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设置.doc_第1页
通识课程设置.doc_第2页
通识课程设置.doc_第3页
通识课程设置.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通识课是一套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跨学科基础教学新体系,课程力图引导学生从本科教育最基本的领域中获得广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及主要思路,从而为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的方法和眼界。通识课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逻辑思维 阅读能力“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应该深度及广度兼备。一方面应该通过专业课程,对某一知识体系作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应该对其他领域作广泛的涉猎。大学生应该有清楚且具风格的表达能力,应该对数据资料有基本的处理及解释能力,至少对一种外国语语言达到起码的程度,并具有清晰的思考及批判能力。”“大学生应该学习重要的学生研究方法与思想体系,因为人类凭借这些方法和思维模式来获得知识,了解大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大学生应该对不同文化的价值、传统及体制有所认识。通识教育应该给大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事物,使他们能对学术及文化发展长远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自我的了解,最后能对其未来的生活及生涯作出明智的抉择。经过与不同的学生相处的经验,培养他们成熟的处事及处人能力,并且也通过这种经验培养人们对人类多元本质的容忍度。” 对不同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尊重。通识教育的必要性1、通识课程提出了关于道德观、价值观和对心灵、理性的培养要求,有助于克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维知识论倾向,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道德所要求的人。2、提供了关于社会、自然、人文、艺术等领域广泛的知识,有助于克服目前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端,有助于学生以跨学科的、文理综合的广阔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3、通选课着重能力的培养,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有助于学生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岗位更动和职业转变的要求。4、重视国际知识和国际问题的学习,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1、 北京大学 通选课被划分为以下5个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哲学与心理学 D:历史学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各领域的典型课程如下: A:物理宇宙学基础、自然灾害与对策 B:人类学导论、中国经济专题、公共政治概论 C:20世纪欧陆哲学、心理学概论、政治哲学 D:美国史通论、中国哲学史、外国经济史 E: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研究、世界电影史、影视鉴赏 学校对学生修课提出以下要求:自2000级学生开始,毕业时必须修满16学分的通选课,其中每个领域至少有2学分,最后一个领域应当有4学分。 为配合通选课的选课工作,学校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推出面对面与网上选课相结合的新选课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2、台湾大学(台大) 台湾大学的这类课程称为“通识课程”,被划分为4个领域: G1:人文学 G2:社会科学 G3:物质科学 G4:生命科学 台湾大学规定,自1997年入学的学生起,必须完成12学分的通选课,才能毕业,每个领域至少2个学分。 各领域典型课程如下: G1:人文学(庄子、史记、莎剧导读) G2:社会科学(经济学原理、犯罪学、国家与社会发展) G3:物质科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台湾的海岸环境) G4:生命科学(生命与人、农业概论、植物与文明、卫生保健) 台湾省的教育部规定,1993年入学的学生,必须完成8个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从这一规定看出,台湾省在这一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台大的要求学分多一点。3、哈佛大学 哈佛的本科生必须完成的课程被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专业课程,学习量大约占总学习量的50;第二类为称为核心课程(The Core Curriculum Program),核心课程被划分为10个领域,课程的学习量占总课程量的25;第三类为共同必修课程,包括英文写作、外语课程以及数据资料分析与诠释。其中第二部分核心课程,即为通识教育课程,这类课程被划分为10个领域: 外国文化() 史学研究A(历史地认识现在,目标是使学生能历史地解释当前世界的某些主要问题):现代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 史学研究B(历史的进程,理解历史进程的复杂性,作出公正的评价):美国内战史:18611865;世界大战与10世纪的社会 文学与艺术A:文学,必须选,理解伟大的作家如何对生活经验作出各据特色的表述。 文学与艺术B:音乐与美术,进行美术手法、视觉艺术和音乐风格方面的介绍,发展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文学与艺术C:艺术的文化背景,探讨文化史上特定时期及艺术作品在特定社会中的作用。 道德思维:了解主要的思想传统、了解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具备对具体问题区别和评价的能力。“公正“ 自然科学A:对自然现象采用预测和演绎的分析方法,对自然现象作出定量处理。“能量与动力学” 自然科学B:无法分解为组成部分的复杂体系:“视觉与脑”“进化论生物学” 社会研究:经济学原理(一)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课程理念三原则从我国目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来看,一般仍停留在专业知识教育补缺的层面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实用化”、“技能化”和“拼盘化”的倾向。从通识教育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看,通识教育负有多重使命,可以把通识教育所承载的使命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知识的“扩大化”,通过加强文文渗透、理理渗透、文理渗透,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使理工科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文科学生具有科学知识的武装。现代高等教育已进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时代,高科技水平和高文化素质成为当今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第二层次是知识的“整体化”,在教育中,通过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通识教育不可能造就什么都懂的人才,大学通识教育不能只是开设五光十色的课程供学生修读,不能仅仅传递各种知识,应当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实行学科之间的整合,即发现各门知识、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大局观”、“整体观”。第三层次是教育的“非功利化”,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全人”。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造就全面发展的、敏于探索、善于批判、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新人。过分功利的、实用的、职业化的大学教育,只能被动地适应社会。大学通识课程应该坚持其相对独立的价值观,为人的全面发展作准备,反对过分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二)设置核心通识选修课程 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通识课程开设存在着“杂、散、乱”的倾向,通识课程缺乏整体的规划,学生“自助餐”式的课程组合,均被称为通识教育。其实,学生从一门狭窄的课程修读到另一门同样狭窄的课程,很少能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做的结果是,淡化了通识教育的功能,背离了通识教育的真谛,没有真正起到通识教育的作用。国外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如麻省理工学院要求理工科学生学习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约占学士学位课程总量的,文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课程为。这样,麻省的文科毕业生具有相当扎实的科学知识,而理科毕业生则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哈佛大学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哲学分析、外国语言文化以及数学和自然科学等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约占学生学分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也应该根据国情建立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核心通识课程,比如,自然科学史、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三)重视在通识选修课中蕴涵人文科学教育。通识选修课的内容应该是以人文学科课程为主干,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人文学科包括哲学、历史、艺术、文化、伦理道德等。人文精神是开启智慧、文明教养、激扬意志、造福社会、治学治人从而化成天下的精神动力,也是为科学和技术提供语言、逻辑和思维方法的资源。将以人文为主干,涵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本学科,确定为高校通识选修课的主要内容,目前开设的德育课也应充实人文教育的内容有一部分通识课是否可以向实用化 技能化靠拢 某些专业 必修某些实用的通识课。文化课(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课。必修与选修学生必修修满一定的通识课学分才能毕业吗?层次性:分年级选课吗?有大一开设的 还有大三开设的,有一定基础之后才能选修是分必修和选修吗?自助餐式的课程选择要不得,杂 散 乱,国外经验是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国外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如麻省理工学院要求理工科学生学习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约占学士学位课程总量的,文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课程为。哈佛大学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哲学分析、外国语言文化以及数学和自然科学等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约占学生学分总量的三分之一。我国也建立比如,自然科学史、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需要注意的问题1课程中文化课、技能课等比例不合理. 选修课程设置中,实用性、技能性课程在通识选修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中国传统文化、自然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少2分科课程较多,综合课程(或跨学科课程)太少。一方面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更看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而轻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导致通识选修课课程中,分专业和学科的课程多,而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较少。另一方面通识教育师资缺乏也是影响的因素之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十分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使得多数老师知识结构单一,只能适应某一学科方面教学,能适应综合课程教学的教师较少3. 知识性课程较多,方法类、思考类、逻辑类课程较少。通过对国内几所院校的选修课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通识选修课普遍存在知识性课程较多,而传授学生方法类、思考类、逻辑类课程较少。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全人教育,应多开设学习方法类、思考类、逻辑类的课程(标注课程性质 知识类 方法类)4课程结构之间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由于教育管理人员缺乏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课程设置随意性太大,因“教师设课”或“因学生设课”的现象严重,造成课程过分集中在少数领域,课程结构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无法达成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网上资源:以在线学习系统为依托,建立自己的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