来体会其静心独处的心情。综合起来便可得出诗人在不同的诗句中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母题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8分)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6分)【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1分)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2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艺术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由“奇树”“绿叶”“荣”“馨香”等可得出,此诗在写景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手法;“将以遗所思”表明了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