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6)(含解析).doc_第1页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6)(含解析).doc_第2页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6)(含解析).doc_第3页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6)(含解析).doc_第4页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6)(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 读 100 天(第47天)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涵虚混太清:_(2)徒有羡鱼情:_【答案】(1)天空 (2)白白,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结合词语的本义,还有引申义、古今义的不同来正确辨别,并识记清楚,加强积累。2下列对诗歌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a中“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势盛大。b中“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c中后两联应该是委婉的表达了作者想做官却无人引荐的苦衷。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答案】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解析】任选就既可以从用词造句方面,也可以从修辞表达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二、文言文阅读: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4.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每见壁间题字 见故国之旗鼓 b摆扑丛树中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c廉公之思赵将 学而不思则罔d人之情也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答案】c【解析】回答此题,必须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廉公之思赵将”的“思”是“思念”, “学而不思则罔”的“思”是“思考”。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译: 【答案】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解析】翻译文言语句,尽量直译,把每个重点词都要译出,如句中的“思”“西”等都要准确翻译;还要注意虚词的意义,像本句中“之”是主谓之间,不翻译。6. 文中为什么说“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答案】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解析】回答此题,应注意“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的意思,归纳总结,用语要简洁。7. 文中运用了描写手法的句子是哪句?答: 【答案】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解析】本题是考察对文意的理解。要能准确翻译,同时辨别表达方式的不同特点。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最小的星星也闪光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8说说这篇小说题目的妙处何在?答: 【答案】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看到明亮的星星,更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题目点明了小说的主旨,形象新颖,设下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文章的拟题技巧,如运用修辞格、化用诗词、格言等。9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含义。句子: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答: 【答案】此句运用神态描写,写了潘小峰不被理解的委屈 、挨训后的后悔 和被叫家长的害怕心理。【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从全文入手,结合句子所在的相应段落,能文从字顺地概括。10说说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答: 【答案】此段在内容上:暗示文章的主旨。烘托意境,增强文章的韵味。在结构上:照应了题目。与前文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段落,知道文章一些写法的作用、好处。比如“呼应”是为了使结构严谨,铺垫是为主要内容打基础、做准备、蓄势、还有句子在内容跟结构上的作用要明确:段首句起到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段中句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段尾句起到总结、揭示主旨等等作用。如果是两次以上出现,就要考虑照应、线索方面的作用了。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b第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忧郁、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c第段到第段,设置了两个悬念性的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答: 【答案】a【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从全文入手,结合所给选项,找到关键句,筛选出正确的即可。12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老师?谈谈你的理解。答: 【答案】“神采飞扬地讲着课“,说明”我“是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 课堂被窃笑搅起波浪让”我“怒火中烧,说明“我”是一个严格而比较急躁的老师。 课间平息了自己的怒气,说明“我”是一个能及时反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亲自家访,说明“我”是一个注重了解真相,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 鼓励潘小峰发挥特长,说明“我”是一个爱护学生、善于引导学生的老师。(答出任两点即可;概括具体情节0、5分,评价特点1分,只要是结合原文的具体情节分析,意对即可。只写情节而没有评价0分,只写评价而没有情节1分。【解析】回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找到跟人物有关的故事或者描写,文从字顺地概括。13、读完本文,你最想对你的老师或者是父母说些什么?答: 【答案】只要符合文意,文从字顺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积累。学生要按照题目要求来答题。任选一种情况作答,对老师说,或者是对父母说。(二)说明文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14把第段中加点的词“之一”去掉好不好?为什么?答: 【答案】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解析】此题是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的。要注意答题的规范问题。首先定性,说“不好”;然后再解释词语的含义,“去掉”跟 “没去掉”句子含义的不同;最后再说“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答: 【答案】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准确、具体的突出了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解析】回答此题,找到相应的段落。抓重点说明方法,看题目要求。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列数字、作诠释、打比方、列图表、引用、摹状貌等。答题格式可这样表述:示例:举例子: 举出事例来说明,具体形象的说明了,便于读者理解。16第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答: 【答案】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是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答题,不能脱离文本,找到最能说明问题的句子就可以。17本文作者为什么说“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请结合文本说一说理由。答: 【答案】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仪近海水域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或“人工养殖的海带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l公顷水面上生产的新品种藻类就相当于40公顷土地上生产的大豆的营养物。”);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仅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就高达50亿吨,只要捕获其中的l亿-15亿吨,比当年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l倍以上;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