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b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c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d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答案:d2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引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德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中的文字多达26处。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王韬曾担任过六合丛谈等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传教士对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发挥过促进作用b传教士是外国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c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传教士主导d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都受过外国传教士的培训答案:a可以排除。3“以中国之道,用泰西之器”,下列与该主张类似的有()“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a b c d答案:c体用”属于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思想,不主张学习西方,故错误。4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思想答案:c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以排除。5费正清指出: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的影响)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戊戌变法中所依据的“哲学根据”包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圣人之纲常不可攻也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考查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是中国传统思想,所以排除。是梁启超的变革主张,是严复提出的进化论思想,所以c项正确。6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称,中国人说的“革命”一词,译成我们的语言为revolution,中华民国时代采用了它,字面意思是“收回授权”。一位统治者失去了这种不可缺少的保护,就不得不退位。这里的“保护”指的是()a君权神授 b三纲五常c清静无为 d天赋人权答案:a在材料中未体现。7 1894年和1895年,孙中山和康有为分别成立了兴中会和强学会。两会的相同之处有()基于民族危机为中国寻求出路变革社会的方式所要建立的政体a b c d答案:a体,而强学会主张立宪政体,所以错误。8.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创深痛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以曾、左、李为代表的洋务派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既忧心清王朝衰败,也深恐中国被列强吞噬,因而力主“新政”,改弦更张以谋求“自强”。先后设立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第二阶段办起了一些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河北的开滦煤矿,天津等地的电报局、织布局等。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甲午战后(六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6分)(2)材料二中“新政”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在中国经济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6分)(3)列举材料二中“反应有两种类型”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反应类型对于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途径的不同观点。 (8分)答案:(1)不同之处: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评价: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化;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抵御外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者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名师点睛,易错起源】易错起源1、 近代中国从“中体西用”到民主与科学主张演变的特点、影响例1、(2014浙江文综)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解析】选项对应度自主分析a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可知,铁路修建可使百姓、国家从中获利,这体现了“求富”的思想;从“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可以得出“自强”的思想b“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这些思想主要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d“民生主义”属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显然不符合题意【答案】a【名师点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点1从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到制度层次. 2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为主体内容的三民主义,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形成了完整的革命理论,将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层次深入一步.3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 义者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将西方启蒙思想的民主、自由、平等学说引入中国,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反封建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次. 易错起源2、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例2、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名师点睛】全面理解三民主义1对旧三民主义的评价(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的局限性. 2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及评价(1)发展:民族主义,一是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并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的政策,使民生主义与扶助农工紧密结合.(2)评价: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同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仍具有局限性.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命题多是围绕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考查。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分析三民主义思想内涵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二要注意三民主义新发展的内容与特点等。易错起源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例3、(2014上海单科)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规划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答案:b【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新文化运动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新文化运动有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2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1)促使新文化运动由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转变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中国革命准备了领导力量.(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方向.(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锦囊妙计,战胜自我】新文化运动及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多利用新材料、新情境,突出对新文化运动特点、影响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的考查。复习备考时,一是要特别重视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五四运动前后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特点等方面的理解认识;二是分析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易错练兵,虎口脱险】 1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c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答案:c是理论的,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后却没有被普遍认可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d项在材料中未涉及。2某位学生在进行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性学习中,找到了以下三组资料:“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民主义。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a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的爱国斗争b地主阶级的自救实践c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d救国道路的思想探索答案:d3民国学者萧一山称,晚清革新运动大约可以分作三个时期,即“海防时期”“洋务时期”和“维新时期”。以下对这三个时期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防时期”是接受新知识的发轫,代表人物有魏源等b“洋务时期”是革新事业的启幕,但重在练兵制器之说c“维新时期”注重政治和法律的学习,主张君主立宪制d三者都作了普遍的宣传,并启悟国人认识到改革之必要答案:d 4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言论()a与当时的历史基本相符 b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批评c反映出作者渴望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d设想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的实验答案:a5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a维新思潮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答案:d 6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下列对两个人的主张理解错误的是()a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b刘锡鸿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c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d郭嵩焘反对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主张学习西方制度答案:d解析:郭嵩焘反对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不学习西方制度,故选d项。7下图是某学生总结的中国近代各阶级的救国从开始到发生变化的探索历程,其中表明对时间概念理解不准确的是()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答案:d 8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a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b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水土不服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 d民族危机使救亡图存压倒了人权启蒙答案:d 9钱基博先生说:“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章炳麟与人论文,以为严复气体比于制举;而胡适论梁启超之文,亦称蜕自八股。斯不愧知言之士已!”这两句话()a直接肯定了八股文的积极作用 b间接批判了四书五经的消极作用c直接肯定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 d间接批判了维新变法的不彻底性答案:a10晚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残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居今日而言经世必深通六经制作之精意,证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书以为之经,以求治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可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史宪法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1897年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材料三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