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运河五期”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1页
聊城市“运河五期”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2页
聊城市“运河五期”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山水之形胜,展古都之新韵 “运河5期”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说明1、项目概况(1)、位置:运河跨高速公路段。南起双力路,北至铁路以北。(2)、范围与面积:以运河为中心两侧控制一定的宽度,窄处约150米,宽处约350米。河道宽度控制在35米左右,高速公路两侧适当加宽。项目总面积约65公顷。2、整体功能定位根据对运河前四期建设情况的分析以及项目所处城市中的位置,我们给出了该项目的五个基本功能定位: (1)、聊城运河文化长廊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运河优雅旋律中的一段重音节。 (2)、从历史生活场景来看,它是聊城运河的北大门,重要关口之一,我们先前分析的“运河五津”之一,是迎来送往、宴饮亲友、重逢、话别的重要场所。 (3)、向过客展示聊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4)、市民踏青、登高、休闲、游憩的北郊公园。 (5)、附近居民享受运河生活的滨水绿带。3、功能与景观分区根据功能与景观特点,共划分出5个景区,自南向北分别是:(1)、景观引导与协调区主要是协调与“运河4期”的景观。规划采用了与4期相似的布局形式,并且通过一定的景观处理,引导游人进入到“运河5期”。主要的景点和设施有:休闲广场、建筑小品以及游船码头等。 (2)、运河生活雕塑区主要是采用“雕塑园”的形式,再现古运河沿岸的市井生活场景,也为下一景区做引子和铺垫。 该区主要的处理手法是设置了林荫广场、茶座、垂钓台等场景,然后在各场景中布置生活化雕塑。主要的景点有:铁牛广场、童趣雕塑群、健身雕塑群、垂钓雕塑群等。(3)运河古都风情区。这个区位于财干路北侧,已经进入到从高速公路向南看运河的视域范围内,主要是通过将运河两侧的用地范围加宽,将一部分原本属于两侧居住区中的公共服务建筑,在运河岸边以仿古商业街区的形式表现出来,着力展现聊城作为“运河古都”的古都古韵。在这一场景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酒楼、茶肆、书馆、画廊等建筑,形成一个街区片段,建筑以二三层为主的仿古形式。在街区中还分布着拱桥、码头、牌楼、古井、室外茶座等建筑和设施,共同构成一幅生活化的运河场景。在靠近高速公路一侧,将河道加宽,一座四层高楼雄踞于岸边的高台之上,成为本区域的视觉焦点,也是人们登高远眺、宴饮亲友的佳处。 (4)、标志景观区。指高速公路两侧的区域。在这一区中,化零为整,通过几个鲜明的视觉形象,着力展示聊城作为“运河古都”的深厚历史人文积淀和作为“卓越秀美江北水城”的崭新面貌。从景观构成上说,本区可以分为主标志区和副标志区。主标志区的布局结构可以归纳为“一楼、双阁、三岛”。“一楼”指刚才所说位于高速公路南侧的高楼“摘星楼”。“双阁”指高速公路北侧的两座高阁。一座为八角九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建于高约17米的山顶上,取名为“文昌阁”,登高四望,远山近水历历在目。另一座为现代的圆形通透玻璃阁,建于运河东岸的水畔广场中央,高约35米,北侧拱卫着一座外形为土山的两层生态建筑。“三岛”指位于高速公路北侧运河开阔处的三座椭圆形岛屿,岛上堆山,高度在917米不等,形成一主两次三座山峰。在文昌阁所在岛屿的南侧,运河西岸,临水设置一组书院和会馆相结合的景观建筑群,在现聊城漕运繁盛时期运河岸边的盛景。副标志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高速公路北侧,运河东岸附近的八个方形水花台,每个15米见方,通过景观处理手法,八个方形水台做成八方巨型印章,用隶书字体分别题刻“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八个大字,红色的印章在夜幕下显得古雅空灵。副标志区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高速公路南侧的一小片湿地,湿地上种植着开花的水生植物,湿地东侧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水杉林。在湿地上,漂浮着三座流线型的玻璃景廊,顶白色,中间玻璃围合,通透,这三座玻璃景廊,或为游船码头,或为观景廊,或为餐厅,轻盈地漂浮于湿地上,在水杉林的衬托下更加洁白高雅。通过副标志区,展示聊城的新形象,也将高速公路南北两侧建立起某种形式上的联系。景观标志区的其他景观还包括一处“八景广场”,位于文昌阁西侧的轴线上,与昌润路相接,打通了景区与城市干道的交通联系,游人通过该广场可以便捷地进入景区。“八景广场”分为两部分,中间部分为活动广场,广场中央用水槽的形式再现了聊城城区的主要水系,某些部分形成小涌泉,整个中间广场形成一处戏水区。活动广场的外侧是由树阵和草坪形成的休憩空间,其间用八面浮雕景墙的形式展示聊城的古八景。另外,将玻璃阁所在的岛定位于“休闲娱乐岛”,玻璃阁本身具有观光、餐饮等功能,其后侧的生态建筑嵌于土山中,具有休闲、娱乐、健身、会议等多重功能。在岛的北部隐蔽处还布置着几座两层别墅,供短期度假使用。整个岛和南侧的玻璃景廊可以统一进行经营管理,不但具有景观标志功能,还有休闲娱乐功能,产生经济效益。(5)郊野风情区。位于景区的最北部,主要是通过舒缓地、河道、草坡、岸边的水生植物以及外围的树丛,营造具有浓郁郊野气息的一片区域,是人们踏青、郊游、放松身心的好去处。4、方案的重点与主要特点(1)、通过对运河城区段的综合分析,推导出“运河5期”段的整体功能定位和规划措施重点。(2)、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聊城人杰地灵,自然景观开阔优美,城市中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各类水体景观,是名副其实的江北水城。唯一的缺憾就是由于城市处于平原地区,地形缺乏变化,导致景观平淡无奇。 “运河5期”项目的基址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正好利用营造标志景观的时机,挖湖堆山,营造连绵起伏的一系列小地形,弥补城市地形过于平坦的缺憾,使其在景观意向上形成城市西北部的靠山。山体的主峰高约17米,其上筑八面九层高阁,成为这一区域的制高点。另外两座次峰高约912米,其余余脉高约26米,连绵不绝,拱卫在主峰周围。 园林建设从来就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安定和谐的物质再现。主山顶的高阁题名为“文昌阁”,在主山西侧布置一处“八景广场”,艺术再现聊城古八景,在主山山脚处设置一处书院式建筑,展示聊城的文化成就,加上高阁上的诗词书法题咏,共同展现聊城文化繁荣的气象。(3)、通过“一楼双阁”构建高速公路南北两侧的空间联系,修复由于高速公路横跨造成的景观割裂,将运河景观继续向北延伸。(4)、运河西东两岸分别重点表现聊城的古韵和新姿,对比分明,和谐共生。在运河西岸,文昌阁、古八景广场、以及运河古都风情区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表现的是聊城的“古韵”。运河东岸,玻璃阁以及其后的生态建筑、玻璃景廊以及生态湿地、印章水台则使用现代的形式表现了聊城的“新韵”。东西两岸在形成古今对比的同时也有某种形式上的联系。比如三个形状相似的岛屿模糊了东西两岸的界限;再比如,两阁虽然一古一今,但外形都为瘦高的近圆柱体。这些元素使得两岸在对比分明的同时又可以和谐共生。(5)、昼夜皆精彩。白天景观和夜间照明并重,通过精心的夜景照明设计,使得这一区域不但白天能给人以深刻印象,夜晚更加亦真亦幻,美轮美奂。在夜景照明设计时,根据景观需要,赋予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景观意向,控制该区域的灯光设计。高速公路向南看的“运河古都风情区”,照明设计的主题是“桨声灯影里的运河古都”;文昌阁及其所在岛屿,主题是“神秘高远的境界”;休闲娱乐岛,其主题是“灿烂辉煌的浮华盛世”;玻璃景廊,通过灯光设计重点表现的是其“晶莹剔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