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专题十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2讲 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2讲 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2讲 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2讲 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2讲 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1(2016嘉兴调研)苏轼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苏轼作诗善于借鉴和吸收民歌与神话,故其诗雄奇豪放、瑰玮绚灿b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社会人生c苏轼以行书名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并称为“北宋四大家”d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句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解析:选a。由所学可知“吸收民歌与神话”“雄奇”“瑰玮绚灿”等信息,均与楚辞有关(楚辞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故a项符合题意。2(2016宁波模拟)我国著名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说:“小说成书时,三教合一盛行到这样地步,以至在宋、元、明士大夫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不受对方影响的儒者、道人或居士。当时只有三教合一以道为主的道者,或三教合一以佛为主的和尚或居士。”下列小说中,最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a西游记b水浒传c三国演义 d儒林外史解析:选a。由所学可知,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向道士学得七十二变等本领,又拜入佛门做和尚,在与唐僧相处中强调师道尊严等儒家思想原则,最能反映“三教合一”,故a项正确。3(2016浙江协作校联考)有学者认为:文学家用语体文(即白话文)撰作,其实不待五四白话运动,即已有相当丰长的传统。下列文学作品中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东周列国志 b聊斋志异c封神演义 d初刻拍案惊奇解析:选b。东周列国志是明末长篇历史白话小说,故a项不符合题意;聊斋志异是清朝短篇文言小说集,与材料“用语体文(即白话文)撰作”不符,故b项正确;封神演义是明代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故c项不符合题意;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末短篇白话小说集,以说书人的口吻叙事,大量使用口语,故d项不符合题意。4(2016衢州五校联考)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 bc d解析:选a。为屈原离骚,战国作品;为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为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故朝代顺序为,选择a项符合题意。5(2016杭州一模)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看后庭花”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解析:选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李白的诗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故a项正确;“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故b项错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看后庭花”出自李商隐的诗歌泊秦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李商隐和白居易均为晚唐诗人,故c、d两项错误。6(2016湖州一模)许倬云在我者与他者中提到:“历史其实是不公平的,若除掉南方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系统将失去不少颜色。试想:中国文化没有了南方之强即没有了(),中国的韵文诗赋,将是如何?”据此判断,()应该填的是()a诗经 b楚辞c唐诗 d宋词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若除掉南方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系统将失去不少颜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说是南方文化的代表,故a、c、d三项错误。7(2016浙江嘉兴一中模拟)以话本小说为代表,民间通俗文学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推动这一发展的因素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思想界的活跃印刷术的进步 文娱场所的增加a bc d解析:选 c。宋代理学压抑人民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含的选项,故选c项。8(2016浙江抽测)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演出,二者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a徽戏、秦腔 b昆曲、徽戏c昆曲、汉戏 d徽戏、汉戏解析:选d。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故d项正确。9(2016衢州模拟)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属于穿帮镜头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汉惠帝刘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乾隆皇帝夸奖永琪为小燕子做棉花椅年迈的康熙皇帝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a bc d解析:选c。西汉出现最早的纸,故错误;汉朝没有出现烟花,故错误;宋元时期棉纺织业已经得到很大发展,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故正确;康熙时期京剧还未形成,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10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a诗经 b兰亭序c送子天王图 d红楼梦解析:选d。随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得到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学形式出现,如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贾府兴衰揭示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故应选d项。11(2016湖州一模)中国古代在民间叙事文学的基础之上,陆续产生了一些讲唱艺术。其中有一种被称为“说话”,它以散说与念诵为主,以歌唱为辅,后代称之为“说书”。一些下层文人把艺人说书内容记录下来,称为“话本”。下列有关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说书的行业,以唐代的长安与洛阳两大城市最为兴盛b说书的出现,与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有关c在宋元话本题材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形式的白话小说d相关题材的话本催生出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题干材料中的话本出现在宋元时期,唐代长安、洛阳不可能出现说书行业,故a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外出打猎,便豪情满怀地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他望月思念弟弟,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贺新郎中那位“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的美人,可与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调比高。胡寅酒边词序因此盛称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晚清词体评论家周颐说:“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蕙风词话卷二)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转换一个角度评价说:“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艺概卷四)材料二(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苏轼词对宋词的突出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简析“东坡始能复古”的内涵。(2)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你了解到了元代戏剧艺术怎样的概况?(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扼要分析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词境、词品、词风三方面归纳;其内涵从词与诗的关系上归纳。第(2)问结合两图的主题和图片信息概括。第(3)问从艺术家个人、时代背景和人们生活需求方面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