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设计比赛获奖作品《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设计比赛获奖作品《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设计比赛获奖作品《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设计比赛获奖作品《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中教师论文 设计比赛获奖作品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拟行路难(其四)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自主赏析”部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散文,进一步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文艺审美能力。第一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教学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也是两种非常重要的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主要学习如何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作家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去推测作者的写作本意,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对必修二和必修四的“阅读鉴赏”板块的古代诗歌学习,已有一定的诗歌积累,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学生虽能基本理解诗歌大意,但对文本的分析能力还需提升,鉴赏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加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熟读并背诵全诗。分析诗句中“愁”的表现方法和社会根源。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诵并理解诗歌。以“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悲愤苦闷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朗诵诗歌,分析“愁”的表现方法和根源,把握诗歌主旨。【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诗歌鉴赏方法。【教法学法】1、诵读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环节,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2、问题法。问题的科学设计不仅能突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和好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它既强调教师给予足够的课堂空间给学生,又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它既是一种教法,又是一种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ppt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前,想和同学们共同探究一个问题:朗读和朗诵之间,有些什么样的差别?明确:朗读的意思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诵的意思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没有感情,最多只能算是朗读。二、朗读诗歌初识诗歌内容和情感1、下面,就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开始我们的新课。大家说,我们是该朗读课文呢,还是朗诵课文?预设:在刚刚接触诗歌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真正读懂诗歌,对诗歌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还没有理解到位,所以,这时的读,只能是朗读,还算不上朗诵的。2、出示朗读要求请大声读2遍给自己听,看看在语气语调处理上,有没有变化?请把你最好的朗读奉献给你的同桌,并让他/她给你评一评。请面向老师和同学秀出你的声音。3、学生代表尝试读。要求:学生点评,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弄清情感、语调、语速。4、教师总结。诵读的基本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到位,语调有升降,语速有快慢,感情要饱满。这首诗要读出忧愁、悲愤、苦闷的感情。伴随着这种感情,这首诗整体上语调要平缓,语速不宜过快。具体表现为:前六句句式长短相间,五言七言交错,要读出时缓时急的节奏感,体会诗人半吞半吐,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情感。后两句连用七言,一升一降,对比鲜明,情感达到高潮。5、教师配乐示范诵读。6、学生集体齐读,再次体会诗人情感。三、以意逆志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1、请同学们在诗歌中找出直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词?明确:愁。2、沈德潜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请同学们先在诗歌中找出表现诗人内心的“愁”的动词,再分小组合作,用四字短语概括包含这些动词的的诗句。参考:行叹坐 酌酒 举杯 歌 吞声 踯躅归纳:行坐叹愁,酌酒消愁,悲歌断愁,吞声咽愁。预设质疑:对“举杯断绝歌路难”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说“断绝”指歌断绝,一说“断绝”指断绝愁思。行路难本是民间歌谣,主旨乃是“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晋书记载,袁山松曾作行路难,“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可见其辞以悲愤为主,其调多悲凉之音。“酌酒且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试想一下,酌酒原为排遣愁怀,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倒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也可以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四、知人论世悲愁亦有因1、作者为何发“愁”?明确:怀才不遇2、那么,“怀才不遇”的具体原因呢?明确:怀才【多媒体显示1】鲍照,字明远,南朝文学家。他20多岁时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后来先后做过侍郎、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最后他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任刑狱参军等职。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他死于乱军中。【多媒体显示2】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他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对鲍照也推崇备至,他认为若能和鲍照交友,那是“结交凤与麟”。鲍照被称为“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之一。不遇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钟嵘诗品)【多媒体显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进仕之路,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抑。鲍照的遭遇就是这样,他自称“孤门贱生”。3、诗人把造成自己悲惨遭遇的根源归结为哪个字?明确:命。“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4、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命运,诗人无可奈何,愁闷不堪。实际上,在诗歌的第一句就含蓄地写出了“愁”的根源!它明明写的是水呀,怎么会有愁呢?该怎样理解?明确:运用比兴手法。“水”的流向是地势高低造成的,“人”的命运是门第贵贱造成的,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平,暗含诗人“愁”的根源。可以概括为:以水兴愁。5、小结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泻水兴愁”含蓄地道出了“愁”的根源,“行坐叹愁”“酌酒消愁”“悲歌断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愁绪在不断流动,不断加深,当诗人情不能自已时,他发出了生命中的最强有力的呐喊:“心非木石岂无感?”可最终,也只能吞声踯躅,不敢言愁。在“愁”的背后是诗人对不公平的命运的抗争,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五、配乐背诵六、总结,布置学生完成课后讨论题三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