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测评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测评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测评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测评 苏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测评 苏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慰藉(ji)麻痹(b)戕害(qing)木直中绳(zhng)b.槁暴(p)参省(shng)骐骥(q)真知灼见(zhu)c.跬步(gu)舟楫(j)炽热(zh)锲而不舍(q)d.强弩(n)驽马(n)句读(d)六艺经传(zhun)解析:a项,全都正确;b项,“省”应读“xng”;c项,“跬”应读“ku”,“炽”应读“ch”,“锲”应读“qi”;d项,“读”应读“du”。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由于这是入冬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雪,积雪厚,路面滑,市交警支队领导亲临直播间坐阵指挥,通过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即时调整警力,疏导交通。b.法国作家列那尔的作品数量不多,但都精致、凝练、犀利,已经逸出了自然主义的范畴,把现实和梦幻糅合在一起,他像一个雕塑家那样在工作。c.安徽省坚持自主科技创新,积极助推中部崛起。在高新技术参展会上,我省代表团参展项目涉及十几个学科领域,含盖了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境保护,新能源等众多领域。d.大货车的底盘较高,安装铁栅栏可以缩小车体的底部空间,如果不安装这种铁栅栏,小轿车一旦追尾大货车,就很可能会钻入大货车车底,那么小轿车内的司乘人员生还的机率几乎为零。解析:a项,“坐阵”应为“坐镇”。c项,“含盖”应为“涵盖”。d项,“机率”应为“几率”。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镇,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有能力成为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领头羊。b.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直至有新的发现。c.近来,刘老师对自己的那几幅新作都不很满意,认为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d.今年暑假,跟朋友去滨海看潮,面对滚滚的海浪,不禁望洋兴叹,激情澎湃,朋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大海啊故乡。解析:a项,“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语境强调的是“成都”在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应改为“举足轻重”。b项,“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是不放在心上,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之意,应改为“不以为意”。d项,“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此处属于望文生义。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一项是()a.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观察“高远境界”“大气格局”的内涵,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b.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c.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带着浓郁的乡间俚俗味,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艺。d.面对大学校园信仰缺失、开口闭口“股票”“金钱”,他指出:大学只有保持宁静,才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引领社会进步。解析:a项,搭配不当,“观察”与“内涵”搭配不当,可改为“体味”。b项,句式杂糅,后句可改为“却常常忽视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d项,成分残缺,“面对”缺少宾语,可在“金钱”之后加上“的现象”。答案:c5.请将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超过26字。(4分)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解析:抓住语文教育三重境界中的“人技”“人格”“人生”及其作用“真”“善”“美”等关键词进行概括。参考答案:语文“人技”“人格”“人生”三重教育教给学生真、善、美。6.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尊贵的各位游客: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截至今日,本景区国庆黄金周(10月1日到10月7日)各天的门票预订均已超过3万张以上。鉴于本景区最大承载量为3.1万人次/天,依据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景区即日起不再接受门票预订,并请有意前来本景区的游客避开黄金周高峰期,另行安排旅游时间。我们非常理解广大游客们对本景区风景名胜的仰慕之情,作此决定,我们深表歉意,希望大家予以合作。特此公告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15年9月15日解析:注意从语言的简明、语义重复、用语的得体等方面审视文段,修改病文。参考答案:“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删去“到”;“超过3万张以上”删去“以上”;“游客们”删去“们”;“仰慕”改为“喜爱”;“合作”改为“谅解”。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4分)(1)请描述上面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60字。(2)试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5字。解析:回答第(1)题要注意画面的三部分内容:画面的标题,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电视中武松打虎的画面。回答第(2)题注意联系社会现实(国家反贪形势)。参考答案:(1)画中一人坐在沙发上,看到电视里景阳冈武松打虎的镜头时,吓得瞪眼张嘴,满头冒汗,连手中的茶杯都扔掉了。画的左上方有打“虎”标题。(2)讽刺了那些在国家严厉反贪形势下惶惶不可终日的贪污受贿者的丑态。二、现代文阅读(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9分)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或几百年,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节选自获得教养的途径)8.结合文章的主旨,简要概括这段话的中心内容。(3分)解析:本段文字强调反复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发现“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不断发掘其深刻内涵。参考答案:说明精读好的作品能使人不断挖掘出新的内涵,领悟作品的神韵。9.作者提到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的经验,这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解析:此为事例论证,有较强的说服力。参考答案:举自己阅读的感受为例,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了反复阅读经典,常读常新的中心论点。10.“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4分)解析:回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人们追求的“同一个目标”和“同一些梦想”的含义。参考答案:当人们真正进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创造出的神妙的精神空间的时候,他就会感受到世界上有无数追求爱和崇高品德的人在努力地提升着自己和周围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使人生更有意义,世界更加美好。(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20分)天晴好读书王立年少时不甚更事,不嗜读书。上小学时,常以小聪明而蒙混过关。及至中考,自然不第,好在有父之薄面,得以续念高中。然则依旧怕读文章,终日无所用心,大考小考连续败北,名次庶几倒数。高考之际,虽有憧憬烨然,也只是短暂一瞬,想想而已,终是望洋兴叹耳。因家居小镇,既无缘就业,更无田可耕,闲居时日一长,出入无由,便觉时光难耐。学校时的朋友,已天南海北各自分散,独自一人倍感孑然,尤其在雨后黄昏,抑或是云淡风轻,寥廓之夜,凭栏索寂,方思读书时光是那么难得,那么美好,那么难忘。踯躅于人生歧路,徒然四顾,何去何从,茫茫然不知所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我开始把所学之书全都收集起来,负箧曳屣,远寻师学。苦于研读,字斟句酌,以求甚解,通宵达旦,不舍昼夜。苍天不负人。三易寒暑之后,大学的校门终于向我敞开了。如今细细咀嚼,品味出彼时我之读书,是出于求取名分,出于功利目的,是因为无奈才读书。念大学,读国文,走进偌大的图书馆,才知道天下读不完的是书。这时读书,已由无奈转而为兴趣所致。读爱读之书,用以陶冶心性,砥砺品格,体会人生滋味,并由此而益慕圣贤之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燃烛于床前,与书中之人同泣同喜;为其多舛之命运所牵所挂;为先贤们透辟之论述所折服,所醒悟;为风云人物亦胜亦败而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又让我学会了感悟,并把感悟所得记述下来,久而久之,亦成文章。流辈得观后,甚称其贤,我亦自得其乐。既然读书有乐,又何乐而不为呢?从此,亦读亦写,拙笔不辍。读书中,四个春秋倏然而逝。不期卒业将至,我之读书拙笔,终为所用,分配之际,作为佼佼者留校执教。后因两地之故,遂返原籍工作。所幸的是,所从事职业与文字有缘。然而,书还是难读了。工作之繁忙,应酬之不暇,读书之时已是微乎其微了。但读书毕竟作为一种修心养性之习惯延续于今。读书,但不可囿于书。学而不厌其精。然则,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说的便是如此。尽管圣贤说,不读诗无以言。但谁也不能照着书本去说话,去干事业。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学而无用的东西,还是不学为好。否则,只能越读越呆,反坏了读书人的名号。当然,文无定法,读书亦无定法。如同有人愿意走阳关大道,有人则愿意走独木小桥,条条大路皆通京城,不可夺人之爱也!读书还需毅力。清人彭端淑曾著为学以端读书之风,其理至今不废。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王安石说,“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11.作者开篇不厌其烦叙写自己考学上的失败,有何作用?(4分)解析:开篇写反面的示例不是目的,往往为下文写正面的内容作铺垫,是为突出下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服务的。参考答案:用事实从反面说明读书的作用。为下文写自己读书由无奈转而为兴趣所致即真正的好读书,作铺垫。12.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天晴好读书,从哪些方面加以论述的?(6分)解析:概括内容要点着重围绕作者对读书思想认识的转变这条线索,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加以整合。参考答案:读书能排除寂寞。读书能求取名分。读书陶冶心性,砥砺品格,体会人生滋味,并由此而益慕圣贤之道。读书是一种修心养性的习惯。13.“读书,但不可囿于书”有何含义?(4分)解析:答题区域在此句的后面。作者在提出自己这种观点后,紧接着解说了自己的择书标准和对读书作用的认识。参考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以致用,学而无用的东西,不学为好。14.导学号61880023结尾引用王安石的名句有何作用?(6分)解析:注意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尤其要扣住作者的观点认识,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概括,并答出其具体的作用。参考答案:内容上,用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读书是一个需要毅力、意义远大的过程。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圆合,又能使全文戛然而止。同时用以证明:读书,但不可囿于书;读书无定法;读书需毅力。三、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9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太学生何蕃传唐韩愈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选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选自韩愈文选,有改动)注:助教、博士:太学教师。司业、祭酒:太学官员。选纪:计算。司业阳先生城:太学司业阳城。司业,官职。阳城,人名。朱泚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泚反叛唐朝。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齿:交谈。b.以之升于礼部升:升官。c.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率:大约。d.蕃之力不任其体任:承受。解析:a项,齿:并列。答案:a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卿大夫知道何蕃的很多,但是都没有在礼部当官。在礼部的官吏又多与何藩不合,所以最终何蕃在礼部无所作为。可见政治的腐败。b.何藩因为双亲老迈,所以辞别诸生想要归家,众人请求国子太学的司业阳城挽留何蕃,却因为阳城出任道州,没有挽留得住。c.有人并不认可何蕃是仁勇之人,欧阳詹生则表示反对,认为太学诸生想要跟从叛军作乱时,因为何蕃的斥责而止,所以认为何蕃是仁勇之人。d.天将要下雨,无论高低,河川沼泽溪流的水汽都会上升,即使处于低处的湖沼也会有施展的一天。何蕃居于下位,他能替人做好事,却不能广及众人。可见贫贱之士也是需要时机的啊。解析:c项,由“斯其所谓仁欤”可见大家已经认可了何蕃之仁,只是质疑其勇,故“有人并不认可何蕃是仁勇之人”错误。答案:c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解析:可借助句首虚词“其”、句尾虚词“也”“乎”断句;还可参照句式断句,如“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句式一致。参考答案: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3分)(2)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4分)(3)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3分)解析:第(1)句:“于是”,在这个时候;“会”,适逢;“果”,真的,“不果留”,意为没有挽留得住。第(2)句:“居”,在;“葬死者之无归”倒装句,应为“葬无归之死者”;“字”,养育、抚养。第(3)句:“立”,成就;“独欤”表反问,“哪里只是呢”。参考答案:(1)在这个时候太学空缺了祭酒(的职位),适逢阳城出任道州刺史,没有挽留得住。(2)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并把他们养育起来。(3)所以凡是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哪里只是何蕃啊!参考译文:太学生何蕃进入太学有二十多年了。年年应进士考,学问深厚品行尊贵,众多太学生尊崇称誉他,不敢和他并列,(太学生)共同向助教、博士说起何蕃,助教、博士用文状向司业、祭酒陈述申报,司业、祭酒编写何蕃的众多品行昭然的事多达几十件,何蕃因此晋级礼部,又因此被天子知道。京师众生因为荐举何蕃而写文章的人,多到无法计算。知道何蕃的公卿大夫多得不得了,但无人在礼部当官。在礼部为官的,大多与何蕃不合,因此无所作为。何蕃,是淮南人,父母都健在。刚入太学的时候,大约一年回家一次,父母阻止了他,这之后间隔一两年才回家一次,父母又阻止了他,没有回家已经五年了。何蕃,是至孝之人,忧虑双亲年老而无法克制心情,一日,行礼离别诸生要返回和州供养父母,诸生没能劝阻住,就将何蕃关在空房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太学六馆的士人一百多人,又将何蕃美好的品行向太学司业阳城先生陈述,请他发布命令挽留何蕃。在这个时候太学空缺了祭酒(的职位),适逢阳城出任道州刺史,没有挽留得住。欧阳詹说:“何蕃,是仁爱勇敢的人。”有人说:“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并把他们养育起来,大小好事,一定努力而为,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仁爱吧!何蕃看起来没有什么力气,相貌平常,我不知道他的勇敢表现在哪里。”欧阳詹说:“朱泚作乱,太学诸生发动起来想要跟从他,来请何蕃出面,何蕃正色叱责他们,太学六馆的士子不跟从作乱,这不是他的勇敢吗?”可惜了啊!何蕃居于下位,他能够替人做好事却不能广及众人。这就好像水成了湖泽,没有成为河流!河流地势高,湖泽地势低,地势高的流动,地势低的停止。所以何蕃的仁义,布满了内心,施行于太学,善行积累得多,施行到的地方却不远啊。天将下雨,水汽向上蒸腾,无论高低的河川沼泽溪流的水汽都会上升,那么即使处于低处的湖沼,也会有施展抱负的一天!大约是需要等待那水汽上升的时机吧!所以凡是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哪里只是何蕃啊!我因此写这篇文章,不要让何蕃的事迹被埋没啊。(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2021题。(8分)湘中唐韩愈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艹频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注:本诗是诗人803年遭贬为阳山令,途经湘江流域时所写。19.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解析:分析画面应注意诗中“猿”“鱼”等意象的特点,还要注意诗人的主体形象,抓住“愁”“空”等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另外,小注中的背景资料对情感把握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答题时要对诗句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情感把握意境。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悲凉哀愁的江行伤怀图。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艹频和水藻,诗人愁立船头无处祭奠英魂,只能充满惆怅与感伤。20.导学号61880024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解析:可从景与情的关系、用典等角度分析作答。参考答案:(1)情景交融,景中有情。“猿愁”体现诗人心情苦闷,“水翻波”暗示诗人心潮起伏。(2)用典。“汨罗”“空闻”句用屈原自沉与渔父劝说之典,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缅怀屈原而又自伤寥落的情怀。(意对即可)(三)古诗文默写。21.依据题目中提供的语境填上相应的名句。(6分,每句1分)(1)劝学中的“,”,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有“,”。(3)师说中揭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解析:注意语境的提示作用。譬如第(1)句中的“木金的变化”,第(2)句中的“累”和“千里之行”,这些字句显然对答题有很好的提示作用。第(3)句揭示原因,需到原文中本句所在位置的前后邻近的句子中寻查,原文中的“如是而已”具备很好的提示作用。答案:(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在命题立意上,这道题的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对材料的思考角度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写“浅阅读”的优点,如它符合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特点,简单轻松,有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缺乏积累,对阅读者形成立体的人格修养没有多大益处。也可以写“深阅读”给读者带来的好处,如阅读一些经典的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还可以将两种阅读相结合,写两种阅读带来的不同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若选择“浅阅读”的优点作为文章的立意,虽然可能会写得新颖,但一定要自圆其说,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