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评(a)(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反队,遂弑之太尉判状,辞甚巽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a.b.c.d.解析:“闲”通“娴”,熟悉。“倍”通“背”,违反。“不”通“否”。“队”通“坠”。“巽”通“逊”,谦恭。“陈”通“阵”。没有通假字。答案:d2.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东郭偃臣崔武子吾得兄事之欲不战以老秦师请自刃于庙见棠姜而美之日群行丐取于市率精锐继其后常以身翼蔽沛公a./b./c./d./解析:臣,名词用作动词,做臣子。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惫。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兵刃杀。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日,名词作状语。精锐,形容词用作名词。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沛公居山东时b.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c.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d.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解析:a项,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c项,古义:脸面。今义:面貌和面子。d项,古义:大体上,大抵。今义:出去和进来,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答案:b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乃”字相同。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乃”字不同。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解析:“之”,动词,到/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乃”,都是副词,于是,就。答案:b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a.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d.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b、c两项为判断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答案:a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唐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乡下。杪(mio)秋,即深秋。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6.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两个意象最能体现秋色?(2分)解析:全诗紧扣题目,以标题中的“荒”字笼盖全篇,使诗人笔下的画面,涂上了一层惨淡之色,“霜露”“幽谷”“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和“幽泉”无一不在它的笼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处处不离“杪秋”这个时令,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其中最能体现秋色的两个意象当属“黄叶”“寒花”。答案:黄叶、寒花。7.这首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试做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永州是一个人烟稀少、荒凉僻远之地。柳宗元被贬此地,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常常触景伤怀,对自己的遭贬,感慨万端。加上其所任永州司马,只不过是一个闲散之官,因而他没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更加重了他的孤独、愤懑之情,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中,不难体会出诗人的这种情绪。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独落寞之感。诗最后写的“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表面上的超脱放达之态,实际上却反映了他欲遣愁绪而不能,愁上加愁的心境。参考答案:诗人借用典故表明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麋鹿见了我还有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三、文言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1分)张延赏,中书令嘉贞子。大历二年,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是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庐,已其逋债,百姓遂安。以故,岁凶而无怨者。数年,改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以兵入成都为乱,延赏奔汉州,将戍将讨之。是月,斩朏及同恶者。先是兵革屡扰,自天宝末杨国忠用事南蛮,三蜀疲弊。其后崔宁复侈靡,故蜀土残弊。延赏薄赋约事,动遵法度,仅至庶富焉。建中末,驾在梁州,倚剑南蜀川根本。贞元元年,以宰相刘从一有疾,诏征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赏与李晟不协,晟表论延赏过恶,改授左仆射。初,大历末,吐蕃寇剑南,晟领神策军戍之,旋师,以成都官妓高氏归。延赏闻而大怒,即使将吏令追还焉。晟颇衔之,形于词色。三年正月,会浙西观察使韩滉来朝,滉尝有德于晟,因会宴说晟使释憾,遂同饮极欢,请晟表荐延赏为相,晟然之,于是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延赏当国用事,晟请一子聘其女,延赏拒而不许。晟谓人曰:“武人性快,若释旧恶于杯酒之间,终欢可解。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无几,延赏果谋罢晟兵权,时议非之。贞元三年七月薨,年六十一,赠太保,赙礼加等,谥曰成肃。史臣曰:延赏博涉经史,达于政事,然以私害公,罢李晟兵柄,非守正中立者也。(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政尚简约尚:崇尚。b.又何限于彼也限:限制。c.晟颇衔之衔:怀恨。d.因会宴说晟使释憾憾:遗憾。解析:d项,憾:怨恨。答案:d9.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延赏达于政事的一组是()(2分)流庸归附,邦畿复完岁凶而无怨者斩朏及同恶者延赏薄赋约事领神策军戍之延赏果谋罢晟兵权a.b.c.d.解析:写张延赏武功方面的成就,是李晟事,表现张延赏无度量。答案:b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延赏关心百姓,堪为能吏。他在河南尹、各道营田副使任上,同情流离失所的百姓,为百姓着想,因此百姓安定,很多逃难的百姓归附到他的治下。b.张延赏能于治乱,文武兼备。在成都任上,面对张朏的兵乱,他奔赴汉州,率部讨伐。张朏及同党被斩杀后,合理安排善后事宜,蜀地成为国家依仗的根本。c.张延赏与李晟关系不睦。李晟表奏张延赏的过失使张延赏被降职,导致二人关系紧张。而李晟携官妓回师、张延赏派人追回的事使二人矛盾升级,势同水火。d.张延赏心胸不够宽广。李晟在韩滉劝说下真心与张延赏和解,而张延赏却没能展现一任宰相的胸怀度量,甚至谋夺了李晟的兵权,被时人和史家视为不足。解析:c项,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李晟携官妓回师引发的冲突是二人不睦的起因,后来李晟对张延赏的表奏使二人势同水火。答案:c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庐,已其逋债,百姓遂安。(3分)(2)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2分)参考答案:(1)(张延赏)就(让人)准备了船只送他们回去,并让官吏为他们修葺房屋,停止追收他们欠下的债务,百姓就安定了。(2)文人难以触犯,虽然在表面上修好和睦,却在内心积蓄着怒火。参考译文:张延赏是中书令张嘉贞的儿子。大历二年,被任命为河南尹,充任各道的营田副使。张延赏为官勤恳,是下级的表率,为政崇尚简明,疏通河渠,修筑宫庙,于是流民多来归附,辖地又逐渐恢复完整。这一年天旱歉收,百姓有逃荒到其他地方去的,官吏就把他们抓起来。张延赏说:“食物,是人所依赖生存的东西,到那里去可以生存,能够使我们的百姓存活,又为什么要限制他们到那里去呢?”(张延赏)就(让人)准备了船只送他们回去,并让官吏为他们修葺房屋,停止追收他们欠下的债务,百姓就安定了。因此,虽然年成不好却没有抱怨的百姓。几年后,改任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率兵攻入成都作乱,张延赏奔赴汉州,督率戍守的将领讨伐张朏。这个月,斩杀张朏和跟他一起为恶的党羽。在这之前兵乱多次侵扰蜀地百姓,自从天宝末年杨国忠在南方蛮地主政以来,三蜀地方疲弱破败。此后崔宁又奢侈靡乱,所以蜀地更加残败困乏。张延赏减收税赋、简明政事,行事遵守法度,蜀地几近繁华富庶了。建中末年,圣驾在梁州,把剑南蜀地当作国家可以依仗的根本。贞元元年,因为宰相刘从一得了病,朝廷征召张延赏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延赏和李晟关系不好,李晟就向朝廷上表述说张延赏的过失和错误,朝廷改授张延赏为左仆射。当初,大历末年,吐蕃人入侵剑南,李晟带领神策军戍守蜀地,回师的时候,带着成都官妓高氏回去。张延赏听到后很生气,立即派遣军官,让他们把高氏追了回去。李晟因此非常恨他,愤怒之情表现在语言和神色上。贞元三年正月,正赶上浙西观察使韩滉入朝,韩滉曾经对李晟有恩德,于是趁相聚宴饮的机会劝说李晟,让他消除怨恨,于是李晟跟张延赏一起饮宴,极其欢愉,韩滉请李晟上表推荐张延赏做宰相,李晟同意了这件事,于是朝廷重新加封张延赏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到张延赏执掌国事之后,李晟请求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娶张延赏的女儿,张延赏拒绝了。李晟对人说:“我们武人性情爽快,如果说在酒宴上消除旧怨,欢宴结束就可以消解。文人难以触犯,虽然在表面上修好和睦,却在内心积蓄着怒火。现在不答应婚事,是还没有忘记嫌隙(仇隙)啊!”时间不久,张延赏果然谋划罢免了李晟的兵权,当时的议论认为张延赏做得不对。贞元三年七月死去,时年六十一岁,被追赠太保,丧仪加等赏赐,赐谥号成肃。史官说:张延赏广博地涉猎经史,政事上练达通晓,但是因为私情而损害公事,罢免了李晟的兵权,不是恪守正道、立身中正的人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5分)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昌期愤,语朝士曰:“奸徒狙击青宫,此何等事,乃以疯癫二字庇天下乱臣贼子,以奇货元功四字没天下忠臣义士哉!”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遂阴诋昌期。时方授检讨,文炳再疏显攻,昌期即移疾去。天启元年还朝,一燝以次辅当国。其冬,首辅叶向高至。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沮其来,向高不悦。会给事中孙杰承魏忠贤指,劾一燝及周嘉谟,忠贤遽传旨允放。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向高怫然曰:“上所传,何敢不奉。”昌期曰:“公,三朝老臣。始至之日,以去就力争,必可得也。若一传而放两大臣,异日天子手滑,不复可止矣。”向高默然。昌期因备言一燝质直无他肠,会顾大章亦为向高言之,一燝乃得善去。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昌期愕然曰:“谁为此言以误公?可斩也。”向高密具揭,请帝允忠贤辞,忠贤大愠。会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遂深怒不可解。及向高去,韩火广秉政,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涟、光斗,火广皆具揭恳留。忠贤及其党谓昌期实左右之。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五年春,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忠贤恨不置。明年二月,复于他疏责昌期已削籍犹冠盖延宾,令缇骑逮问。逾月,复入之李实疏中,下诏狱。四月晦,毙于狱。(选自明史缪昌期传,有删改)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讦:攻击。b.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元:原来。c.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疾:痛恨。d.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沮其来沮:阻止。解析:b项,元:首要。答案:b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b.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c.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d.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解析:断句时应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根据句中提示的关键词来断句。句中的人名和“曰”是断句的关键。答案:a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缪昌期正直敢言,挺身揭露丑恶。张差梃击事,刘廷元等欲以“疯癫”掩盖真相,缪昌期对朝士直言揭露,受到刘廷元之流的打击报复,称病去官。b.缪昌期赤胆忠诚,诚心挽留贤良。魏忠贤指使人弹劾刘一燝和周嘉谟并准许上报,缪昌期急劝叶向高以自身去就力争阻止,后来使刘一燝免遭流放。c.缪昌期疾恶如仇,尽力去除奸佞。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叶向高认为魏是难得的能扶正皇帝的人,缪昌期力言反驳,致使叶密请皇帝准许魏忠贤辞职。d.缪昌期刚正不阿,不惜身死冤狱。他因不肯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同情、保护贤良大臣,遭到魏忠贤等人的忌恨,被罗织罪名下诏狱,最终死在狱中。解析:“准许上报”表述错误,应是“传旨准许流放”。答案:b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3分)(2)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3分)参考答案:(1)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先帝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的旨不可尊奉。(2)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参考译文: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作诸生时有盛名,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这时年龄已五十二岁了。张差梃击东宫事件,刘廷元首先说是疯癫,刘光复附和他,上疏攻击揭发的人,说不应当惊诧地把它当作奇货,以此取得首功。缪昌期愤怒,对朝士说:“奸徒攻击东宫太子,这是何等大事,却用疯癫二字庇护天下的乱臣贼子,用奇货元功四字辱没天下的忠臣义士!”刘廷元之流听到他的话,深深地忌恨他。给事中刘文炳弹劾大学士吴道南,于是暗中诋毁缪昌期。当时他刚任检讨,刘文炳第二次上疏公开攻击,缪昌期就称病离职了。天启元年缪昌期回到朝廷。刘一燝以次辅当权。这年冬天,首辅叶向高到任。小人向叶向高离间刘一燝,说刘一燝想阻止他来京,叶向高不高兴。恰逢给事中孙杰秉承魏忠贤旨意,弹劾刘一燝和周嘉谟,魏忠贤立刻传旨准许流放。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先帝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的旨不可遵奉。叶向高生气地说:“皇上所传,怎敢不遵奉?”缪昌期说:“你是三朝老臣。刚到朝廷那天,拿自身去就力争,一定能成功。如果一传旨就流放两位大臣,以后天子行事不加节制,便再也不能阻止了。”叶向高沉默不语。缪昌期于是详细陈说刘一燝质朴正直没有其他企图,叶向高怒意稍微缓解。恰逢顾大章也为此事向叶向高进言,刘一燝才得以平安离去。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呈上,缪昌期正好拜见叶向高。叶向高说:“杨先生这奏疏太轻率。魏在皇上面前时有扶正,这道疏果真施行,怎能得到这种小心谨慎的人在皇上的身边?”缪昌期惊愕地说:“谁说这样的话来误导你?可以处斩。”于是叶向高秘密呈上揭帖,请求皇帝允许魏忠贤辞去,魏忠贤大怒。恰逢有人说杨涟的奏疏是缪昌期代为起草的,魏忠贤于是对他深恨不可解。到叶向高离去,韩火广执政,魏忠贤赶走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杨涟、左光斗,韩火广都写揭帖恳留。魏忠贤和他的同党认为实际上是缪昌期在左右他们。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臣更加仇恨他。天启五年春天,缪昌期因汪文言案件讼词牵连,被削去官职传讯审问。魏忠贤怨恨不能解除。第二年二月,又在其他奏疏中谴责缪昌期已经削去官籍仍然穿官服乘官车宴请宾客,命令缇骑逮捕审问。过了一个月,又把他列入李实疏中,投入钦犯牢狱。四月底,死在狱中。四、现代文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史记吴智勇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选自哈尔滨出版社中国城市口水战,有删改)16.下列关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司马迁凭借他的渊博学识、深邃思想、不朽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让后世文人仰慕不已。b.史记开我国纪传体文学的先河,既“实录”历史,又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c.史记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有深远影响与它所写的磅礴气势、壮阔场面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有关。d.史记是司马迁一人的著作,因为它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所以后世认为它是纯文学作品。解析:d项,分析错误,史记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尽管血肉丰满,但它毕竟是史书,不是纯文学作品。答案:d17.下列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仅凭史记,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b.史记融入了司马迁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在二十五史里,史记是唯一的一部。c.史记在艺术上的特点是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d.司马迁尽管远去了两千多年,但史记至今还依然存在,所以梁启超称赞其为“千古之绝作”。解析:d项,理解错误,不是因为这部书的存在,才赢得“千古之绝作”的称赞,而是因为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答案:d18.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作为史学著作,具有完整体系;作为文学著作,其影响深远。b.司马迁凭借其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创作了史记,这部书中蕴涵了他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c.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人以鼓舞启迪。d.史记渗透着积极入世、自强不息、舍生取义、呼唤真情、义不受辱等人文精神。这些精神熔铸在作品刻画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解析:c项,分析错误,文中“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的不是司马迁,而是其作品中的人物。答案:c五、语言文字运用(8分)19.有生命的词语应该反映时代气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词义和色彩。“奇葩”就是这样一个雅俗共赏、含义丰富、褒贬兼备,极富生命力的词语。请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奇葩”一词的含义。(4分)(1)林书豪是第一个在仅仅一周时间内就达到这个高度的nba球员,堪称奇葩。(2)有的老师不许学生课堂上插嘴,同学们也大都认为课堂上随意插嘴的人是奇葩。(3)综观这些奇葩校规,其特点荒唐可笑,简单粗暴。尽管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词语的意义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临时语境义等,我们应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准确判断和理解语词的正确意思。 参考答案:(1)奇迹,含赞许、赞赏的意味;(2)另类,含讽刺、调侃意味;(3)离奇出格,含批评、否定意味。20.根据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下列场景扩写成100字左右的语段。(4分)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解析:扩写时应抓住每一个细节,如人物的动作、语言,当时的环境和场景,以及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因素;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每一个细节写具体,写生动。从听觉、视觉、触觉、声音、颜色、动感等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力求内容充实,血肉丰满。答案示例:眼见汉军杀气腾腾,把楚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转战南北,鏖战了数年之久的楚军更是思念家乡和亲人,纷纷窃窃私语,神情沮丧。项羽大吼一声,快马一鞭,猛地冲了下去。汉军猝不及防,被项羽的气势吓坏了。还没有回过神来,一名汉将已经被项羽斩杀于马下。汉军见状,纷纷溃退。六、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处的变通有“改革、改变”之意。今天,变通有了更多的含义。请以“变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和套作。写作指导:“变通”的解释是“根据情况而变动,不拘泥成规”。中国的哲学体系里讲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月日课件特点
- 执业药师之《药事管理与法规》通关模拟卷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3年度公务员考试《常识》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工业维修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前培训课件
- 2025年黑河市公安局招聘22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西财经学院公开招聘教职人员3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人民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5人笔试参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婺源安全培训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总结不足课件
-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下)DB62T3055-2020
- 商品赠品协议书范本
- 工伤事故赔偿协议书范本
- 2025-2030中国稀土催化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运费补充合同协议
- 2025-2030茶油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徽商银行贷款合同协议
- 2025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和音频)
- 大局观和全局意识培训
- 物业秩序维护内部管理作业规程
- 病历质控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