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68分)一、基础知识(1-28题,每题2分,共56分,2932题,每题3分,共12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夜缒(zhu) 瞋(chn)目 阙(qu)秦 戮(l)力 b以飨(xing)读者 火钵(b) 窥(gu)视为 (wi) 之奈何c裨(p)益 颓圮(p) 河畔(bn) 叱(ch)骂 d不啻(d) 朝(zho)服 不肖(xio) 阻遏()拜谒(j)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为刀徂,我为鱼肉 轻歌慢舞 漫无边际b、苍海桑田 沧海一栗 苍茫大地 满目疮痍c、变徵之声 苛政如虎 道路坎坷 垂泪涕泣 d、发尽上指冠 就车而去 一去兮不复反 周密详尽 3.下列所给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安土重迁”的“安”表示“安于、习惯于”的意思, 的“安”表示“安定”的意思;再如“立竿见影”的“立”表示“使竖立”的意思, 的“立”表示“建立”的意思;又如“情急智生”的“情”表示“情况”的意思, 的“情”表示“感情”的意思。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字多义的现象。a.惶悚不安 茕茕孑立 情理难容b.安然无恙 茕茕孑立 情随事迁c.安然无恙 标新立异 情理难容d.惶悚不安 标新立异 情随事迁4.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在交际中很讲究礼貌。比如,在提及对方的时候常使用表示恭敬的言辞。这是交际的需要,也是文化修养的体现。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下面四句话用在信函中最讲究礼貌的一句是( )语境:学生会准备举办“中华传统礼仪”专题报告会,宣传干事给前来作报告的德高望重的专家发去信函。a.学生会恭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等候您。b.学生会邀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等候您。c.学生会邀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迎候您。d.学生会恭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迎候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有别。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 b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又名春秋左氏传,它与谷梁传公羊传被称为“春秋三传”,相传左传的作者与国语同为汉末史官刘向。d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我国古代东周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活动,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4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在文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c唯君图之 图:考虑。d晋军函陵 军:军队。7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约为婚姻 c.若亡郑有益于君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理于晋 以:因为,表原因的连词;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那里、怎么,表反问的语气词;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代指上文的事;d.吾其还也 其:还是,表商榷的语气词。10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1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郑伯)许君焦、瑕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2.根据文意,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a“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 )许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之,代灭亡郑国) )烦执事。c若舍郑以为( 之,代郑国 )东道主d晋军函陵,秦军( 于 )氾南1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1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出使的人来来往往,(我们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现在危急,请求您,这是我的过错。15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就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做法,对秦实在是非常不利的。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秦国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修筑防御工事拒守。d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1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c晋文公认为,没有郑文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每题2分,共6分)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17. 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这里当“被”讲。b.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c. 今闻购将军之首 购:重金征求。d.则虽欲长侍足下虽:虽然1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a. 相同,不同 b. 相同,相同c. 不同,相同 d. 不同,不同19. 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b.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d.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三)、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59题。(20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20与“至鸿门,谢曰”一句中的“谢”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乃令张良留谢。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2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而听细说 敢以烦执事 再拜献大王足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小人的谗言 对对方的敬称 又 替 b详细的话 执掌事务 又 被 c小人的谗言 对对方的敬称 拜两次 给予 d详细的话 管理事务 第二次 是2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a故遣将距关 君安与项伯有故b因击沛公于坐 不如因善遇之c 范增数目项王 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d 秦伯说,与郑人盟 范增说项羽曰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再使用的一项是( )a. 为之奈何b. 约为婚姻c. 秋毫不敢有所近d. 项伯许诺2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者:人b常以身翼蔽沛公 以:用c则与斗卮酒 则:但是d因招樊哙出 因:因为25.下列各句,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若属皆且为所虏。c客何为者?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6对“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口,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b.所以将要派遣官兵去把守关口,用来防备偷盗的贼人进入城中发生事故。c.故此将要派遣官兵去把守关口,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d.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口,用来防备偷盗的贼人进入城中发生事故。27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a. 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范增用眼睛看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指示他。 b. 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范增用眼睛看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指示他。c. 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范增多次示意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给他看d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范增多次示意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给他看。28下列对本文节选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选部分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块,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以刘邦集团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b本部分运用对比的手法,用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与刘邦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对比,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c文中写刘邦入关后“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而当项羽要击破他时,又惊呼“为之奈何”,并将错误推到别人头上。这表现出他善于应变的性格。d本部分在刻画人物方面,语言具体生动,形象丰富。刘邦的话,则表现出他老谋深算,急于事功的性格;而范增的话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预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9-32题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注: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雠:这里指售出、成交直:价值、价钱。29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善药 居:聚集,搜集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c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d终不复言 复:回答3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b、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c、 清其有道者欤执其道不废d、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3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3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第二部分(82分)33阅读上面中(三)鸿门宴,分析节选中的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无赖。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加以评判,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150字)(10分)34.结合选文(一),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4分)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 ”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继而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接着以“ ”的事实说明晋国的野心,利用两国矛盾来离间双方;最后得出亡郑是“ ”的结论,最终打动了秦伯。35根据语境,在空格内填写短语。(4分)荆轲处变不惊,无私无畏,发图见匕刺秦王;樊哙拥盾闯帐,披肝沥胆。两位勇士的壮举都成为历史的佳话。36.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用“”给两处划线语句断句。(5分)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吕祖谦东莱博议)(五)阅读贝多芬百年祭(节选),完成3739题。共9分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而贝多芬所做到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子,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竟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疯了,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干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甲】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他那激动人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当伯辽滋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乙】而当你想独自一个人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37.根据文意,指出第一段中“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是怎样的人。(答案不超过15个字,2分38.阅读第一段,简要概括贝多芬音乐的特点。4分39.根据第二段内容,“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这句话应插在文中【甲】【乙】哪一处?3分 答:应插在 处。八、写作(50分)愧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惭愧不安。愧疚,可以让我们“三省吾身”,净化自己的灵魂;愧疚,可以让我们对朋友多一份真诚,少一份虚伪;愧疚,可以让社会多一份良知,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美好。冯骥才说:“纯洁的人生从忏悔开始。”在我们的经历中,总有那么一些为之愧疚的人,为之愧疚的事。请以“愧疚”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性作文,不少于700字。答题卷2014年10月姓名班级考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8分,1-28每题2分,29-32每题3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答案第二部分(90分)33阅读上面中(三)鸿门宴,分析节选中的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无赖。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加以评判,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150字)(10分) 10034. 结合选文(一),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4分)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 ”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继而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接着以“ ”的事实说明晋国的野心,利用两国矛盾来离间双方;最后得出亡郑是“ ”的结论,最终打动了秦伯。35根据语境,在空格内填写短语。(4分)荆轲处变不惊,无私无畏,发图见匕刺秦王;樊哙拥盾闯帐,披肝沥胆。两位勇士的壮举都成为历史的佳话。36.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用“”给两处划线语句断句。(5分)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吕祖谦东莱博议)37.根据文意,指出第一段中“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是怎样的人。(答案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38.阅读第一段,简要概括贝多芬音乐的特点。4分 答: 39. 3分答:应插在 处。八、写作(50分)愧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惭愧不安。愧疚,可以让我们“三省吾身”,净化自己的灵魂;愧疚,可以让我们对朋友多一份真诚,少一份虚伪;愧疚,可以让社会多一份良知,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美好。冯骥才说:“纯洁的人生从忏悔开始。”在我们的经历中,总有那么一些为之愧疚的人,为之愧疚的事。请以“愧疚”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性作文,不少于700字。七作文:(50分)1a、2c、3d、4d、5c、6、7c、8c、9c、10d、11c、12c、13b 14b、15d、16a、17d、18d、19c、20a、21c、22b、23b、24b、25c、26a、27d、28d、29d、30d、31a、32b、29.【答案】d【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b。d项:“复”应为“再”。ac项为常用词的生僻义或偏僻词,d项为常用词的常用义,这样命题意在增大阅读能力的检测。其中,c项“诣”的词义在桃花源记中出现过。实词题中的生僻词或生僻义项一般来讲是解释正确的,至少到现在还没出现过例外。30【答案】d【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a选项考的是虚词词性,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b选项考的是虚词的实词意义,第一个以是动词;第二个以是介词。c选项仍是在考虚词词性,两个其,一个是副词,一个是代词。只有d项的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31.【答案】a【解析】错误选项是a,译文中等待这个意思是原文中没有的。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32.【答案】b【解析】此题考理解。错误选项是b,这是对文中人物的过度拔高,可以通过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这一选项的问题。33、答案要点:节选部分里,刘邦表现得坚决果断,狡黠善变,善于伪装,能屈能伸,善于拉拢人,能相机而动刘邦复杂的性格特点可以从“英雄”或“无赖”两方面来理解和认识,要求能够结合具体内容并结合实际作鉴赏评价,言之成理即可。答 案:邻之厚,君之薄也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阙秦以利晋参考答案:有勇有谋 护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